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贵阳地区正常妊娠妇女甲状腺激素水平参考值范围的探讨

周意园;邓东阳

关键词:妊娠, 甲状腺功能, 甲状腺激素类, 参考值
摘要:目的 建立贵阳地区正常妊娠早、中、晚期妇女甲状腺激素水平参考值范围.方法 以2016年1-12月在该院检查的孕早、中、晚期各120例为试验组,以同期健康体检的120例非妊娠健康妇女为对照组,检测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及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建立TSH、FT3及FT4妊娠特异性参考值范围.结果 孕早、中、晚期FT3、FT4和TSH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8.856、8.904、17.447,P<0.05).孕早期的血清TSH、FT3和FT4的中位数(P2.5~P97.5)分别为1.53(0.11~4.26)mIU/L、4.53(3.68~5.74)pmol/L与14.85(12.11~19.48) pmol/L,孕中期TSH、FT3和FT4的中位数(P2.5~P97.5)分别为2.46(0.55~4.67)mIU/L、3.92(3.54~4.65)pmol/L与13.35(11.37~17.46)pmol/L,孕晚期的血清TSH、FT3和FT4的中位数(P2.5~P97.5)分别为2.57(0.58~4.95)mIU/L、3.49(3.17~4.64)pmol/L与10.78(9.75~17.27) pmol/L.按美国甲状腺学会(ATA)标准及该研究参考值范围诊断的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病率孕早期分别为20.83%和6.67%,孕中期分别为21.67%和8.33%,孕晚期分别为22.50%和1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妊娠期妇女甲状腺激素水平不宜采用非妊娠参考值范围,ATA推荐的参考值不适合于贵阳地区妊娠妇女.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护理流程再造在预防骨科深静脉血栓中的探索与实践

    目的 探讨流程再造在骨与软组织肿瘤科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管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7至2017年6月该院骨与软组织肿瘤科收治的深静脉血栓风险评分(采用Caprini 2005评估表)3分及以上的164例骨与软组织恶性肿瘤和转移性骨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常规流程护理,干预组按照再造后的流程进行措施落实、质量控制、动态监控、绩效考核、专人管理,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有深静脉血栓症状时立即行下肢血管彩超检查,无症状者在出院前1d行下肢血管彩超检查,两组在出院前1d由责任组长进行满意度调查,观察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例数、患者满意度.结果 干预组与对照组在性别、年龄、病种、卧床时间、是否手术、血栓评估高分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2例对照组中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8例,发生率9.76%;干预组随访80例(失访2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发生率1.25%,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81,P=0.043).出院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95,P=0.00).结论 流程再造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例数显著降低,患者出院满意度提高,预防深静脉血栓护理管理流程更规范、科学、有效.

    作者:李兰;王婷玉;丁丽;贾莉;陈平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A型肉毒素联合透明质酸钠溶液在面部除皱中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A型肉毒素联合透明质酸钠溶液在面部除皱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于赣州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患者84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单独应用A型肉毒素治疗,治疗组患者接受A型肉毒素联合透明质酸钠溶液注射填充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注射后面部除皱疗效、持续时间、不良反应以及患者满意度等指标.结果 治疗组患者接受A型肉毒素联合透明质酸钠溶液注射治疗后,均取得了显著疗效,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治疗显效率为100.00%,治疗后6个月,8例(9.52%)患者疗效一般,2例(2.39%)患者无效;对照组患者治疗1、3、6个月治疗显效率分别为100.00%、94.05%和76.19%,两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治疗显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满意度高达97.62%,对照组为91.67%,两组患者治疗满意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型肉毒素联合透明质酸钠溶液在面部除皱具有对患者创伤小、治疗手段简易及安全性高等优点.

    作者:龙丽芸;谢林海;罗文跃;涂家金;徐泽华;孙俊锋;周孝亮;曾皓;叶华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慢性髓性白血病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

    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是一种以髓系增生为主的造血干细胞恶性疾病,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的BCR-ABL融合蛋白是导致该病的核心因素.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的临床应用,尤其是第一代TKI伊马替尼的问世,使CML患者的缓解率和长期生存率得到很大提高.但临床仍有部分患者出现对该药原发或继发的耐药,治疗效果不佳.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发现CML的发生、发展及耐药的产生,往往伴随着BCR-ABL下游信号传导通路的异常,现就目前研究较热的JAK2/STAT、Hedgehog、Notch、PI3K/AKT等信号通路作一综述.

    作者:钱丽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的Physio Touch治疗TKA术后近期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Physio Touch治疗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的有效性,以及运用红外热成像技术进行疗效评价的可行性.方法 将广东省第二中医院2016年1-12月60例TKA术后患者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予术后常规康复治疗方案,试验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增加Physio Touch(淋巴引流技术治疗仪).分别于术前2d和术后第3、7、10、14天对比两组患者膝部术口温度、腿围差值、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膝关节屈伸活动度及并发症.结果 术后第3、7、10、14天两组患者膝部术口皮肤温度及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7、10天,试验组患肢髌上10 cm腿围差值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第14天,两组患者腿围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膝关节屈伸活动度在术后第7、10、14天,试验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并发症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红外热成像技术能为临床提供新的评价方法;TKA术后运用Physio Touch治疗能明显降低肢体肿胀程度及改善膝关节活动度.

    作者:许光明;许学猛;刘文刚;卢岩岩;陈国材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结直肠腺瘤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结直肠腺瘤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80例NAFLD合并结直肠腺瘤行内镜下切除术患者的数据,后通过结肠镜检查随访至结直肠腺瘤的复发或随访截止日期.结果 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大于或等于60岁,BMI≥25 kg/m2,吸烟史,合并糖尿病,服用阿司匹林,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血小板比值指数(APRI)≥0.5,Fibrosis-4≥1.45分,NAFLD纤维化评分≥1.455分,大息肉形态为非息肉样病变,首次切除的腺瘤数量大于或等于3个是腺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进一步分层分析后发现,脂肪肝病变重的患者其结直肠腺瘤复发的风险明显高于病变轻的患者.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是结直肠腺瘤复发的保护因素.结论 年龄、BMI、吸烟史、合并糖尿病及切除的腺瘤形态学和数量是NAFLD患者结直肠腺瘤复发的重要预测因子.

    作者:汪之沫;张江国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肿瘤坏死因子α与冠状动脉斑块易损性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究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MCP-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冠状动脉斑块易损性的相关性及其对于冠心病不稳定性斑块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0年8月至2016年8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经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确诊的98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冠状动脉内超声显像(IVUS)的结果分为不稳定性斑块组(53例)和稳定性斑块组(45例).选择该院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比较3组患者血浆MCP-1、TNF-α水平,分析其与冠心病传统危险因素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CP-1、TNF-α对于冠心病不稳定性斑块的诊断价值.结果 不稳定性斑块组血浆MCP-1和TNF-α水平显著高于稳定性斑块组(P<0.05),且不稳定性斑块组及稳定性斑块组上述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MCP-1水平与年龄、尿酸、体质量指数(BMI)、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TNF-α、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呈正相关(r=0.203、0.169、0.189、0.187、0.258、0.437、0.696),TNF-α水平与尿酸、BMI、TC、LDL-C、CK-MB呈正相关(r=0.133、0.153、0.362、0.586、0.411),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呈负相关(r=-0.351);MCP-1、TNF-α单项检测冠心病不稳定性斑块的灵敏度分别为0.833、0.893,但联合检测的灵敏度更高,可达0.909.结论 血清MCP-1、TNF-α对于冠状动脉斑块易损性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有望成为新的判断冠心病斑块性质的指标.

    作者:韩艳;臧营;高传玉;杨朝宽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胎膜早破孕妇发生胎盘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的临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胎膜早破孕妇中发生胎盘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HCA)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9月30日在该院因胎膜早破住院并进行分娩的孕妇共2 964例.根据研究对象发生胎膜早破的类型分为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组和足月胎膜早破(TPROM)组,每组再根据胎盘的病理检查结果分为HCA亚组和非HCA亚组.收集孕妇的基本临床信息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不同组别间各研究因素的差异,并分析胎膜早破孕妇发生HCA的危险因素.结果 终纳入PPROM组270例,TPROM组419例,总计689例.PPROM组中,HCA孕妇与非HCA孕妇在产次、分娩孕周、胎膜早破潜伏时间、胎膜早破发生后的C反应蛋白(CRP)水平(≤8h、>8~24 h、>24~48 h)和白细胞计数(WBC) (>8~24 h、>24~48 h、>48 h)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PROM组中,HCA孕妇与非HCA孕妇在发生胎膜早破孕周、胎膜早破潜伏时间和胎膜早破发生后WBC(≤8 h)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膜早破潜伏时间和发生胎膜早破小于或等于8h时CRP>8 mg/L是PPROM孕妇中HCA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胎膜早破潜伏时间、发生胎膜早破小于或等于8h时WBC> 15×109/L是TPROM孕妇中HCA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在胎膜早破孕妇中胎膜早破潜伏时间、发生胎膜早破小于或等于8h时CRP>8 mg/L和WBC> 15×109/L是HCA发生的危险因素.

    作者:钟其梅;王岚;陈真;梅玲蔚;李浩然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硫化氢对急性百草枯中毒大鼠肺过氧化损伤的影响

    目的 探讨硫化氢(H2S)对大鼠急性百草枯(PQ)中毒肺过氧化损伤的影响.方法 30只SD大鼠分成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模型组、治疗组采用PQ(80mg/kg)灌胃染毒,模型组染毒后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治疗组染毒后,腹腔注射NaHS(1.4 μmol/kg),2次/d;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灌胃,灌胃后腹腔注射生理盐水.72 h后,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计算肺湿/千质量比值(W/D);测定肺组织匀浆内丙二醛(MDA)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结果 模型组肺组织损伤明显,治疗组较模型组减轻;模型组肺W/D较对照组增高(P<0.05),治疗组较模型组降低(P<0.05);模型组MDA高于对照组(P<0.05),SOD、GSH-Px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MDA较模型组降低(P<0.05),SOD、GSH-Px较模型组升高(P<0.05).结论 H2S对急性PQ中毒大鼠肺过氧化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陈文龙;舒维;汤旭惠;肖翔宇;傅强;陈宁南;陈运和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CD44相关亚型在裸鼠原位胃癌生长转移中的表达变化及机制

    目的 通过循环肿瘤细胞(CTC)探讨CD44相关亚型(CD44s、CD44v3、CD44v6、CD44v9)在裸鼠原位胃癌生长过程中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 采用SGC7901、MNK-45两种胃癌细胞株分别构建裸鼠原位胃癌模型,于第1、2、3、4周分别收集裸鼠眼眶血,计数CTC数量,采用RT-PCR检测CTC中CD44s、CD44v3、CD44v6、CD44v9表达水平变化.处死裸鼠后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 blot检测原位胃癌中CD44s、CD44v3、CD44v6、CD44v9表达水平.结果 成功采用SGC7901、MNK-45两种细胞株构建了裸鼠原位胃癌模型,于第1、2、3、4周分别收集裸鼠眼眶血.在SGC7901组,随着时间进展,各组基因表达量逐渐升高,不同时间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1.547,P=0.000),时间和各组基因表达量存在交互效应(F=10.386,P=0.000),CD44v9表达水平在各时间组均明显高于CD44s、CD44v3、CD44v6.在MNK-45组,各组基因表达量在不同时间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37.642,P=0.000),时间和各组基因表达量存在交互效应(F=16.122,P=0.000),CD44v9表达水平在各时间组均明显高于CD44s、CD44v3、CD44v6.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 blot均显示在两种胃癌细胞构建的原位胃癌模型中,CD44v9表达水平高.结论 随时间延长,CD44v9在CTC中表达水平逐渐增高,在两种胃癌细胞构建的原位肿瘤中相对于其他CD44亚型表达水平高.

    作者:周洲;高采平;邱春华;王晗;李良平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PTEN/PI3K/AKT信号通路在胃癌中的研究进展

    胃癌是全球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多种信号途径在胃癌的侵袭和转移等机制中发挥着作用.近的研究证据表明,PTEN/PI3K/AKT信号通路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与细胞的增殖、凋亡、血管生成、侵袭与转移息息相关.本文就近年来PTEN/PI3K/AKT信号通路在胃癌中的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张扬;熊建波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延续性自我管理教育对PICC置管肿瘤患者自护能力和健康行为的影响

    目的 探讨延续性自我管理教育对PICC置管肿瘤患者自护能力和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5月至2017年2月PICC置管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接受常规PICC相关知识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延续性自我管理教育.比较两组间患者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评分(HPLP)、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评分(ESCA)、治疗依从性、PICC相关知识知晓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在HPLP方面,观察组患者健康教育行为、躯体活动、营养、健康责任感、压力调节、人际关系、心理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在ESCA方面,观察组自我护理技能、自护责任感、自我概念、健康知识水平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PICC相关知识知晓率显著提高(P<0.05),而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延续性自我管理教育模式有助于提高患者健康行为和PICC导管自我护理能力,并减少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严凌花;朱霆;陈星;周筱琴;朱菊红;徐芳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2013-2017年重庆某地区适龄妇女“两癌”检查筛查结果分析与思考

    目的 对该地区宫颈癌与乳腺癌(简称“两癌”)筛查实际效果和辖区妇女健康状况分析.方法 根据南岸区“两癌”检查项目实施方案,对2013-2017年南岸区35~64岁适龄妇女“两癌”筛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13-2017年南岸区接受宫颈癌检查共计63 922例,筛查出宫颈癌10例,检出率为15.64/10万,宫颈癌前病变150例,检出率为234.74/10万,宫颈癌高发年龄为40~<50岁组和60~64岁组.乳腺癌筛查36 299例,筛查出乳腺癌10例,检出率为27.55/10万.乳腺癌的高发年龄为60~64岁组.结论 通过开展适龄妇女免费“两癌”筛查工作可以早期发现并治疗“两癌”及癌前病变.

    作者:袁晶;谷晓琴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OSAHS患者缺氧诱导因子1α与血清肺表面活性蛋白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与血清肺泡表面活性蛋白-A(SP-A)、肺泡表面活性蛋白-D(SP-D)水平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选择2016年8月至2017年2月贵州省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行睡眠监测患者83例,分为对照组20例、轻度OSAHS组20例、中度OSAHS组23例、重度OSAHS组20例.检测HIF-1α与核因子(NF)-κB mRNA水平及蛋白表达水平,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SP-A和SP-D水平.结果 重度OSAHS组HIF-1α mRNA、NF-κB mRNA水平及蛋白表达水平,TNF-α、IL-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中、重度OSAHS组SP-A、SP-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SP-A水平与HIF-1α mRNA相对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 缺氧可激活HIF-1α信号通路,释放NF-κB、TNF-α、IL-6等炎症因子,并引起SP-A、SP-D水平升高.

    作者:赵丹;赵远琴;邵松军;刘维佳;张程;张湘燕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LINE-1的低甲基化在癌症中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研究发现真核生物基因组中有许多重复序列参与基因表达的调控.在这些重复序列中,有一种广泛分布于基因组中的逆转座子LINE-1,目前发现其低甲基化对癌症的发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为影响基因的转录活性及整个基因组的稳定性等.本文主要阐述了LINE-1的低甲基化对常见癌症的影响以及LINE-1低甲基化与癌症预后的关系,这对认识癌症的发生与发展和对抗肿瘤药物的研发具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李佳慈;李克秋;景亚青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重庆市医保总额控制考核结算指标体系研究

    2012年,《关于开展基本医疗保险付费总额控制的意见》(人社部发[2012]70号)要求进一步深化医疗保险付费方式改革,开展基本医疗保险付费总额控制,并提出要逐步建立以保障质量、控制成本、规范诊疗为核心的医疗服务评价与监督体系,提升基本医疗保险保障绩效.针对总额控制实施后可能出现的推诿拒收患者、分解住院、虚报服务量、降低服务标准等行为[1-2],必须要提高医疗保险付费方式的科学性,提高基金绩效和管理效率.一套科学、公平的考核结算指标体系是医保总额控制付费制度的基础内容,更是医保经办机构支付医疗机构医疗费用的重要依据.当前我国对医保结算指标的研究还没形成完整的体系[3],如何科学、公平地进行考核结算是摆在医保行政部门面前的难题.因此,本研究从医保患者利益出发,制订一套科学、公平、可操作的医保总额控制考核结算指标体系,为医保行政部门提供管理依据.

    作者:杨巧;陈登菊;张伟;符美玲;吕富荣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血栓弹力图指导心脏手术输血的有效性和预后效果的Meta分析

    目的 评估血栓弹力图(TEG)与常规实验室检测指导心脏手术输血的有效性及预后效果.方法 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中国知网(CNKI)、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OVID和Web of Science等国内外数据库,收集应用TEG指导心脏手术输血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应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和“Jadad量表”,对收集的文献进行偏倚风险和质量评估,并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终共有9篇文献纳入研究,共计846例患者.TEG指导输血与常规输血对心脏手术死亡率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28% vs.7.01%,P=0.06).与常规输血比较,TEG指导输血能明显减少围术期患者的出血量[WMD=-129.24,95% CI(-249.23,-9.25),P=0.03],降低围术期浓缩红细胞的使用率RR=0.83,95% CI(0.74,0.94),P=0.03],减少围术期新鲜冰冻血浆的使用量[WMD=-355.49,95%CI(-604.60,-106.38),P<0.01].结论 应用TEG指导心脏手术输血能显著减少围术期出血量及各种血液制品的使用量,但对患者预后有显著影响.

    作者:施婷;蒋远萍;李文桃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胆囊结石合并轻型急性胰腺炎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胆囊结石合并轻型急性胰腺炎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疗效.方法 收集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该院肝胆外科收治的患者,将胆囊结石合并轻型急性胰腺炎早期(首次住院期间)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患者设为研究组,共78例;将既往有胆囊结石合并轻型急性胰腺炎病史已好转出院,延期(非首次住院期间)再次住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患者设为对照组,共70例.分析两组手术时间、中转开腹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急性胰腺炎复发率、总住院时间及总住院费用.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发现,在手术时间、中转开腹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急性胰腺炎复发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两组在的总住院时间及总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胆囊结石合并轻型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经积极保守治疗,临床症状缓解,血清淀粉酶、脂肪酶基本正常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杨文;龙昊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ICU患者身体约束评估工具的研究进展

    随着对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患者身体约束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身体约束对患者造成诸多的负性影响.各国都相继发布身体约束指南,强调通过对患者进行合理评估降低身体约束使用率.本文通过总结目前国内外现有的适宜重症患者身体约束评估的工具及其应用情况,为开发具有我国ICU特色的评估工具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崔念奇;周世群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GDF-15表达水平与心肌梗死致心力衰竭程度的关系研究

    目的 对比研究健康人群和心肌梗死致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的水平差异及其与心力衰竭心功能分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试验组共纳入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就诊于郑州市人民医院心内科的心肌梗死致心力衰竭患者50例,对照组共纳入同期于该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50例.抽取两组患者的静脉血进行检测,记录血清中GDF-15和脑利钠肽(BNP)的水平,分析GDF-15与BNP的相关性及GDF-15与患者心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在年龄、性别、BMI及总胆固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血清GDF-15水平为(1 620.36士630.26)pg/mL,对照组血清GDF-15水平为(717.69士273.13)pg/mL,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GDF-15与BNP(r=0.502,P<0.05)及心功能评分呈正相关(r=0.839,P<0.05).结论 血清GDF-15水平与患者心力衰竭程度具有明确相关性,临床检测GDF-15血清水平可以有效判断患者心力衰竭程度,评价预后.

    作者:武鑫玲;赵友民;姜娟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阿德福韦酯相关肾损害患者换用恩替卡韦的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 观察使用阿德福韦酯(ADV)后出现肾损害患者换用恩替卡韦(ETV)后的肾功能改善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ADV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出现肾损害的患者20例,分别于换用ETV后0、4、12、24周,监测肾小球滤过率(GF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血胱抑素C(Cys C)、血β2微球蛋白(β2-MG)、血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尿N乙酰葡萄糖苷酶(NAG)、尿α1微球蛋白(α1-MG)、HBV DN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甲胎蛋白(AFP)、血磷的变化.结果 换药前早期肾损害指标血Cys C为(1.23土0.26)mg/L、血β2-MG为(3.40±0.69) mg/L及进展阶段肾损害指标GFR为(61.93±16.23) mL/min、Ccr为(61.30±15.67)mL/min;换用ETV 24周后,Cys C(1.13±0.22)mg/L、血β2-MG(2.77±0.69)mg/L及GFR(77.12土18.66)mL/min、Ccr(76.01士18.27)mL/min,均较换药前改善(均P<0.05),其中血Cys C、血β2-MG分别在换药4、12周开始改善,24周仍然持续改善;血RBP、尿NAG及α1-MG则无明显改善.GFR较换药前上升24.53%,其中18例患者较换药前改善,2例患者GFR则下降1.00%和10.46%.Ccr上升24.00%,其中有8例患者恢复至正常水平,10例患者较换药前改善,2例患者则下降2.13%和10.02%.换药24周后血磷无明显变化.20例换用ETV继续抗病毒治疗者,24周仍维持病毒学及生化学应答.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服用ADV出现肾功能损害患者,换用ETV抗病毒治疗,其早期和进展期肾损害指标可获得明显改善.

    作者:李欣;周晓芳;冯雪;黄英;刘毅;石小枫 刊期: 2018年第19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