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生命伦理学学科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杨威;杜萍;常运立;杨放

关键词:生命伦理学, 生命学科发展, 公共卫生事件, 生命质量
摘要:中国的生命伦理学作为从西方引进的一门年轻学科,在近三十年来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然而,其在思想本源和学术发展等方面也一直存在着一定的困惑.观察西方生命伦理学学科成长的趋势和当代社会生活的变化,中国的生命伦理学应当转向对大众生命质量的关注,在关注现实中体现其思想深度和学术价值.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浅谈骨外科医患之间的沟通技巧

    骨外科患者在治疗前、治疗中、康复期、出院后等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在临床中应该根据患者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针对不同的个体,采用不同的交流技巧进行语言及非语言交流.良好的医患交流可以减少医患纠纷.使患者身体、心理得到康复.

    作者:范伟杰;徐雪梅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新医学模式下宫颈癌的综合治疗

    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其发生、发展、预后除生物学原因外,还与心理因素、社会因素等密切相关.从宫颈癌患者术后的生理及心理变化、心理与生理相关性等方面入手,全面系统探讨心理、社会因素对宫颈癌预后的影响,为新医学模式下宫颈癌综合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及具体方法.

    作者:李莉;王娟;况成云;刘志苏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军医伦理学视域下生命伦理问题研究

    源于战争实践的军医伦理学,自产生之时就涵涉着对生命伦理的高度关注.生命伦理在军事领域中有着独立生威性,由此形成了军医伦理学对生命伦理关注的特定视域:战地安乐死、战场器官移植、军事医学科研、疫苗使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生态伦理等.

    作者:常运立;杨放;杜萍;杨威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中西方社会工作伦理价值体系的差别与医务社会工作

    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决定了社会工作伦理价值体系的差异,既以群体利益作为主要的价值取向,也以个人健康利益作为主要的价值取向.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新医疗服务体系包含着社会心理服务等内容,这方面正体现着医务社会工作的特点和伦理价值.为此,要充分考虑中西方文化的差别,发挥其在开展医务社会工作中的互补作用,要将伦理价值体系融合到社会福利保障制度的构建中,同时以此指导社区社会工作的开展.

    作者:郭永松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山西省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的社会关怀研究

    以山西省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所接受的社会关怀为研究主题,从医疗救助和生活救助两方面来反映山西省艾滋病综合防治的状况,并找出在以社会关怀为中心的工作中出现的工作重点和难题,以期其他学者提出解决方案.

    作者:乔晓春;刘晓丽;陆立星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构建中国老年临终关怀新型文化模式初探

    随着21世纪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社会老龄化程度日趋加重,构建与之相适应的老年临终关怀文化模式显得尤为迫切.从灵性照顾、艺术审美观照、家庭伦理与社会关怀诸方面对构建老年临终关怀文化模式进行了探讨.

    作者:曲江川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公共精神

    通过引入公共行政领域的公共精神理念,定义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公共精神,分别论述了公共精神四个特征(公共性、底线性、政治性和辐射性)在突发事件中的体现,总结出公共精神在突发事件处理中的意义,对突发事件中政府和公民的公共精神内涵进行了解读.

    作者:张容瑜;尹爱田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妇产科临床教学中有关伦理学问题的探讨

    因中国人固有的心理,妇产科临床教学中存在的伦理学问题就显得更加突出.在新的形势下,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改进临床教学方法,重视医学伦理学教育,维护患者的知情权和隐私权就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霍玉芝;蔡莉萍;刘征丽;益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试论提高医患双方道德素养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

    提高医患双方道德素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程,是和谐医患关系之魂,和谐医院立院之本,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作用、现实意义和价值.提高医患双方道德素养,有利于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和谐社会的构建为提高医患双方道德素养提供了条件和土壤,二者是互相依存、互相作用、互相促进的关系.

    作者:吕刚;王志杰;张慧;李振兴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院前急救进程中对病人心理支持的分析

    目的通过对病人院前急救进程中心理状态的分析和把握,给予合理恰当的心理支持,从而使抢救进程更加顺利.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病人痛苦,减少医患矛盾的发生率.方法通过对院前急救病人的寻访、病例的分析讨论并结合实践工作体会,将心理学知识和院前急救有机结合,根据院前急救进程进行综述.结果在院前急救进程中,给予病人合理的心理支持,能明显减轻病人痛苦,提高病人满意度.结论院前急救进程中的心理支持很有必要,对病患和医务工作是双赢的.

    作者:周海斌;张军根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现代护理伦理学应用于临终护理的体会

    对于一些恶性疾病,治疗已经没有意义,进行临终护理尤为重要.运用现代护理学开展临终护理工作,应满足患者及其家属的需要,充分尊重病人及其家属的选择权.在进行死亡教育时要适宜适度.在护理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与其他医务人员的沟通与协作.

    作者:宋菲菲;马喜娟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生命伦理学学科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中国的生命伦理学作为从西方引进的一门年轻学科,在近三十年来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然而,其在思想本源和学术发展等方面也一直存在着一定的困惑.观察西方生命伦理学学科成长的趋势和当代社会生活的变化,中国的生命伦理学应当转向对大众生命质量的关注,在关注现实中体现其思想深度和学术价值.

    作者:杨威;杜萍;常运立;杨放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医院管理要以医德管理为基础

    通过论述医院管理与医德的内在联系,指出医院管理要以医德管理为基础,医院管理与医德管理相结合是现代医院管理的一种新趋势.弄清医德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强化这方面的功能,从而把医院管理和医德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对促进医院健康发展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小萍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浅论医学院校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

    医学院校肩负着培养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才的重任,精湛的医疗技术水平和良好的道德素质是医学院校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师德建设关系到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着眼于目前医学院校青年教师的实际,创新师德教育的新途径,是高校人事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作者:王志刚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后基因组计划的研究进展及其伦理问题

    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从1990年启动,2003年告一段落,之后,后基因组计划的研究开始向纵深进展.后基因组计划-功能基因组学的研究至今获得了辉煌的成就.概述了后基因组计划的研究进展的七个方面及主要伦理问题.

    作者:王延光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上消化道出血急救护理伦理问题研究

    加强护理伦理教育与护理建设是抢救成功的重要保证.分析护理梯队建设的要求,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对加强护理梯队建设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作者:吕慧侠;吕婷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医学伦理学教学案例选择的新视角

    突破教学案例选择的局限性,选用医学领域外的热案类比法授课方式进行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张永利;胡文华;张金凤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关于医患权利冲突的法学思考——肖志军案中引出的医方特殊干预权和患方知情同意权之冲突辨析

    医方的特殊干预权与患方的知情同意权因权利立法缺失造成的权利冲突,成为目前医患关系紧张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从这两种权利的基本涵义、比较法领域的研究进展及两种权利发生冲突的根本原因等角度,对医方的特殊干预权及患者医疗自主权进行梳理和分析,从而给出立法建议,以期得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作者:张慧姝;图娅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对医疗机构护理人员进行艾滋病知识培训的伦理学思考

    从伦理学角度对我国医疗机构护理人员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培训与教育,增强护理人员的防护意识和职业防护能力.做好护理工作等问题进行探讨,为医疗机构做好护理人员艾滋病防治知识培训、降低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风险提供参考.

    作者:李佳勋;杨淑恩;田贵平;黄新菊;孙思宁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高校招生体检中隐私权的有关伦理学探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是对高中应届毕业生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的真实评估,对学生填报志愿选择专业时有实际的参考价值.因此,在体检过程中,教育医务人员增强法律意识,充分尊重学生的隐私权及知情权,确保体检结果的公平、公正、真实、有效,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

    作者:蔡莉萍;霍玉芝;程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