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帕米尔高原塔吉克族世居人群血液指标分析

高亮;古海尔;李彬;沙热甫拉孜;阳盛洪

关键词:帕米尔高原, 塔吉克族, 血液学
摘要:目的:初步探讨塔吉克族适应高原时在血液学中的机制。方法对生长在平均海拔4000 m 以上的帕米尔高原247例塔吉克族(男67例,女180例)健康人群经行血液学特征的研究。测定项目包括血细胞主要参数,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总蛋白(TP)、清蛋白(ALB)、球蛋白(GLO)、丙氨酸氨基转换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换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汁酸(TBA)、碱性磷酸酶(ALP)、肌酐(Cr)、尿素氮(BUN)、尿酸(UA)、总胆固醇(CHOL)、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 A1(APOA1)、载脂蛋白 B(APOB)、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ys C)。分别比较不同海拔、不同年龄段以及不同性别检测值和异常率,并将部分指标与40例平原塔吉克族(海拔1400 m)作比较。结果(1)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红蛋白(Hb)、平均红细胞体积(MCV)、ALT、AST、GGT、ALP、BUN、UA、CHOL、LDL-C 值,红细胞(RBC)、Hb、GLO、ALT、AST 异常率显著增高(P <0.05),血小板(PLT)值显著降低(P <0.05)。(2)男性组白细胞(WBC)、RBC、Hb、HCT、MCH、MCHC、Cr、BUN、UA 值 RBC、Hb、A/G 异常率显著高于女性组(P <0.01),CHOL、HDL-C、APOA1值,MCHC、MCH 异常率显著低于女性组(P <0.05)。(3)高原组 RBC、HCT、PLT、AST、ALB、Cr 值,RBC、Hb、MCH、TP、ALB 异常率显著高于平原组(P <0.05),GLO、CHOL、TG、HDL-C、LDL-C 值,BUN 异常率显著低于平原组(P <0.01)。结论世居高原塔吉克族适应高原低氧环境能力有限,并有其自身血液学特征,应当科学、合理的建立帕米尔高原塔吉克族血液学正常参考值。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血清胱抑素C及内皮功能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冠脉病变程度与血清胱抑素 C(Cys C)及血管内皮功能(RHI)的相关性。方法选取318例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65例)与 CHD 组,根据冠脉病变支数将 CHD 组分单支病变组(77例)、双支病变组(70例)、多支病变组(106例);根据冠脉病变 Gensini 评分将 CHD 组分为低分组(67例)、中分组(107例)、高分组(79例);通过外周动脉张力测定(PAT)技术评价血管内皮功能,计算血管反应性充血指数(RHI);用免疫增强比浊法测定 Cys C 水平。结果随病变支数增加,血清 Cys C 水平增加,RHI 水平减少,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RHI 在双支病变与多支病变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血清 Cys C 随冠脉 Gensini 积分增大而增加(P <0.05),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血管 RHI 值随冠脉 Gensini 积分增大而减小(P <0.05);且 CHD 患者 Cys C 与冠脉 Gensini 积分程度呈正相关(r=0.375,P <0.01);RHI 与冠脉 Gensini 积分程度负相关(r=-0.587,P <0.01);血清 Cys C 与 RHI 负相关(r=-0.350,P <0.01)。结论血管内皮功能障碍、血清 Cys C 的增高与冠脉病变程度相关,且 Cys C 与血管 RHI 呈负相关,血清 Cys C 增高可能是 CHD 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受损的预测指标。

    作者:何姗姗;王晓燕;赵英帅;史威力;张军建;王留义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骨代谢生化指标与绝经后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骨代谢生化指标与绝经后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相关性,进而预测绝经后骨质疏松性合并腰椎骨折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腰椎无骨折患者50例和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合并腰椎骨折患者50例,记录并观察髋部、腰椎骨密度、骨代谢生化标志物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1NP)、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骨钙素 N 端中分子(N-MID)、25-羟基维生素 D[25-(OH)VitD]和血清 Ca2+。结果 P1NP、β-CTX 和25-(OH)VitD 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绝经后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与血清 P1NP 呈正相关(P <0.05),25-(OH)VitD 呈负相关(P <0.05),β-CTX 无相关性(P >0.05)。结论骨代谢标志物 P1NP、25-(OH)VitD 能够很好地预测绝经后骨质疏松腰椎骨折风险,骨密度预测骨质疏松症骨折风险具有一定局限性。

    作者:霍少川;董路珏;唐宏宇;刘勇;郭海;陈建发;邓章荣;陈德龙;王海彬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胸椎结核合并假性动脉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脊柱结核常是全身其他结构和器官结核感染的并发症,而且以椎体结核占多数,附件结核较罕见。假性动脉瘤多由创伤、感染、动脉硬化等因素损伤动脉壁所致。脊柱结核合并假性动脉瘤则是由于结核杆菌长期炎性侵蚀动脉壁所致[1]。本研究收治了1例胸椎结核合并假性动脉瘤患者,择期行前路单钉棒内固定系统固定术及主动脉人工合成树脂材料移植修复后,随访24个月,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周建;车立新;张元豫;李坤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应聘护士焦虑及社会支持状况调查与分析

    目的:调查分析应聘护士焦虑及社会支持状况。方法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158名应聘护士进行调查,了解应聘护士的焦虑及社会支持状况,与国内常模进行比较,并比较不同背景护士的焦虑状况。结果应聘护士 SAS、SSRS 和中国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54、10.85,P <0.01)。应聘医院数量不同的护士焦虑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7,P <0.01);不同学历应聘护士中度和重度焦虑总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8,P <0.01);应届和往届护士中度和重度焦虑状况总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3,P <0.05)。结论护士在应聘期间焦虑发生率大于常模,社会支持水平低于常模,且大专学历和应届应聘护士焦虑发生率更严重。

    作者:张燕;钱新毅;王丹;龚玉枝;黄红艳;陈力萌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两种重编程系统诱导人牙源性多潜能干细胞的对比研究

    目的:对比研究两种人牙源性多潜能干细胞重编程体系的特点。方法分别利用 STEMCCA 慢病毒/饲养层和仙台病毒/基质胶两种重编程系统,将人根尖乳头干细胞重编程为 iPS 细胞,比较两种方法的诱导效率、诱导工作量、iPS 细胞非整倍体核型比例、外源性基因消除难易程度等情况。结果 STEMCCA 重编程体系需要制备饲养层细胞 MEF,重编程效率约为0.1%,后期经 Cre-Loxp 酶切技术可得到无外源性转录基因的 iPS 细胞。仙台病毒重编程体系为无饲养层培养,基质胶制备方便、标准统一,重编程效率约为0.7%,明显高于 STEMCCA 系统(P <0.05),外源性病毒和转录基因经自然传代后逐渐消除。结论与 STEMCCA 系统相比,仙台病毒/基质胶体系更适于人牙源性 iPS 细胞的诱导。

    作者:谭小兵;徐静舒;孙贵虎;宋俊呈;戴青原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经胆囊管入路三镜联合经腹置入鼻胆管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联合、经胆囊管入路结合经腹置入鼻胆管引流同期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试验组(125例)采用三镜联合经胆囊管入路结合经腹置入鼻胆管引流同期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对照组(98例)采用十二指肠镜取出胆总管结石,2~5 d 后再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对比分析两组的鼻胆管置入成功率、结石取尽率、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的性别、年龄、胆总管直径、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的鼻胆管置入成功率、结石取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试验组的乳头切开率和胰腺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三镜联合经胆囊管入路结合经腹置入鼻胆管引流同期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易操作、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胜龙;陈安平;李华林;索运生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两种术式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FHPR)治疗高龄骨质疏松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0-2014年高龄严重骨质疏松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患者共30例,采用区组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成 A、B 两组(各15例患者)。A 组采用 PFNA 治疗方式,B 组采用 FHPR 治疗方式。比较两组病例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下地活动时间及术后6周 Harris 评分,观察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老年严重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近期疗效。结果平均失血量 A 组为(200.3±50.6)mL,B 组为(456.2±60.2)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术后平均下地活动时间为(30.2±10.1)d,B 组为(14.2±7.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5)。结论 FHPR 是治疗老年性不稳定性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方法。

    作者:汪礼军;杨秀江;刘剑;黄珍谷;黄耀凯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细胞中PRL-3表达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促肝细胞再生磷酸酶-3(PRL-3)在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SNSCC)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逆转录 PCR(RT-PCR)方法检测62例 SNSCC 组织(SNSCC 组)中 PRL-3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对30例鼻息肉患者(NP 组),以及25例正常鼻腔黏膜(对照组)做相同蛋白表达并进行对比。结果在蛋白水平和基因水平检测,均发现 SNSCC 组中 PRL-3的表达高于 NP 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RL-3的表达情况在不同的性别、年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随着 TNM 分期的增高,分化程度的降低及合并淋巴结转移,PRL-3的表达明显增高(P <0.05)。结论 PRL-3的表达可以对SNSCC 的增殖活性作很好的参照,表达强度可明显反映 SNSCC 细胞增殖活性,PRL-3可能是 SNSCC 的一个独立预后指标,提示预后不良。

    作者:陆鸿略;马桂琴;岳卓立;康菲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MicroRNA-21与细胞损伤及凋亡的研究进展

    微小 RNA(microRNAs,miRNA)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的、长度约18~24个核苷酸的高度保守的内源性、非编码、单链小分子 RNA。通过干扰 mRNA 翻译过程即碱基互补配对方式来调节靶基因的表达,对体内细胞增殖、分化、损伤、凋亡等发挥作用。因 miRNA 在细胞损伤及凋亡的发生、发展中表达变化而被广泛研究。随着近几年研究的不断深入,细胞损伤及凋亡与 miRNA 的联系越来越清晰,miRNA 对肺脏、肿瘤、心血管、肝脏、肾脏、免疫系统的细胞损伤及凋亡等都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介绍的 miRNA 分子之一 miRNA-21在细胞损伤及凋亡中的研究进展,更加明确 miRNA-21有望成为这些疾病诊断、治疗新的切入点。

    作者:张鑫;惠越;张燕;黎张双子;李冲(综述);陈淼(审校)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医疗卫生领域泛道德化批判反思

    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医疗卫生领域存在各种不良和丑恶现象,人们对此表现出强烈的批判态度,但是,这种批判又明显地存在着泛道德化批判倾向。强烈的道德批判表明我国民众对是非善恶辨别能力的增强,促进了医疗卫生领域的健康发展和医务人员道德素质的提高。但是,一旦陷入泛道德化批判会带来消极后果,如弥漫在医疗卫生领域的怀疑主义和悲观论等,严重影响了医患关系的和谐。因此,树立辩证唯物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批判观,才能增强人们的理性力,塑造健康的社会心态,为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提供科学的思维方法。

    作者:梅春英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53例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单中心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治疗膀胱癌安全性及肿瘤控制的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9月至2015年9月本中心所行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尿流改道术患者53例,收集临床病理资料,并对术后并发症及生存情况进行随访,运用 Kaplan-Meier 法分析生存数据,得出术后3年的生存率。结果所有手术均成功在腹腔镜下完成,平均手术时间(417±111)min,平均出血量(491±355)mL,输血率34.0%,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21.1±9.6)d。近期并发症发生率37.7%(20/53),远期并发症发生率22.6%(12/53)。本组病理多为尿路上皮癌(88.7%),其中高级别肿瘤占57.1%,浸润性膀胱癌(T2期及以上)占77.4%。平均随访时间(24±19)个月,截至2015年12月,29例(54.7%)无瘤存活,3年总体生存率为57.0%,无复发生存率为72.0%,肿瘤特异性生存率为74.0%,亚组分析显示70岁及以下比70岁以上者总体生存率高,非肌层浸润性比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总体生存率高。结论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安全有效,中期随访结果显示对肿瘤的控制满意,与开放性手术具有可比性。

    作者:黄建林;廖勇;安宇;王东;刘竞;邱明星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脑卒中住院患者BMI与压疮发生率的相关性研究

    压疮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使位于骨突起部的皮肤和皮下的组织局部损伤,导致组织缺血缺氧,出现的皮肤及皮下组织破溃及坏死。压疮可能在住院期间发生,也可能为入院时存在,在住院期间显著恶化。压疮会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增加患者疼痛、降低患者生活质量,是医疗护理中的一大严重问题和热点。

    作者:王洪敏;张勇乾;代桂宁;王培芝;李英芝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延误时间的相关研究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75岁)和对照患者(≤75岁)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院前延误时间的差异。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及急诊科的STEMI 患者400例。所有入选患者根据年龄分为两组,即高龄组(>75岁)和对照组(≤75岁)。询问并记录患者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高龄组患者院前延误时间小于6 h 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高龄组患者院内,出院后30 d 及半年病死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高龄患者接受积极治疗者相对较少,这主要是因为对年龄相关的不良反应方面存在担心。

    作者:陈剑峰;薛书峰;张守彦;金军;冯青俐;邱春光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多西环素对EAE大鼠Th1/Th2细胞平衡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

    目的:探讨多西环素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大鼠模型 Th1/Th2细胞平衡的影响。方法将40只雌性 Wistar 大鼠分为 EAE 对照组及低、中、高剂量多西环素组,每组10只。观察大鼠发病情况及发病高峰期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泌白细胞介素(IL)-4、干扰素-γ(IFN-γ)水平,测定高峰期脑组织 IL-1β、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脑脊液和血清清蛋白水平,计算脑脊液与血清清蛋白比值(QA 值)。结果各剂量多西环素组大鼠临床症状较 EAE 对照组均减轻。各剂量多西环素组大鼠发病高峰期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泌 IFN-γ水平和 IFN-γ/IL-4比值均较 EAE 对照组降低,分泌 IL-4水平均较 EAE 对照组升高(P <0.01);高剂量多西环素组 IL-4水平较中剂量多西环素组增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其余各剂量多西环素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各剂量多西环素组大鼠发病高峰期脑组织 IL-1β、TNF-α水平及 QA 值较EAE 对照组降低,IL-10水平较 EAE 对照组升高(P <0.05)。随多西环素剂量增加,各剂量多西环素组 IL-1β、TNF-α水平及 QA值越低,IL-10水平越高,且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多西环素可明显减轻 EAE 大鼠临床症状,其机制可能与多西环素降低大鼠 Th1细胞因子水平,升高 Th2细胞因子水平,纠正 Th1/Th2细胞平衡,从而保护血脑屏障有关。

    作者:肖凤娟;杨元;许学杰;李作孝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在肾病综合征中扮演的角色

    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是一种常见肾病,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和水肿为临床特征。目前认为,免疫紊乱是 NS 发病机制的核心,但其具体发病机制至今仍未能阐明。近年来,关于 NS 发病机制的探索越来越多。CD4+ CD25+ FoxP3调节性 T 细胞(Treg)在免疫调节中的作用被大多学者所认识,尤其是在免疫耐受方面,其功能异常与许多疾病的发生、治疗效果等相关,其中就包括 NS。

    作者:任朝臣(综述);杨垒(审校)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PDCA模式结合PBL教学法在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研究生教育中的应用

    我国1998年设置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既是一个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一个对学生进行科学管理的过程。作为涉及多学科领域的综合性学科,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更需要通过科学的管理、适合的教学方法,来让学生更全面的掌握学科知识、提升其临床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及创新能力。

    作者:肖智博;吕富荣;吕发金;李咏梅;盛波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6,7,4′-三羟基异黄酮(T2)水溶性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对宫颈癌细胞抑制作用的研究

    目的:合成6,7,4′-三羟基异黄酮(6,7,4′-trihydroxyisoflavone,T2)水溶性衍生物,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对其抗肿瘤活性进行评价。方法通过磺化反应在原料 B 环中3'位引入磺酸基(-SO3 H),进一步浓氨水氨化后得到水溶性显著提高的异黄酮衍生物,通过氢谱、碳谱、质谱、元素分析等对其结构进行表征,CCK-8法及流式测定其杀伤宫颈癌细胞(Hela)的活性。结果通过上述方法得到两种水溶性异黄酮衍生物 T2-SO3 H·2H2 O 和 T2-SO3(NH4)2,产率分别为:96%、75%,生物试验显示其中 T2-SO3(NH4)2抗肿瘤活性显著增强。结论与 T2相比,其水溶性衍生物具有更高的生物相容性及抗肿瘤活性,有广泛的生物应用前景。

    作者:袁少隆;李蓉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BIPAP通气在重症手足口病合并神经源性肺水肿患儿救治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通气与同步间歇指令(SIMV)通气两种不同的机械通气模式对于重症手足口病合并神经源性肺水肿患儿呼吸功能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30例接受机械通气的重症手足口病合并神经源性肺水肿患儿分为 SIMV 组(对照组)及 BIPAP 组(试验组),两组患儿均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使用 SIMV 加用呼气末正压(PEEP)通气30 min 后,试验组改用 BIPAP 通气模式,对照组仍使用初始参数,监测患儿接受机械通气0 h(基础值),24、48、72 h 时的气道峰压、肺泡平台压(Pplat)、肺顺应性、pH 值、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PaO2/FiO2)、机械通气时间、28 d 病死率及住重症医学科(ICU)时间。结果30例患儿均平稳度过了急性呼吸衰竭期,两组各有1名患儿在治疗后期转院继续治疗,其中对照组转院的患儿终放弃治疗死亡,其余28例患儿均临床治愈出院,两组患儿的28 d 病死率分别为6.67%、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在机械通气24、48、72 h 后,患儿的气道峰压、Pplat、PaCO2显著下降(P <0.05);肺顺应性及 PaO2/FiO2改善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同时机械通气时间及住 ICU 时间较对照组短(P <0.05)。结论 BIPAP 模式用于重症手足口病合并神经源性肺水肿患儿的机械通气治疗,能提供更好的有效通气,改善氧合及呼吸功能,缩短其机械通气时间。

    作者:冼燕珊;周立新;强新华;莫韶妹;曾添辉;马洁葵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36例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术后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与开放手术对围术期效果和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10月至2015年6月该科收治的74例食管癌患者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腔镜组36例和开放组38例。分析两种术式的围术期效果及并发症,并应用生活质量核心量表(EORTC QLQ-C30)和食管癌补充量表(EORTC QLQ-OES18)中文版问卷调查对比分析。结果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带管及住院时间,术后肺炎、胸腔积液和胃排空障碍等并发症发生率均较开放组低,手术时间较开放组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周、12周时两组患者的总健康状况和功能评分均下降,症状评分均升高,术后24周时两组患者各项评分均恢复至接近术前水平。腔镜组术后1周和12周在总体健康状况、躯体、角色、社会功能及疲倦、疼痛、呼吸困难、咳嗽困难症状方面评分优于开放组,其中总体健康状况、躯体功能及疲倦症状评分术后24周仍优于开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在术中出血、带管、住院时间,以及术后一些并发症及术后生活质量评分方面具有相对优势,但手术时间更长。

    作者:王希文;赵俊刚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肋间神经阻滞复合氢吗啡酮静脉镇痛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及镇痛的影响

    目的:探讨单纯肋间神经阻滞与肋间神经阻滞复合氢吗啡酮静脉镇痛对老年开胸手术术后认知功能及镇痛的影响。方法选择96例 ASAⅠ~Ⅱ级择期行开胸手术的老年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肋间神经阻滞(A 组),肋间神经阻滞复合氢吗啡酮静脉镇痛(B 组)和氢吗啡酮静脉镇痛(C 组),每组32例患者。术后行经静脉自控镇痛,药物为舒芬太尼,镇痛效果不佳时静脉注射地佐辛0.1 mg/kg。记录3组患者术后2、6、24、48 h 平均动脉血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 B 组术后 MMSE 评分高于 A 组和 C 组,VAS 评分低于 A组和 C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B 组术后 MAP、HR 比 A 组和 C 组更平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 组比 A组和 B 组 RR 更快、幅度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肋间神经阻滞复合氢吗啡酮静脉镇痛在老年胸外科手术后能取得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术后血流动力学平稳,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降低。

    作者:段凤梅;孙旭颖;李玲 刊期: 2017年第01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