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第三方调处是化解医患纠纷的创新之举——以济宁市医患维权协会为例

兰迎春;王敏;谢新清;王德国

关键词:第三方调处, 医患纠纷, 济宁市医患维权协会
摘要:医患纠纷是我国社会长期存在而又难以化解的社会矛盾之一.近年来,国内不少地方相继探索第三方调处医患纠纷的新途径.实践证明,第三方调处医患纠纷不失为化解医患纠纷的创新举措.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论生命伦理学视阈下的受试者权利保护

    在人体试验中,生命伦理学的基本原则是研究者的义务,同时也是受试者应该享有的权利.生命伦理学的基本原则映射了受试者以下权利:自我决定权、知情权、隐私权、生命健康权和安全权、及时救治权、获得补偿与赔偿权、公平对待权.当法律、法规没有作出相关规定时,作为研究者应从生命伦理学的角度来考虑并保护受试者的权利.

    作者:闻素琴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浅析临床科研中知情同意书撰写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2007年度和2008年度某院伦理审查委员会受理的178份涉及人的临床科研项目知情同意书进行整理和分析,归纳和总结出主要存在问题:用语不通俗易懂,不符舍普通大众的理解水平;基本要素缺项或告知不充分;言语表达存在诱导或广告性语言等.由此展开讨论并提出改进建议.

    作者:吴翠云;伍蓉;曹国英;陈小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某高校40岁以上教职工血脂状况的调查分析与社会伦理对策

    目的为了解以教师为主体人群的血脂状况及其变化规律.方法检测某高校40岁以上教职工的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男女性教职工的高脂血症都以高TG血症和高LDL-C血症为主要表现.结论应重点关注40岁年龄组中年男性教职工血脂水平变化,时50岁以上女性教职工应定期进行血脂的临床监测;加强血脂肪治的医学宣传教育工作,达到自我控制与社会控制的统一.

    作者:苏联珍;董春玲;权正良;李乡园;蔡乐农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医德医风建设

    医德医风建设是医院建设的系统工程、灵魂工程.是医院外树形象、内抓质量,构建和谐医院和和谐医患关系不可缺少的重要保证.总结当前医德医风状态,探讨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加强医院医德医风建设,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

    作者:程俊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改进案例教学在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伦理学教学中的意义

    通过时94名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医学伦理学教学效果的问卷对比分析,了解到增加案例教学时数,选择视频短片或影片的案例导入模式,扩充案例研讨、案例寻究教学模式,增强案例研讨后的老师总结分析、提升主题,能够提高学生对开设医学伦理学以及案例教学必要性的认识,提高伦理分析能力,培养道德情感并运用于实践.

    作者:黄宏远;吴利忠;廖志齐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关于限制使用医疗技术准入的伦理评估依据的探讨——医疗技术合理性的道德批判

    分析了限制使用医疗技术合理性的本质规定.医疗技术的合理性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是工具性与合人文性的统一,是技术与社会的统一.这是确立医疗技术准入的伦理评估的依据.

    作者:黄钢;黄成华;彭浩晟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论中国传统医德的德性价值——加强中国传统医德教育

    中国传统医德是我国古代医学家在长期的医疗救助实践中摸索和逐步积累、概括出来的医者医疗过程的行为规范.现对其中的德性内容作一番品读,为正在从事医疗卫生事业的医者们提供一个感受传统医德唯美气息、追求传统医德德性意蕴的渠道,让传统医德的优美因子给令人医德教育提供积极启示,为中华民族的时代跨越投射出精神世界的价值追问.

    作者:夏靖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探寻医疗责任保险缓解医患冲突的有效途径

    为了保证医疗责任保险的有效实施,为了维护医疗机构、患方、保险公司各自的权利,均需要一个公正公平的、值得信赖的调解处理机构.医疗纠纷调处机构作为医患矛盾的仲裁机构,理顺了医疗机构、患方、保险公司的权利义务关系,维护了各方合法权益.规范和简化了医患纠纷解决程序,有效地发挥了医疗责任保险缓解医患冲突的作用.

    作者:史丽波;杨爱荣;王志刚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新药临床试验伦理审查过程中受试者权益保护的探析

    我国药品伦理审查工作的展开,保护受试者权益起了重要作用.应从打造机构伦理委员会的认证体系、保持独立性、完整地贯彻知情同意等方面予以完善,确保全部受试者的权益得到进一步的保障.(关键词]伦理审查;受试者权益保护;医药安全

    作者:李雪梅;李娅杰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关于变性人助孕需求的伦理研究

    变性人是一个特殊群体,尽管放弃了自然的生殖功能,但有助孕的需求.目前,在我国应仅限对女性变性者实施助孕治疗.要求助孕机构严格保守秘密,并寻求生殖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帮助.变性手术前可以对变性人进行生育力保存,以备助孕使用.

    作者:王利红;陈晓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关于限制性医疗技术临床准入伦理评价标准体系的构建研究

    目的构建一套限制性医疗技术临床准入伦理评价标准体系.方法采用文献查阅及其Delphi法对限制性医疗技术伦理评价体系的指标构成、指标数量和指标权重进行调整和确定.结果建立了由一级指标3项、二级指标11项和三级指标35项构成的限制性医疗技术临床准入的伦理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指标体系中的每个三级指标建立了从优到差4个程度评价,赋予不同的权重值,在此基础上得出综合评分及其建议准入标准.结论限制性医疗技术临床准入伦理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可为限制性医疗技术临床准入提供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伦理评价依据,并为限制性医疗技术临床准入提供等级划定依据.

    作者:黄钢;王亚静;马红霞;黄成华;李大平;陈小常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临床慢性疼痛患者的社会支持及性格特征调查

    目的对慢性疼痛患者的社会支持及性格特征进行调查,为临床心理干预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符合标准的45例慢性疼痛患者进行测试,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SCL-90中躯体化、人际敏感、焦虑、恐怖、精神病性因子分与时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组主现支持及对支持的利用度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组E量表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N量表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慢性疼痛患者的性格特征及社会支持的优劣,影响患者的预后.

    作者:张殿君;王俊刚;耿艳萌;赫英娟;程亭秀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论临床实习中医学生受教育权的保护

    临床实习关系到医学生的培养质量,随着患者维权意识的增强、医学院校的扩招、临床教育资源的不足、特别是临床医学生法律地位不明确、临床法律法规不健全等现象的出现,使得临床医学生的受教育权得不到有效保护,影响到卫生事业的发展,因此应加强对医学生受教育权利的保护很有必要.

    作者:王世群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化解医患矛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以广州市为例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地方政府深化卫生体制、加强制度伦理建设是前提;医院加强医患关系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医德教育和医患沟通制度建设是关键;医疗鏊定改革以及设立第三方调节机构、加强舆论媒体的导向建设是重要条件.

    作者:陈化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性别与人类基因组

    性别问题与人类基因组有许多方面的关系:对核基因组的重视程度远大于线粒体基因组、基础科学研究的水平、临床决策和更广泛的社会影响.其中临床决策关系到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生殖决策,另一方面是诊断性和预测性检验;女权主义者为说明这些问题提供了一个有用的生命伦理学基础.

    作者:Ruth Chadwick;张殿增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我国《禁毒法》对艾滋病减少危害战略的含义

    通过对比<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禁毒的决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的不同之处及其对减少伤害政策的含义,分析在我国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时实施减少伤害政策中的伦理问题,认为推行美沙酮的新政策,对于控制吸毒和艾滋病的作用都是巨大的.

    作者:于宁;翟晓梅;邱仁宗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重视急诊医疗中的伦理问题

    目的探讨急诊医疗中伦理问题的重要性.方法参考相关文献,并融合本院急诊的特点,探讨目前急诊医疗中所存在的伦理问题,以及重视伦理问题的必要性,并根据本院急诊医生小范围调查结果所反映的问题探讨相应对策.结果因目前急诊医疗的特殊性,产生了与其他科室所不同的伦理问题.结论要重视急诊医疗中伦理问题产生的原因,要完善急诊医疗中相应的政策法规和急诊流程问题;要重视病人权益,加强医患沟通,保障病人返家后的安全;同时也要减轻急诊医生工作压力,加强急诊医生可持续性培训和团队合作精神.

    作者:蒋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咸阳市医务人员艾滋病知识知晓状况调查研究

    目的通过对成阳市医务人员艾滋病(AIDS)知识知晓状况进行调查分析,为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及职业防护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取样本进行问卷调查的方法,时医务人员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相关状况与AIDS知识知晓状况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医务人员对AIDS的基本知识、传播知识、诊治知识平均回答正确率分别为52.5%、36.3%、30.1%.分析发现: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称和工作性质以及所在单位级别不同的医务人员AIDS知识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医务人员对AIDS知识的明确认知是AIDS得以有效预防和控制的关键.医务人员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相关状况与AIDS知识的知晓状况存在显著性差异,在普及AIDS基本知识的同时,应针对医务人员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AIDS专业知识的培训.

    作者:姚英民;马振华;郑鑫;王明旭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高职护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调查及改革初探

    选择即将实习的2006级和即将毕业的2005级高职护生作为调查对象,应用自制的调查问卷,对调查对象进行人文课程的认识和态度、人文课程的设置及学校人文素质教育的调查.结果95.65%的高职护生认为有必要开设人文社会科学课程,认为人文课程在树立良好护士职业道德、扩大知识面、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人际沟通能力、塑造健全人格等方面有重要作用.结论人文素质教育是高职护理教育的软肋之一,只有及早改革才能促进其发展.

    作者:田维忠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团体辅导在新生入学适应教育中的效果及作用机制

    目的探索团体辅导在新生适应教育中的作用.方法对所有2008级新生实施团体辅导,使用自编的新生团体辅导反馈表对团体辅导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团体辅导后学生普遍感觉收获很大,认为非常有必要在新生入学时开展此项活动.结论团体辅导在新生入学适应教育中有显著效果,且在大学生中有普遍适用性.

    作者:陈庆健;梅思佳;唐闻捷 刊期: 2009年第03期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