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医学伦理学教学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

胡爱明

关键词:医学伦理学, 积极心理品质, 伦理教学, 医务工作者, 社会责任感
摘要:从事医疗卫生行业的人应该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医学生是未来的医务工作者,医学院校有责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等积极的心理品质.《医学伦理学》是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重要课程.其中,教师课前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帮助学生树立自信;课中满怀激情,感染学生情绪,帮助学生学习和体验医学职业的快乐和幸福;课后关心学生,了解学生心理需要,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帮助学生成长成才.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打造医学院校校园品牌文化的五个要素

    通过分析医学院校园文化与医院文化相结合、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相结合、时代性和专业性相融合的特点,认为深厚的精神文化是品牌文化的内涵要素,优秀的教医研队伍是品牌文化的质量要素,积极的服务社会理念是品牌文化的拓展要素,精心的策划推荐是品牌文化的战略要素,科学的管理整合是品牌文化的运作要素.并为医学院校加强品牌文化建设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方法 和建议.

    作者:魏星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从病人权利的缺失看社会责任伦理的构建

    通过分析我国病人权利缺失的现况,提出对病人权利的真正尊重必须强调社会责任伦理:政府要承担伦理责任,确保医疗活动的公益性,病人权利相关组织应切实推进维权工作,媒体要承担起自身的社会伦理责任,客观、公正地报道,引导舆论方向,医疗卫生行业要做到将民众健康置于首位,全社会必须强化病人权利意识,推动人文道德关怀.只有病人权利的实现和社会责任伦理意识的觉醒,才能推进社会文明进步,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作者:王彩霞;张君;张槊;平学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我国护士群体论文发表状况、问题与对策

    一项针对全国8省份40家医院调查结果显示:有14.9%的护士称2009年发表过第一作者专业论文,有61.0%的护士称当前我国护理类期刊论文质量“一般”,有12.7%的护士认为“好”.护士群体要加强自身的科研能力,同时课题资助部门要适度增加专项的护理科研课题,医疗机构要鼓励、支持护士参与课题研究.相关部门应重视护士论文特别是护理伦理类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

    作者:李恩昌;张新庆;曹作华;郭建新;金平;吕喆;和新颖;朱明放;张茜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论患者权利及其法律保护

    当前医疗纠纷额发,医患矛盾激化,究其原因,一定程度上是由于患者法定权利不明,边界不清.明确患者法定权利内容,健全立法,自觉守法,严明执法,公正司法,是维护患者权利,重建医患信任关系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作者:钱丽荣;王伟杰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论城乡一体化的医疗卫生体制之构建——以海南为例

    随着“新农合”制度及“新医改”方案的实施与推行,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状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但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与保障的现状仍然不能令人乐观,尚存在着诸多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城乡二元化结构的存在,解决之道在于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医疗卫生体制.

    作者:苏玉菊;黄妹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从医学伦理角度谈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的组织实施

    目的 将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的重要性上升到医学伦理的范畴,全面提升公众对医疗器械监测工作的认识.方法 从医学伦理角度分析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有效实施的前提、机构、途径和重点.结果 从医学伦理学角度查找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实施的欠缺,可以获得更加规范有效的实施办法,提高不良事件报告的质量.结论 使高尚的医德医风与良好的医疗器械管理有机而高效地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促进医院发展与医疗事业的进步.

    作者:杨国斌;干振华;汤黎明;吴敏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浙江省高校辅导员博客现状分析及建设——以学生为视角

    辅导员博客是一种以网络博客实体为依托,运用网络技术手段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探索与实践的媒介,其在潜移默化中推进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程,对开展大学生的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问卷调查及个案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对辅导员博客的认知程度、利用情况、期望程度等,并对其进行研究分析,提出相应的实质性建议,如加强宣传、形式多变、多方交流、丰富内容等,促进辅导员博客的建设,以推动博客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作用.

    作者:裘梦佳;叶倩;戚再裕;林建锋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论儒家“诚”思想的医学伦理价值

    儒家“至诚”思想是道德修养的一种方法 和境界,“至诚”伦理精神与医德修养要求具有契合性,在医学领域具有重要的现实伦理价值.从医者要达到医德的“至诚”境界,需要较高的思想素质和坚定的道德信念,要做到诚之、慎思、慎独和笃行.

    作者:王瑞军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论医学生临床实习阶段人文教育的内容与方法

    临床实习阶段是加强医学生人文教育的重要时期.结合临床实习实践,医学生人文教育的内容包括医德教育、医生行为教育、卫生法学教育和医学心理学教育等,实现临床实习阶段医学生人文教育的有效途径有案例分析法、定期研讨法、活动课程法、情境教学法等.

    作者:许志杰;谭丽娟;刘慧玲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实践医学生情商教育构建和谐就医环境

    医学院校除了要注重医学生专业知识的培养外,更要重视医学生情商的培养教育.医护人员健康心理素质培养决定了医学生情商教育的重要性;医疗服务内容的广泛性决定了医学生情商培养具有现实意义;情商教育体现了医学生储备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就业的压力决定了医学生情商教育的可行性;职业生涯的发展使得医学生情商培养具有社会意义.医学生应注重自我的伦理教育和心理素质的提高;完善情商教育的组织,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选好情商教育的时机,将情商的培养纳入教学计划;提高教师的情商素养,为大学生树立榜样;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倡导团结协作精神.

    作者:孙延斌;向鸿梅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颅脑手术戒毒相关法律问题与伦理思考

    颅脑手术戒毒作为一项新兴的临床医学戒毒技术,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这种临床戒毒方法 在发挥其优势的同时,也给接受治疗者的正常生理功能带来一定的潜在威胁,在相关立法尚不完善的情况下,有必要在颅脑手术戒毒正式应用于临床之前,对其涉及的生命权、健康权、知情同意权、手术费用等伦理问题进行讨论.

    作者:车京辉;张金钟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本科生导师制在临床实习中的尝试与思考

    随着现代医学教育模式的确立,本科生导师制逐渐成为医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模式.就临床实习中本科生导师制的意义、导师资格和职责、导师工作和任务、导师管理和考核、发挥的作用进行阐述,探讨了实施本科生导师制面临的导师队伍建设、评价体系建设、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等问题.

    作者:何伟;张敏;卢杨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暗示疗法及安慰剂效应在护理中的应用和伦理思考

    探讨暗示疗法在护理中应用的方法,以及保证暗示疗法的效果的原则.安慰剂效应属于暗示疗法的应用,探讨在护理中对几类患者采用的安慰剂治疗的护理方法,以及增强安慰剂效应的措施.对暗示疗法及其安慰剂治疗进行伦理学探讨.

    作者:方会玲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现状分析——以温州为例

    目的 为建立具有温州地方特色的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以下简称医调委)提供合理建议.方法 问卷调查;实地走访;口头访谈;电话采访.结果 医调委现存问题是宣传匮乏及其运行公正性缺乏保障.结论 通过拓展宣传方式、丰富宣传内容逐步提高群众对医调委的认知度;组建高素质的调解员队伍保证纠纷调解的高效性;建立调解旁听机制提高调解的透明度;加强法制建设保证调解的权威性.

    作者:黄思思;方姗;王波;陈勰;金婷;张超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新形势下医学院校医德教育存在问题的分析及对策研究

    根据当前医学院校医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加强医德课教学改革、医学生自身医德践行能力培养、校园文化建设、实习生职业道德素质养成和医德教育管理等措施,对学生进行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法规、职业能力的教育,这将对培养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高素质医学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钟初森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门诊择期手术前后电话沟通的实施与效果

    目的 总结对1400例门诊择期手术的患者进行手术前后的电话沟通的经验,为建立护患间信赖合作的关系,提高患者对门诊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供借鉴.方法 在预约手术前后通过电话与患者沟通,进行手术前后的信息交流及健康教育.结果通过沟通,消除了患者负性情绪,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增强了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结论 手术前后进行电话沟通能够使患者增强对手术的信心,从而减轻疼痛,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秦蕴新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传统诊疗模式及思维惯性对住院病人医疗知情效果的制约及解决对策

    设计并发放包括费用、诊疗方法 、药品信息、手术麻醉及放射检查等五方面内容所组成的调查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223份.问卷调查显示:①51.7%的患者有获得知情权的要求并被实现;28.5%的患者有知情的要求,但因医方告知不到位而无法实现;②关于药品费用,知情率不及25%;关于四个诊疗环节细分项目,知情度为40%~65%;③就目前的告知方式和内容而言,其所产生的知情、理解、接受效果在75岁以下年龄段的中青年组和老年组间,没有显著差别(P>0.05).传统的三级查房诊疗模式及对知情权法律属性的过分强调所形成的思维惯性,是影响知情权实现不可忽略的因素.并就代理人、告知的法律惯性思维及传统诊疗模式等三个制约因素,从伦理学的角度进行了辨析.有患者参与的定期诊疗小组工作会议的形式,是解决信息由单向性传递向双向性互动,使知情权得以充分实现,医学伦理学理念得以体现的有效途径.

    作者:杨兵;邓宝凤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医学院校校园文化品牌建设对策探析

    结合医学院校具体的文化实践活动,关注品牌文化建设对医学生人文素养、事业发展道路上仁心仁术、大医精诚境界形成的重要影响,分析得出:高校品牌文化活动打造需要在校园文化建设上掌握国内形势,全盘分析,结合优势资源和文化积淀,紧扣专业特点,凝练大学精神,探索并创新出自身的特色品牌,为学校育人、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等带来推动力.并提出定位、策划、组织和发展等相关措施,让活动组织者树立品牌意识,并明晰文化活动的终极育人价值和意义.

    作者:叶少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奥地利的卫生制度与改革及对中国的启示

    简要介绍了奥地利卫生制度的一些基本特征,以及近30年来在卫生制度领域进行的改革,着力分析了它们对于中国医疗改革的启示性意义.有四个方面的启示值得中国学习:权力制约与监督,公私结合、以公为主,卫生服务的普遍可及以及卫生服务的公平性.

    作者:李红文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海恩法则”对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的启示

    近年来,存在心理危机的大学生群体越来越大,给社会、家庭和学校造成一定压力,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海恩法则”指出,任何不安全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这对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以诸多启示:高度重视和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工作制度;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组织机构和心理危机干预队伍;完善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预案制度;构建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机制;心理危机干预走专业化道路;加强心理危机恢复管理.

    作者:章成斌 刊期: 2011年第04期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