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永福;陈晓阳
从事医疗卫生行业的人应该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医学生是未来的医务工作者,医学院校有责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等积极的心理品质.《医学伦理学》是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重要课程.其中,教师课前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帮助学生树立自信;课中满怀激情,感染学生情绪,帮助学生学习和体验医学职业的快乐和幸福;课后关心学生,了解学生心理需要,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帮助学生成长成才.
作者:胡爱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调查、分析不同层次实习护生伦理认知现状,探讨在临床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护理伦理培养提供策略.方法 设计问卷,获取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实习的364名不同层次护生的伦理认知状况.结果三个层次护生对伦理认知的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部分认知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习护生的伦理认知需要进一步提高,应依据学历层次进行有针对性地教学,从而加强护生伦理认知能力.
作者:崔妙玲;韦宇宁;李敏燕 刊期: 2011年第04期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卫生体制的深化改革,医学人文学科的地位日益彰显,其中医学伦理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结合实际,围绕我院医德医风建设提出了从认清新形势,正确处理新关系;明晰新方向,把握好新控点;研究新情况,着力解决新问题;明确新思路,加强引导;探索新方法,始终坚持“三个新统一”;瞄准新目标,牢固强化新意识;总结新经验,始终保持清醒等七个方面.
作者:黄党发;余文祥;刘立伟 刊期: 2011年第04期
随着大众传媒日益深广的影响,提高媒介素养、加强媒介素养教育的呼声越来越迫切.调查显示,医学生对媒介素养的认知和批判能力欠缺,媒介及媒介信息反思能力较差,媒介道德规范的自律能力有待加强,媒介素养仍处于较低水平,亟待伦理道德的支撑.
作者:张晋 刊期: 2011年第04期
家长在“性早熟奶粉”事件中的心理状态与应激反应有:对相关事物怀疑扩大化与缺乏信任度,极度的担心、恐慌、焦虑、紧张,对医生的诊疗工作提出过高要求.通过分析,提出有效干预措施及实施方法:重视医患沟通,理解、同情家长的负性心理状态,举办健康讲座,更大范围、更高效的进行沟通,与媒体积极合作,客观真实地报道事件经过,正确引导舆论方向等.从而缓解家长的负性情绪,避免事件扩大,将对儿童的身心损害及社会不稳定因素降到低.
作者:张红红;胡玫;李梅蕊;吴建敏 刊期: 2011年第04期
医学院校除了要注重医学生专业知识的培养外,更要重视医学生情商的培养教育.医护人员健康心理素质培养决定了医学生情商教育的重要性;医疗服务内容的广泛性决定了医学生情商培养具有现实意义;情商教育体现了医学生储备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就业的压力决定了医学生情商教育的可行性;职业生涯的发展使得医学生情商培养具有社会意义.医学生应注重自我的伦理教育和心理素质的提高;完善情商教育的组织,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选好情商教育的时机,将情商的培养纳入教学计划;提高教师的情商素养,为大学生树立榜样;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倡导团结协作精神.
作者:孙延斌;向鸿梅 刊期: 2011年第04期
通过分析医学院校园文化与医院文化相结合、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相结合、时代性和专业性相融合的特点,认为深厚的精神文化是品牌文化的内涵要素,优秀的教医研队伍是品牌文化的质量要素,积极的服务社会理念是品牌文化的拓展要素,精心的策划推荐是品牌文化的战略要素,科学的管理整合是品牌文化的运作要素.并为医学院校加强品牌文化建设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方法 和建议.
作者:魏星 刊期: 2011年第04期
高州模式是当今中国医学职业精神成功构建的一部活生生的教科书.它对解决在新医改中建设职业精神的问题至少有两大贡献:一是成功坚守职业精神.真医改需要且造就职业精神的真坚守,职业精神的真坚守成就且检验真医改;在一个医院中,榜样示范坚守与集体协同坚守二者整合起来就可实现医学职业精神的成功坚守;对职业精神的坚守有守与不守及真守与假守之分,即不谈、清谈则失守、假守,真谈加上真做,则可坚守、真守.二是有效创新职业精神.职业精神的成功坚守有赖于其有效创新;职业精神有效创新则取决于职业精神理念的连锁创新、职业精神养成的机制创新、职业潜规则大颠覆的对策创新等机制的整合.这些贡献都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和重大的研究价值.
作者:孙福川;任守双;王莉媛;洪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医科大学生应对方式与焦虑的关系.方法 对某重点大学医学专业800名大学生进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和自评焦虑量表的测试.结果 应对方式在焦虑水平上有显著性差异;积极应对方式与焦虑呈显著负相关,消极应对方式与焦虑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应该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引导作用,全面优化医科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的应对压力.
作者:潘欣;康杰;李胜豪 刊期: 2011年第04期
当前医疗纠纷额发,医患矛盾激化,究其原因,一定程度上是由于患者法定权利不明,边界不清.明确患者法定权利内容,健全立法,自觉守法,严明执法,公正司法,是维护患者权利,重建医患信任关系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作者:钱丽荣;王伟杰 刊期: 2011年第04期
儒家在考察人与动物的关系时,从天人合一的哲学出发,避免了西方哲学把人与动物视为对立两极的思维方式,从而避免了在人与动物关系问题上的诸多悖论.从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先秦儒家提出对动物要杀伐以时,解决了仁爱动物前提下利用动物的方法 问题,而宋明儒家则把“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推进到一个新的境界,由此提出处理人与动物关系的一体仁心思想,解决了仁爱动物前提下利用动物的合理性问题.儒家哲学告诉人们:只要掌握好利用动物的必要限度,爱护动物和利用动物是可以并行不悖的.
作者:王云岭 刊期: 2011年第04期
对新时期医学生道德人格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探讨了医学生道德人格培养的有效途径:追求道德理想,提高医德认知;重视人格榜样,坚定医德信念;创设道德情境,培养医德情操;强调慎独自律,锤炼医德品质.
作者:任玲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工作压力和生活紧张度对高校教师血压的影响.方法 采取现场集中调查的方式,对高校在职教师进行工作压力和生活紧张度的问卷调查和测量血压,采用有序分组资料的线性趋势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高校教师工作压力和生活紧张度与血压之间不仅存在相关关系且为线性关系(线性回归分量P <0.005,偏离线性回归分量P>0.05).结论 高校教师血压随着工作压力和生活紧张度的增高而增高,高校医务工作人员应针对教师人群的血压特点,构建有效的心理支持系统,采取综合性防治干预措施.
作者:梁志静;苏联珍;董春玲 刊期: 2011年第04期
医学伦理学教学在卫生高职人才培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卫生职业院校医学伦理学教学面临着一些困境.通过揭示目前卫生职业院校医学伦理学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从认识定位、课程内容、创新方法 、稳定队伍、研究交流等方面提出了彰显医学伦理学教学价值的对策.
作者:张乃正 刊期: 2011年第04期
在庆祝中国医学伦理学暨生命伦理学研究30周年之际,回顾医学伦理学学科在山东大学发展的历程,认为重视学科建设是学科发展的关键.具体应做到:始终把医学伦理教学视为该学科的基本使命;始终认为医学伦理的科学研究是学科发展的基础;始终坚信人才培养为学科发展注入不竭生命力;始终坚持学术交流,为学科发展开阔视野、扩大影响.
作者:曹永福;陈晓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设计并发放包括费用、诊疗方法 、药品信息、手术麻醉及放射检查等五方面内容所组成的调查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223份.问卷调查显示:①51.7%的患者有获得知情权的要求并被实现;28.5%的患者有知情的要求,但因医方告知不到位而无法实现;②关于药品费用,知情率不及25%;关于四个诊疗环节细分项目,知情度为40%~65%;③就目前的告知方式和内容而言,其所产生的知情、理解、接受效果在75岁以下年龄段的中青年组和老年组间,没有显著差别(P>0.05).传统的三级查房诊疗模式及对知情权法律属性的过分强调所形成的思维惯性,是影响知情权实现不可忽略的因素.并就代理人、告知的法律惯性思维及传统诊疗模式等三个制约因素,从伦理学的角度进行了辨析.有患者参与的定期诊疗小组工作会议的形式,是解决信息由单向性传递向双向性互动,使知情权得以充分实现,医学伦理学理念得以体现的有效途径.
作者:杨兵;邓宝凤 刊期: 2011年第04期
通过实习前对本科实习护生进行心理素质培养,临终护理伦理道德、法律知识的学习,强化临终护理理论和技能训练,实习中实施个案护理、导师制、情景式教学等,实行临终护理专项管理实习,建立教学双向反馈评价系统,实施全程教学质量控制,对本科实习护生临终护理能力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和尝试,建立本科实习护生临终护理能力培养模式.该模式将使本科实习护生形成正确的职业观、价值观、科学的死亡观以及娴熟的临终护理技能.
作者:王亚莉;何剑;孟敏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为建立具有温州地方特色的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以下简称医调委)提供合理建议.方法 问卷调查;实地走访;口头访谈;电话采访.结果 医调委现存问题是宣传匮乏及其运行公正性缺乏保障.结论 通过拓展宣传方式、丰富宣传内容逐步提高群众对医调委的认知度;组建高素质的调解员队伍保证纠纷调解的高效性;建立调解旁听机制提高调解的透明度;加强法制建设保证调解的权威性.
作者:黄思思;方姗;王波;陈勰;金婷;张超 刊期: 2011年第04期
时代呼唤人才,人才呼唤生态.良好的“人才生态环境”有利于人才的吸引、聚集、融合和成长,有利于人才潜能的释放和人才价值的彰显,是一个单位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医院是智力雄厚,人才密集的“洼地”,有必要构建并优化良好的人文环境、用人环境和服务环境,为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打造优秀的医疗品牌提供保障.
作者:钟声;张义梅;王蕾;徐昌璞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知情同意是临床医学伦理学和生命伦理研究的一项基本原则.把知情同意分解为知、情、同意三部分,分析了这三者的深刻内涵,探讨了这一原则在实际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指出知情同意的“元”分析,有利于避免这一原则的误解和滥用以及在实践中的混乱.
作者:管开明 刊期: 201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