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玲
医疗服务治理即对医疗服务提供方行为及质量的管理,涉及医疗服务的质量、效率、费用、安全等问题.医疗服务涉及人们的健康,具有极大的社会公益性,需要按照公共品的基本原则,规范其行为准则和公开其财务.当政府举办社会医疗保险计划时,保方因具有政府背景和政策决定权而具有了谈判优势,在医、患、保三方关系中居强势地位.保方通过限制参保患者就医地点和限制费用分担的方式制约医疗服务提供方,通过限制医疗服务项目和限制费用分担的方式制约参保患者,并避免医、患勾结造成自身损失.公民享有健康保障权利,公民需要也会创造各种渠道参与健康管理.
作者:岳公正;杨燕绥 刊期: 2006年第03期
本研究目的是分析香港市民和注册护士对预前指示的态度和使用时所考虑的因素,及他们对垂死病患者采用维持生命治疗的看法.结果显示年龄和学历高的受访者普遍接受预前指示,市民和护士的看法不同.预前指示普及已是社会的趋势,但现时社会预前指示的理解如维持生命治疗的决策过程仍模糊不清,唯医护人员的理解较深.因此,医护人员对预前指示这一概念的推广和教育上应兼付什么责任的问题值得思考.
作者:彭美慈;汪国成;戴乐群;陈基乐;陈满辉 刊期: 2006年第03期
当前,我国医患关系的特点是:医患冲突不断加剧和升级;冲突呈频发性;第三方营利组织介入医患冲突;冲突呈群体性.医患冲突的原因分为医院与医药企业方面、体制方面和患者及家属方面的原因.其策略是端正办医方向,采取以人为本进行管理,降低患者医疗费用,加强对医院的监管及群体性事件的预警和防范,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
作者:郭继志 刊期: 2006年第03期
医患关系是一种伦理关系.医生的道德情感表现为对职业的热爱、对生命的敬畏、对患者的关心和对诊疗工作在情感上的投入.医患关系的改善必须从围绕提升医生的道德情感这个内在的中心问题入手.医生道德情感主要表现为同情心、责任感、关怀感和尊重感.
作者:皮湘林;王伟 刊期: 2006年第03期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对中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评价和建议》的研究报告一经发表,似乎为20多年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作了定论.此论在社会公众层面引出一片认同之声,而在医疗卫生行业内部、学术研究领域甚至政府管理层面不同观点纷至沓来.对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是成功抑或失败的评判不能建基在情绪化的认知之上,必须做认真、深入的研究分析.对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目标来说,改革是成功的,失败在理念.
作者:尹秀云 刊期: 2006年第03期
政策的合理性、公正性、正当性和社会性等问题,是判断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政策绩效的伦理学指标.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政策,既促进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又存在着不容忽视的体制、机制性问题,诸如医疗服务供给中的利益化倾向、政策的协调性与配套措施不力、政府定位不够准确和干预效果不好等.重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政策的伦理学目标在于,创新医疗卫生体制与机制、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完善医疗保障体系和优化医疗服务供给模式.
作者:况成云;杨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替代治疗方式选择的伦理,使肾科医生在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选择治疗方式上提供符合现代医学伦理的模式.方法:通过对典型病例的分析,讨论慢性肾功能衰竭替代治疗方式选择的医学理论及相关伦理.结论:国家应当针对肾替代治疗制定更完善的医疗保障制度和操作法规,医生应当根据医学理论,结合患者条件,坚持将患者利益放在首位,帮助患者选择肾替代治疗方案,使患者得到佳治疗.
作者:张增政;武文 刊期: 2006年第03期
提高病案质量,杜绝病历缺陷,加强病案管理是目前每个医院都应重视做好的工作之一,本文通过总结病历质量、病案管理中存在的缺陷及难点,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使病历书写质量、病案管理质量更上一层楼.
作者:李佩琴 刊期: 2006年第03期
古希腊时期西方医患关系以希波克拉底誓言为基调,强调为病人谋福利的医德.近代西方医患关系以康德的规则伦理学为基础,强调医患关系在规则内运行,提倡为病人省钱的医德.当代西方医患关系强调古代医德思想与近代伦理规则的有机结合,追求一种伦理规则与一种医德品质的对应.
作者:汪幼琴 刊期: 2006年第03期
通过分析子宫肌瘤所带来的心理伦理问题,提出护理人员应具备的三点伦理道德要求,指出在临床护理中应注意:通过有效的沟通技巧,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正确评估患者心理状态;以人为本,给予患者人性化及人性化的护理;做好心理护理,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
作者:姚晚侠;姚聪;田美丽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了解高护专业大学生逆境智商水准,提高心理健康素质.方法:对河南省卫生学校2001、2002级高护专业535名大专生进行逆境智商问卷调查和逆境智商的培养.结果:大学生AQ培养前,低AQ>高AQ,(X2=26.75,P<0.01).培养后,低AQ<高AQ.(X2=139.37,P<0.01).结论:在飞速发展的新经济时代,对大学生进行AQ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能有效提高大学生应对挫折的能力.
作者:刘卫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为了了解医患双方对目前我国医患诚信的认知状态,笔者对广州市部分医院的医务人员与患者进行抽样调查,分析医患诚信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要建立诚信的医患关系,需要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加大政府对卫生领域的投入,进行医疗体制改革,建立诚信的社会环境.
作者:陈化 刊期: 2006年第03期
通过对防御性医疗产生原因及副作用的分析,提出解决的出路和对策.
作者:汤拥军 刊期: 2006年第03期
介绍了人类外基因组研究这一崭新领域,这一研究对阐明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贡献,以及它的哲学意义,即决定性地反驳基因决定论和基因本质论.
作者:邱仁宗 刊期: 2006年第03期
公众急救自救能力的培育和提高,已成为影响突发公共危机特别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与应急处理的重要因素.从对温州市的调查发现,我国公众关于急救自救的知识和能力普遍低下.提高公众急救自救能力,政府、社区、学校等部门都应有所作为.
作者:刘婵娟 刊期: 2006年第03期
近些年来,我国的剖宫产率处在不断上升的趋势,其中社会因素导致的非必须剖宫产占很大比率.剖宫产是在一定的医学指征下不得不采用的一种创伤性手术,对母婴、社会都会造成不良影响.对剖宫产现象进行伦理审视,理清其中的道德关系,有助于医者和患者把握正确的道德原则,从而采取相应的对策,减少非必须剖宫产的发生.
作者:刘伟;齐亚红 刊期: 2006年第03期
]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关键是对患者实行有效的人性化关怀服务,彻底转变服务模式,改善服务态度,优化服务形象,提升服务水平,提高患者对医院的美誉度和诚信度,从而营造和谐兴院的氛围.
作者:高红梅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医院公共关系对医患关系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广州市医院公共关系的现状调查表》对320名医生、护士、医院管理人员、卫生技术人员进行调查.结果:卡方检验发现医患关系与以下体现医院公共关系的各项指标有差异:员工关系、上级参与医院活动、疾病防治宣传、医院义诊.结论:公共关系意识越强的医院,其医患关系也越好.医院管理者拟改善医患关系,邀请上级主管部门参加医院的大型活动及对社会开展义诊、疾病宣传活动等是非常必要的,同时应协调好医院内部员工之间的关系.
作者:谭一笑 刊期: 2006年第03期
脑死亡作为死亡的判断标准已经得到医学界的普遍认可,将对我国的医学、法学、伦理学产生重要影响.脑死亡立法将动摇几千年来形成的心死亡观念,并促进我国民法、刑法、法医学的发展.同时它还有助于节约卫生资源,减少医患间的矛盾,推进器官移植医学发展,产生大的医学与社会效益,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作者:张玲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前,国内外关于安乐死立法的呼声日益高涨.但是,从我国的国情、立法环境和文化风俗来看,安乐死尚不具备实施的可行性.从社会宏观角度看,由于受传统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念的束缚,民众观念需要转变.同时,由于对生命权也未作规定.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原因,医疗科研水平存在局限,我国对安乐死基本问题和判断标准无法达成一致.从微观角度来看,安乐死行为涉及患者、医务人员、患者家属和医疗机构四方利益,实施安乐死存在安全隐患.本文将从这两个方面分析我国实施安乐死的现实可行性,论证目前在我国实施安乐死的条件和时机还不成熟.
作者:赵雪莲;毛群安 刊期: 200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