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医疗纠纷中的患方行为、态度及诉求分析

吴卫青;江一峰

关键词:医疗纠纷, 患方行为, 医患关系, 医德医风
摘要:通过对240起医疗纠纷中的患方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医疗纠纷中患方行为、患方对于解决纠纷的态度观点以及患方诉求,分析患方在医疗纠纷中采取行为、表达要求及持有观点的原因和动机,并为减少医疗纠纷、改善医患关系提出建议.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试论医院无形文化管理的本质

    医院文化管理是医院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各个医院具有各自的个性文化特征,受其影响,服务理念、服务表现有所不同.由此形成区别其它医院的精神文化.医院文化是医院品牌服务的精神支柱,良好的医院文化氛围将是创建医院品牌服务的为重要和持久的保障.培育医院文化首先要注重医院精神的塑造,医院精神是医院员工价值取向、文化状态、群体意识和行为准则的集中体现.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和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是医院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新形势对医务人员提出的新要求.增强医院核心竞争力,必须形成创新的医院文化.

    作者:相悦丽;方芳;周雪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军医伦理学视域下生命伦理问题研究

    源于战争实践的军医伦理学,自产生之时就涵涉着对生命伦理的高度关注.生命伦理在军事领域中有着独立生威性,由此形成了军医伦理学对生命伦理关注的特定视域:战地安乐死、战场器官移植、军事医学科研、疫苗使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生态伦理等.

    作者:常运立;杨放;杜萍;杨威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对患者特殊医疗检查知情同意权的伦理思考

    特殊医疗检查的知情同意权是患者的法定权益,也蕴含着丰富的伦理观念和原则.从医学伦理视角阐述了特殊医疗检查界定的原则,提出了落实患者对特殊医疗检查知情权的几点伦理要求,分析了患者行使特殊医疗检查同意权应处理的几个伦理矛盾.

    作者:潘传德;卢祖洵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浅谈骨外科医患之间的沟通技巧

    骨外科患者在治疗前、治疗中、康复期、出院后等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在临床中应该根据患者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针对不同的个体,采用不同的交流技巧进行语言及非语言交流.良好的医患交流可以减少医患纠纷.使患者身体、心理得到康复.

    作者:范伟杰;徐雪梅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医学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的实践与思考

    医学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学习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阐述了对医学本科生科研训练的定位,同时介绍了温州医学院医学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的开展概况,并就医学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中涉及的几种关系进行了思考.

    作者:陈迎红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医学伦理决策中的道德原则冲突及其排序

    现代医学伦理学大多采用以原则为基础的伦理分析模式,这种分析模式具有清晰、明确、简单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容纳了道德多元化且避免了道德相对主义.但是,在具体的医学伦理决策中,不同道德原则之间可能发生冲突,从而带来道德上难以解决的问题.通过安排并论证医学伦理四原则在道德优先性上的顺序,从而为由原则冲突所导致的道德难题提供一个较为明确的解决思路.

    作者:肖健;严金海;吕群荣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亲子鉴定中的伦理道德再思考

    我国对亲子鉴定尚无明确的法律规定,鉴定领域局面混乱,再加上社会婚姻状况不稳定、婚外性行为的增加和非婚生子女频繁出现的情况,以及在利益驱使下鉴定机构竞相展开鉴定竞争,致使亲子鉴定数量逐年增加,使得鉴定领域更加混乱.这种混乱局面部分是由于社会伦理道德存在的危机造成的.因此对亲子鉴定的伦理思考很有必要.

    作者:王红丹;郭建新;樊栓良;党永辉;朱波峰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在医护人员中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方法思考

    对医护人员荣辱观的教育,要改变原有的教育方法,探索新的教育模式,把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医护人员自身发展统一起来,突出医护人员的道德实践活动,实现医护人员在文化传递中的社会功能,重视创建以社会主义荣辱现为核心价值的医院文化.增强道德教育中内容、形式的时代性,让有道德的人讲道德,知荣辱的人讲荣辱.

    作者:汪一江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浅论医学院校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

    医学院校肩负着培养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才的重任,精湛的医疗技术水平和良好的道德素质是医学院校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师德建设关系到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着眼于目前医学院校青年教师的实际,创新师德教育的新途径,是高校人事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作者:王志刚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中西方社会工作伦理价值体系的差别与医务社会工作

    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决定了社会工作伦理价值体系的差异,既以群体利益作为主要的价值取向,也以个人健康利益作为主要的价值取向.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新医疗服务体系包含着社会心理服务等内容,这方面正体现着医务社会工作的特点和伦理价值.为此,要充分考虑中西方文化的差别,发挥其在开展医务社会工作中的互补作用,要将伦理价值体系融合到社会福利保障制度的构建中,同时以此指导社区社会工作的开展.

    作者:郭永松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不怕脏臭,不怕传染,任劳任怨——当代医家的医德之三

    用生动事例介绍当代医家不怕脏臭,不怕传染,任劳任怨的医例,以供医务人员效法和学习.

    作者:孙溥泉;孙健慧;李恩昌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关于医患权利冲突的法学思考——肖志军案中引出的医方特殊干预权和患方知情同意权之冲突辨析

    医方的特殊干预权与患方的知情同意权因权利立法缺失造成的权利冲突,成为目前医患关系紧张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从这两种权利的基本涵义、比较法领域的研究进展及两种权利发生冲突的根本原因等角度,对医方的特殊干预权及患者医疗自主权进行梳理和分析,从而给出立法建议,以期得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作者:张慧姝;图娅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后基因组计划的研究进展及其伦理问题

    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从1990年启动,2003年告一段落,之后,后基因组计划的研究开始向纵深进展.后基因组计划-功能基因组学的研究至今获得了辉煌的成就.概述了后基因组计划的研究进展的七个方面及主要伦理问题.

    作者:王延光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医学伦理学教学案例选择的新视角

    突破教学案例选择的局限性,选用医学领域外的热案类比法授课方式进行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张永利;胡文华;张金凤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高校招生体检中隐私权的有关伦理学探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是对高中应届毕业生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的真实评估,对学生填报志愿选择专业时有实际的参考价值.因此,在体检过程中,教育医务人员增强法律意识,充分尊重学生的隐私权及知情权,确保体检结果的公平、公正、真实、有效,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

    作者:蔡莉萍;霍玉芝;程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现代护理伦理学应用于临终护理的体会

    对于一些恶性疾病,治疗已经没有意义,进行临终护理尤为重要.运用现代护理学开展临终护理工作,应满足患者及其家属的需要,充分尊重病人及其家属的选择权.在进行死亡教育时要适宜适度.在护理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与其他医务人员的沟通与协作.

    作者:宋菲菲;马喜娟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致命病毒的揭秘之旅——2008年诺贝尔医学奖剖析

    20世纪70年代的主流观点认为,宫颈癌病因是单纯疱疹病毒,但豪森提出人类乳头状瘤病毒是该病病因,终由核酸杂交技术证明这一结果;西诺西和蒙塔尼发现艾滋病病毒(HIV)后又阐明了该病毒的进化史,对盖洛在揭示HIV中的作用作了客观的评介.

    作者:熊耀斌;傅缨;资晓飞;傅杰青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医学生的道德构建

    毋庸置疑,地球村将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在这一趋势中起决定作用的当然是经济的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影响到世界各国、各民族方方面面的发展,其中包括民族道德.所以,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我们不得不重视意识领域的反作用.尤其是现在的中国,在经历了30年改革开放之后,于一片繁荣之中,我们发现了许多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都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与研究,如经济全球化与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国际政治的关系,与对外开放的关系等等.但是,在经济全球化与民族道德的关系上的探讨,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方面,都还不够.

    作者:钟声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循证生命伦理学若干问题探讨

    循证方法和理念已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生命伦理学研究之中.系统地搜集和使用证据是伦理分析、决策的关键.充分借鉴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尤其是循证医学的方法和理念,可为生命伦理学开辟更广阔的学术增长空间.循证生命伦理学的立论基础尚未有公认的看法,如何在生命伦理学研究中正确使用循证方法仍有待进一步探索.

    作者:张新庆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医务工作者在诊疗活动中规避风险的途径和办法

    实证显示,当医疗纠纷出现时,即认为损害的产生必定是由于一方的过错,而谁都忽视了无法预知、难以防范而又无处不在的医疗风险的发生和存在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忽视了在双方均无过失的情形下,损失同样可能发生,并且后果可能相当严重这一事实.探讨如何规避风险,让医务工作者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救死扶伤的事业中,不再担惊受怕,免除后顾之忧,从繁杂的矛盾冲突中解脱出来就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于淼;王妍;谷桂菊 刊期: 2010年第02期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