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全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结肠癌患者的生存状况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吴刚;尚喜雨;韩灵

关键词:结肠肿瘤, 全结肠系膜切除术, 生活质量, 生存率
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全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结肠癌患者生存状况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分析168例结肠癌患者经全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后的生活质量、5年内生存率及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术后3、6个月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而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ACT-G)评分显著高于术前(P<0.05).Cox模型比例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Dukes分期、病理类型、肿瘤细胞分化程度、肿瘤大小、肿瘤部位、淋巴结转移、术中出血量为患者预后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手术入路、淋巴结清扫数目、切除平面分级为患者预后保护因素(P<0.05).结论 CME手术治疗结肠癌5年内生存率较高,Dukes分期、肿瘤大小、淋巴结清扫数目、手术入路、切除平面分级等对预后有影响.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深化公立医院党建工作的思考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强调“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强调“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强调建立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健康中国2030年规划纲要》同样也对处于新医改深水区的公立医院改革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作者:许平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超声定位下小切口修复阴茎折断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定位下小切口修复阴茎折断的临床疗效.方法 16例阴茎折断海绵体单处破裂患者采用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定位,急诊小切口清除血肿、修复白膜,术后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15例顺利找到白膜裂口,1例转近冠状沟环形脱套式切口,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20~60 min,平均35 min;术后住院3.0~6.0 d,平均住院4.8d;术后3~5 d拔除尿管,排尿通畅.随访6~12个月,1例出现短暂的勃起功能障碍,1例勃起时触及硬结,其余病例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定位阴茎海绵体、白膜破裂口位置,选择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小切口修复阴茎折断,创伤小,并发症少,可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杨仕伟;王亮;黄一珂;刁思军;罗鹏伟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靶向Cyclin D1基因RNA干扰对肝癌细胞增殖和Mdm2等基因表达影响的研究

    目的 探讨Cyclin D1表达下调对Mdm2等基因表达及人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用脂质体将Cyclin D1-siRNA转染人肝癌细胞株Hep3B细胞.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siRNA组、Cyclin D1-siRNA组.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Cyclin D1、Mdm2、Mdm4、P53和P21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MTT检测细胞活力,TUNEL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siRNA组相比,Cyclin D1-siRNA组P53和P21表达上调(P<0.05),Cyclin D1、Mdm2和Mdm4表达下调(P<0.01);3组细胞周期G1、S及G2期均无明显差异(P>0.05);Cyclin D1-siRNA组较其他两组细胞活力明显减弱(P<0.01),细胞凋亡明显增强(P<0.01).结论 Cyclin D1表达下调能抑制Mdm2和Mdm4的表达,并能上调P53和P21的表达;Cyclin D1表达下调能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并促进其凋亡.

    作者:张弘英;胡树根;胡利琳;丁浩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3种不同内固定方式在上胸椎刚度的试验研究

    目的 比较上胸椎前路椎弓根钉板系统(ATPSPS)、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PTPSRS)和前路普通椎体钉板系统(AVBSPS)在上胸椎的刚度.方法 12例防腐尸体标本分成3组,各组标本随机分配使用以上3种不同的内固定器械固定.测试各标本在原始状态下的轴向压缩、前屈、后伸、左右侧屈等5个方向的刚度.将所有标本模拟手术行T2椎体次全切除(损伤状态)后,再测试各标本在损伤状态下各方向的刚度.根据分组结果,选择相应的内固定系统进行安装固定,再测试各个方向上的刚度.结果 在原始状态及损伤状态下,各组之间的各向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标本行固定后,各组之间在各个方向上的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TPSPS组的前屈刚度大于其他两组,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TPSRS组的轴向压缩刚度和后伸刚度大于其他两组,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VBSPS组的侧屈刚度小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TPSPS在各方向上的刚度均高于AVBSPS,前屈刚度大于PTPSRS,而轴向压缩刚度和后伸刚度不及PTPSRS,左右侧屈刚度则与PTPSRS相当.

    作者:杨立井;肖增明;梁栋柱;贺聚良;刘云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女性惊恐障碍患者性激素水平的对照研究

    目的 了解女性惊恐障碍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变化,分析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化学发光法对57例女性惊恐障碍患者和74例健康受试者的血清性激素水平进行检测,同时采用惊恐障碍严重程度量表(PDSS)、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调查.结果 女性惊恐障碍患者的血清垂体泌乳素(PRL)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清睾酮(T)、雌二醇(E2)、孕酮(P)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发现女性惊恐障碍患者血清T与惊恐障碍的严重程度、HAMD总分及迟缓和睡眠障碍因子呈负相关(P<0.05);血清LH、FSH与HAMA中的焦虑躯体性因子呈正相关(P<0.05);血清FSH与HAMD中的焦虑躯体化及睡眠障碍因子呈正相关(P<0.05).结论 女性惊恐障碍患者可能存在性激素水平的紊乱,其血清T水平与惊恐的严重程度及抑郁症状相关.

    作者:邹志礼;帅平;黄雨兰;汪瑾宇;何影;闵文蛟;刘玉萍;周波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伴有钙化的T1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目的 探讨伴有钙化的T1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该院收治的初治可手术的172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资料,根据乳腺X线图像特征分为钙化组与非钙化组,分析其病理特征之间的差异、影响钙化存在的相关因素和钙化的表达与患者生存之间的关系.结果 钙化组患者在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Her-2过表达、TNM分期、Ki-67与非钙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病例类型、淋巴结转移和Ki-67是影响钙化表达的相关风险因素(P<0.05).钙化组和非钙化组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87.30%、95.06%,淋巴结转移和钙化是影响乳腺浸性导管癌无病生存时间的独立预后危险因素(P<0.05).结论 钙化是乳腺X线可见的T1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预后的危险因素.

    作者:杜露;迪力夏提·金斯汗;赵倩;许文婷;李丹;李双健;吴涛;朱丽萍;罗蕈;杨亮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高温环境下力竭运动后骨骼肌的保护作用研究

    目的 分析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高温环境下力竭运动后大鼠骨骼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90只大鼠分为观察组、空白组、对照组,每组30只.空白组大鼠不接受任何干预处理;观察组和对照组大鼠在高温环境下力竭运动干预,对照组大鼠在高温环境下力竭运动处理后5h经股静脉注射生理盐水8 mL/kg,观察组经股静脉注射丹参酮ⅡA磺酸钠40mg/kg.各组大鼠处死前经尾动脉采集动脉血,同时将大鼠右腿腓肠肌取下冻存.检测大鼠血清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活性,TNF-α、IL-6、IL-1β水平,以及骨骼肌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观察各组大鼠骨骼肌标本进行切片HE染色后的形态学变化.结果 观察组大鼠血清TNF-α、IL-6、IL-1β水平和CK、LDH活性均明显低于对照组,高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大鼠骨骼肌MDA、SOD、GSH-PX水平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大鼠骨骼肌结构紊乱,肌细胞核分布不均匀;空白组大鼠骨骼肌结构正常,肌细胞核分布均匀;观察组大鼠骨骼肌形态结构正常,但是肌细胞核分布稍显不均匀.结论 丹参酮Ⅱ A磺酸钠可以有效保护在高温环境下力竭运动后的骨骼肌.

    作者:刘晓梅;姜桂萍;李大威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不同提取物对野棉花抗炎镇痛作用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不同提取方法对野棉花抗炎镇痛活性的影响.方法 将野棉花全草制备成不同提取物.采用扭体与电热板法观察其镇痛作用,应用小鼠耳廓肿胀、足趾肿胀及棉球肉芽肿胀实验综合评价其抗炎活性.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小鼠耳廓肿胀、足趾肿胀及棉球肉芽肿胀实验水部位低剂量的抗炎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剂量提取部位均有显著的抗炎镇痛作用(P<0.05).乙酸乙酯部位在热板法镇痛试验中活性强.正丁醇部位在小鼠耳廓肿胀、足趾肿胀及棉球肉芽肿胀抗炎实验中和扭体法中活性强.结论 野棉花全草具有明显的抗炎镇痛作用,正丁醇部位与乙酸乙酯是主要有效部位.

    作者:李香;许义红;孙晓惠;韩忠耀;付云燕;伍俊科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β-内酰胺/β-内酰胺酶抑制剂对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敏感性分析

    目的 分析儿童肠道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对β-内酰胺/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物(β-1actam/β-lactamase inhibitors)的药敏情况.方法 按照伯杰细菌鉴定手册的方法从36例健康儿童大便标本中分离出45株双歧杆菌和39株乳酸杆菌,依据2015年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的标准,采用E-test方法实施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替卡西林、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哌酮、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药敏试验,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5株双歧杆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替卡西林、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哌酮敏感百分率分别为77.78%、95.56%、88.89%、73.33%、91.11%、68.89%、84.44%、82.22%,39株乳酸杆菌对上述抗生素敏感百分率分别为74.36%、94.87%、92.31%、71.79%、92.31%、69.23%、89.74%、79.49%.除头孢哌酮/舒巴坦没有CLSI药敏MIC解释标准而无法判断外,其他β-lactam/β-lactamase inhibitor均比单一β-lactam抗生素敏感百分率升高,双歧杆菌氨苄西林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哌拉西林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敏感数P值分别为0.01、0.03,乳酸杆菌氨苄西林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与氨苄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替卡西林与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的敏感数P值分别为0.01、0.03、0.02、0.03.结论 β-lactam/β-lactamase inhibitor比单一β-lactam抗生素抑制儿童肠道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作用更强.

    作者:李辉;张振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全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结肠癌患者的生存状况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分析全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结肠癌患者生存状况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分析168例结肠癌患者经全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后的生活质量、5年内生存率及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术后3、6个月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而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ACT-G)评分显著高于术前(P<0.05).Cox模型比例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Dukes分期、病理类型、肿瘤细胞分化程度、肿瘤大小、肿瘤部位、淋巴结转移、术中出血量为患者预后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手术入路、淋巴结清扫数目、切除平面分级为患者预后保护因素(P<0.05).结论 CME手术治疗结肠癌5年内生存率较高,Dukes分期、肿瘤大小、淋巴结清扫数目、手术入路、切除平面分级等对预后有影响.

    作者:吴刚;尚喜雨;韩灵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孟鲁司特钠联合舒利迭对毛细支气管炎再发喘息的预防及对Th1/Th2的影响

    目的 研究孟鲁司特钠联合舒利迭对毛细支气管炎再发喘息的预防及对Th1 /Th2的影响.方法 将87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孟鲁司特钠咀嚼片联合舒利迭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布地奈德混悬液,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4 (IL-4)、γ-干扰素(IFN-γ)、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变化情况及1年内患儿喘息复发率.结果 两组患者在咳嗽消失时间、喘憋消失时间、呼吸困难消失时间、肺部哆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d治疗组IL-4和IgE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而IFN-γ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1年内发生喘息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孟鲁司特钠联合舒利迭可能通过纠正Th1 /Th2失衡等机制降低毛细支气管炎喘息复发率.

    作者:陈素哲;赵涛;范伟;王鹏;张元芳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28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消化道出血的回顾性分析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并发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方法 对28例PD术后并发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消化道出血发生时间及部位、诊疗方法及转归等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PD术后并发消化道出血以呕血并黑便(64.3%)为主要临床表现,消化道出血的发生为术后平均(7.2±2.1)d,出血部位以残胃为主(57.1%),出血原因主要为胃或吻合口糜烂(57.1%)、溃疡(28.6%)及胃肠血管瘤或血管畸形(14.3%).结论 应充分认识PD术后并发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并及时采取可靠的治疗方法.

    作者:王民开;夏亚兰;吴忠亮;张兴发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18F-NaF PET/CT全身骨显像的护理研究

    PET/CT是一种将功能性和解剖学的影像联合用于诊断的分子影像学技术.18F-NaF是一种用来探测骨骼病变的高度敏感的亲骨性PET示踪剂.18F-NaF的摄取机制类似于99mTc-MDP.18 F-NaF的摄取能够反映血流及骨骼重建情况,但与99mTc-MDP相比拥有更好的药代动力学特性:例如更快的血液清除速度及在骨骼中的摄取是MDP的2倍[1-2].虽然18F-NaF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应用于核医学显像,然而由于早期缺乏PET探测仪及后来99mTc-MDP骨显像的出现,18 F-NaF在核医学显像中的应用逐渐被99mTc-MDP代替[1,3].而PET/CT系统提升了18F-NaF显像的特异性,并且由于CT部分的加入使得对于功能病变的形态特征的描述成为可能,进而能更好地鉴别良性和恶性转移.18F-NaF PET/CT全身骨显像可以用于发现骨转移,包括定位及确定病变范围[1,4-6].

    作者:雷蕾;欧霞;张燕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阿魏酸联合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调节TGF-β/Smad信号转导通路对肝星状细胞凋亡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阿魏酸(FA)联用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MSCs)调节TGF-β/Smad信号转导通路对肝星状细胞(HSCs)凋亡的影响.方法 实验将HSCs分为4组:空白组、FA组、ADMSCs组、FA+ADMSCs组.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HSCs的凋亡率;qRT-PCR检测HSCs中TGF-β1、Smad2、Smad3和Smad7 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HSCs中TGF-β1和Smad7蛋白、Smad2/3磷酸化(p-Smad2/3)表达变化.结果 与其他3组比较,FA+ ADMSCs中HSCs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TGF-β1、Smad2、Smad3 mRNA表达明显下降,Smad7 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5);TGF-β1蛋白、p-Smad2/3表达明显降低,而Smad7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 FA能增强ADMSCs对HSCs中TGF-β1表达的下调作用,进而导致下游p-Smad2/3活性下降及Smad7表达升高,从而参与促进细胞凋亡.

    作者:许希燕;王巧稚;罗茂;余鸿;刘广益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运动训练联合药物治疗对2型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运动对2型糖尿病患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CAN)的影响及心率恢复(HRR)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确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105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和活动平板试验,分析导致HRR异常的相关危险因素.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将HRR异常分为普通治疗组和强化治疗组,普通治疗组应用二甲双胍辅并控制饮食,强化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接受轻度强化运动训练,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生化指标和HRR的变化情况.结果 异常HRR与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静息心率、大心率及收缩压(SBP)呈明显相关(P<0.05).经过2个月的轻度强化运动训练后,普通治疗组和强化治疗组患者的FBG、HbA1c及静息心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HRR明显增加;与普通治疗组治疗后相比,强化治疗组治疗后的FBG、HbA1c、静息心率明显下降,HRR明显增加(P<0.05).结论 FBG、HbA1c、静息心率是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HRR异常重要的危险因素,轻度强化运动训练能够降低血糖水平,增加HRR,进而有效地改善CAN.

    作者:翁雪燕;陈绵雄;林慧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同卵孪生兄弟下颌骨双侧同患多发性多生牙病例报道

    多生牙又称额外牙,是指超出正常牙数以外的牙齿,是口腔临床常见病,有学者指出多生牙的发生可能是由胚胎形成的过程发生紊乱导致[1].多生牙好发于上颌前牙区,病变常单发,恒牙列的发病率为0.1%~3.8%,乳牙列的发病率为0.3%~0.8%[2],3颗及3颗以上多生牙属于多发性多生牙,发病率低,仅占多生牙总发病率的1.0%,而孪生病例均患多发性多生牙的报告更是罕见[3-4].现将本院发现的孪生兄弟下颌前磨牙区多发性多生牙的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王彬娉;翦新春;杨宾;陈灼庚;刘德裕;王雅雯;郑统文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溃疡性结肠炎内镜下评分与临床及实验室炎症指标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内镜下严重性评分(UCEIS)与临床及实验室炎症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检测50例UC患者与2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炎症相关指标[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血红蛋白(Hb)、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清蛋白(Alb)],以及临床活动性评分(简化的Mayo评分),并与UCEIS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UC患者WBC、PLT、CRP和ESR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Hb和Alb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CEIS和WBC、ESR、CRP及简化的Mayo评分呈正相关,和Alb呈负相关(P<0.05),而与Hb和PLT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可通过监测WBC、ESR、CRP、Alb水平和简化的Mayo评分评估病情转归.

    作者:袁柏新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异质化导师机制在口腔医学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模式探索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深化改革导师制,建立以研究为主导的“双导师制”.导师(Hierophant)一词源自希腊语,我国的导师制始建于1953年,主要应用于研究生培养.其含义是指教师在指导学生过程中,注重因材施教,促进学习、科研、思想、就业各方面能力全面提升.我国首次正式确立指导教师负责制始于1953年11月27日颁布的《高等学校培养研究生暂行办法(草案)》,应用于研究生培养.传统模式是在学生入学前,通过双向选择,确定一位专业导师,带领学生在专业技能及科研能力方面进行深造[1].

    作者:罗文萍;陈珍;张燕;张红梅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FⅧ基因内5个SNPs位点多态性对血友病A基因诊断的意义

    目的 通过对FⅧ基因内5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的杂合度进行分析,以寻找新的可用于血友病A(HA)家系基因诊断的多态位点.方法 50例汉族正常女性血样用于5个SNP位点的多态性分析;收集16个无血缘关系的HA家系成员血样,将具有多态性的SNP位点用于家系连锁分析,评价其对HA基因诊断的意义.结果 5个FⅧ基因内SNP位点在所研究的人群中有3个位点具有多态性,即rs1509787、rs3861554和rs1470586,多态信息量分别为0.106 4、0.344 4和0.310 8.利用这3个SNP位点对16个家系中的7个家系可作出诊断,诊断率为43.75%,其中rs3861554对HA的诊断率高(31.5%).结论 在所选人群中有3个SNP位点具有多态性,对HA家系具有一定的诊断意义;rs3861554可作本地人群HA诊断的常用多态位点.

    作者:吴娴;周湘红;苏莉;安邦权;黄盛文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基于胜任力的医学生人文教育状况调查

    现代医学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医学生未来的岗位胜任能力,而医学人文素质则是我国未来医务人员胜任力培养中的关键一环[1-2].但传统医学教育模式一直倾向于将医学科学及专业技能视为培养合格医学人才的重要目标,从而间接地忽略了人文素质在医学教育中的重要意义,导致部分学生因人文素质欠佳而无法满足自身的岗位胜任力要求[3].21世纪以来医学科技飞速发展,各种诊疗设备及诊疗技术不断更新换代,但与之相伴随的却是医患矛盾频发,医患之间的信任危机不断加剧,其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医学院校对人文教育重视不足[4].

    作者:徐鹏;陈俊国;雷娟 刊期: 2018年第15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