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诚
医疗技术违规使用的现象比较突出.我们要以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契机,提升道德建设的内涵,促进道德观念的转型,促进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和谐.为了规范医疗技术的使用,在理想信念教育的同时,应重视责任伦理的建设;既要重视个体道德建设,也要重视制度伦理建设;改变运动式的治理方式,重视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建设,把对医疗技术的伦理评估制度化、机构化.
作者:黄成华;黄钢 刊期: 2009年第03期
通过时裘法祖医德观和具体行动进行分析,得出裘法祖医德现的形成是裘法祖个人经历、中国传统文化熏陶以及裘法祖和老师学友之互动之结果.指出作为可贵的精神财富,裘法祖的医德观对当今医学工作者依然有重要启示作用.
作者:赵骞;王会峰 刊期: 2009年第03期
为了保证医疗责任保险的有效实施,为了维护医疗机构、患方、保险公司各自的权利,均需要一个公正公平的、值得信赖的调解处理机构.医疗纠纷调处机构作为医患矛盾的仲裁机构,理顺了医疗机构、患方、保险公司的权利义务关系,维护了各方合法权益.规范和简化了医患纠纷解决程序,有效地发挥了医疗责任保险缓解医患冲突的作用.
作者:史丽波;杨爱荣;王志刚 刊期: 2009年第03期
涉及人类自身发展的生命科学的新技术每一次问世,在带来福音的同时,又遇到了现实社会伦理道德、法制等一系列的理性冲突.根据目前相关的代理怀胎制规定及有关生殖辅助医疗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生命伦理的判断准则.得出当代理怀胎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与生殖辅助医疗发生争论时,应把出生孩子的幸福摆在优先考虑的地位.
作者:王孟津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对慢性疼痛患者的社会支持及性格特征进行调查,为临床心理干预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符合标准的45例慢性疼痛患者进行测试,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SCL-90中躯体化、人际敏感、焦虑、恐怖、精神病性因子分与时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组主现支持及对支持的利用度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组E量表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N量表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慢性疼痛患者的性格特征及社会支持的优劣,影响患者的预后.
作者:张殿君;王俊刚;耿艳萌;赫英娟;程亭秀 刊期: 2009年第03期
在人体试验中,生命伦理学的基本原则是研究者的义务,同时也是受试者应该享有的权利.生命伦理学的基本原则映射了受试者以下权利:自我决定权、知情权、隐私权、生命健康权和安全权、及时救治权、获得补偿与赔偿权、公平对待权.当法律、法规没有作出相关规定时,作为研究者应从生命伦理学的角度来考虑并保护受试者的权利.
作者:闻素琴 刊期: 2009年第03期
医生的工作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健康,与其他行业相比分量显得格外沉重,责任也特别重大.医生的责任包括对医术的责任、对患者的责任和对国家的责任.担负起这三种责任,是医生必然的使命也是应为之奋斗终生的事业.
作者:王忠诚 刊期: 2009年第03期
医患纠纷是我国社会长期存在而又难以化解的社会矛盾之一.近年来,国内不少地方相继探索第三方调处医患纠纷的新途径.实践证明,第三方调处医患纠纷不失为化解医患纠纷的创新举措.
作者:兰迎春;王敏;谢新清;王德国 刊期: 2009年第03期
就目前精神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伦理困境和道德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加强伦理道德教育,培养护士良好职业素质;重视业务技能培训,提高护士的专业技术;规范医院的各项制度,确保护理服务顺利进行;加大精神卫生知识宣教.
作者:周芙蓉;宣彩英 刊期: 2009年第03期
通过分析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弊端与不足,以<突破大学五十五道侃>中所体现出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思维、新方法为例,指出充分发挥榜样示范教育作用、采用多种形式、注重学科交叉、贴近学生生活等若干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启发.
作者:曹坤明;吴巧玲 刊期: 2009年第03期
医德医风建设是医院建设的系统工程、灵魂工程.是医院外树形象、内抓质量,构建和谐医院和和谐医患关系不可缺少的重要保证.总结当前医德医风状态,探讨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加强医院医德医风建设,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
作者:程俊 刊期: 2009年第03期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地方政府深化卫生体制、加强制度伦理建设是前提;医院加强医患关系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医德教育和医患沟通制度建设是关键;医疗鏊定改革以及设立第三方调节机构、加强舆论媒体的导向建设是重要条件.
作者:陈化 刊期: 2009年第03期
中国传统医德是我国古代医学家在长期的医疗救助实践中摸索和逐步积累、概括出来的医者医疗过程的行为规范.现对其中的德性内容作一番品读,为正在从事医疗卫生事业的医者们提供一个感受传统医德唯美气息、追求传统医德德性意蕴的渠道,让传统医德的优美因子给令人医德教育提供积极启示,为中华民族的时代跨越投射出精神世界的价值追问.
作者:夏靖 刊期: 2009年第03期
在流感大流行应对中,我们不仅要解决医学方面的问题,而且需要解决伦理学方面的问题.探讨其间出现的伦理学问题及其可以得到伦理辩护的相关途径,为制定大流感应对政策、法律法规及评价应对行动是否可以得到辩护提供了伦理学依据.
作者:王春水 刊期: 2009年第03期
公共健康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有关公共健康问题的讨论涉及方方面面.从发展经济、完善法律、健全制度、舆论监督、政府的宏观调控和道德力量等方面对公共健康实现途径作一尝试性探讨.
作者:岳凯辉;骆叶;张金钟 刊期: 2009年第03期
医疗技术的不规范使用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而我们对医疗技术的评估,还停留在比较初级的阶段.需要提高对医疗技术评估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对技术社会适应性的评估,进行全程评估,建立独立于医疗机构的监管机构、提高评估人员的素质.为此,要转换政府的角色认识,强化政府的管理职能,完善医院的管理制度.
作者:黄成华;黄钢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现代医学在将诸多过去认为不可能的事变为现实的同时,也将更多的社会伦理问题摆在人们的面前,从文化对策上就如何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
作者:王晓旭;付本俭;洛媛 刊期: 2009年第03期
限制使用医疗技术临床准入是医疗技术准入制度的重点内容.然而,目前我国对限制使用技术的准入研究较为滞后,特别是对其伦理评估研究更是缺乏.从伦理审查的认识缺位,评估主体及其伦理素养缺位,评估标准缺失及缺乏全过程评估等四方面对目前我国限制使用医疗技术临床准入伦理缺失的危害性进行分析,并呼吁尽快制定科学、合理、符合我国实际的伦理评估指标体系.
作者:陈康;黄钢 刊期: 2009年第03期
医患之间主体问性的缺失,使得医惠关系存在诸多弊端.应根据医疗决策的共同性,医疗过程的透明性以及医疗服务的人文性,尽快建立起交往型医患关系,为医患沟通开辟新的途径.
作者:程现昆 刊期: 2009年第03期
选择即将实习的2006级和即将毕业的2005级高职护生作为调查对象,应用自制的调查问卷,对调查对象进行人文课程的认识和态度、人文课程的设置及学校人文素质教育的调查.结果95.65%的高职护生认为有必要开设人文社会科学课程,认为人文课程在树立良好护士职业道德、扩大知识面、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人际沟通能力、塑造健全人格等方面有重要作用.结论人文素质教育是高职护理教育的软肋之一,只有及早改革才能促进其发展.
作者:田维忠 刊期: 2009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