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对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的诊断意义

耿文静;张哲成;刘娜

关键词:诱发电位, 运动,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 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 锥体束
摘要:目的 探讨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MS-MEP)对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CD)脊髓侧索早期病变的评价作用,初步分析其在SCD定位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2010-2014年确诊的SCD患者20例为确诊组,并选取同期14例拟诊断为SCD的患者为拟诊组,健康人21例为对照组.入选患者及对照组均进行TMS-MEP检查,分别比较确诊组、拟诊组与对照组MEP皮层潜伏期和中枢传导时间(CMCT)的差异.结果 拟诊组14例患者中10例出现MEP异常,异常率为71.4%.确诊组中患者上肢MEP皮层潜伏期为(24.49±1.87)ms,CMCT为(12.08±1.43)ms;下肢MEP皮层潜伏期为(33.81±2.09)ms,CMCT为(19.88±1.89) ms,均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拟诊组中患者上肢MEP皮层潜伏期为(24.05±1.94)ms,CMCT为(11.68±1.71)ms;下肢MEP皮层潜伏期为(33.00±2.52)ms,CMCT为(19.36±2.06)ms,也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结论 TMS-MEP异常在SCD患者未出现脊髓侧索受累临床体征前即可出现,其可发现脊髓侧索亚临床病变,并提供SCD的早期锥体束损害证据.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调控骨量的作用

    成人的骨量由成骨细胞的骨形成和破骨细胞的骨吸收共同维持着.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参与骨形成过程中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并能影响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产生和功能,对骨量的调控非常关键.因此,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已成为治疗相关骨代谢疾病如骨质疏松的热点.本文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结构、调控骨量的作用机制和Wnt/β-catenin信号通路靶向药物研究进展等方面,综述了Wnt/β-catenin 在调控骨量的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俊峰;郭庆山;傅捷辉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沙丁胺醇对COPD兔支气管插管单肺通气中LTB4浓度的影响

    目的 观察沙丁胺醇对烟熏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实验兔模型单肺通气后血清和肺泡灌洗液中白三烯B4(LTB4)浓度的影响.方法 健康新西兰大白兔18只分为正常组、COPD组、COPD+沙丁胺醇组,每组6只.除正常组以外的其他两组均采用实验组自行创造的方法构建了单纯烟熏致COPD实验兔模型.分别在给实验兔行右主支气管插管前(T0),插管后即刻(T1),插管后行单肺通气30 min (T2),插管后行单肺通气60 min (T3)采血测LTB4,行右主支气管插管单肺通气60 min后处死实验兔,解剖后取少量双肺上叶作组织病理学观察,取适量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测LTB4的浓度.结果 COPD组中实验兔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LTB4的浓度比正常组明显升高(P<0.05),COPD+沙丁胺醇组中LTB4的浓度比COPD组明显降低(P<0.05).肺组织形态学检查显示,COPD组观察到炎性钿胞侵入,肺组织有明显的炎症性改变;COPD+沙丁胺醇组可见炎性细胞明显减少,肺组织炎症性改变有一定改善.结论 支气管插管单肺通气中吸入沙丁胺醇能抑制LTB4的浓度.

    作者:王丽;林涵淼;邢珍;焦保良;王景川;李福龙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935例老年呼吸道疾病患者非典型病原体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探讨泸州地区9种呼吸道非典型病原体在老年呼吸道疾病患者中的病原学流行特点,为临床诊疗提供病原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收治入院的老年呼吸道疾病患者935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9种呼吸道非典型病原体免疫球蛋白M(IgM)抗体,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935例老年呼吸道疾病患者中,检测出IgM抗体阳性的患者为424例,阳性率为45.3%,同时检测出2种及2种以上病原体混合感染的患者有290例,混合感染率为31.0%,占总感染例数的68.4%,其中嗜肺军团菌(LP)与肺炎支原体(MP)的混合感染在混合感染中所占比例高为17.9%.所有患者中MP阳性率高(26.5%),其次为LP(12.1%)、乙型流感病毒(IBV,8.4%)、副流感病毒(PIVs,6.4%)、甲型流感病毒(IAV,5.2%).慢性支气管炎患者IgM抗体检出率高为75.9%,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感染、支气管哮喘伴感染、呼吸道感染、肺炎及肺部感染的老年患者非典型病原体IgM抗体检出率分别为43.9%、43.2%、42.2%、40.3%及38.5%.结论 泸州地区老年呼吸道疾病患者非典型病原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是MP、LP,混合感染是其显著特点,且不同呼吸道疾病患者间非典型病原体感染具有明显差异.

    作者:涂业桃;姜源;舒静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EZSCAN无创筛查技术对糖尿病及糖耐量异常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探究EZSCAN无创筛查技术对糖尿病(DM)及糖耐量异常(IGT)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葡萄糖代谢紊乱高风险人群(年龄大于或等于45岁,BMI≥25 kg/m2)158例,采用EZSCAN无创筛查技术对筛查者进行糖尿病风险评估,并且对其行无水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检测其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及空腹血糖(FPG)水平.结果 158例筛查者中正常糖.耐量者(NGT) 96例,IGT患者39例,DM患者23例,3组患者EZSCAN值分别为(32±9)、(45±11)、(48±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EZSCAN值与2h-OGTT,HbA1c及FPG具有一定的相关性(r=0.513、0.701、0.552,P<0.01).EZSCAN对IGT诊断的切点值为37.0%,敏感度为82.2%,特异性为62.7%,AUC为0.769,其对IGT的预判效能优于HbA1c和FPG;而EZSCAN对DM诊断切点为50.0%,敏感度为53.7%,特异性为58.4%,AUC为0.531,其对DM的预判效能不如HbA1c和FPG.结论 EZSCAN无创筛查技术能对IGT及DM进行早期筛查,对IGT的筛查效果较DM更加优越,对IGT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祺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橄榄苦苷对脂多糖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效应

    目的 观察橄榄苦苷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雄性ICR小鼠被分为正常对照组、LPS组、橄榄苦苷低剂量组(15mg/kg),橄榄苦苷中剂量组(30mg/kg),橄榄苦苷高剂量组(45 mg/kg)及甘利欣组(甘草酸二铵注射液,11.25 mg/kg).LPS(10 mg/kg)腹腔注射制作急性肝损伤模型,橄榄苦苷及甘利欣均于LPS注射后1h和3h尾静脉给予,正常对照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6h后处死所有小鼠,用称质量法计算肝脏指数,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肝组织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表达.结果 肝脏指数:橄榄苦苷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及甘利欣组较LPS组明显降低(P<0.05);染色结果:高剂量和中剂量的橄榄苦苷及甘利欣组减轻LPS诱导的小鼠肝脏病理学损伤程度.与LPS组比较,橄榄苦苷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及甘利欣组TNF-α和ICAM-1的表达显著下调(P<0.05).结论 橄榄苦苷对LPS所致的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阻止肝脏炎性反应有关.

    作者:胡光强;袁园;杜曦;李永杰;余录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小剂量团注测试技术在头颈部宝石CTA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小剂量对比剂团注测试(test bolus)的扫描方案在宝石CT头颈部动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100例行头颈部CTA检查者分为A、B两组,各50例.A组:用20 mL对比剂及20 mL生理盐水团注测试.B组:用4 mL对比剂及20 mL生理盐水团注测试.两组测试完后均用50 mL对比剂及50 mL生理盐水行增强扫描.利用微钙化点感兴趣区域(MROI)分析软件观察并测量test期C4段颈总动脉、平扫期C4段颈总动脉及大脑中动脉CT值,采用双盲法,由两名有经验的放射科CT技师分别独立进行评价分析.结果 两名技师对两组test期C4段颈总动脉强化情况的评分结果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U=208、236,P>0.05).两名技师对两组test期C4段颈总动脉、平扫期C4段颈总动脉及大脑中动脉CT值测量结果中,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276、0.243,P>0.05).结论 宝石CT行头颈CTA检查时,应用4 mL对比剂及20 mL生理盐水团注测试,同样能获得良好的图像质量,能满足C4段颈总动脉达峰时间的准确测量,还降低了总对比剂的用量.

    作者:陶黎;刘传;黄扬;曾勇明;胡志华;彭冈力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两种协作模式“下转”服务实施效果评价

    建立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之间的合作和协调机制,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帮助人们更好、更方便的就医,已成为了中国医改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年来,各地政府因地制宜,纷纷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大医院与社区之间协作模式的建立.其中,协作较为紧密的模式有大医院直管社区模式、医疗集团模式等.根据患者病情和人群健康的需要而进行上下级医院之间的转院治疗过程即是双向转诊[1-2],这是目前不同等级医疗机构间进行协作的主要途径之一,被认为是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医疗服务格局,解决“看病贵、看病难”的有效方法之一[3].双向转诊的实施情况作为反映不同医疗机构间协作模式开展效果的主要评价指标,在国内许多城市的医疗机构间进行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基层医院设备差、医院人员配备不足,以及双向转诊指标不明确、患者追求名院名医不愿下转等原因[4],目前双向转诊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便是“上转容易、下转难”.

    作者:徐静;苗豫东;钱东福;张丹;李亚运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Nrf2/ARE通路与PI3K/AKT通路相互作用对胰岛细胞半胱天冬酶-3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核因子相关因子2 (Nrf2)/抗氧化反应元件(ARE)通路与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通路相互作用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胰岛细胞凋亡和半胱天冬酶-3(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将60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n=20)、糖尿病模型组(DM组,n=20)和叔丁基对苯二酚干预组(tBHQ组,n=20),干预8周后处死所有大鼠,TUNEL检测胰岛细胞凋亡,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及胰腺组织中丙二醛(MD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AKT、p-AKT、总Nrf2、核Nrf2、血红素氧合酶1(HO-1)、Caspase-3在胰岛细胞中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NC组比较,DM组胰岛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P=0.000),而tBHQ组胰岛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DM组(P=0.000).DM组血清及胰腺组织中MDA水平较NC组明显升高(P=0.000),而tBHQ组血清及胰腺组织中MDA水平明显低于DM组(P=0.000).DM组p-AKT、总Nrf2、核Nrf2及HO-1蛋白的表达水平均较NC组显著降低(P=0.000),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较NC组明显升高(P=0.000);与DM组比较,tBHQ组p-AKT、总Nrf2、核Nrf2及HO-1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明显增加(P=0.000),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7);AKT蛋白表达水平在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rf2/ARE通路与PI3K/AKT通路相互作用对抑制胰岛细胞Caspase-3的表达及延缓胰岛细胞凋亡进程产生重要的保护作用.

    作者:李程;夏纪毅;万沁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香烟烟雾提取物诱导呼吸道上皮细胞间质性转化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香烟烟雾提取物(CSE)在呼吸道上皮细胞间质性转化(EMT)中的作用,为进一步研究香烟烟雾提取物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气道重构发生机制提供新的线索.方法 用不同浓度(0%、0.5%、1.0%、2.5%、5.0%,其中浓度0作为对照组)的CSE刺激呼吸道上皮细胞BEAS-2B 72 h,逆转录PCR检测E钙粘蛋白(E-cad)、N钙粘蛋白(N-cad) mRNA表达情况,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GF-β1浓度;用2.5%CSE刺激BEAS-2B细胞不同时长(0、12、24、48h,其中时间0h作为对照),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逆转录PCR检测E-cad、N-cad、补体C3 mRNA表达情况,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GF-β1、过敏毒素C3a浓度.结果 在不同浓度的CSE刺激BEAS-2B细胞72 h后,CSE各浓度刺激组较对照组E-cad mRNA表达下调,N-cad mRNA表达增加,且呈浓度依赖性(P<0.05);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GF-β1水平,CSE各浓度刺激组较对照组增加(P<0.05);2.5%CSE在不同时间点作用BEAS-2B细胞,刺激组细胞呈梭形改变,CSE各时间段刺激组较对照组E-cad mRNA表达减少,补体C3、N-cad mRNA袁这增加,且呈时间依赖性(P<0.05),CSE各时间段刺激组细胞培养上清波中TGF-β1、C3a水平较对照组增加(P<0.05).结论 CSE可诱导正常的呼吸道上皮细胞BEAS-2B发生EMT,补体C3激活可能参与此过程.

    作者:刘振峰;刘建英;刘代顺;周国旗;陈乾;王海霞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不良反应观察及预防性护理

    过敏性紫癜(HSP)是一种毛细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4~9岁为高发年龄段,往往表现为皮肤紫癜、消化道出血、关节肿痛及肾炎[1].目前,HSP的发病机制仍不明确,尚缺乏规范化治疗措施,丙种球蛋白联合激素治疗重症HSP具有较好的疗效[2-3].然而,丙种球蛋白作为一种血液制品,在静脉滴注过程中可能发生寒战、高热、皮疹、头痛、心慌、恶心、甚至过敏性休克等不良反应[4-5],严重影响其疗效.目前有关丙种球蛋白治疗HSP不良反应的原因、防治措施及预防性护理报道少见.为了预防丙种球蛋白治疗HSP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保证其治疗效果,作者分析了24例丙种球蛋白治疗HSP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及其可能原因,并对其护理措施进行总结分析.

    作者:李玉峰;云蕾;周丽江;陈新蓉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hs-CRP、BNP和cTnI联合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MACE的预测价值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B型钠尿肽(BNP)、肌钙蛋白I(cTnI)联合检测对术后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89例成功施行PCI术的初发AMI患者,PCI术前及术后采集血液标本,检测hs-CRP、BNP和cTnI水平.根据术后单项检测结果将患者分别分为hs-CRP高值组/hs-CRP低值组,BNP高值组/BNP低值组,cTnI高值组/cTnI低值组,根据联合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H1组(3项指标均非高值或仅有1项高值)、H2组(3项指标有2项为高值)和H3组(3项指标均为高值)组.比较各组之间MACE发生率.结果 单项检查时,hs-CRP、BNP和cTnI水平高值组MACE的发生率均高于低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检测hs-CRP、BNP和cTnI水平,H1、H2及H3组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H2组MACE发生率高于H1组,H3组MACE发生率高于H2组.结论 hs-CRP、BNP和cTnI水平与AMI患者PCI术后MACE的发生率密切相关,具有预测价值.

    作者:王婷;李结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提高《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教学质量的探讨

    近年来,生物安全问题层出不穷,蜂蜜掺假事件、“染色馒头”事件、镉超标大米、毒面膜、甲醛超标等问题层出不穷,让消费者忐忑不安.此时,对卫生检验与检疫的要求日益严苛,对有害物质进行早期标准化检测对人类健康、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本校自设立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以来,本着严谨教学、注重实践的理念,用心培养一批又一批高素质的卫检人才.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的目标是培养兼具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能胜任疾病预防控制、环境监测、食品检验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高级人才.针对其专业特点,主要开设《卫生检验检疫》《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临床检验基础》等课程,其中《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是卫生检验与检疫本科教育阶段必修的一门重要课程[1].

    作者:颜玉蓉;丁敏;张晓清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细胞穿透肽VP22对抑癌蛋白PTEN体外抗肿瘤作用影响的研究

    目的 构建表达细胞穿透肽融合蛋白第10号染色体同源缺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PTEN)-VP22的真核表达质粒,在食管癌细胞Eca109细胞中验证细胞穿透肽VP22能否增强抑癌蛋白PTEN体外抗肿瘤作用.方法 通过本实验室前期构建成功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PTEN、pcDNA3-PTEN-VP22和pcDNA3-VP22,转染至Eca109细胞,以pcDNA3空质粒转染作为阴性对照,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PTEN蛋白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PTEN蛋白和免抗磷酸化-Akt(p-Akt)蛋白的表达水平,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测细胞凋亡率.结果 与pcDNA3相比,pcDNA3-PTEN、pcD-NA3-PTEN-VP22都能抑制Eca109细胞增殖(P<0.05),促进Eca109细胞凋亡(P<0.05);pcDNA3-PTEN-VP22抗肿瘤活性显著高于pcDNA3-PTEN(P<0.05),pcDNA3-PTEN-VP22的p-Akt表达显著低于pcDNA3-PTEN(P<0.05).结论 细胞穿透肽VP22能增强抑癌蛋白PTEN对Eca109细胞体外抗肿瘤活性,其机制可能与其下调p-Akt表达水平有关.

    作者:李婷婷;杨勤;余娴;何冠军;雷军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抽动障碍患儿的生理心理特点及其家庭环境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抽动障碍儿童的临床、心理特点及家庭的功能、环境情况.方法 选择2013年9月至2015年8月该院儿科门诊诊断为抽动障碍的儿童100例(抽动障碍组)和健康儿童100例(对照组).观察抽动障碍患儿的临床特点,比较抽动障碍组儿童和对照组儿童自我意识量表评分、家庭功能评分和家庭环境评分情况.结果 抽动障碍儿童的临床症状有头面部抽动、喉间异常发声、颈肩部抽动、四肢和腹部抽动等,发生率高的抽动症状为眨眼(64.0%),其次为吸鼻子和清嗓子声,发生率分别为37.0%和28.0%.抽动障碍组的焦虑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抽动障碍组儿童的躯体外貌与属性评分、幸福与满足评分、合群评分及总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抽动障碍组家庭角色评分、沟通评分、行为控制评分、情感介入评分、情感反应评分和总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抽动障碍组家庭矛盾性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抽动障碍组家庭娱乐性评分、知识性评分、亲密度评分、情感表达评分、组织性评分和道德宗教性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抽动障碍儿童的临床症状以眨眼、吸鼻子和清嗓子为主;抽动障碍儿童自我意识量表评分总分低,焦虑评分高;抽动障碍儿童存在不良的家庭功能和家庭环境.

    作者:魏利锋;褚祝飞;傅慧慧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葛黄颗粒对酒精性肝病模型大鼠的防治作用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观察葛黄颗粒对酒精性肝病(ALD)模型大鼠的防治作用.方法 SD大鼠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对照组,每组18只.除正常组给予蒸馏水和普通饲料外,其余各组均给予40%乙醇(1.0mL·100 g-1·d-1)灌胃,隔日给予高脂饲料.4周后高、中、低剂量组加用不同剂量的葛黄颗粒,对照组加用美他多辛,持续8周.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的病理形态学改变,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用比色法测定肝组织的TG、TC;结果 在模型组中,血清AST、ALT、TG、TC水平,肝组织中的TG、TC水平显著升高(P<0.05);干预后,上述指标在高剂量组和对照组中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中、低剂量组降低不明显(P>0.05);高剂量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葛黄颗粒对ALD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作者:郎涵;魏嵋;汪静;米绍平;王晓栋;陈柚伶;李志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少年型亨廷顿病临床分析及文献复习

    亨廷顿病(Huntington's disease,HD)又名亨廷顿舞蹈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病,病理表现基底核及大脑皮质变性,临床症状为舞蹈样动作与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1].亨廷顿病多在30~40岁起病,青少年起病少见,临床表现亦不同于成人型舞蹈样动作,多以认知功能损害为主,智能减退,肌张力增高,运动迟缓为主要表现.本文通过1例散发少年型亨廷顿病的临床分析,结合文献复习,利于提高临床工作者对该病的认识.

    作者:薛红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双歧三联活菌联合西替利嗪治疗小儿湿疹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双歧三联活菌联合西替利嗪治疗小儿湿疹的疗效及对患儿肠道菌群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于该院接受治疗的160例湿疹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80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儿给予西替利嗪治疗,观察组患儿联合双歧三联活菌治疗.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肠道菌群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疾病复发率.结果 根据皮损消失情况评价疗效,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1.2%和8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粪便中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含量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CD4+、CD4+/CD8+水平升高,CD8+水平降低(P<0.05).随访6个月,对照组80例中20例复发,复发率为25.0%;观察组80例患儿中9例复发,复发率为11.3%,观察组患儿复发率低于对照组(x2=5.10,P=0.024).结论 双歧三联活菌联合西替利嗪在小儿湿疹中应用效果良好,治疗有效率高,能够显著调节肠道菌群,提高免疫功能,减少疾病复发.

    作者:王根妹;欧阳芸;王梅装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颅脑外科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颅脑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平昌县人民医院接受开颅术治疗后手术部位感染的患者31例作为感染组,选取同期在该院接受开颅术且未发生感染的患者31侧作为无感染组,统计感染组患者疾病分布情况,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感染组31例,其中颅内肿瘤17例(54.84%),脑卒中9例(29.03%),颅脑损伤3例(9.68%),脑积水1例(3.23%),其他1例(3.23%),均在术后2周出现感染;未感染组颅内肿瘤15例(48.39%),脑卒中10例(32.26%),颅脑损伤4例(12.90%),其他2例(6.4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开颅术患者的年龄,BMI,急诊,输血,手术时间,手术次数,切口长度,置入引流管,术中失血量,合并高血压、糖尿病,NNIS分级与手术部位感染具有一定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间,置入引流管,合并高血压,糖尿病,NNIS分级是影响开颅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手术时间、置入引流管、合并高血压、糖尿病、NNIS分级是影响开颅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何昊;吴勇;梁亮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促红细胞生成素在开颅动脉瘤夹闭术后脑缺血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在开颅动脉瘤夹闭术后脑缺血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宜宾市第三人民医院2013年6月到2014年6月间的100例开颅动脉瘤夹闭术脑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改善脑循环、血管痉挛、保护脑组织的药物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治疗后不同时间点脑缺血面积缩小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变化.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与对照组的NIHSS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且研究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第3周、第4周和第5周的研究组与对照组脑缺血面积缩小率较治疗前有明显的提高,且研究组提高程度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MDA水平明显的低于对照组,而SOD水平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中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可以通过促进缺血脑组织的微循环重建,从而改善脑缺血的临床症状并对神经细胞起到保护作用.

    作者:虞德明;白亚强;刘文晶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住院慢性泪囊炎患者行鼻内窥镜术后晕厥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慢性泪囊炎是鼻泪管狭窄或阻塞后,泪液滞留于泪囊内、伴发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眼病[1],手术治疗是此病的关键手段,目前临床采取的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手术方式是微创的鼻内窥镜手术方式,开展此项微创手术扩大了术野、减少了大出血的发生率,同时降低了患者的痛阈和复发率.在临床中我们发现,患者术后如厕、下床做治疗或特殊检查、填塞物取出时,易发生头晕,以致发生晕厥致跌倒现象.而晕厥是短暂性大脑缺血缺氧引发的一过性意识丧失,临床特点是起病急、快、持续时间短[2].晕厥发生后有护理安全隐患,而发生跌倒则是护理安全中较为严重的事故,因跌倒导致骨折的患者也时有发生[3].从而影响患者的术后恢复.为了减少或避免患者术后晕厥的发生,本科于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346例慢性泪囊炎行内窥镜手术的患者进行干预,无1例术后发生晕厥.现报道如下.

    作者:罗兴莉;张银琴;管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