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王娟;况成云;刘志苏
用生动事例介绍当代医家不怕脏臭,不怕传染,任劳任怨的医例,以供医务人员效法和学习.
作者:孙溥泉;孙健慧;李恩昌 刊期: 2010年第02期
医学科学的专业化决定了医疗卫生行业信息不对称特性的客观存在,对此医患双方在心理、行为等方面认识不一、表现不同,且影响了医患关系的发展,因而需要从医德方面提出相应的支持措施,即:医务人员应正视专业属性,敢于发挥主导作用;医患角色换位,以己度人加深理解;疏通传播渠道,扩展医患沟通手段,从而促进和谐医患关系的形成.
作者:张金凤;胡文华;徐永良 刊期: 2010年第02期
以山西省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所接受的社会关怀为研究主题,从医疗救助和生活救助两方面来反映山西省艾滋病综合防治的状况,并找出在以社会关怀为中心的工作中出现的工作重点和难题,以期其他学者提出解决方案.
作者:乔晓春;刘晓丽;陆立星 刊期: 2010年第02期
实证显示,当医疗纠纷出现时,即认为损害的产生必定是由于一方的过错,而谁都忽视了无法预知、难以防范而又无处不在的医疗风险的发生和存在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忽视了在双方均无过失的情形下,损失同样可能发生,并且后果可能相当严重这一事实.探讨如何规避风险,让医务工作者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救死扶伤的事业中,不再担惊受怕,免除后顾之忧,从繁杂的矛盾冲突中解脱出来就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于淼;王妍;谷桂菊 刊期: 2010年第02期
骨外科患者在治疗前、治疗中、康复期、出院后等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在临床中应该根据患者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针对不同的个体,采用不同的交流技巧进行语言及非语言交流.良好的医患交流可以减少医患纠纷.使患者身体、心理得到康复.
作者:范伟杰;徐雪梅 刊期: 2010年第02期
医院文化管理是医院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各个医院具有各自的个性文化特征,受其影响,服务理念、服务表现有所不同.由此形成区别其它医院的精神文化.医院文化是医院品牌服务的精神支柱,良好的医院文化氛围将是创建医院品牌服务的为重要和持久的保障.培育医院文化首先要注重医院精神的塑造,医院精神是医院员工价值取向、文化状态、群体意识和行为准则的集中体现.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和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是医院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新形势对医务人员提出的新要求.增强医院核心竞争力,必须形成创新的医院文化.
作者:相悦丽;方芳;周雪 刊期: 2010年第02期
医方的特殊干预权与患方的知情同意权因权利立法缺失造成的权利冲突,成为目前医患关系紧张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从这两种权利的基本涵义、比较法领域的研究进展及两种权利发生冲突的根本原因等角度,对医方的特殊干预权及患者医疗自主权进行梳理和分析,从而给出立法建议,以期得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作者:张慧姝;图娅 刊期: 2010年第02期
20世纪70年代的主流观点认为,宫颈癌病因是单纯疱疹病毒,但豪森提出人类乳头状瘤病毒是该病病因,终由核酸杂交技术证明这一结果;西诺西和蒙塔尼发现艾滋病病毒(HIV)后又阐明了该病毒的进化史,对盖洛在揭示HIV中的作用作了客观的评介.
作者:熊耀斌;傅缨;资晓飞;傅杰青 刊期: 2010年第02期
肿瘤患者有合理获取止痛和麻醉药品的权利.麻醉药品的可供给性、可获得性及经济可承担性是满足肿瘤患者止痛需求的基础.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切实加强管理,医疗机构的临床医生应规范用药、合理用药,以提高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孙玉刚 刊期: 2010年第02期
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从1990年启动,2003年告一段落,之后,后基因组计划的研究开始向纵深进展.后基因组计划-功能基因组学的研究至今获得了辉煌的成就.概述了后基因组计划的研究进展的七个方面及主要伦理问题.
作者:王延光 刊期: 2010年第02期
医学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学习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阐述了对医学本科生科研训练的定位,同时介绍了温州医学院医学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的开展概况,并就医学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中涉及的几种关系进行了思考.
作者:陈迎红 刊期: 2010年第02期
循证方法和理念已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生命伦理学研究之中.系统地搜集和使用证据是伦理分析、决策的关键.充分借鉴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尤其是循证医学的方法和理念,可为生命伦理学开辟更广阔的学术增长空间.循证生命伦理学的立论基础尚未有公认的看法,如何在生命伦理学研究中正确使用循证方法仍有待进一步探索.
作者:张新庆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突破教学案例选择的局限性,选用医学领域外的热案类比法授课方式进行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张永利;胡文华;张金凤 刊期: 2010年第02期
中国的生命伦理学作为从西方引进的一门年轻学科,在近三十年来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然而,其在思想本源和学术发展等方面也一直存在着一定的困惑.观察西方生命伦理学学科成长的趋势和当代社会生活的变化,中国的生命伦理学应当转向对大众生命质量的关注,在关注现实中体现其思想深度和学术价值.
作者:杨威;杜萍;常运立;杨放 刊期: 2010年第02期
医学院校肩负着培养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才的重任,精湛的医疗技术水平和良好的道德素质是医学院校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师德建设关系到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着眼于目前医学院校青年教师的实际,创新师德教育的新途径,是高校人事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作者:王志刚 刊期: 2010年第02期
对医护人员荣辱观的教育,要改变原有的教育方法,探索新的教育模式,把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医护人员自身发展统一起来,突出医护人员的道德实践活动,实现医护人员在文化传递中的社会功能,重视创建以社会主义荣辱现为核心价值的医院文化.增强道德教育中内容、形式的时代性,让有道德的人讲道德,知荣辱的人讲荣辱.
作者:汪一江 刊期: 2010年第02期
医学生临床实践是医学生成长为一名合格医生的重要环节.患者和医学生在临床实践中存在着利益冲突,笔者对于现状和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加强带教医师和医学生的伦理学教育至关重要.
作者:梁红娟;金霞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提高医患双方道德素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程,是和谐医患关系之魂,和谐医院立院之本,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作用、现实意义和价值.提高医患双方道德素养,有利于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和谐社会的构建为提高医患双方道德素养提供了条件和土壤,二者是互相依存、互相作用、互相促进的关系.
作者:吕刚;王志杰;张慧;李振兴 刊期: 2010年第02期
一系列事件暴露出我国医疗体制的一些问题,特别是我国卫生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从卫生资源利用的角度,分析了我国当前卫生资源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
作者:葛移繁;黄省利 刊期: 2010年第02期
通过描述知情同意理论的本质、要素和在新形势下的内涵,探讨了在公共卫生实践活动中怎样有效地贯彻实施知情同意原则,并比较了在公共卫生伦理学、临床伦理学、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学的不同情境下,知情同意的异同.
作者:李霞;姜孟楠;陈西平 刊期: 2010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