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现代教育技术在医学生临床技能及医德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原宝华;王素萍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临床技能培养, 医德教育, 医学生, 医学伦理
摘要:通过分析目前医学生临床技能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在医学教育中合理运用多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能够提高教学效果,解决临床技能教育中存在的难题,克服传统教育的弊端,既符合道德伦理的要求,也符合患者的利益.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从病人权利的缺失看社会责任伦理的构建

    通过分析我国病人权利缺失的现况,提出对病人权利的真正尊重必须强调社会责任伦理:政府要承担伦理责任,确保医疗活动的公益性,病人权利相关组织应切实推进维权工作,媒体要承担起自身的社会伦理责任,客观、公正地报道,引导舆论方向,医疗卫生行业要做到将民众健康置于首位,全社会必须强化病人权利意识,推动人文道德关怀.只有病人权利的实现和社会责任伦理意识的觉醒,才能推进社会文明进步,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作者:王彩霞;张君;张槊;平学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打造医学院校校园品牌文化的五个要素

    通过分析医学院校园文化与医院文化相结合、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相结合、时代性和专业性相融合的特点,认为深厚的精神文化是品牌文化的内涵要素,优秀的教医研队伍是品牌文化的质量要素,积极的服务社会理念是品牌文化的拓展要素,精心的策划推荐是品牌文化的战略要素,科学的管理整合是品牌文化的运作要素.并为医学院校加强品牌文化建设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方法 和建议.

    作者:魏星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重视学科建设是学科发展的关键——山东大学发展医学伦理学学科的经验和体会

    在庆祝中国医学伦理学暨生命伦理学研究30周年之际,回顾医学伦理学学科在山东大学发展的历程,认为重视学科建设是学科发展的关键.具体应做到:始终把医学伦理教学视为该学科的基本使命;始终认为医学伦理的科学研究是学科发展的基础;始终坚信人才培养为学科发展注入不竭生命力;始终坚持学术交流,为学科发展开阔视野、扩大影响.

    作者:曹永福;陈晓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伦理对策——基于某市5所三甲医院的调查研究

    对影响医院方式文化的因素进行伦理学分析,从医务人员和医院角度提出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发展的伦理学对策.医务人员应正确认知医疗服务以完善自我,应建立道德情感,持生命之爱;应换位思考,增强服务的主动性,以提升自身的医学专业精神.医院应重视细节服务,提高医院信任度;应采取多样的医德考核方式监管医疗服务质量.

    作者:梁立智;王晓燕;关丽征;宋晓霞;焦峰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知情同意的“元”分析

    知情同意是临床医学伦理学和生命伦理研究的一项基本原则.把知情同意分解为知、情、同意三部分,分析了这三者的深刻内涵,探讨了这一原则在实际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指出知情同意的“元”分析,有利于避免这一原则的误解和滥用以及在实践中的混乱.

    作者:管开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浙江省高校辅导员博客现状分析及建设——以学生为视角

    辅导员博客是一种以网络博客实体为依托,运用网络技术手段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探索与实践的媒介,其在潜移默化中推进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程,对开展大学生的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问卷调查及个案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对辅导员博客的认知程度、利用情况、期望程度等,并对其进行研究分析,提出相应的实质性建议,如加强宣传、形式多变、多方交流、丰富内容等,促进辅导员博客的建设,以推动博客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作用.

    作者:裘梦佳;叶倩;戚再裕;林建锋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新形势下医学院校医德教育存在问题的分析及对策研究

    根据当前医学院校医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加强医德课教学改革、医学生自身医德践行能力培养、校园文化建设、实习生职业道德素质养成和医德教育管理等措施,对学生进行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法规、职业能力的教育,这将对培养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高素质医学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钟初森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

    剖析大学生心理危机产生的原因:身心疲惫状态,压力过大;部分大学生适应能力较差,大学环境的适应不良,缺乏应对心理危机方面的知识;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危机干预方面存在缺陷.识别和评估大学生心理危机,提出对大学生心理危机进行预防和干预的具体措施.

    作者:达芳菊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西部部分高校单亲大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德育干预策略

    单亲家庭大学生由于家庭环境的特殊性,导致部分学生的心理发展表现异常,进而影响了学业的完成和人格的完善.通过对西部部分高校单亲家庭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和成因进行分析,从德育的角度探讨干预策略,促进单亲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

    作者:张立亚;李蓝江;徐绍琼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医学伦理学教学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

    从事医疗卫生行业的人应该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医学生是未来的医务工作者,医学院校有责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等积极的心理品质.《医学伦理学》是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重要课程.其中,教师课前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帮助学生树立自信;课中满怀激情,感染学生情绪,帮助学生学习和体验医学职业的快乐和幸福;课后关心学生,了解学生心理需要,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帮助学生成长成才.

    作者:胡爱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不同层次实习护生伦理认知状况分析及对策

    目的 调查、分析不同层次实习护生伦理认知现状,探讨在临床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护理伦理培养提供策略.方法 设计问卷,获取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实习的364名不同层次护生的伦理认知状况.结果三个层次护生对伦理认知的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部分认知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习护生的伦理认知需要进一步提高,应依据学历层次进行有针对性地教学,从而加强护生伦理认知能力.

    作者:崔妙玲;韦宇宁;李敏燕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论家庭对患者自主决策的干涉

    尊重个体在医疗决策中的自主权是现代医学诊疗的基本原则,但是在临床实践中,兼顾家庭和个人自主的结合更为适合我国长期以来所形成的家庭参与式的就医方式.准确把握家庭对病人自主的干涉范围是决策的关键.

    作者:黄忠;张广森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心源性脑栓塞急性期的观察和护理

    在心源性脑栓塞急性期的临床观察和护理中,应注意监测患者意识状况、生命体征,观察患者肢体供血状况,并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在护理过程中,需严格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予以心理支持;在用药中,应遵循安全、有效、经济和个体化的伦理原则;在辅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时,要注意体谅患者,尊重患者各项权益.同时,还需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

    作者:周妤;孙丽娟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高州模式:医学职业精神的坚守、创新及其样板价值

    高州模式是当今中国医学职业精神成功构建的一部活生生的教科书.它对解决在新医改中建设职业精神的问题至少有两大贡献:一是成功坚守职业精神.真医改需要且造就职业精神的真坚守,职业精神的真坚守成就且检验真医改;在一个医院中,榜样示范坚守与集体协同坚守二者整合起来就可实现医学职业精神的成功坚守;对职业精神的坚守有守与不守及真守与假守之分,即不谈、清谈则失守、假守,真谈加上真做,则可坚守、真守.二是有效创新职业精神.职业精神的成功坚守有赖于其有效创新;职业精神有效创新则取决于职业精神理念的连锁创新、职业精神养成的机制创新、职业潜规则大颠覆的对策创新等机制的整合.这些贡献都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和重大的研究价值.

    作者:孙福川;任守双;王莉媛;洪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论城乡一体化的医疗卫生体制之构建——以海南为例

    随着“新农合”制度及“新医改”方案的实施与推行,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状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但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与保障的现状仍然不能令人乐观,尚存在着诸多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城乡二元化结构的存在,解决之道在于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医疗卫生体制.

    作者:苏玉菊;黄妹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实践医学生情商教育构建和谐就医环境

    医学院校除了要注重医学生专业知识的培养外,更要重视医学生情商的培养教育.医护人员健康心理素质培养决定了医学生情商教育的重要性;医疗服务内容的广泛性决定了医学生情商培养具有现实意义;情商教育体现了医学生储备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就业的压力决定了医学生情商教育的可行性;职业生涯的发展使得医学生情商培养具有社会意义.医学生应注重自我的伦理教育和心理素质的提高;完善情商教育的组织,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选好情商教育的时机,将情商的培养纳入教学计划;提高教师的情商素养,为大学生树立榜样;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倡导团结协作精神.

    作者:孙延斌;向鸿梅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儒家视野中人与动物的关系与启示

    儒家在考察人与动物的关系时,从天人合一的哲学出发,避免了西方哲学把人与动物视为对立两极的思维方式,从而避免了在人与动物关系问题上的诸多悖论.从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先秦儒家提出对动物要杀伐以时,解决了仁爱动物前提下利用动物的方法 问题,而宋明儒家则把“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推进到一个新的境界,由此提出处理人与动物关系的一体仁心思想,解决了仁爱动物前提下利用动物的合理性问题.儒家哲学告诉人们:只要掌握好利用动物的必要限度,爱护动物和利用动物是可以并行不悖的.

    作者:王云岭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论儒家“诚”思想的医学伦理价值

    儒家“至诚”思想是道德修养的一种方法 和境界,“至诚”伦理精神与医德修养要求具有契合性,在医学领域具有重要的现实伦理价值.从医者要达到医德的“至诚”境界,需要较高的思想素质和坚定的道德信念,要做到诚之、慎思、慎独和笃行.

    作者:王瑞军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现代教育技术在医学生临床技能及医德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通过分析目前医学生临床技能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在医学教育中合理运用多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能够提高教学效果,解决临床技能教育中存在的难题,克服传统教育的弊端,既符合道德伦理的要求,也符合患者的利益.

    作者:原宝华;王素萍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暗示疗法及安慰剂效应在护理中的应用和伦理思考

    探讨暗示疗法在护理中应用的方法,以及保证暗示疗法的效果的原则.安慰剂效应属于暗示疗法的应用,探讨在护理中对几类患者采用的安慰剂治疗的护理方法,以及增强安慰剂效应的措施.对暗示疗法及其安慰剂治疗进行伦理学探讨.

    作者:方会玲 刊期: 2011年第04期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