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军
医学伦理学教学在卫生高职人才培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卫生职业院校医学伦理学教学面临着一些困境.通过揭示目前卫生职业院校医学伦理学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从认识定位、课程内容、创新方法 、稳定队伍、研究交流等方面提出了彰显医学伦理学教学价值的对策.
作者:张乃正 刊期: 2011年第04期
儒家“至诚”思想是道德修养的一种方法 和境界,“至诚”伦理精神与医德修养要求具有契合性,在医学领域具有重要的现实伦理价值.从医者要达到医德的“至诚”境界,需要较高的思想素质和坚定的道德信念,要做到诚之、慎思、慎独和笃行.
作者:王瑞军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简要介绍了奥地利卫生制度的一些基本特征,以及近30年来在卫生制度领域进行的改革,着力分析了它们对于中国医疗改革的启示性意义.有四个方面的启示值得中国学习:权力制约与监督,公私结合、以公为主,卫生服务的普遍可及以及卫生服务的公平性.
作者:李红文 刊期: 2011年第04期
对新时期医学生道德人格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探讨了医学生道德人格培养的有效途径:追求道德理想,提高医德认知;重视人格榜样,坚定医德信念;创设道德情境,培养医德情操;强调慎独自律,锤炼医德品质.
作者:任玲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运用分众传播理念在基层部队开展健康教育,对于促进部队健康教育工作意义重大.运用伦理学原则分析了分众传播在基层部队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有利于满足官兵个性化需求,注重健康教育资源的公平性,有利于节约健康教育成本.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际工作开展中应注意的问题:把握官兵特点,细分目标受众;加强组织领导,搞好部门协调;提升服务效果,提供健康管理.
作者:卢月云;孙桂巍;张永忠 刊期: 2011年第04期
通过分析目前医学生临床技能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在医学教育中合理运用多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能够提高教学效果,解决临床技能教育中存在的难题,克服传统教育的弊端,既符合道德伦理的要求,也符合患者的利益.
作者:原宝华;王素萍 刊期: 2011年第04期
运用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引起的伦理争议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在移植治疗实施过程中存在患者渴求与适应症选择、患者期望与治疗有效、患者认知与移植技术现状均有差距等伦理矛盾,因此应该坚持科学性、技术准入、严格适应症、知情同意等原则,以保证在实施过程中遵守法律法规,严守伦理准则,坚守职业道德,这样,既积极解决患者病痛,又不会滥用移植技术,终造福患者,促进该项技术健康发展.
作者:孙昌林;赵湜;王利 刊期: 2011年第04期
对影响医院方式文化的因素进行伦理学分析,从医务人员和医院角度提出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发展的伦理学对策.医务人员应正确认知医疗服务以完善自我,应建立道德情感,持生命之爱;应换位思考,增强服务的主动性,以提升自身的医学专业精神.医院应重视细节服务,提高医院信任度;应采取多样的医德考核方式监管医疗服务质量.
作者:梁立智;王晓燕;关丽征;宋晓霞;焦峰 刊期: 2011年第04期
通过实习前对本科实习护生进行心理素质培养,临终护理伦理道德、法律知识的学习,强化临终护理理论和技能训练,实习中实施个案护理、导师制、情景式教学等,实行临终护理专项管理实习,建立教学双向反馈评价系统,实施全程教学质量控制,对本科实习护生临终护理能力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和尝试,建立本科实习护生临终护理能力培养模式.该模式将使本科实习护生形成正确的职业观、价值观、科学的死亡观以及娴熟的临终护理技能.
作者:王亚莉;何剑;孟敏 刊期: 2011年第04期
剖析大学生心理危机产生的原因:身心疲惫状态,压力过大;部分大学生适应能力较差,大学环境的适应不良,缺乏应对心理危机方面的知识;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危机干预方面存在缺陷.识别和评估大学生心理危机,提出对大学生心理危机进行预防和干预的具体措施.
作者:达芳菊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提高急诊科护士的伦理决策能力.方法 通过伦理决策过程,由护理团体对以往在急诊救治中的护理困境作出佳伦理决策.结果使护士知晓伦理相关的理论,掌握应对护理实践中的护理伦理困惑的方法,提高护理伦理决策能力.结论 通过应用团体伦理决策法,培养和提高急诊科护士的伦理决策能力,有效地减少了护患医疗纠纷.
作者:陈英 刊期: 2011年第04期
尊重个体在医疗决策中的自主权是现代医学诊疗的基本原则,但是在临床实践中,兼顾家庭和个人自主的结合更为适合我国长期以来所形成的家庭参与式的就医方式.准确把握家庭对病人自主的干涉范围是决策的关键.
作者:黄忠;张广森 刊期: 2011年第04期
随着大众传媒日益深广的影响,提高媒介素养、加强媒介素养教育的呼声越来越迫切.调查显示,医学生对媒介素养的认知和批判能力欠缺,媒介及媒介信息反思能力较差,媒介道德规范的自律能力有待加强,媒介素养仍处于较低水平,亟待伦理道德的支撑.
作者:张晋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为建立具有温州地方特色的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以下简称医调委)提供合理建议.方法 问卷调查;实地走访;口头访谈;电话采访.结果 医调委现存问题是宣传匮乏及其运行公正性缺乏保障.结论 通过拓展宣传方式、丰富宣传内容逐步提高群众对医调委的认知度;组建高素质的调解员队伍保证纠纷调解的高效性;建立调解旁听机制提高调解的透明度;加强法制建设保证调解的权威性.
作者:黄思思;方姗;王波;陈勰;金婷;张超 刊期: 2011年第04期
对大学生进行健康教育是我国高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从经济学视角来探讨健康教育对医学生健康生活的重要性,提出应在卫生经济学的教学中时刻渗透健康教育的思想,以实现预期目标.
作者:郭斌;程怀志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对医患沟通满意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定量研究,从而为提高医患沟通满意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收集数据,以中山大学某综合性附属医院内科门诊医生和门诊患者为调查对象.结果医患之间的相互信任、沟通时间、医学信息沟通情况、医生沟通技巧等因素对医患沟通满意度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结论 建议针对医患沟通满意度的不同影响因素,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医患沟通满意度,包括加强舆论正面引导,合理分流病人、重视医学信息沟通等措施.
作者:陈雯桦;匡莉 刊期: 2011年第04期
根据当前医学院校医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加强医德课教学改革、医学生自身医德践行能力培养、校园文化建设、实习生职业道德素质养成和医德教育管理等措施,对学生进行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法规、职业能力的教育,这将对培养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高素质医学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钟初森 刊期: 2011年第04期
通过分析我国病人权利缺失的现况,提出对病人权利的真正尊重必须强调社会责任伦理:政府要承担伦理责任,确保医疗活动的公益性,病人权利相关组织应切实推进维权工作,媒体要承担起自身的社会伦理责任,客观、公正地报道,引导舆论方向,医疗卫生行业要做到将民众健康置于首位,全社会必须强化病人权利意识,推动人文道德关怀.只有病人权利的实现和社会责任伦理意识的觉醒,才能推进社会文明进步,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作者:王彩霞;张君;张槊;平学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北京大学临床医学专业2004级、2006级学生的医患关系现状的总体认识、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者认为大型综合性医疗机构的医患关系现状较为紧张,影响因素主要为社会因素;同时,医患关系的现状已经对其职业选择产生负面影响.提出在医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强调树立“人文关怀”理念;“身教重于言教”——提高带教教师的综合素质;媒体报道、舆论宣传的正确引导,对医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徐燚;郭岩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将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的重要性上升到医学伦理的范畴,全面提升公众对医疗器械监测工作的认识.方法 从医学伦理角度分析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有效实施的前提、机构、途径和重点.结果 从医学伦理学角度查找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实施的欠缺,可以获得更加规范有效的实施办法,提高不良事件报告的质量.结论 使高尚的医德医风与良好的医疗器械管理有机而高效地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促进医院发展与医疗事业的进步.
作者:杨国斌;干振华;汤黎明;吴敏 刊期: 201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