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建辉;张爱平;赵乃康
1 病例报告男,55岁.因反复发作胸痛、心慌1 a,加重1周入院.
作者:杜中让;张洪娥;李宏伟 刊期: 2006年第08期
小儿支气管镜检查术的人工呼吸问题,是麻醉中呼吸管理较棘手的难点,涉及支气管异物患儿的生命安危,以前曾施用高频通气[1,2]或改造气管导管衔接管连接支气管镜外口和麻醉机使用常规方法手控呼吸[3].笔者自2003年设计并试用了一种新的通气方法,现介绍如下.
作者:张占军;史春光 刊期: 2006年第08期
对我院1994-11~2004-11年收住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误诊86例分析如下.
作者:张友山;周家善;吴斌;任红波;金立军 刊期: 2006年第08期
消化性疾病治疗用药品种繁多,原因是此类药物毒性小,副作用少,口服或静脉注射可短期内使血药浓度升高,达到止痛、止酸、解痉作用.部分药物特点是保护胃黏膜或抑制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生长.
作者:段晓红;刘玲;刘玉明 刊期: 2006年第08期
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环节[1].由于我院驻地为边远农牧山区,偏僻闭塞,经济文化发展落后,卫生资源相对贫乏.大多数农牧民群众连基本的卫生知识都不具备,所以我院开展整体护理,首先把健康教育作为重点内容来抓.体会如下.
作者:崔彩霞;闫爱华;李亚凤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p53在肾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SCT征象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p53蛋白在28例肾母细胞瘤标本中的表达,并回顾分析2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肾母细胞瘤的SCT表现.结果:28例肾母细胞瘤中p53阳性表达7例,阳性率为25%;在Ⅰ~Ⅱ期和Ⅲ~Ⅳ期之间(P=0.005)以及不同的淋巴结转移之间(P=0.043)p53的阳性表达具有显著性;SCT和病理结果之间有很好的一致性(P=0.004),说明SCT的诊断结果是可信的;在SCT淋巴结转移阳性组及阴性组,p5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5%(5/8)和10.0%(2/2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9).结论:应用SCT结合p53的检测有助于评价肾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预后以及确立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可在一定程度上从蛋白水平认识肾母细胞瘤的生物学特性的外在表现.
作者:曲金荣;张小安;袁继武;赵鑫 刊期: 2006年第08期
1 病例报告女,74岁.因腹胀、乏力、食欲不振1 a加重2 d入院.查体:慢性肝炎病容,颈部皮肤见2~3粒蜘蛛痣,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罗音,HR 80次/min,心律整齐,腹部隆起,双下肢水肿.
作者:李文华;杨永俊;董帏华 刊期: 2006年第08期
对我科1994-10~2005-08行肺动脉成形肺叶切除治疗肺癌24例分析如下.
作者:毛新;王平;彭俊;熊健;程宏忠 刊期: 2006年第08期
1 病例报告男,32岁.因在饭店进餐时口服高梁米粥后约10 min,出现全身瘙痒,面部潮红,遂被同事急送入院.
作者:林波 刊期: 2006年第08期
自从学术界明确D-二聚体(D-dimer,DD)是交联纤维蛋白的降解产物以后,利用DD做指标检测血液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的研究工作大量开展,涌现出许多的文献报道.就其作为实验诊断指标的临床意义讨论如下.
作者:林粤;王北宁;韩玲霞 刊期: 2006年第08期
对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综述如下.1 比较公认的危险因素1.1高血糖多年来,高血糖是否为大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争论较多,多数学者持肯定观点.
作者:高月;吴佳丽 刊期: 2006年第08期
对我科近年来收治的妊娠早期绒毛植入6例分析如下.
作者:贺国丽;杨舒盈 刊期: 2006年第08期
气管切开术是一种紧急开放气道的有效抢救措施,被广泛应用于急危重症的抢救和监护中.2004-10~2005-05我科对具有适应证者进行气管切开术20例,护理体会如下.
作者:董绯云;金冬华;牛玉贤 刊期: 2006年第08期
1 病例报告女,43岁.2004-03-23患急性心肌梗死,行PTCA支架术治疗,PLT 576×109/L.2005-11-14出现左手腕无力伴活动障碍,头颅CT示右额叶腔隙性脑梗死.
作者:闻艳;史克倩;沈晓梅;杨同华 刊期: 2006年第08期
1999~2004年我院收治皮肌炎38例,合并内脏损害18例,经过积极治疗和精心细致的整体护理,均好转出院,现将观察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孙宁;宋静卉 刊期: 2006年第08期
对我院1996-03~2003-12心肌梗死58例的心理性应激给予必要的护理干预,从而有效促进心肌梗死患者病情好转,现总结如下.
作者:王国娟 刊期: 2006年第08期
对我院乙型肝炎病毒母婴垂直传播调查如下.
作者:韩素桂;孙继兴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献血法>颁布实施以后,血站的采血程序不再是先化验后采血,而是先快速初筛HBsAg后就采血,采血护士在工作中不可避免的要接触可能含有HBV、HCV、HIV等的血液.我国是乙肝总感染率高达60%左右的国家,艾滋病的流行也已经进入快速增长期,因此,对采血护士造成了一定的威胁,为了采血人员的职业安全,了解采血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现将工作中的几点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华玉娟 刊期: 2006年第08期
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简称ADR)系指正常剂量的药物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机能时出现的有害的和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
作者:卢秀华 刊期: 2006年第08期
我院1995-01~2005-09外科手术治疗了空洞型肺结核患者116例,其中经病理证实结核性空洞合并有肺曲菌球34例,分析如下.
作者:颜建辉;张爱平;赵乃康 刊期: 2006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