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医疗卫生领域泛道德化批判反思

梅春英

关键词:
摘要: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医疗卫生领域存在各种不良和丑恶现象,人们对此表现出强烈的批判态度,但是,这种批判又明显地存在着泛道德化批判倾向。强烈的道德批判表明我国民众对是非善恶辨别能力的增强,促进了医疗卫生领域的健康发展和医务人员道德素质的提高。但是,一旦陷入泛道德化批判会带来消极后果,如弥漫在医疗卫生领域的怀疑主义和悲观论等,严重影响了医患关系的和谐。因此,树立辩证唯物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批判观,才能增强人们的理性力,塑造健康的社会心态,为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提供科学的思维方法。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高职高专血液系统疾病系统化教学方法探讨

    近年来,我国多所卫生院校进行了教学模式的改革,其中“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系统化教学模式,受到广泛的关注。“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系统化教学模式,是将关系密切的基础理论与临床知识相结合,将生理、解剖、病理等基础课程,与临床的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进行拆分整理,形成高效合理的课程,一般按照系统划分为呼吸、循环、消化、泌尿生殖、血液、神经、内分泌及代谢等八大系统[1]。全部知识体系整合后,授课内容进一步深化,使学生不仅仅理解外在表现,更能形象具体的与相关内在改变相联系。通过了解正常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进而理解病理情况的改变及对机体的影响,从而将疾病的症状体征、实验室异常等与病理生理变化相印证,使学生不只是单纯的记忆其临床特征,更能掌握发生机制,进而理解相同疾病在个体上表现的差异,更能适应临床工作需求。系统化的教学模式的改革,更有利于高职高专医学生的职业教育,使医学生进入临床后能迅速完成由学生到医师的转化,有利于培养实用性临床医学人才[2]。

    作者:张艳;邓宇;周静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多西环素对EAE大鼠Th1/Th2细胞平衡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

    目的:探讨多西环素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大鼠模型 Th1/Th2细胞平衡的影响。方法将40只雌性 Wistar 大鼠分为 EAE 对照组及低、中、高剂量多西环素组,每组10只。观察大鼠发病情况及发病高峰期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泌白细胞介素(IL)-4、干扰素-γ(IFN-γ)水平,测定高峰期脑组织 IL-1β、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脑脊液和血清清蛋白水平,计算脑脊液与血清清蛋白比值(QA 值)。结果各剂量多西环素组大鼠临床症状较 EAE 对照组均减轻。各剂量多西环素组大鼠发病高峰期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泌 IFN-γ水平和 IFN-γ/IL-4比值均较 EAE 对照组降低,分泌 IL-4水平均较 EAE 对照组升高(P <0.01);高剂量多西环素组 IL-4水平较中剂量多西环素组增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其余各剂量多西环素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各剂量多西环素组大鼠发病高峰期脑组织 IL-1β、TNF-α水平及 QA 值较EAE 对照组降低,IL-10水平较 EAE 对照组升高(P <0.05)。随多西环素剂量增加,各剂量多西环素组 IL-1β、TNF-α水平及 QA值越低,IL-10水平越高,且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多西环素可明显减轻 EAE 大鼠临床症状,其机制可能与多西环素降低大鼠 Th1细胞因子水平,升高 Th2细胞因子水平,纠正 Th1/Th2细胞平衡,从而保护血脑屏障有关。

    作者:肖凤娟;杨元;许学杰;李作孝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小鼠垂体中叶素对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小鼠心脏肥大的保护作用研究

    目的:利用异丙肾上腺素(ISO)诱导的小鼠心脏肥大模型研究小鼠垂体中叶素(IMD)拮抗心脏肥大的药理学作用和机制。方法建立小剂量 ISO 皮下注射诱导心脏肥大的小鼠模型,研究 IMD 给药后的小鼠血流动力学指标和心质量/体质量比,然后利用心脏组织切片评价心肌细胞横截面积、凋亡和纤维化。采用荧光实时定量 PCR 法检测心脏组织的心钠素(ANP)、脑钠肽(BNP)、内源性 IMD 及其受体系统的 mRNA 表达水平。结果与 ISO 诱导的小鼠心脏肥大模型组相比较,腹腔注射 IMD治疗明显降低 ISO 处理所增加的心质量/体质量比和心肌细胞横截面积、心脏肥大标志物 ANP 及 BNP 的 mRNA 水平,以及心肌细胞凋亡率和心肌组织纤维化率。同时,改善心脏功能,左室压力、等容收缩期左心室内压力上升的大和下降的小速率、每搏排血量、心输出量和射血分数明显增加,而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显著降低。此外,ISO 处理明显诱导心脏组织内源性 IMD 及其受体的表达。结论 ISO 诱导心脏组织内源性 IMD 及其受体的表达,外源性给与 IMD 治疗可能通过 ISO 活化的 IMD 受体系统实现其拮抗心脏肥大的药理学保护作用。

    作者:曾慧;吴丹;王雪;陈华黎;傅荣;蒋维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肋间神经阻滞复合氢吗啡酮静脉镇痛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及镇痛的影响

    目的:探讨单纯肋间神经阻滞与肋间神经阻滞复合氢吗啡酮静脉镇痛对老年开胸手术术后认知功能及镇痛的影响。方法选择96例 ASAⅠ~Ⅱ级择期行开胸手术的老年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肋间神经阻滞(A 组),肋间神经阻滞复合氢吗啡酮静脉镇痛(B 组)和氢吗啡酮静脉镇痛(C 组),每组32例患者。术后行经静脉自控镇痛,药物为舒芬太尼,镇痛效果不佳时静脉注射地佐辛0.1 mg/kg。记录3组患者术后2、6、24、48 h 平均动脉血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 B 组术后 MMSE 评分高于 A 组和 C 组,VAS 评分低于 A组和 C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B 组术后 MAP、HR 比 A 组和 C 组更平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 组比 A组和 B 组 RR 更快、幅度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肋间神经阻滞复合氢吗啡酮静脉镇痛在老年胸外科手术后能取得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术后血流动力学平稳,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降低。

    作者:段凤梅;孙旭颖;李玲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36例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术后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与开放手术对围术期效果和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10月至2015年6月该科收治的74例食管癌患者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腔镜组36例和开放组38例。分析两种术式的围术期效果及并发症,并应用生活质量核心量表(EORTC QLQ-C30)和食管癌补充量表(EORTC QLQ-OES18)中文版问卷调查对比分析。结果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带管及住院时间,术后肺炎、胸腔积液和胃排空障碍等并发症发生率均较开放组低,手术时间较开放组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周、12周时两组患者的总健康状况和功能评分均下降,症状评分均升高,术后24周时两组患者各项评分均恢复至接近术前水平。腔镜组术后1周和12周在总体健康状况、躯体、角色、社会功能及疲倦、疼痛、呼吸困难、咳嗽困难症状方面评分优于开放组,其中总体健康状况、躯体功能及疲倦症状评分术后24周仍优于开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在术中出血、带管、住院时间,以及术后一些并发症及术后生活质量评分方面具有相对优势,但手术时间更长。

    作者:王希文;赵俊刚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姜黄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PI3K/AKT/mTOR的影响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通过线栓法构建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评估姜黄素对大鼠脑梗死范围、脑含水量、神经症状、脑组织病理形态,以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 B(AKT)、磷酸化蛋白激酶 B(p-AKT)、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丙二醛(MDA)、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B 细胞淋巴因子2(Bcl-2)、Bcl-2相关 X 蛋白(Bax)、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活化性半胱胺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leavage-Caspase-3)的表达影响。结果姜黄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可以减轻大鼠神经症状和脑组织病理形态的改变,以及脑梗死面积和脑含水量。此外,姜黄素还可以减轻 MDA、Bax、Cleavage-Caspase-3、促炎症细胞因子 IL-6、MCP-1和 TNF-α的表达,增加 PI3K、p-AKT、mTOR、Bcl-2、Caspase-3、CAT、GPX 与 SOD 表达。结论姜黄素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有明显保护作用,该作用可能与激活 PI3K/AKT/mTOR 信号通路激活而抑制炎症,凋亡和氧化应激相关。

    作者:兰晶;潘敬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鼻内镜下U型通气硅胶管扩张护理儿童先天性后鼻孔闭锁4例

    先天性后鼻孔闭锁(CCA)是一较为少见的疾病,其发病率为1/5000~1/7000[1]。男女发病率报道不一,女性较男性多,男女之比约为1∶2,单侧较双侧多见,右侧比左侧略多(60%)[2-3]。闭锁类型分为骨性、膜性、混合性等3型,混合性更常见,约占70%[2]。胚胎期发育异常是 CCA 的主要病因, CCA 30%~50%可以合并其他部位畸形,常见是心脏畸形[4-5]。CCA 单侧多无症状,双侧出生后即有严重呼吸困难和发绀。Carl Emmet(1854年)首倡手术矫正,近年来,鼻内镜技术的广泛应用,先天性后鼻孔闭锁手术年龄趋向低龄化,婴幼儿期手术的优点是早期建立经口呼吸,不影响面部的发育,有利于小儿健康成长。然而,CCA 术后为防止再闭锁需要放置扩张子,不恰当的扩张会给患儿增加痛苦,也增加了术后再闭锁的可能性,围术期的护理尤为重要。本研究报道了本院耳鼻咽喉科应用 U 型通气硅胶管扩张治疗儿童先天性后鼻孔闭锁成形术护理经验。

    作者:周颖;李琦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预先选用右美托咪定与艾司洛尔在胸腔镜胸腔热灌注时对心肌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麻醉前预先选择使用右美托咪定联合艾司洛尔用药在胸腔镜胸腔热灌注中对心肌保护的可行性。方法选择40例肺癌和食管癌患者应用胸腔镜下胸腔内持续热灌注治疗患者,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1~2级,分为4组,每组10例:右美托咪定联合艾司洛尔组(Y+S 组),右美托咪定组(Y 组),艾司洛尔组(S 组),和常规生理盐水对照组(C 组)。4组患者均在诱导插管前10 min 预先用药,Y+S 组采用右美托咪定1μg/kg 联合艾司洛尔0.1 mg/kg 缓慢静脉注射,插管后右美托咪定0.1μg·kg-1·h-1,艾司洛尔20.0μg·kg-1·h-1微量泵持续输入。Y 组采用右美托咪定1μg/kg,插管后以0.1μg·kg-1·h-1泵入;S 组采用艾司洛尔0.1 mg/kg,插管后以20μg·kg-1·h-1微量泵持续输入;C 组采用相同时间点等量输注生理盐水。记录4组患者灌注开始即刻(T0),灌注30 min(T1),灌注60 min(T2)及术后2 h(T3),术后24 h(T4)各时段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心肌肌钙蛋白 T(cTnI)和心肌酶谱中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的含量,同时记录两组鼻咽温度、桡动脉有创血压(MAP)、心率(HR)、脑电双频指数(BIS)、血氧饱和度(Sp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以及心电图 ST-T 的变化和术中麻醉静脉药用量。结果与T0时刻比较,4组血清指标 TNF-α、cTnI、CK、AST、LDH、CKMB 值,以及鼻咽温、MAP 和 HR 于 T1时刻明显上升,T2时刻达到高峰,T4时恢复到 T0水平。T1、T2、T3时刻,TNF-α浓度水平 Y+S 组和 Y 组均低于 S 组和 C 组(P <0.05);cTnI、CK、AST、LDH、CKMB 浓度水平 Y+S 组均低于 Y 组、S 组和 C 组(P <0.05),Y 组低于 S 组(P <0.05),S 组低于 C 组(P <0.05)。HR 和MAP 数值 Y+S 组低于 Y 组、S 组和 C 组(P <0.05),S 组低于 Y 组、Y 组低于 C 组(P <0.05)。ST-T 数值4组均有压低改变, Y+S 组压低值小(P <0.05),Y 组较 C 组压低值小(P <0.05),S 组较 Y 组压低值小(P <0.05)。BIS 值 T0、T1时刻 Y+S 组和 Y 组均低于 S 组和 C 组(P <0.05)。结论预先选择使用右美托咪定联合艾司洛尔联合用药能减轻胸腔镜下胸腔内热灌注对心肌的损害,起到更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作者:李建华;赵宏娟;赵广平;甄书青;白玉伟;陈永学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细胞中PRL-3表达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促肝细胞再生磷酸酶-3(PRL-3)在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SNSCC)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逆转录 PCR(RT-PCR)方法检测62例 SNSCC 组织(SNSCC 组)中 PRL-3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对30例鼻息肉患者(NP 组),以及25例正常鼻腔黏膜(对照组)做相同蛋白表达并进行对比。结果在蛋白水平和基因水平检测,均发现 SNSCC 组中 PRL-3的表达高于 NP 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RL-3的表达情况在不同的性别、年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随着 TNM 分期的增高,分化程度的降低及合并淋巴结转移,PRL-3的表达明显增高(P <0.05)。结论 PRL-3的表达可以对SNSCC 的增殖活性作很好的参照,表达强度可明显反映 SNSCC 细胞增殖活性,PRL-3可能是 SNSCC 的一个独立预后指标,提示预后不良。

    作者:陆鸿略;马桂琴;岳卓立;康菲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基于Jeffries模拟教学框架的高仿真教学效果及影响因素

    高仿真教学再现临床场景,用实例诠释概念,以高仿真无风险,交互式情景教学为突出优点,深受护理教育者的青睐。近,美国国家护理委员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模拟教学研究,并对毕业生随访6个月,采用多项指标进行考核,结果表明模拟教学至少可替代一半的临床实习时间,但必须遵循有效的教学原则,如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对模拟教学的学习动机等[1]。国际护理学会亦强调护理教育者应针对模拟教学各个要素进行研究,探讨如何提高学生对高仿真教学的学习兴趣及对教学效果的具体影响[2]。而目前国内研究大都在证实高仿真教学的有效性,尚没有量化分析高仿真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3]。另外,评价工具多为自制调查表,缺乏信效度报道,且方法随意,缺乏规范化的过程。

    作者:朱芬芬;闻彩芬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帕米尔高原塔吉克族世居人群血液指标分析

    目的:初步探讨塔吉克族适应高原时在血液学中的机制。方法对生长在平均海拔4000 m 以上的帕米尔高原247例塔吉克族(男67例,女180例)健康人群经行血液学特征的研究。测定项目包括血细胞主要参数,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总蛋白(TP)、清蛋白(ALB)、球蛋白(GLO)、丙氨酸氨基转换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换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汁酸(TBA)、碱性磷酸酶(ALP)、肌酐(Cr)、尿素氮(BUN)、尿酸(UA)、总胆固醇(CHOL)、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 A1(APOA1)、载脂蛋白 B(APOB)、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ys C)。分别比较不同海拔、不同年龄段以及不同性别检测值和异常率,并将部分指标与40例平原塔吉克族(海拔1400 m)作比较。结果(1)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红蛋白(Hb)、平均红细胞体积(MCV)、ALT、AST、GGT、ALP、BUN、UA、CHOL、LDL-C 值,红细胞(RBC)、Hb、GLO、ALT、AST 异常率显著增高(P <0.05),血小板(PLT)值显著降低(P <0.05)。(2)男性组白细胞(WBC)、RBC、Hb、HCT、MCH、MCHC、Cr、BUN、UA 值 RBC、Hb、A/G 异常率显著高于女性组(P <0.01),CHOL、HDL-C、APOA1值,MCHC、MCH 异常率显著低于女性组(P <0.05)。(3)高原组 RBC、HCT、PLT、AST、ALB、Cr 值,RBC、Hb、MCH、TP、ALB 异常率显著高于平原组(P <0.05),GLO、CHOL、TG、HDL-C、LDL-C 值,BUN 异常率显著低于平原组(P <0.01)。结论世居高原塔吉克族适应高原低氧环境能力有限,并有其自身血液学特征,应当科学、合理的建立帕米尔高原塔吉克族血液学正常参考值。

    作者:高亮;古海尔;李彬;沙热甫拉孜;阳盛洪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骨代谢生化指标与绝经后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骨代谢生化指标与绝经后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相关性,进而预测绝经后骨质疏松性合并腰椎骨折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腰椎无骨折患者50例和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合并腰椎骨折患者50例,记录并观察髋部、腰椎骨密度、骨代谢生化标志物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1NP)、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骨钙素 N 端中分子(N-MID)、25-羟基维生素 D[25-(OH)VitD]和血清 Ca2+。结果 P1NP、β-CTX 和25-(OH)VitD 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绝经后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与血清 P1NP 呈正相关(P <0.05),25-(OH)VitD 呈负相关(P <0.05),β-CTX 无相关性(P >0.05)。结论骨代谢标志物 P1NP、25-(OH)VitD 能够很好地预测绝经后骨质疏松腰椎骨折风险,骨密度预测骨质疏松症骨折风险具有一定局限性。

    作者:霍少川;董路珏;唐宏宇;刘勇;郭海;陈建发;邓章荣;陈德龙;王海彬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MicroRNA-21与细胞损伤及凋亡的研究进展

    微小 RNA(microRNAs,miRNA)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的、长度约18~24个核苷酸的高度保守的内源性、非编码、单链小分子 RNA。通过干扰 mRNA 翻译过程即碱基互补配对方式来调节靶基因的表达,对体内细胞增殖、分化、损伤、凋亡等发挥作用。因 miRNA 在细胞损伤及凋亡的发生、发展中表达变化而被广泛研究。随着近几年研究的不断深入,细胞损伤及凋亡与 miRNA 的联系越来越清晰,miRNA 对肺脏、肿瘤、心血管、肝脏、肾脏、免疫系统的细胞损伤及凋亡等都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介绍的 miRNA 分子之一 miRNA-21在细胞损伤及凋亡中的研究进展,更加明确 miRNA-21有望成为这些疾病诊断、治疗新的切入点。

    作者:张鑫;惠越;张燕;黎张双子;李冲(综述);陈淼(审校)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军队院校非现役文职教员岗位任职能力提升策略相关研究

    非现役文职教员(以下简称文职教员)是指取得规定的资格、获得相应的职务、主要从事军队院校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的文职人员[1]。文职教员岗位任职能力主要是指面对学员授课的胜任力,包括教学态度、敬业精神、人格特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作风纪律等。文职人员制度是各国军队合理优化现役军人编配数量,将现役军人更加集中编配于作战指挥岗位,有效增强军队效能的通用做法。当前,在国家裁军30万的大背景下,文职人员必然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必将成为我军整体军力的重要组成,作用愈加重要。开展军队院校文职教员岗位任职能力提升策略研究,可以为引进、培养和建设高素质文职教员队伍提供有力依据,为深化改革文职人员制度调整提供理论借鉴,对于盘活军队院校人力资源、提高军事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幸欣;陈俊国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医疗卫生领域泛道德化批判反思

    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医疗卫生领域存在各种不良和丑恶现象,人们对此表现出强烈的批判态度,但是,这种批判又明显地存在着泛道德化批判倾向。强烈的道德批判表明我国民众对是非善恶辨别能力的增强,促进了医疗卫生领域的健康发展和医务人员道德素质的提高。但是,一旦陷入泛道德化批判会带来消极后果,如弥漫在医疗卫生领域的怀疑主义和悲观论等,严重影响了医患关系的和谐。因此,树立辩证唯物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批判观,才能增强人们的理性力,塑造健康的社会心态,为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提供科学的思维方法。

    作者:梅春英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临床管理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是当今世界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我国1~59岁人群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 )阳性率高达7.18%[1-2]。HBV 感染的传播途径包括经血/血制品传播、母婴传播及性接触传播等,其中母婴传播是主要的方式,即由 HBV 感染孕妇在围生期将病毒传播至子代,约30%~50%HBV 感染者来自母婴传播[3]。母婴传播的高危险因素是高病毒载量,血清 HBV DNA>106 IU/mL的孕妇的新生儿更易发生母婴传播[4]。

    作者:蒋黎;毛青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严重颅脑创伤患者误吸后导致的IL-6和IL-8水平变化

    目的:探讨严重颅脑创伤患者误吸后血浆、肺泡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的变化。方法63例严重颅脑创伤患者,根据是否存在误吸及误吸成分分为无误吸组、误吸胃液组、误吸血液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各组不同时段血浆及肺泡液中 IL-6、IL-8水平。结果误吸胃液组、误吸血浆组创伤后24 h 血浆 IL-6、IL-8水平和肺泡液 IL-8水平高于无误吸组,并且误吸血液组高于误吸胃液组(P <0.05)。误吸胃液组、误吸血浆组创伤后12、24、48 h 肺泡液 IL-8水平较1 h 时高(P <0.05)。结论严重颅脑创伤患者误吸后血浆中 IL-6、IL-8水平升高,误吸患者血浆中 IL-6、IL-8释放可能与肺部的损伤及全身凝血障碍有关。

    作者:赖晓东;许珊;赖晓宁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解读2015年WHO肺、胸膜、胸腺及心脏肿瘤分类(肺)

    2015年3月,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第4版《WHO 肺、胸膜、胸腺和心脏肿瘤分类》[1](简称新版)正式出版,与2004年第3版[2](简称旧版)相比,新版与时俱进,肺肿瘤分类并非形态学一家独大,而是博采众长,除了采纳2011年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Lung Cancer,IASLC)、美国胸科学会(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ATS)和欧洲呼吸学会(European Respiratory Society,ERS)肺腺癌国际多学科分类(International Multidisciplinary Classification of Lung ad-enocarcinoma)[3],还收录了该领域其他研究成果[4-5],在出版层面开启了 WHO 精准医学(precision medicine,PM)[6]及多学科团队合作(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7]的新时代,新版将腺癌排在首位,顶层设计(top-down design),分层管理(stratifica-tion management),体现了组织学类型、分子标志物与临床特征之间的新关联,诊断可重复性(reproducibility)与临床一致性(consistency)更强,更有利于临床实践、调查研究及科学试验。本文通过学习与解读,重点介绍新增内容。

    作者:方三高;许春伟;肖华亮;李晟磊;陈岗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53例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单中心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治疗膀胱癌安全性及肿瘤控制的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9月至2015年9月本中心所行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尿流改道术患者53例,收集临床病理资料,并对术后并发症及生存情况进行随访,运用 Kaplan-Meier 法分析生存数据,得出术后3年的生存率。结果所有手术均成功在腹腔镜下完成,平均手术时间(417±111)min,平均出血量(491±355)mL,输血率34.0%,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21.1±9.6)d。近期并发症发生率37.7%(20/53),远期并发症发生率22.6%(12/53)。本组病理多为尿路上皮癌(88.7%),其中高级别肿瘤占57.1%,浸润性膀胱癌(T2期及以上)占77.4%。平均随访时间(24±19)个月,截至2015年12月,29例(54.7%)无瘤存活,3年总体生存率为57.0%,无复发生存率为72.0%,肿瘤特异性生存率为74.0%,亚组分析显示70岁及以下比70岁以上者总体生存率高,非肌层浸润性比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总体生存率高。结论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安全有效,中期随访结果显示对肿瘤的控制满意,与开放性手术具有可比性。

    作者:黄建林;廖勇;安宇;王东;刘竞;邱明星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两种术式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FHPR)治疗高龄骨质疏松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0-2014年高龄严重骨质疏松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患者共30例,采用区组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成 A、B 两组(各15例患者)。A 组采用 PFNA 治疗方式,B 组采用 FHPR 治疗方式。比较两组病例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下地活动时间及术后6周 Harris 评分,观察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老年严重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近期疗效。结果平均失血量 A 组为(200.3±50.6)mL,B 组为(456.2±60.2)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术后平均下地活动时间为(30.2±10.1)d,B 组为(14.2±7.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5)。结论 FHPR 是治疗老年性不稳定性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方法。

    作者:汪礼军;杨秀江;刘剑;黄珍谷;黄耀凯 刊期: 2017年第01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