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术中及术后早期腹腔热灌注化疗在局部进展期胃癌的临床价值

钱国武;张海洋;王新伟;吕柯;宋展

关键词:胃肿瘤, 化学疗法, 肿瘤, 局部灌注, 外科手术
摘要:目的 探讨局部进展期胃癌(LAGC)术中、术后早期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普通外科自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62例接受标准的D2根治性胃癌切除术的LAG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术中、术后早期HIPEC患者79例(观察组),仅行术中常规腹腔冲洗患者83例(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于术后3~4周按改良FOLFOX6方案[奥沙利铂(OXA) 100 mg/m2,持续静脉滴注,持续2h,第1天;亚叶酸钙(LV)400 mg/m2,持续静脉滴注,持续2 h,第1天;5-氟尿嘧啶(5-FU)400 mg/m2,静脉注射,第1天;5-FU 2 400 mg/m2,持续静脉滴注,持续46 h]行辅助化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和总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不全肠梗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吻合口瘘、腹腔感染及肺部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1年复发率和总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年复发率低于对照组,而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AGC患者D2根治术术中、术后早期HIPEC可降低术后肠梗阻发生率;并可提高远期生存率及降低复发率.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糖尿病和非糖尿病变异性心绞痛患者动态血压相关指标的临床意义分析

    目的 探讨糖尿病和非糖尿病的变异性心绞痛患者动态血压相关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平顶山煤业集团十矿医院和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2013年9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变异性心绞痛患者189例,根据患者是否发生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两组患者均行动态血压检测,探讨两组患者动态血压特点,并采用COX回归模型探讨变异性心绞痛的预后风险因素.结果 糖尿病组变异性心绞痛患者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脉压差分别为(145.52±5.64)、(96.42±8.74)、(35.63±5.63)mmHg,非杓型血压占59.70%,高于非糖尿病组(P<0.05);糖尿病和非糖尿病非杓型血压患者nSBP、nDBP、脉压差、高血压人数、死亡人数均明显高于杓型血压患者(P<0.05);高脉压差(P=0.02)、糖尿病(P=0.03)、非杓型血压(P=0.01)为变异性心绞痛患者死亡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 糖尿病、非杓型血压、高脉压差是变异性心绞痛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风险因素.

    作者:许杨;王义娜;王建山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PAMD评分在PSA灰区患者行前列腺穿刺活检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前列腺体积(PV)、年龄(Age)、核磁共振成像(MRI)及肛门指诊(DRE)4项指标(以下简称PAMD)评分对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灰区(4~10 ng/mL)患者行前列腺穿刺活检术的指导意义.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行经直肠超声引导前列腺穿刺活检且血清总PSA(TPSA)处于灰区的118例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分析与前列腺穿刺阳性率相关的影响因素,并评价PAMD评分对PSA灰区患者行前列腺穿刺活检的临床意义.结果 118例患者中检出前列腺癌34例,阳性率28.81%.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MRI、DRE在前列腺癌组与非癌组患者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多元逻辑回归分析显示,年龄、PV、MRI、DRE均是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阳性率的独立影响因素,其OR值和95%CI分别为4.941(1.427~17.105,P=0.012)、5.947(1.619~21.846,P=0.007)、6.010(1.276~28.300,P=0.023)、39.424(8.310~187.026,P=0.000).利用PAMD评分系统评价显示,≥4分高危组前列腺癌检出率为37.00%,明显高于中低危组阳性率11.80% (P=0.012).结论 PAMD评分有助于更精准把握PSA灰区患者的前列腺穿刺时机,并提高活检阳性率.

    作者:伍晟赟;吕蔡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百草枯中毒多器官功能损害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随着百草枯的广泛应用,中毒发病趋势日益严峻,临床尚缺乏对其中毒机制统一认识,对其影像学研究目前也正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对百草枯中毒后多器官功能损伤的病理学改变及其所致的影像学表现进行综述,探讨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在百草枯中毒后主要脏器影像学的评估价值.

    作者:孙荣庆;苏云杉;岳梨蓉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72例卵巢相关影像学特征与卵巢内分泌功能的变化分析

    目的 探讨卵巢相关影像学特征与卵巢内分泌功能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3年2月至2016年8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进行子宫切除术的子宫疾病患者72例作为观察组,同时在该院未进行子宫切除术的子宫疾病患者72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都选择超声检测卵巢基质血流速度、阻力指数,同时记录卵巢相关影像学特征指标(卵巢体积和窦卵泡数等);采用电化学发光全自动测定仪测定血清促卵泡成熟激素(FSH)、雌二醇(E2)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观察组的血清E2与FSH水平分别为(66.44±21.94)ng/L和(58.22±17.20)U/L,而对照组分别为(121.94±24.19)ng/L和(17.20±4.22)U/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窦卵泡数与卵巢体积分别为(5.23±1.11)个和(3.32±0.21)cm3,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81±1.44)个和(4.38±0.22)cm3 (P<0.05).观察组的卵巢基质血流峰值流速(PSV)与阻力指数(RI)分别为(11.98±2.71)cm/s和0.61±0.04,而对照组分别为(17.56±2.01) cm/s和0.51±0.0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线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窦卵泡数与PSV、E2呈正相关(r=0.48、0.38,P=0.00、0.01),与RI、FSH呈明显负相关(r=-0.30,P=0.02);而卵巢体积与PSV、E2呈负相关性(r=-0.40,P=0.01),与RI、FSH呈现明显正相关(r=0.33、0.38,P=0.02、0.01).结论 子宫切除后卵巢的血流、体积和卵泡数明显减少,卵巢相关影像学特征可反映患者的术后恢复状况.

    作者:卢洪喜;卢洪颜;马雪莲;刘雪飞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竹节香附素A调控mTOR通路对肠癌HCT116细胞自噬及凋亡的影响

    目的 探讨竹节香附素A(RA)抑制HCT116细胞的增殖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利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检测RA对HCT116细胞的增殖抑制;流式细胞术(FCM)检测RA对细胞凋亡的影响;透射电镜观察RA诱导自噬;Western blot检测凋亡、自噬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RA能够明显抑制HCT116细胞的增殖,并呈浓度、时间依赖性.透射电镜观察到双层膜自噬体的存在;FCM显示RA能够诱导HCT116细胞凋亡,且随着浓度的增大凋亡率增加.Western blot检测显示,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表达增高;抑制凋亡蛋白Bcl-2表达减少;而促凋亡蛋白Bax,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caspase-3、Cleaved-聚二磷酸腺苷核糖多聚酶(PARP)表达增加;RAPA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中mTOR蛋白表达增加,磷酸化mTOR(p-mTOR)蛋白表达减少.加入mTOR通路抑制剂雷帕霉素(RAPA)后Beclin-1、LC3蛋白表达增加,凋亡率增加,且Cleaved-caspase-3、Cleaved-PARP表达也增加.结论 RA能够抑制肠癌细胞HCT116的增殖;并能诱导细胞自噬和凋亡,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mTOR信号通路实现.

    作者:孟春芹;滕钰浩;吴存恩;王瑞平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与数字化定制钢板治疗复杂四肢骨折的临床疗效

    目的 比较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BCFS)与数字化定制钢板(DCSP)治疗复杂四肢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该院自2012年10月至2015年10月采用BCFS与DCSP治疗的复杂四肢骨折患者47例,其中26例患者采用BCFS治疗(BCFS组),21例采用DCSP治疗(DCSP组).对两种治疗方式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肢体功能评价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获得6~15个月随访,平均(13.57±1.37)个月.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方面DCSP组优于BCF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FS组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DCS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肢体功能评价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CFS与DCSP治疗复杂四肢骨折均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但BCFS治疗骨折愈合时间更短.

    作者:温洋;沈师;张喜海;卓乃强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FBP1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目的 探讨果糖1,6二磷酸酶1(FBP1)在人肾透明细胞癌(RCCC)及其癌旁组织中的表达,以及在肾癌发生、发展及预后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手术切除的118例RCCC患者的石蜡切片和40例RCCC患者的新鲜标本,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Western blot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肾癌及对应癌旁组织(阴性切缘)中FBP1蛋白及mRNA的表达,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发现78.81% (93/118)的癌旁组织中可见FBP1蛋白呈强阳性表达,仅39.83%(47/118)的肾癌组织中FBP1蛋白表达阳性.Western blot发现肾癌组织中FBP1的表达阳性率较其相应癌旁组织明显下降(P<0.01).RT-PCR法发现癌旁组织FBP1 mRNA表达水平亦明显高于肾癌组织(P<0.05).FBP1低表达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危险系数及是否复发明显相关(P<0.05),与年龄、性别、症状及肿瘤大小、部位、是否有坏死、是否有血管侵犯和肾上腺是否有累及无关(P>0.05).FBP1阳性表达的肾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高于FBP1阴性表达者(P<0.05).结论 FBP1及其蛋白在人肾癌组织中低表达,与肾癌的发生、发展相关,可能成为肾癌预后的侯选标志物之一.

    作者:洪正东;朱安义;王艳华;史子敏;胡映波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术中及术后早期腹腔热灌注化疗在局部进展期胃癌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局部进展期胃癌(LAGC)术中、术后早期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普通外科自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62例接受标准的D2根治性胃癌切除术的LAG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术中、术后早期HIPEC患者79例(观察组),仅行术中常规腹腔冲洗患者83例(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于术后3~4周按改良FOLFOX6方案[奥沙利铂(OXA) 100 mg/m2,持续静脉滴注,持续2h,第1天;亚叶酸钙(LV)400 mg/m2,持续静脉滴注,持续2 h,第1天;5-氟尿嘧啶(5-FU)400 mg/m2,静脉注射,第1天;5-FU 2 400 mg/m2,持续静脉滴注,持续46 h]行辅助化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和总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不全肠梗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吻合口瘘、腹腔感染及肺部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1年复发率和总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年复发率低于对照组,而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AGC患者D2根治术术中、术后早期HIPEC可降低术后肠梗阻发生率;并可提高远期生存率及降低复发率.

    作者:钱国武;张海洋;王新伟;吕柯;宋展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晶体植入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及晶体计算方法探讨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人工晶体(IOL)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及IOC度数的计算方法.方法 将127例(153眼)高度近视的白内障患者按眼轴长短分为两组:长眼轴组(眼轴大于26 mm)65例(81眼),正常眼轴组(眼轴小于或等于26 mm)62例(72眼),两组患者均使用SRK-T公式计算IOL度数,并在同一台超声乳化仪上完成IOL植入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眼轴长度和角膜屈光度变化均不明显(P>0.05),但视力比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OL植入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安全可靠、疗效确切,科学而准确地计算IOL度数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作者:胡美霞;李沁;黄宝宇;何剑;谭少健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氢溴酸西酞普兰片联合针刺治疗PSD的疗效及对神经免疫炎症指标的影响

    目的 探讨氢溴酸西酞普兰片联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神经免疫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该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165例PSD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组(口服氢溴酸西酞普兰片联合针刺治疗,n=55)、B组(口服氢溴酸西酞普兰片治疗,n=-54)和C组(针刺治疗,n=56),疗均均为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8周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 24项评分;治疗前后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HISS)、阿森斯失眠量表(AI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检测治疗前后5-羟色胺(5-HT)、白细胞介素(IL)-1β、IL-6和IL-23水平;治疗后采用Asberg评分评价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 A、B、C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6.36%、79.63%、82.14%,A组明显优于B、C组(x2 =7.26、5.81,P<0.05);A组在治疗后4、8周HAMD评分明显低于B、C组(P<0.01);治疗后A组患者NHISS、AIS、SDS、SAS评分及血清IL-1β、IL-6和IL-23水平均明显低于B、C组(P<0.01),5-HT水平高于B、C组(P<0.01);A纽Asberg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1),3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西酞普兰片联合针刺治疗PSD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酞普兰或针刺;二者联合使用不良反应少,并能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抑制炎症反应,上调5-HT水平,发挥抗抑郁作用.

    作者:赵辉;白玉彦;温桂莲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大鼠脑创伤对学习记忆及海马环磷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的影响

    目的 观察脑创伤早期的脑含水量、环磷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及其磷酸化水平,探讨脑创伤和磷酸化CREB(p-CREB)水平的改变对学习记忆的影响.方法 将54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对照组、创伤性脑损伤(TBI)组,每组18只.采用改良的Feeney法和前期实验参数建立TBI大鼠模型,Western blot观察创伤后12h脑海马组织CREB和p-CREB表达、干湿质量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和Morris水迷宫实验.结果 大鼠TBI后12 h脑组织含水量,与正常组和对照组相比,TBI组升高明显(P<0.01).与正常组和对照组比较,TBI组大鼠TBI后12h海马CREB和p-CREB蛋白的表达量降低明显;潜伏期增加,2 min内寻求正确次数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BI后脑水肿明显,CREB和p-CREB水平降低,可能是使认知和学习记忆功能受损的原因之一.

    作者:熊翱;金戈;李利锋;吴双;熊仁平;鲁宏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SAL/FP吸入联合噻托溴铵对COPD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和肺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SAL/FP)吸入联合噻托溴铵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该院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COPD患者15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每组75例.对照组给予解痉平喘等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SAL/FP吸入联合噻托溴铵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及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8.67%、74.67%,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13.96,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及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SAL/FP吸入联合噻托溴铵能够有效改善COPD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肺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胡建平;韩俊垒;边红芝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盐酸羟考酮联合丙泊酚应用于无痛纤支镜对血流动力学及相关指标的影响

    目的 探讨盐酸羟考酮联合丙泊酚应用于无痛纤维支气管镜(以下简称纤支镜)对血流动力学及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自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接收纤支镜检查的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患者均分为舒芬太尼十丙泊酚组(A组)和盐酸羟考酮十丙泊酚组(B组),每组45例.观察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术中丙泊酚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开始检查纤支镜抵达声门时(T2)时A组呼吸频率(RR)指标明显高于B组(P<0.05);纤支镜经过气管隆嵴时(T3)、检查完成时(T4)A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心律(HR)、血氧饱和度(SpO2)、RR指标均明显高于B组(P<0.05);检查完成后10 min(T5)时A组患者RR指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泊酚的用量A组明显高于B组(P<0.05);A组患者检查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11%,明显高于B组的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羟考酮联合丙泊酚比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更能稳定在纤支镜检查过程中血流动力学参数的改变,且可减少丙泊酚用量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张科;肖天科;齐磊;陈祖棋;余学英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高压氧治疗对高原脱习服症大鼠主要脏器超微结构的影响

    目的 探讨高压氧(HBO)治疗对高原脱习服症大鼠心、脑、肺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选择SD大鼠49只,44只在模拟海拔5 000 m的低压氧舱常规喂养3个月,在低压舱内死亡9只,将35只成活大鼠出舱后按体质量随机分为高原对照组(出舱后即刻)、HBO Ⅰ组(HBO治疗后7 d)、HBOⅡ组(HBO治疗后1个月)、HBOⅢ组(HBO治疗后2个月)、对照组Ⅰ组、对照Ⅱ组、对照Ⅲ组,每组5只.HBO Ⅰ、Ⅱ、Ⅲ组给予HBO治疗7d;对照组Ⅰ、Ⅱ、Ⅲ组出低压氧舱后同步在常压常氧下喂养,与HBO Ⅰ、Ⅱ、Ⅲ组同步处死;余下5只在常氧常压下喂养作为平原对照组.各组大鼠在相应时间内快速处死取出额叶脑皮质、心、肺组织标本,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各组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低氧引起脑神经细胞线粒体肿胀、脊断裂、线粒体和周围结构水肿;心肌细胞浊肿、空泡变性,肌丝排列不规则,炎性细胞浸润,血管扩张;肺泡隔增宽,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腔内有粉红色渗出物,炎性细胞浸润,肺泡壁增厚.HBO治疗后,组织超微结构损伤较对照组明显改善,HBOⅡ组恢复明显好于HBOⅠ组,HBOⅢ组明显好于HBOⅡ组,2个月完全恢复到平原水平.结论 HBO治疗具有改善缺氧大鼠脑神经损伤、促进细胞的功能恢复,降低缺氧引起的肺动脉高压,对缺血心肌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崔宇;吴佩锋;徐钢;崔建华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以精神行为异常为首发表现的肺癌1例并文献复习

    抗利尿激素分泌不适当综合征(syndrom of inappropriate antidiuretic hormone secretion,SIADH)是以低钠血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少见病,其病因复杂,肺癌所致的SIADH偶可见于文献报道,而以精神症状为首发表现伴有SIADH的肺癌却更为少见.现报道1例首发症状为精神行为异常的伴有SIADH的肺癌患者,并进行文献回顾.

    作者:崔海英;刚晓坤;王哲;左迪迪;崔梦钊;王桂侠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与早期DN相关性研究进展

    作为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家族众多成员之一的脂肪细胞型FABP (A-FABP),参与了多种代谢性疾病的发生,被认为是糖尿病的关键影响因素.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的重要并发症之一,近年来有研究表明A-FABP可参与DN的进程,血浆A-FABP水平可作为评判DN早期肾功能受损的新生标志物,但其具体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因此,本文就A-FABP与DN肾组织结构改变、内质网应激(ERS)和炎症反应关系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文莉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氢吗啡酮超前镇痛对TLH患者应激反应及术后镇痛的影响

    目的 探讨氢吗啡酮(HYD)超前镇痛对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TLH)患者应激反应及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 将60例TLH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以HYD(15 μg/kg)稀释至5 mL于切皮前10 min静脉注射;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测定两组患者麻醉前(T1)、切皮后10 min(T2)、拔除气管导管后10 min(T3)时外周血血浆皮质醇(COR)、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观察两组患者拔管后2 h(T4)、6 h(T5)、12h(T6)的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COR、IL-6水平在T2、T3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T4、T5、T6时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YD可减轻TLH患者的应激反应,且镇痛效果良好.

    作者:黄赛赛;沈施仁;陈秋萍;曹苏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灼烧技术治疗慢性扁桃体炎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灼烧技术治疗慢性扁桃体炎(CT)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2013年6月至2016年12月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耳鼻咽喉科门诊就诊并临床诊断为CT的患者20例为观察组,同期西南医科大学在校学生及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招募的健康志愿者6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观察组治疗前后Toll样受体(TLR)-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中的TLR2、TLR4、NF-κB在外周血的水平,同时检测部分关键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4、IL-5、IL-10及干扰素γ(INF-γ)、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在外周血的水平.结果 观察组CT患者灼烧治疗前血清中TLR2、TLR4、NF-κB、IL-4、IL-5、IL-10、INF-γ及TGF-β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血清中TLR2、TLR4、IL-4、IL-5、IL-10、INF-γ及TGF-β表达水平与NF-κB无明显相关性(P>0.05);灼烧治疗后血清中只有TLR2水平与NF-κB呈正相关(r=0.49,P=0.04),而其他检测指标与NF-κB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灼烧技术治疗CT后患者血清中免疫因子水平明显降低,其治疗CT的机制可能与TLR-NF-κB信号通路及该通路的关键细胞因子关系密切.

    作者:孙永东;贺晓芳;杨朝纲;刘雷;童兴科;向小红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温柔分娩对新生儿生理适应性和早期行为能力的影响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为本民族的“优生”做着大量的工作,其中西方等发达国家提倡的“温柔分娩”方式受到了产科界的广泛推崇.温柔分娩是指从胎儿的立场出发尽量减少宝宝通过产道时的压力和损伤,同时也是妈妈舒适和自然的分娩方式,包括勒博耶分娩法、水中分娩和无干预分娩3种[1].但在“温柔分娩”实施过程中关注新生儿的生理适应性和新生儿早期行为能力的文献报道不多.为了探讨更加人性化的护理模式,本研究在初产妇的产程中实施温柔分娩模式,观察其对新生儿出生时的生理适应性和新生儿早期行为能力的影响,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艾奔;袁兴卫;满诗玲;何梅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创新管理模式对持续提升临床护理满意度的效果分析

    护理质量是医院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直观具体的反映出一个医院的管理水平.临床工作中发现,护理质量的高低不仅取决于护理人员专业技术与自身素质的高低,更有赖于护理管理水平的高低,特别是护理质量管理方法.科学有效且严谨完善的护理质量管理方法是提高临床护理质量的重要保障[1-2].

    作者:罗晓;胡凌云 刊期: 2018年第14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