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体外冲击波治疗早中期膝关节骨关节炎的近期临床疗效观察

李涛;宋奇志;裴建祥;王愉乐;牛陵川

关键词:骨关节炎, 膝, 体外冲击波,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摘要:目的 观察体外冲击波(ESW)治疗早中期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3年2月至2015年4月早中期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90例,分为塞来昔布组与ESW组.塞来昔布组接受2周塞来昔布(200 mg,1次/天)治疗,两组均接受体外ESW治疗的操作流程,但塞来昔布组设备无能量输出.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Lequene-Mery评分系统、WOMAC骨关节炎指数及不良事件判定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 治疗后4周,静息状态下VAS评分改善情况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ESW组负重情况下VAS评分的改善明显优于塞来昔布组(P<0.05);治疗后12周,ESW组在静息和负重情况下VAS评分的改善均明显优于塞来昔布组(P<0.05),同时ESW组Lequene-Mery及WOMAC的评分改善也明显优于塞来昔布组(P<0.05).结论 体外冲击波治疗早中期膝关节骨关节炎近期临床疗效优于单纯塞来昔布治疗组.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促红细胞生成素在开颅动脉瘤夹闭术后脑缺血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在开颅动脉瘤夹闭术后脑缺血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宜宾市第三人民医院2013年6月到2014年6月间的100例开颅动脉瘤夹闭术脑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改善脑循环、血管痉挛、保护脑组织的药物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治疗后不同时间点脑缺血面积缩小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变化.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与对照组的NIHSS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且研究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第3周、第4周和第5周的研究组与对照组脑缺血面积缩小率较治疗前有明显的提高,且研究组提高程度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MDA水平明显的低于对照组,而SOD水平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中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可以通过促进缺血脑组织的微循环重建,从而改善脑缺血的临床症状并对神经细胞起到保护作用.

    作者:虞德明;白亚强;刘文晶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冬泳锻炼对中老年女性动脉血管弹性影响的研究

    目的 探讨冬泳对中老年动脉血管弹性和心血管机能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冬泳组为某冬泳协会女性会员11人,开展每周3次,每次30 min的冬泳;其他锻炼组27人,锻炼内容为骑自行车与快步走;缺乏锻炼组19人.在试验(5个月)前后分别对3组受试者的安静心率、血压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血浆纤维蛋白原(Fg)进行测试,应用无创臂踝动脉硬化测试仪测定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并进行纵向对比分析.结果 冬泳组安静心率、血压及PWV与冬泳前相比明显降低(P<0.05);冬泳组PWV改善效果与其他锻炼组和缺乏锻炼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冬泳组Fg改善效果与其他锻炼组和缺乏锻炼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收缩压、舒张压与Fg呈正相关(r=0.491、0.494,P<0.01),PWV与Fg呈正相关(r=0.369,P<0.05).结论 与其他锻炼相比,长期的冬泳锻炼能更好地改善中老年女性的心血管功能、血脂成分.

    作者:朱小烽;李泽鑫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TCF3-PBX1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相关基因的筛选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目的 研究比较TCF3-PBX1阳性和阴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基因表达的差异,并寻找在特定类型白血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基因,为临床诊疗提供新思路.方法 在公共基因芯片数据库GEO中下载GSEl1877数据集,利用R编程语言,应用贝叶斯检验和倍比法(fold change)筛选差异表达基因(校正P<0.05,并且log2 (fold change)>2).利用DAVID数据库进行生物学过程功能富集分析.结果 共获得207个数据集,其中TCF3-PBX1阳性组23个,阴性组184个,终汇总获取2 890个基因的表达水平,其中27个符合条件的差异基因被选出,这些基因的功能大致分为细胞骨架结构、细胞信号转导、转录调控、细胞黏附、细胞凋亡等.功能富集分析显示BANK1、GAB1、ZAP70等8个基因在TCF3-PBX1阳性白血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到关键作用.结论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能有效分析基因芯片数据并获取生物内在信息,TCF3-PBX1阳性白血病的发生是由于多种基因表达改变所致,为确定其早期诊断标志与新治疗靶位提供了新的思路.

    作者:郑积富;陈丽娜;华建媛;李振江;石庆之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146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革兰阴性菌感染情况分析

    目的 回顾性分析呼吸机相关肺炎中革兰阴性菌感染的情况及其处理策略,以期为预防和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提供参考.方法 对146例因呼吸、神经系统疾病,感染性疾病,创伤、手术、心肺复苏等病因进入ICU救治而发生革兰阴性菌VAP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经口(鼻)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导管抽取痰液进行细菌培养、分离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146例患者均行经口、鼻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行机械通气48 h以上,平均6d.其中早发性VAP(机械通气小于或等于3d)34例,晚发性VAP(机械通气大于3 d)112例.细菌培养结果显示,感染的细菌主要有鲍曼不动杆菌38株,不动杆菌其他属11株,铜绿假单胞菌26株,肺炎克雷伯菌21株,大肠杆菌17株,阴沟肠杆菌7株,阪崎肠杆菌4株,司徒普罗威登菌4株,嗜麦芽单胞菌4株,棒状杆菌3株,短黄杆菌3株,诺米勒诺菌2株,格利斯特2株,粪产碱菌1株,产气杆菌1株.药物敏感试验显示,革兰阴性菌对碳青霉烯类、第4代头孢菌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敏感,但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敏感度小于20%.结论 革兰阴性菌VAP是机械通气过程中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细菌耐药发生率越来越高.

    作者:刘维高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185例新生儿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与维生素D状况研究

    目的 探讨不同胎龄、出生体质量、出生季节的新生儿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ALP)与维生素D状况.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在该院住院的185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新生儿的胎龄分为27~<32周组、32~<37周组及37~41周组;根据出生体质量分为极低出生体质量新生儿组(VLBW组,<1 500 g)、低出生体质量新生儿组(LBW组,1 500~<2 500 g)、正常出生体质量新生儿组(NBW组,2 500~3 999 g);根据出生季节分为冬春组(公历12月至5月)和夏秋组(公历6月至11月).比较各组之间的血清钙、磷、ALP与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结果 27~<32周组的血钙显著低于另外两组,血磷显著高于另外两组,ALP、25OHD缺乏率显著高于37~41周组,25OHD显著低于37~41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2~<37周组的血钙、25OHD显著低于37~41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新生儿中VL-BW组、LBW组、NBW组分别占17.3%、44.9%、37.8%.VLBW组的血钙显著低于另外两组,25OHD显著低于NBW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BW组的血钙显著低于NBW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冬春组的25OHD显著低于夏秋组,25OHD缺乏率显著高于夏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足32周的早产儿出生时血磷与ALP水平较高,25OHD缺乏较严重,故需要对小胎龄早产儿进行血钙、磷、ALP、维生素D状况的监测.

    作者:滕志丽;贾艳芳;蒋艳纯;李秀娟;刘婧华;陈洁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不同剂量308nm准分子光治疗斑块状银屑病疗效分析

    目的 评价不同起始剂量308 nm准分子光治疗斑块状银屑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94例银屑病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小剂量组、中等剂量组和大剂量组,分别以1、3、6倍小红斑量起始剂量308 nm准分子光照射,每周多2次,疗程8周.结果 治疗后2、4、6、8周小剂量组与中等剂量之间及治疗后4、6、8周中等剂量组与大剂量组之间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及皮肤生活质量指数(DLQI)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DLQI评分与PASI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826、0.835、0.861,P<0.01),DLQI评分改善率与PASI评分改善率亦呈显著正相关(r=0.845、0.851、0.896,P<0.01).大剂量组与其余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23、7.36,P<0.05);中等剂量组同小剂量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9.14,P<0.05).大剂量组较中等剂量组及小剂量组照射次数及总剂量少,治疗后满意度评分高(P<0.05);中等剂量组较小剂量组照射次数及总剂量少,治疗后满意度评分高(P<0.05).大剂量及中等剂量组与小剂量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58、7.64,P<0.05).结论 大剂量308 nm准分子光治疗比小剂量疗效好,对于总面积小且顽固的皮损,可选择大剂量照射.

    作者:胡志帮;刁庆春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临床路径管理在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下肢静脉曲张是一种常见的血管外科疾病,其发病率高[1],早期临床表现为下肢酸胀、沉重、易疲乏,晚期出现皮肤萎缩、色素沉着、溃疡形成,可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2-3].静脉曲张腔内激光治疗是通过激光的热效应精确损毁血管壁,导致血管闭合并纤维化,从而使曲张血管闭塞,达到治愈的目的,是近年来应用较广泛的手术方式之一[4].与传统的抽剥术相比,其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1年复发率均优于传统手术治疗[5].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CP)是指针对某种常见疾病,通过医院的行政管理者、医生、护士等相关人员,共同研究制定并实施标准化的诊疗模式,并动态观察和评估其效果,使服务对象从入院到出院都依照该模式接受检查、手术、治疗、护理,以获得佳医疗服务[6-7].CP是以循证医学证据和指南为指导,规范了诊疗活动,大限度减少了诊疗活动中的随意性、不公平性,以及过度医疗等行为的发生[8-9].本院在下肢静脉曲张激光腔内治疗中实施CP管理,可缩短平均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提高诊疗质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聂明;金朝晖;李静云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调控骨量的作用

    成人的骨量由成骨细胞的骨形成和破骨细胞的骨吸收共同维持着.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参与骨形成过程中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并能影响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产生和功能,对骨量的调控非常关键.因此,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已成为治疗相关骨代谢疾病如骨质疏松的热点.本文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结构、调控骨量的作用机制和Wnt/β-catenin信号通路靶向药物研究进展等方面,综述了Wnt/β-catenin 在调控骨量的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俊峰;郭庆山;傅捷辉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军民融合发展模式下军队医学科研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目的 验证军民融合发展模式下军队医学科研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为今后开展军队医学科研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提供理论和方法学上的参考.方法 以第三军医大学为评价对象,采用综合评价法及秩和比法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本研究构建的指标体系、数学模型和综合评价法可以对评价对象的总绩效、维度绩效、一级指标的绩效进行分别排序.秩和比法也可以对评价对象的总绩效进行排序,但是计算较为复杂,结果区分度较小.结论 该评价指标体系可以用于军队医学科研绩效评价实践,并且评价结果与评价目标一致.秩和比法是综合评价法的有益补充.

    作者:张红军;林海;冯正直;邓军;黄春基;王云贵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沙丁胺醇对COPD兔支气管插管单肺通气中LTB4浓度的影响

    目的 观察沙丁胺醇对烟熏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实验兔模型单肺通气后血清和肺泡灌洗液中白三烯B4(LTB4)浓度的影响.方法 健康新西兰大白兔18只分为正常组、COPD组、COPD+沙丁胺醇组,每组6只.除正常组以外的其他两组均采用实验组自行创造的方法构建了单纯烟熏致COPD实验兔模型.分别在给实验兔行右主支气管插管前(T0),插管后即刻(T1),插管后行单肺通气30 min (T2),插管后行单肺通气60 min (T3)采血测LTB4,行右主支气管插管单肺通气60 min后处死实验兔,解剖后取少量双肺上叶作组织病理学观察,取适量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测LTB4的浓度.结果 COPD组中实验兔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LTB4的浓度比正常组明显升高(P<0.05),COPD+沙丁胺醇组中LTB4的浓度比COPD组明显降低(P<0.05).肺组织形态学检查显示,COPD组观察到炎性钿胞侵入,肺组织有明显的炎症性改变;COPD+沙丁胺醇组可见炎性细胞明显减少,肺组织炎症性改变有一定改善.结论 支气管插管单肺通气中吸入沙丁胺醇能抑制LTB4的浓度.

    作者:王丽;林涵淼;邢珍;焦保良;王景川;李福龙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橄榄苦苷对脂多糖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效应

    目的 观察橄榄苦苷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雄性ICR小鼠被分为正常对照组、LPS组、橄榄苦苷低剂量组(15mg/kg),橄榄苦苷中剂量组(30mg/kg),橄榄苦苷高剂量组(45 mg/kg)及甘利欣组(甘草酸二铵注射液,11.25 mg/kg).LPS(10 mg/kg)腹腔注射制作急性肝损伤模型,橄榄苦苷及甘利欣均于LPS注射后1h和3h尾静脉给予,正常对照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6h后处死所有小鼠,用称质量法计算肝脏指数,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肝组织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表达.结果 肝脏指数:橄榄苦苷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及甘利欣组较LPS组明显降低(P<0.05);染色结果:高剂量和中剂量的橄榄苦苷及甘利欣组减轻LPS诱导的小鼠肝脏病理学损伤程度.与LPS组比较,橄榄苦苷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及甘利欣组TNF-α和ICAM-1的表达显著下调(P<0.05).结论 橄榄苦苷对LPS所致的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阻止肝脏炎性反应有关.

    作者:胡光强;袁园;杜曦;李永杰;余录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地方医学本科院校公众急救技能培训的实践与思考

    应急教育是当前备受关注的全球性教育问题.湖南医药学院作为一所新升格的地方医学本科院校,近年来通过开设急救知识及技能培训课程、组织师生开展急救技能社区宣教等活动,在构建公众急救技能培训体系、普及急救知识、提高公众急救技能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

    作者:彭晖;罗海;黄文杰;李洪亮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输血科进修生带教模式探索

    输血作为一种有效的危重患者的抢救手段,已成为临床治疗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随着医疗体系的日益完善,国家法律法规的健全及相关要求的逐步实施,各级部门对输血工作越来越重视,医疗机构对输血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1-3].进修作为各级各类医务人员学习新理论、新技术,提高临床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具有针对性强、实用性好、见效快的特点.基层医院往往选派输血科医务人员到大医院进修,以迅速提高医疗机构的输血技术水平[4].本院作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三级甲等医院,输血科经常有输血技师和输血医师到本科室进修.通过几年的不断探索,进修教育效果明显,现将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文爱清;张燕;卢尧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行为方式对心踝血管指数的影响

    目的 探讨行为方式对心踝血管指数(CAVI)的影响,为心血管疾病(CVD)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搜集382例体检对象的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BMI、腰围、收缩压、舒张压、高血压患病状况等基本情况,饮食、吸烟、饮酒、坚持锻炼状况、精神紧张状况及熬夜状况等行为方式资料,检测CAVI,根据CAVI值将体检对象分为CAVI正常组(CAVI<9 m/s)、CAVI异常组(CAVI≥9 m/s),行一般情况比较,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CAVI正常组与异常组年龄,性别,收缩压,高血压患病、吸烟、坚持锻炼情况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年龄和吸烟为CAVI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1.187(1.136~1.240)、3.845(1.836~8.052),P<0.01].结论 吸烟会增加CAVI异常的风险,并进一步促进动脉硬化和CVD的发展.

    作者:唐兰;王跃会;赵庆华;李娟;张鹤;涂勤;彭斌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围绝经期女性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围绝经期女性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期女性GERD的认识.方法 对该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门诊及住院确诊GERD的2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胃镜检查及24 h食管阻抗-pH监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性别将患者分为女性组和男性组,根据月经情况又将女性组分为围绝经期组和非围绝经组2个亚组,对比分析各组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 女性组NERD所占比例较男性组高,以非典型症状为主诉的发生率也高于男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组中围绝经期组、非围绝经组反酸发生率均低于男性组(P<0.05);围绝经期组弱酸反流次数与非围绝经组和男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围绝经期女性GERD多以非典型症状为主要表现,内镜、24 h食管阻抗-pH联合监测是诊断围绝经期女性GERD的选择.

    作者:陈萍;李霞;杨朝霞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双胎妊娠在不同孕周分娩方式选择与结局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不同孕周双胎妊娠病例的分娩方式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4年8月至2015年12月在该院分娩的孕周分别为28~33+6周,34~36+6周及37~39周(分为A、B、C3组)的270例双胎妊娠孕妇及其分娩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在不同孕周,分娩方式与产妇分娩并发症、胎位、新生儿体质量、新生儿窒息率的关系,同时记录了绒毛膜性与分娩孕周的关系.结果 3组孕周中,不同分娩方式的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阴道分娩组第2胎新生儿窒息2例,剖宫产组第2胎新生儿窒息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中剖宫产组新生儿体质量显著高于阴道分娩组(P<0.05).50%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及51%双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于34~36+6周剖宫产终止妊娠.结论 暂无确切证据证明在某一孕周剖宫产对于妊娠结局优于阴道分娩,但随孕周及胎儿体质量的增加,应放宽剖宫产指征,以避免阴道试产过程可能发生的风险.

    作者:杨婧;周玮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香烟烟雾提取物诱导呼吸道上皮细胞间质性转化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香烟烟雾提取物(CSE)在呼吸道上皮细胞间质性转化(EMT)中的作用,为进一步研究香烟烟雾提取物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气道重构发生机制提供新的线索.方法 用不同浓度(0%、0.5%、1.0%、2.5%、5.0%,其中浓度0作为对照组)的CSE刺激呼吸道上皮细胞BEAS-2B 72 h,逆转录PCR检测E钙粘蛋白(E-cad)、N钙粘蛋白(N-cad) mRNA表达情况,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GF-β1浓度;用2.5%CSE刺激BEAS-2B细胞不同时长(0、12、24、48h,其中时间0h作为对照),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逆转录PCR检测E-cad、N-cad、补体C3 mRNA表达情况,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GF-β1、过敏毒素C3a浓度.结果 在不同浓度的CSE刺激BEAS-2B细胞72 h后,CSE各浓度刺激组较对照组E-cad mRNA表达下调,N-cad mRNA表达增加,且呈浓度依赖性(P<0.05);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GF-β1水平,CSE各浓度刺激组较对照组增加(P<0.05);2.5%CSE在不同时间点作用BEAS-2B细胞,刺激组细胞呈梭形改变,CSE各时间段刺激组较对照组E-cad mRNA表达减少,补体C3、N-cad mRNA袁这增加,且呈时间依赖性(P<0.05),CSE各时间段刺激组细胞培养上清波中TGF-β1、C3a水平较对照组增加(P<0.05).结论 CSE可诱导正常的呼吸道上皮细胞BEAS-2B发生EMT,补体C3激活可能参与此过程.

    作者:刘振峰;刘建英;刘代顺;周国旗;陈乾;王海霞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小半夏加茯苓醇提物对HepG2、BGC823线粒体凋亡途径的影响

    目的 探讨小半夏加茯苓醇提物对人肝癌细胞HepG2和人胃腺癌细胞BGC823增殖抑制作用及线粒体凋亡途径的影响.方法 运用CCK-8法检测HepG2、BGC823的增殖抑制情况,计算生长抑制率及半数抑制浓度;运用流式细胞术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epG2、BGC823的线粒体跨膜电位和bax、cjun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小半夏加茯苓醇提物对HepG2、BGC823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其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781.50±13.00) μg/mL和(560.05±10.06)μg/mL;与空白对照组比,试验组HepG2的荧光强度升高(P<0.05),试验组BGC823的荧光强度显著升高(P<0.01);HepG2、BGC823试验组的bax、cjun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 小半夏加茯苓醇提物诱导HepG2、BGC823凋亡的机制可能与激活线粒体途径有关.

    作者:贾亚玲;何前松;冯泳;闫文娟;陈丽丽;罗俊刚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责任节段神经鞘内注射曲安奈德对腰椎管狭窄症术后疼痛疗效的临床研究

    目的 评价曲安奈德术中责任节段神经鞘内注射对腰椎管狭窄症(LSS)患者术后疼痛疗效.方法 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该科行传统椎板开窗减压术的LSS患者86例,根据随机数字袁法,将所有患者分为2组.试验组(A组,n=43):术中责任节段神经鞘内注射和神经根周围喷洒曲安奈德注射液;B组(空白组,n=43):术中不做特殊处理.记录各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下床活动时间、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和分组,无神经损伤、大出血及死亡病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对比方面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下床活动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前、终末随访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AS评分在术后1、3、7 d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JOA评分和ODI评分术后3、7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传统椎板开窗减压术在治疗LSS时,术中应用曲安奈德进行责任节段神经根干预,可以有效预防患者术后反跳痛症状的发生.

    作者:钟远鸣;付拴虎;张家立;覃海飚;李智斐;伍亮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CyclinD1和Bax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究细胞周期蛋白D1 (CyclinD1)和B淋巴细胞瘤-2相关X蛋白(Bax)蛋白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其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该院病理科存档的甲状腺疾病手术病例石蜡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MaxvisionTM/HR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以单克隆抗体兔抗人CyclinD1和鼠抗人Bax标记检测72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65例腺瘤组织和60例癌旁甲状腺正常组织,观察不同甲状腺组织中CyclinD1和Bax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CyclinD1蛋白表达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的阳性率为79.17%,与腺瘤组织(x2=14.730,P<0.01)、癌旁甲状腺正常组织(x2=80.404,P<0.01)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与患者年龄、性别及淋巴结转移无明显关联(P>0.05).Bax蛋白表达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的阳性率为66.67%,与腺瘤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癌旁甲状腺正常组织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与淋巴结转移有关联(x2 =4.598,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无明显关联(P>0.05).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CyclinD1与Bax蛋白表达呈正相关关联(x2=11.463,r=0.435,P<0.01).结论 CyclinD1和Bax蛋白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高表达,与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相关,两者联合检测有助于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诊断.

    作者:魏广民;周文波;武伦;魏英;张睿 刊期: 2017年第03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