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佩琴
在献血过程中,献血反应偶有发生,而引起献血反应的主要诱因是献血者存在精神紧张、恐惧等心理障碍.要排除这些心理障碍,则需要医护人员通过语言来与献血者进行交流沟通.如果能灵活地运用语言艺术讲究语言技巧,那么在献血者的心理护理上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使献血反应的发生率降低,减少给献血者带来的痛苦,使无偿献血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作者:张丹;李红红;徐守成 刊期: 2006年第03期
脑死亡作为死亡的判断标准已经得到医学界的普遍认可,将对我国的医学、法学、伦理学产生重要影响.脑死亡立法将动摇几千年来形成的心死亡观念,并促进我国民法、刑法、法医学的发展.同时它还有助于节约卫生资源,减少医患间的矛盾,推进器官移植医学发展,产生大的医学与社会效益,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作者:张玲 刊期: 2006年第03期
亲子鉴定会引起一系列有关亲情、婚姻、财产、名誉等多方面的伦理问题,为了确保鉴定的公正性,必须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从严掌握各项操作规程.
作者:邱小华;徐卫;戴育成;尹东 刊期: 2006年第03期
政策的合理性、公正性、正当性和社会性等问题,是判断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政策绩效的伦理学指标.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政策,既促进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又存在着不容忽视的体制、机制性问题,诸如医疗服务供给中的利益化倾向、政策的协调性与配套措施不力、政府定位不够准确和干预效果不好等.重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政策的伦理学目标在于,创新医疗卫生体制与机制、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完善医疗保障体系和优化医疗服务供给模式.
作者:况成云;杨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医患关系是一种伦理关系.医生的道德情感表现为对职业的热爱、对生命的敬畏、对患者的关心和对诊疗工作在情感上的投入.医患关系的改善必须从围绕提升医生的道德情感这个内在的中心问题入手.医生道德情感主要表现为同情心、责任感、关怀感和尊重感.
作者:皮湘林;王伟 刊期: 2006年第03期
通过对临床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放弃治疗的原因以及所引发的伦理学问题的分析,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作者:王林;霍玉芝;丁晓勇;耿智敏;张珉 刊期: 2006年第03期
近些年来,我国的剖宫产率处在不断上升的趋势,其中社会因素导致的非必须剖宫产占很大比率.剖宫产是在一定的医学指征下不得不采用的一种创伤性手术,对母婴、社会都会造成不良影响.对剖宫产现象进行伦理审视,理清其中的道德关系,有助于医者和患者把握正确的道德原则,从而采取相应的对策,减少非必须剖宫产的发生.
作者:刘伟;齐亚红 刊期: 2006年第03期
本研究目的是分析香港市民和注册护士对预前指示的态度和使用时所考虑的因素,及他们对垂死病患者采用维持生命治疗的看法.结果显示年龄和学历高的受访者普遍接受预前指示,市民和护士的看法不同.预前指示普及已是社会的趋势,但现时社会预前指示的理解如维持生命治疗的决策过程仍模糊不清,唯医护人员的理解较深.因此,医护人员对预前指示这一概念的推广和教育上应兼付什么责任的问题值得思考.
作者:彭美慈;汪国成;戴乐群;陈基乐;陈满辉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医院公共关系对医患关系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广州市医院公共关系的现状调查表》对320名医生、护士、医院管理人员、卫生技术人员进行调查.结果:卡方检验发现医患关系与以下体现医院公共关系的各项指标有差异:员工关系、上级参与医院活动、疾病防治宣传、医院义诊.结论:公共关系意识越强的医院,其医患关系也越好.医院管理者拟改善医患关系,邀请上级主管部门参加医院的大型活动及对社会开展义诊、疾病宣传活动等是非常必要的,同时应协调好医院内部员工之间的关系.
作者:谭一笑 刊期: 2006年第03期
随着医患关系发展的多样化、复杂化,医患冲突的尖锐化以及法律对医生专家责任规定的疏漏,医生和患者都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和精神压力.因此,明确医生专家责任的法律属性,分析专家责任的构成要件,探讨医生专家责任实现形式,建立医生专家责任转移方式以及责任限制制度,对于明确医患双方的权利义务,缓和医患关系,稳定医疗秩序,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作者:任学强 刊期: 2006年第03期
医疗保险的低水平低覆盖、以药养医的医院经营体制、形同虚设的药品高限价、医疗侵权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倒置等制度,是我国目前医患关系肾张的主要制度原因.逐步建立覆盖全体社会成员的社会化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行医药分离的医院经营体制,严格新药审批与药品高限价制度,建立医生职业责任保险制度等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制度保障.
作者:肖鹏 刊期: 2006年第03期
为了了解医患双方对目前我国医患诚信的认知状态,笔者对广州市部分医院的医务人员与患者进行抽样调查,分析医患诚信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要建立诚信的医患关系,需要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加大政府对卫生领域的投入,进行医疗体制改革,建立诚信的社会环境.
作者:陈化 刊期: 2006年第03期
医疗服务治理即对医疗服务提供方行为及质量的管理,涉及医疗服务的质量、效率、费用、安全等问题.医疗服务涉及人们的健康,具有极大的社会公益性,需要按照公共品的基本原则,规范其行为准则和公开其财务.当政府举办社会医疗保险计划时,保方因具有政府背景和政策决定权而具有了谈判优势,在医、患、保三方关系中居强势地位.保方通过限制参保患者就医地点和限制费用分担的方式制约医疗服务提供方,通过限制医疗服务项目和限制费用分担的方式制约参保患者,并避免医、患勾结造成自身损失.公民享有健康保障权利,公民需要也会创造各种渠道参与健康管理.
作者:岳公正;杨燕绥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了解高护专业大学生逆境智商水准,提高心理健康素质.方法:对河南省卫生学校2001、2002级高护专业535名大专生进行逆境智商问卷调查和逆境智商的培养.结果:大学生AQ培养前,低AQ>高AQ,(X2=26.75,P<0.01).培养后,低AQ<高AQ.(X2=139.37,P<0.01).结论:在飞速发展的新经济时代,对大学生进行AQ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能有效提高大学生应对挫折的能力.
作者:刘卫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残冠根有其重要的生理学意义,但是目前在临床上对残冠根的治疗存在许多的问题,如过度医疗、防御性医疗等.本文分析了出现这些问题的背景及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作者:宋勇;屠军波;虎小毅;李国光;杨壮群 刊期: 2006年第03期
当前,我国医患关系的特点是:医患冲突不断加剧和升级;冲突呈频发性;第三方营利组织介入医患冲突;冲突呈群体性.医患冲突的原因分为医院与医药企业方面、体制方面和患者及家属方面的原因.其策略是端正办医方向,采取以人为本进行管理,降低患者医疗费用,加强对医院的监管及群体性事件的预警和防范,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
作者:郭继志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由于医学伦理学是医学和伦理学相交叉的一门学科,因此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有极高的价值.本文将从阐述计算机辅助教学应用在《医学伦理学》教学中的作用开始,探讨制作和使用医学伦理学多媒体课件的注意事项,分析计算机辅助教学要求未来的高校教师具备怎样的素质.
作者:陈勰 刊期: 2006年第03期
古希腊时期西方医患关系以希波克拉底誓言为基调,强调为病人谋福利的医德.近代西方医患关系以康德的规则伦理学为基础,强调医患关系在规则内运行,提倡为病人省钱的医德.当代西方医患关系强调古代医德思想与近代伦理规则的有机结合,追求一种伦理规则与一种医德品质的对应.
作者:汪幼琴 刊期: 2006年第03期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病情危急,致残率、死亡率高,而医护人员的医德修养直接影响危重病人的治疗效果,也关系着医疗卫生行业的社会声誉,因而对临床伦理学有着更高、更严的要求,作者对在救治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过程中的伦理学问题进行了探讨.
作者:谢万福;王保卫;陈伟 刊期: 2006年第03期
医疗卫生体制和机制伦理是医学伦理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医疗卫生体制和机制道德合理性的保障.其内容就是坚持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和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它是医疗体制构建和运行机制改革要始终坚持的原则.医疗卫生体制和机制伦理的缺失是二十多年来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失利的重要原因.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体制和机制伦理的要求.
作者:吴书元;李凤苓 刊期: 200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