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彬娉;翦新春;杨宾;陈灼庚;刘德裕;王雅雯;郑统文
建立一套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既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对完善医院医疗服务体系的要求,也是医院人事改革和分配制度改革的要求[1].然而一所医院各个科室的学科基础不同,发展态势也有所区别,如何在考核中充分考虑学科差异性,从而尽可能地激励每一个学科是绩效管理中的主要课题之一.鉴于国内公立医院管理机制长期滞后于现实发展的这一困境,积极引入工商业管理理论几乎成了近年来公立医院跨越式发展的捷径[2].运用波士顿矩阵(Boston Matrix)方法,根据各个学科的实际情况将其分类,有助于公立医院提升绩效管理水平,推进医院战略发展.
作者:金彦;李奕璋;郑建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伴有钙化的T1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该院收治的初治可手术的172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资料,根据乳腺X线图像特征分为钙化组与非钙化组,分析其病理特征之间的差异、影响钙化存在的相关因素和钙化的表达与患者生存之间的关系.结果 钙化组患者在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Her-2过表达、TNM分期、Ki-67与非钙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病例类型、淋巴结转移和Ki-67是影响钙化表达的相关风险因素(P<0.05).钙化组和非钙化组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87.30%、95.06%,淋巴结转移和钙化是影响乳腺浸性导管癌无病生存时间的独立预后危险因素(P<0.05).结论 钙化是乳腺X线可见的T1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预后的危险因素.
作者:杜露;迪力夏提·金斯汗;赵倩;许文婷;李丹;李双健;吴涛;朱丽萍;罗蕈;杨亮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内镜下严重性评分(UCEIS)与临床及实验室炎症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检测50例UC患者与2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炎症相关指标[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血红蛋白(Hb)、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清蛋白(Alb)],以及临床活动性评分(简化的Mayo评分),并与UCEIS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UC患者WBC、PLT、CRP和ESR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Hb和Alb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CEIS和WBC、ESR、CRP及简化的Mayo评分呈正相关,和Alb呈负相关(P<0.05),而与Hb和PLT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可通过监测WBC、ESR、CRP、Alb水平和简化的Mayo评分评估病情转归.
作者:袁柏新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比较输尿管腔内微创治疗与输尿管成形术治疗输尿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探索治疗输尿管狭窄的佳方案.方法 收集2012年1月至2016年2月,该院输尿管狭窄患者79例,分别接受输尿管腔内微创治疗与输尿管成形术等治疗,回顾性总结一期治疗方法、疗效及初次治疗后二次狭窄的处理方法.结果 经输尿管腔内微创治疗56例,一期有效率为41.1%,多期治疗后有效率为76.8%;经输尿管成形术治疗23例,一期有效率为95.7%.结论 目前输尿管腔内微创治疗和成形术同时用于临床治疗输尿管狭窄,微创治疗方式及范围越来越广泛.
作者:易宏刚;刘航;刘政道;余辉 刊期: 2018年第15期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目前已进入“精准治疗”时代.然而驱动基因阴性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目前治疗仍以化疗为主.尤其目前单纯含铂双药化疗治疗已经遇到瓶颈,严重影响该类患者的治疗效果.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已成为一线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新的治疗方案选择,尤其是不能使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和PD-1/PD-L1单抗治疗的患者.与此同时,抗血管生成治疗不仅可以和EGFR-TKI等靶向药物、免疫治疗药物强强联合产生协同作用增强疗效,而且可以发挥克服耐药的作用,使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获益更多.抗血管生成治疗未来可极大改善驱动基因阴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周期且在肺癌治疗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作者:韩睿 刊期: 2018年第15期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深化改革导师制,建立以研究为主导的“双导师制”.导师(Hierophant)一词源自希腊语,我国的导师制始建于1953年,主要应用于研究生培养.其含义是指教师在指导学生过程中,注重因材施教,促进学习、科研、思想、就业各方面能力全面提升.我国首次正式确立指导教师负责制始于1953年11月27日颁布的《高等学校培养研究生暂行办法(草案)》,应用于研究生培养.传统模式是在学生入学前,通过双向选择,确定一位专业导师,带领学生在专业技能及科研能力方面进行深造[1].
作者:罗文萍;陈珍;张燕;张红梅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Cyclin D1表达下调对Mdm2等基因表达及人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用脂质体将Cyclin D1-siRNA转染人肝癌细胞株Hep3B细胞.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siRNA组、Cyclin D1-siRNA组.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Cyclin D1、Mdm2、Mdm4、P53和P21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MTT检测细胞活力,TUNEL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siRNA组相比,Cyclin D1-siRNA组P53和P21表达上调(P<0.05),Cyclin D1、Mdm2和Mdm4表达下调(P<0.01);3组细胞周期G1、S及G2期均无明显差异(P>0.05);Cyclin D1-siRNA组较其他两组细胞活力明显减弱(P<0.01),细胞凋亡明显增强(P<0.01).结论 Cyclin D1表达下调能抑制Mdm2和Mdm4的表达,并能上调P53和P21的表达;Cyclin D1表达下调能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并促进其凋亡.
作者:张弘英;胡树根;胡利琳;丁浩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人血浆锌α2糖蛋白(ZAG)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242例研究对象,完善临床指标和血浆ZAG水平的检测,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根据检查结果分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CAD组)和对照组.Gensini评分评估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根据评估结果分为不同程度的亚组,比较血浆ZAG水平在各组间的差异.Spearman分析ZAG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ROC)曲线评估ZAG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效能,并分析其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CAD组患者血浆ZAG水平(45.12±5.02)μg/mL明显低于对照组(53.93±2.96) μ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Gensini评分的增加,血浆ZAG水平呈下降趋势,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BMI、腰围、腰臀比(WHR)与ZAG呈负相关(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ZAG呈正相关(P<0.05).血浆ZAG评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敏感度为89.8%,特异度为91.2%.结论 血浆ZAG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呈负相关,其水平的检测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筛查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彭红;张兴平;常颖;贾彦军;祝银萍 刊期: 2018年第15期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成为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一大障碍,但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因此建立KOA动物模型来探讨其病理机制成为研究KOA的重要方法,亦对探寻安全有效的KOA治疗手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研究者多采用3类方式造模,即手术方式:用手术方式改变动物解剖结构造成关节不稳、骨内高压或雌激素缺乏诱导动物膝关节发生退变;非手术方式:通过关节制动,寒冷及撞击刺激,关节腔药物注射等方式获得KOA动物模型;自发模型:通过人工选育或者基因工程的方式获得KOA动物模型,本文就近年这3类KOA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张君涛;吴超超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通过对FⅧ基因内5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的杂合度进行分析,以寻找新的可用于血友病A(HA)家系基因诊断的多态位点.方法 50例汉族正常女性血样用于5个SNP位点的多态性分析;收集16个无血缘关系的HA家系成员血样,将具有多态性的SNP位点用于家系连锁分析,评价其对HA基因诊断的意义.结果 5个FⅧ基因内SNP位点在所研究的人群中有3个位点具有多态性,即rs1509787、rs3861554和rs1470586,多态信息量分别为0.106 4、0.344 4和0.310 8.利用这3个SNP位点对16个家系中的7个家系可作出诊断,诊断率为43.75%,其中rs3861554对HA的诊断率高(31.5%).结论 在所选人群中有3个SNP位点具有多态性,对HA家系具有一定的诊断意义;rs3861554可作本地人群HA诊断的常用多态位点.
作者:吴娴;周湘红;苏莉;安邦权;黄盛文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常规剂量和低剂量CT扫描对成人活动性继发性肺结核相关影像学表现的检出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经确诊的成人继发性肺结核且需要多次复查患者400例,对照低剂量和常规剂量参数下的CT扫描图像,评估两种扫描及薄层重建所取得的影像质量和一致性.结果 低剂量和常规剂量扫描在适用于诊断的质量要求方面;对于病灶中实变、结节、空洞、病变内钙化、磨玻璃密度病灶、树芽征病灶、支气管扩张、支气管狭窄、纵隔淋巴结肿大等影像学征象;不同类别的低剂量参数下的CT扫描,图像质量合格率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管电流为30~<40 mA时CT扫描图像质量优良率亦达75%.低剂量扫描的有效剂量(ED)、剂量长度乘积(DLP)、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等指标明显低于常规剂量扫描(P<0.05).结论 在管电压相对固定情况下,采用30~<40 mA的低剂量参数对成人继发性肺结核进行检查可行,是较为理想的低剂量扫描优选参数.
作者:蒋中灿;陈胜良;刘巍;靳笑颜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分析儿童肠道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对β-内酰胺/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物(β-1actam/β-lactamase inhibitors)的药敏情况.方法 按照伯杰细菌鉴定手册的方法从36例健康儿童大便标本中分离出45株双歧杆菌和39株乳酸杆菌,依据2015年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的标准,采用E-test方法实施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替卡西林、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哌酮、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药敏试验,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5株双歧杆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替卡西林、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哌酮敏感百分率分别为77.78%、95.56%、88.89%、73.33%、91.11%、68.89%、84.44%、82.22%,39株乳酸杆菌对上述抗生素敏感百分率分别为74.36%、94.87%、92.31%、71.79%、92.31%、69.23%、89.74%、79.49%.除头孢哌酮/舒巴坦没有CLSI药敏MIC解释标准而无法判断外,其他β-lactam/β-lactamase inhibitor均比单一β-lactam抗生素敏感百分率升高,双歧杆菌氨苄西林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哌拉西林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敏感数P值分别为0.01、0.03,乳酸杆菌氨苄西林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与氨苄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替卡西林与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的敏感数P值分别为0.01、0.03、0.02、0.03.结论 β-lactam/β-lactamase inhibitor比单一β-lactam抗生素抑制儿童肠道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作用更强.
作者:李辉;张振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不同提取方法对野棉花抗炎镇痛活性的影响.方法 将野棉花全草制备成不同提取物.采用扭体与电热板法观察其镇痛作用,应用小鼠耳廓肿胀、足趾肿胀及棉球肉芽肿胀实验综合评价其抗炎活性.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小鼠耳廓肿胀、足趾肿胀及棉球肉芽肿胀实验水部位低剂量的抗炎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剂量提取部位均有显著的抗炎镇痛作用(P<0.05).乙酸乙酯部位在热板法镇痛试验中活性强.正丁醇部位在小鼠耳廓肿胀、足趾肿胀及棉球肉芽肿胀抗炎实验中和扭体法中活性强.结论 野棉花全草具有明显的抗炎镇痛作用,正丁醇部位与乙酸乙酯是主要有效部位.
作者:李香;许义红;孙晓惠;韩忠耀;付云燕;伍俊科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比较上胸椎前路椎弓根钉板系统(ATPSPS)、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PTPSRS)和前路普通椎体钉板系统(AVBSPS)在上胸椎的刚度.方法 12例防腐尸体标本分成3组,各组标本随机分配使用以上3种不同的内固定器械固定.测试各标本在原始状态下的轴向压缩、前屈、后伸、左右侧屈等5个方向的刚度.将所有标本模拟手术行T2椎体次全切除(损伤状态)后,再测试各标本在损伤状态下各方向的刚度.根据分组结果,选择相应的内固定系统进行安装固定,再测试各个方向上的刚度.结果 在原始状态及损伤状态下,各组之间的各向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标本行固定后,各组之间在各个方向上的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TPSPS组的前屈刚度大于其他两组,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TPSRS组的轴向压缩刚度和后伸刚度大于其他两组,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VBSPS组的侧屈刚度小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TPSPS在各方向上的刚度均高于AVBSPS,前屈刚度大于PTPSRS,而轴向压缩刚度和后伸刚度不及PTPSRS,左右侧屈刚度则与PTPSRS相当.
作者:杨立井;肖增明;梁栋柱;贺聚良;刘云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手术位置切口不同对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角膜散光的影响.方法 120例白内障患者均接受小切口白内障非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60例(70眼)患者(观察组),其中顺规性散光者(34眼)选择上方角膜缘切口,逆规散光者(36眼)选择颞侧角膜缘切口.另外60例(68眼)患者均选择上方角膜缘切口(对照组),患者均采用6 mm巩膜隧道式反眉弓状切口.结果 观察组术后角膜散光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前、术后3d、1周角膜散光度逐渐升高,术后3个月均降低,观察组术后裸眼视力大于0.5的眼数占8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6%(P<0.05).结论 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中,在角膜曲率大子午线行切口可有效减轻手术源性角膜散光对术后视力恢复的影响.
作者:曹全刚;江航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生物体视学是随着计算机与图像分析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定量分析二维切片图像与组织结构的关系,用数学方法准确地揭示这种关系以实现对微观组织三维结构的定量分析.由于生物体视学不仅能准确、客观地表征组织的三维结构,而且还能定量表达组织结构的变化,有助于揭示病理现象与病变本质的关系.所以,其在医学领域的各个方面几乎都有应用.在骨科方面,其被用于研究骨科疾病的诊断、治疗,评估预后等,本文主要总结近年来国内外运用生物体视学在代谢性骨病、骨折愈合及骨肿瘤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并就其做一综述.
作者:杨再清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主动脉腔内修复术中,左锁骨下动脉的处理方式及近期随访的结果.方法 2014年6月至2016年12月,对65例行主动脉腔内修复需要扩大近端锚定区的患者进行了部分覆盖左锁骨下动脉(部分覆盖组,15例)、支架开窗(开窗组,18例)和左锁骨下动脉转流(转流组,32例)3种处理方式.观察术后内漏的发生率,左上肢的血压降低幅度,左上肢缺血症状和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6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围术期无患者死亡.转流组术后支架内漏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所有患者术后左上肢血压均下降,但转流组的血压下降的幅度要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没有患者出现左上肢缺血症状;转流组声嘶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 左锁骨下动脉的3种处理方式均可以达到扩大腔内修复近端锚定区的作用,但转流手术可以为左锁骨下动脉提供更好的前向血流.
作者:戴仕林;吴伟;易凡;李炳;王贤灿;程龙;夏家红;尚玉强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调节性T细胞(Treg)和辅助性T细胞(Th17)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2月至2017年2月在该院治疗的尿毒症患者185例,其中行血液透析治疗患者102例为透析组,未行血液透析治疗患者83例为非透析组,同时选取健康志愿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Treg、Th17、白细胞介素(IL)-6、IL-10和IL-17水平.结果 对照组Treg、Th17、IL-6和IL-17水平明显低于非透析组和透析组(P<0.05),而IL-10水平明显高于非透析组和透析组(P<0.05).透析组Treg、Th17、IL-6和IL-17分别为(5.02±1.80)%、(20.16±7.04)%、(28.78±4.18)pg/mL和(40.38±9.03) pg/mL,明显低于非透析组(P<0.05),而IL-10(18.52±2.19)pg/mL明显高于非透析组(P<0.05).结论 尿毒症患者存在Treg与Th17水平失衡,而血液透析可帮助改善患者Treg与Th17水平失衡.
作者:王明波;谭永顺;王自良;王敏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选择性环氧化酶-2 (COX-2)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围术期超前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6-12月该院胆道外科收治的应用选择性COX-2抑制剂超前镇痛的206例胆囊结石患者(新型镇痛组)和2015年6-12月收治的198例应用曲马多进行术后镇痛的胆囊结石患者(传统镇痛组)的临床资料.两组患者术中麻醉方案一致,术后采用相同的疼痛解救方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围术期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疼痛解救药物使用率、不良反应、满意度及住院时间.结果 新型镇痛组患者术后2、6、12、24 h VAS评分均低于传统镇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型镇痛组患者的解救镇痛药物使用率低于传统镇痛组(14.56% vs.44.95,P<0.05),盐酸曲马多及盐酸哌替啶的使用率均低于传统镇痛组(P<0.05).新型镇痛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更少(2.43% vs.36.36%,P<0.05),新型镇痛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传统镇痛组(P<0.05),其余各项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型镇痛组患者围术期的镇痛满意度高于传统镇痛组(P<0.05),平均住院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X-2抑制剂能有效降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围术期的疼痛程度,减少解救镇痛药物的使用频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提升患者满意度.
作者:冯金华;李卡;冯缓;廖永慧;许瑞华 刊期: 2018年第15期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贯穿在整个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核心目标[1].如何创造条件,在临床实践中引导临床医学专业型研究生积极主动探索,采取多种创新性手段培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良好的临床思维和动手能力、临床科研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是现代高等医学研究生教育的培养要求和面临的课题.本文从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目标,对研究生和导师必备的素质要求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和手段,对于加强临床医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实践价值.
作者:杜晓刚;陈雪梅 刊期: 2018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