学术投稿

尿液[TIMP-2]·[IGFBP-7]预测脓毒症患儿急性肾损伤的可行性研究

肖琴;郑静;闫军

关键词:急性肾损伤, 分子标志物, 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 脓毒症
摘要:目的 探讨尿液中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TIMP-2)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GFBP-7)水平变化预测脓毒症患儿急性肾损伤(AKI)发生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 纳入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儿童重症医学科(PICU)收治的脓毒症患儿174例,以及健康对照儿童30例(对照组).于入PICU前7d每天8:00时抽取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肌酐(SCr)水平;每天8:00、20:00时留取新鲜尿液检测TIMP-2及IGFBP-7水平.依据2012年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标准诊断AKI,进而将脓毒症惠儿分为AKI组和非AKI组.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分析患儿AKI诊断前12、24、36、48 h尿液中[TIMP-2]·[IGFBP-7]对AKI的预测价值.结果 174例脓毒症患儿入PICU前7d内共52例(29.89%)诊断AKI.非AKI组与对照组尿中[TIMP-2]·[IGFBP-7]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KI诊断前12、24、36 h尿中[TIMP-2]·[IGFBP-7]水平较入PICU时明显升高(P<0.01);尿液中[TIMP-2]·[TGFBP-7]水平升高预测其后12、24、36 h时AKI发生的AUC分别为0.967(95%CI:0.946~0.989)、0.898(95%CI:0.844~0.951)、0.748(95%CI:0.669~0.827),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脓毒症患儿尿液中TIMP-2及IGFBP-7水平升高可较为准确地预测AKI的发生.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一期前后联合入路与侧前方入路治疗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一期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侧前方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87例腰椎结核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分别采用一期前后联合入路手术(A组)和单纯侧前方入路手术(B组).统计手术前后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局部前凸角(Cobb角)、ODI评分、Frankel评分及手术情况.结果 A组较B组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多(P<0.05),但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平均随访(20.30±3.70)个月,两组患者术后及末次随访时ESR、CRP、ODI评分、Frankel分级及Cobb角均较术前得到明显改善(P<0.05);A组患者植骨愈合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结论 后路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手术治疗腰椎结核具有创伤小、脊柱稳定性良好、骨性愈合率高等优点.

    作者:廖仁可;吴波;牟加森;吴小平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普伐他汀对T2DM并发高血压患者血清中炎症因子和血脂的影响

    目的 探讨普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T2DM)并发高血压患者血清中炎症因子和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112例T2DM并发高血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控制饮食、降血糖、控血压等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普伐他汀进行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水平.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中IL-6、TC、hs-CRP、TG及LDL-C水平均明显降低,HDL-C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各项检测指标虽有改善,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IL-6、hs-CRP、TC、TG及LDL-C水平明显降低(P<0.05),HDL-C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 普伐他汀能有效地控制T2DM并发高血压患者血中炎症因子和血脂水平.

    作者:刘璟瑜;贺攀峰;何辉;张莉;刘强;周健;赵明生;陆静;钟伟;汪洋;康力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非气管插管保留自主呼吸麻醉下单孔胸腔镜技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非气管插管保留自主呼吸麻醉下单孔胸腔镜手术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6年6月至2017年1月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胸科医院由同一主刀医师及团队实施的35例非气管插管保留自主呼吸麻醉下单孔胸腔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5例患者手术全部顺利完成,其中23例肺大疱切除术,6例肺楔形切除术,5例肺叶切除、淋巴结清扫术,1例双侧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手术时间20~106 min,平均为(38.79±26.45)min;术中出血量20~350mL,平均为(57.14±56.50)mL;无围术期严重并发症或死亡病例发生.结论 非气管插管保留自主呼吸麻醉下单孔胸腔镜手术技术安全、可行,可以选择性地用于部分病例.

    作者:史经伟;杨如松;邵丰;孙杨;江山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慢性创面生物膜分散机制的研究进展

    慢性创面是指在可预测的时间内(一般指1个月)仍不能通过有序的修复阶段达到创面愈合的创面[1],临床中常见的慢性创面有糖尿病足溃疡、压力性溃疡、下肢静脉溃疡、手术部位伤口感染、脓肿、创伤性溃疡等.BESSA等[2]报道了创面中常见的细菌种类统计情况为金黄色葡萄球菌37%,其次是铜绿假单胞菌(P.aeruginosa) 17%,奇异变形杆菌10%,大肠埃希菌6%和棒状杆菌属5%,其中约27.1%的创面中检测为多种混合细菌感染.细菌生物膜(bacterial biofilm,BF)的存在有助于慢性创面的发展,其中约60.0%慢性创面中检测到了BF的存在[3].BF的发展包括3个阶段:黏附期、成熟期、分散期.

    作者:谢楚玉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高频超声联合CT诊断甲状腺乳头癌及其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联合CT诊断甲状腺乳头癌(PTC)及其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50例高频超声联合CT检查的PTC患者影像学和临床相关资料,比较术前单纯高频超声、单纯CT及高频超声联合CT检查与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率的差异.结果 术前高频超声联合CT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单纯超声或CT(P<0.05);但术前单纯超声与单纯CT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单纯超声诊断病灶直径小于或等于1.00 cm的PTC符合率明显高于单纯CT(P<0.05),而术前单纯CT诊断病灶直径大于1.00 cm的PTC却明显优于单纯超声(P<0.05);但联合诊断与单纯超声诊断病灶直径小于或等于1.0 cm的PTC或单纯CT诊断病灶直径大于1.00 cm的PTC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联合诊断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符合率明显高于单纯超声或CT(P<0.05),而术前单纯CT又明显优于单纯超声(P<0.05).结论 高频超声联合CT可提高术前PTC及其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率,≤1.00 cm的PTC单纯高频超声诊断具有优势,>1.00 cm的PTC单纯CT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刘触灵;覃帮能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肿瘤微环境影响肿瘤多药耐药的研究进展

    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是肿瘤细胞生长的特殊环境,由肿瘤细胞及细胞外间质相互作用后所形成的,组成成分有:血液中的某些细胞如巨噬细胞、粒细胞、NK细胞等,以及组织中的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脂肪细胞、血管等[1].TME的主要组成包括:(1)有形成分,肿瘤细胞、免疫细胞、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和脂肪细胞等;(2)物理组分,主要是细胞外基质;(3)生化组分,细胞因子、黏附分子、氧张力、酸碱度(pH值)等.近年来,TME对肿瘤多药耐药影响的研究已越来越多,表明二者之间有着复杂而确切的关系.改变TME、切断耐药途径可降低肿瘤耐药率,对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率有重要意义.本文将近年来TME对肿瘤多药耐药研究新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潘雅娜;王雪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调神通腑”针法治疗卒中后便秘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调神通腑”针法治疗卒中后便秘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单盲、单中心的临床研究,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卒中后便秘患者114例分为“调神通腑”针法组(观察组)和常规针刺组(对照组).两组患者在相同基础治疗方案的前提下,分别采用“调神通腑”针法与常规针刺进行治疗4周,治疗后3个月随访.于治疗前及治疗2、4周后和随访时采用便秘证候评定标准评价便秘情况;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 治疗结束时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23%,对照组为85.9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显效率(痊愈+显效)为78.95%,对照组为61.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后及随访时观察组便秘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2、4周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调神通腑”针法治疗卒中后便秘疗效优于常规针刺.

    作者:陈付艳;李桂平;李兰媛;王海荣;冀健民;曹辰虹;韩月宇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乳腺癌X线摄影恶性钙化征象与ER、PR及CerbB-2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分析乳腺癌钼靶X线摄影的恶性钙化征象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CerbB-2)的相关性,探讨X线摄影的恶性钙化征象在乳腺癌患者治疗方案制订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3月至2017年1月来该院就诊的181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双侧或单侧乳腺的乳腺轴位与斜位X线摄片进行观察,根据X线摄影检查有无恶性钙化征象将患者分为钙化组(n=64)与无钙化组(n=117),比较两组患者ER、PR、CerbB-2的阳性表达及肿块体积与淋巴转移情况.结果 钙化组患者ER、PR阳性表达和高表达情况均明显低于无钙化组(Z=-3.93、-3.71,P<0.05).钙化组患者CerbB-2阳性表达和高表达率明显高于无钙化组(Z=-5.98,P<0.05);两组患者肿块大小和淋巴转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X线摄影恶性钙化征象在一定程度上与ER、PR及CerbB-2的表达具有相关性,对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张莉;常燕;王冬伟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Tei指数和血浆脑钠肽对前壁心肌梗死长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目的 探讨Tei指数和血浆脑钠肽(BNP)对前壁心肌梗死(MI)患者长期随访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前壁MI患者238例,根据BNP和Tei中位数分组:G1组(Tei≤0.66,BNP≤532.60 ng/mL,n=70),G2组(Tei≤0.66,BNP>532.60 ng/mL,n=51),G3组(Tei>0.66,BNP≤532.60 ng/mL,n=50),G4组(Tei>0.66,BNP>532.60 ng/mL,n=67).随访终点为发生MACE.结果 BNP与Tei呈强正相关(r=0.582,P=0.000),Tei(β=0.658,P<0.05)进入BNP回归方程.4组患者无MACE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975,P=0.019);Cox回归分析显示Tei指数、BNP是MACE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Tei联合BNP对MACE有更强的预测价值(AUC=0.781,95%CI:0.721~0.841,P=0.000),灵敏度为72.52%,特异度为76.89%.结论 Tei联合BNP对前壁MI长期随访MACE有较强的预测价值.

    作者:常学伟;张守彦;马惠芳;田利平;魏毅东;魏经汉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GTPBP4对肝细胞癌生物学行为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

    目的 探讨肝癌细胞株SMMC-7721中GTD连接蛋白(GTPBP)4基因的表达下调对细胞体内外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比较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GTPBP4的表达水平差异.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4种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HEPG2、HUH-7、HEP3B)中GTPBP4 mRNA的表达.利用RNA干扰技术下调肝癌细胞株SMMC-7721中GTPBP4的表达水平,并观察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变化.结果 在肝癌组织芯片中,GTPBP4蛋白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GTPBP4在4种肝癌细胞株中均明显上调.下调GTPBP4的表达后,肝癌细胞增殖能力减弱;细胞凋亡增多;处于S期、G1期的细胞无明显变化,处于G2期的细胞增多;细胞体外克隆形成能力减弱;裸鼠体内成瘤能力减弱.表达谱基因芯片结果显示GTPBP4敲减后SMMC-7721细胞内基因发生改变的有333个,其中上调的有134个,下调的有199个.通路富集分析找到富集的差异基因所在的10条信号通路.Western blot显示GTPBP4表达下调后与细胞周期调控相关的基因CCND1、CCND2、CDK6、MDM2的表达水平发生明显变化.结论 GTPBP4作为一促肝癌基因,其可能通过调控细胞周期关键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肝细胞癌的生物学行为.

    作者:章诺贝;陈新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2型糖尿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血压昼夜节律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非高血压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血压昼夜节律的关系.方法 选取80例非高血压T2DM患者(观察组)与35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比较Hcy水平及动态血压水平;观察组内以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血压模式分别分组比较临床、生化及动态血压水平.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非杓型模式比例分别为72.50%、25.71%,Hcy水平分别为(12.80±6.40)、(10.40±4.50)μmol/L,两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血糖控制满意组与控制差组的Hey水平分别为(11.10±5.40)、(14.90±7.30)μmol/L,杓型模式与非杓型模式Hcy水平分别为(9.70±5.30)、(13.40±8.00)μmol/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2DM患者Hcy水平与血压昼夜节律异常之间存在相关性.

    作者:易吉秀;张艳芳;凌冰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低剂量螺旋CT扫描在肺癌高危人群筛查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低剂量螺旋CT(LDCT)扫描在肺癌高危人群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10月至2017年5月运用LDCT扫描肺部者1071例(观察组)和常规剂量CT肺部扫描者350例(对照组),比较两组平均辐射CT剂量指数(CT-DJ)、病灶发现率、诊断准确性等.结果 观察组平均辐射CTDI为(0.74±0.28)mSv;图像质量优秀率95.42%;阳性检出率43.60%(467/1 071),病理证实为肺癌13例(1.21%).对照组平均辐射剂量CTDI为(14.46±4.21) mSv;图像质量优秀率98.85%;阳性检出率45.14% (158/350),病理证实为肺癌5例(1.43%).两组对象平均受照射剂量和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检出率和肺癌诊断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LDCT扫描图像质量好,能使受检者辐射剂量明显降低,不影响肺部病灶检出及肺癌发现率.

    作者:游兴攀;官彬;陈德全;沈国洪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PAMP和NT-proBNP在预测川崎病冠状动脉损伤中的意义

    目的 探讨肾上腺髓质素前体N端20肽(PAMP)和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在预测川崎病(KD)冠状动脉(简称冠脉)损伤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2月至2015年8月该院收治的急性期KD患儿196例,根据有无冠脉损伤分为KD冠脉损伤组和KD冠脉未损伤组;选择同期儿保中心的健康儿童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3组对象血浆PAMP和NT-proBNP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KD患儿血浆PAMP和NT-proBNP水平均升高(P<0.05),且KD冠脉损伤组均高于KD冠脉未损伤组(P<0.05);KD患儿血浆中PAMP水平与NT-proBNP、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NC)比例和红细胞沉降率(ESR)呈正相关(P<0.05),而与血钠值和清蛋白呈负相关(P<0.05);血浆中NT-proBNP水平与WBC、NC、C-反应蛋白(CRP)和ESR呈正相关(P<0.05),而与血钠值和清蛋白呈负相关(P<0.05);KD患儿血浆PAMP和NT-proBNP水平在预测冠脉损伤时曲线下面积(AUC)为0.989,灵敏度为93.24%,特异度为93.65%.结论 急性期KD患儿血浆PAMP和NT-proBNP水平升高,可作为冠脉受累的预测指标.

    作者:房有福;王凤莲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透明质酸修饰的绿原酸脂质体的制备及细胞学研究

    目的 制备透明质酸(HA)靶向绿原酸(CA)脂质体,探讨其对HA受体(CD44)高表达A549细胞及低表达HepG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方法 合成HA-二油酰磷脂酰乙醇胺(DOPE);通过薄膜分散法制备HA-CA脂质体并用动态光散射粒径分析仪测定粒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建立CA体外水平测定方法并测定HA-CA脂质体的包封率;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游离CA、CA脂质体及HA-CA脂质体对A549细胞和HepG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采用荧光细胞摄取实验验证HA脂质体的靶向性.结果 HA-CA的平均粒径为219.20 nm,多分散系数(PDI) =0.16;包封率为(85.36±1.01)%;HA-CA脂质体对A549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明显大于CA脂质体,且CA脂质体大于游离CA;CA脂质体和HA-CA脂质体对HepG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则基本相当,均大于游离CA;A549细胞对载6-香豆素HA脂质体(HA-C脂质体)的摄取高于HepG2细胞.结论 HA-CA脂质体能与高表达的HA受体细胞特异性结合,达到肿瘤细胞主动靶向效果.

    作者:赵玉玺;张帆;杨琴;魏莹;陈钏;刘福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基于AHP与信息平台的医学实验教学评价决策研究

    随着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不断推进,目前大多数院校已经建立了将实验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集成的信息平台,而实验教学信息平台在整个数字化校园建设中占据着核心地位,其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转而实施开放式管理,在培养学生动手实作能力、个人独立解决分析问题、提高学生进入社会的适应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实验教学中信息技术介入和全国相继进行的高校评估要求逐年提高,迫切需要研究制定新形势下的改进措施方案,便于更好的管理和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1-2].有鉴于此,本文引入层次分析法(AHP),对基于WEB的医学实验教学信息平台进行数据采集,在当前时期的指标权重分配前提下对实验教学改进措施方案进行评估决策.

    作者:刘怡;罗鹏;张怡;景戌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不同肺复张法对ARDS患者肺顺应性和血压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肺复张法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肺顺应性和血压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该院收治的ARDS患者63例,根据不同肺复张方法将63例ARDS患者分为3组,分别以控制性肺膨胀法(A组,n=22)、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递增法(B组,n=20)、定压控制通气(PCV)法(C组,n=21)进行肺复张,观察患者肺顺应性和血压的变化.结果 A组患者静态肺顺应性值小,PEEP水平小;B组患者静态肺顺应性值大;A组患者平均动脉压水平高,中心静脉压低;C组患者的中心静脉压高,平均动脉压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PEEP递增法肺复张,可达到较大的肺顺应性,且对血压的影响较小.

    作者:邓扬嘉;吴倩;杜磊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新生儿败血症并发胆红素脑病18例回顾性分析

    目的 探讨新生儿败血症并发胆红素脑病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方法 对18例新生儿败血症并发胆红素脑病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辅助检查结果、治疗和转归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例患儿中以黄疸就诊10例(55.56%),仅出现急性胆红素脑病警告期12例(75.00%),由警告期后出现痉挛期6例.18例患儿血清总胆红素(TBIL)平均(686.38±168.24)μmol/L.18例患儿中16例接受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查,发现异常14例(87.50%).18例患儿均给予抗感染、双面蓝光光疗,其中临床症状好转出院12例(66.67%),院内死亡2例(11.11%),转院2例(11.11%),放弃治疗自动出院2例(11.11%).结论 新生儿败血症合并胆红素脑病病情危重,一旦发生应给予及时诊治.

    作者:金未来;李征瀛;章乐;候红梅;王晓蕾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钆喷酸葡胺增强MRI对肝硬化背景下肝癌的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钆喷酸葡胺(Gd-DTPA)增强磁共振成像(MRI)对肝硬化背景下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该院接受Gd-DTPA增强MRI检查的肝硬化背景下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116例,经病理学活检或肝穿刺细胞学检查确诊,其中原发性肝癌(PHC)和肝脏异型增生结节(DN)各58例.回顾性分析患者影像学费料,将图像数据导入工作站中,采用Tissue-4D软件测量患者病灶部位的灌注参数,包括转运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血管外细胞外间隙体积分数(Ve)、Ktrans相对、Kep相对和Ve相对.比较PHC与DN间灌注参数的差异,采用Spearman秩相关检验PHC病理等级与灌注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PHC组Ktrans病灶、Ktrans相对、Ve病灶和Ve相对均低于DN组(P<0.05),两组患者Kep病灶和Kep相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秩相关检验,Kep病灶、Kep相对、Ve病灶和Ve相对与分化程度无相关性(P>0.05),而Ktrans病灶和Ktrans相对与分化程度呈正相关(r=0.544、0.529,P<0.05).结论 Gd-DTPA增强MRI可良好地反映肝硬化背景下肝癌与DN间血流灌注的差异,灌注参数作为新的定性指标,可为肝癌的诊断和分期提供有力的依据.

    作者:栗斌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PEG-rhG-CSF注射液对乳腺癌术后化疗致中性粒细胞减少的防治效果

    目的 探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注射液对乳腺癌术后化疗致中性粒细胞减少的防治作用.方法 法将89例术后接受化疗的乳腺癌患者分为观察组(PEG-rhG-CSF 100 μg/kg皮下注射1次)与对照组[rhG-CSF 5 μg·kg-1·d-1皮下注射,以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至低点后连续2次其值大于或等于5.0×109/L为宜],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第2个高峰AN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4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率、抗生素使用率、4度中性粒细胞减少持续时间及其他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NC由低点上升至大于或等于2.0×109/L所需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PEG-rhG-CSF 1次注射防治乳腺癌术后化疗致中性粒细胞减少效果与rhG-CSF多次注射相当,且未增加不良反应.

    作者:吴旦平;张红丹;汪波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新辅助化疗在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中的应用进展

    在世界范围内,每年因宫颈癌死亡的人数高达26.6万人,在某些地区,宫颈癌依然是导致女性死亡的妇科恶性肿瘤首因[1],我国为宫颈癌高发地区,每年死于宫颈癌的超过13万.尽管随着宫颈癌早期筛查的普及与积极干预治疗,我国宫颈癌的发病率已降至女性恶性肿瘤第2位,其发病率及死亡率逐年下降,但性教育的缺失、过早性行为及性生活紊乱等社会和个人因素导致年轻女性罹患宫颈癌的发生率明显增加,近年来宫颈癌发病呈明显年轻化趋势,这为社会及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作者:赵辉 刊期: 2018年第04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