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卫生职业院校医学伦理学教学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张乃正

关键词:卫生职业院校, 医学伦理, 伦理学教学, 困境与对策, 高职医学教育
摘要:医学伦理学教学在卫生高职人才培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卫生职业院校医学伦理学教学面临着一些困境.通过揭示目前卫生职业院校医学伦理学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从认识定位、课程内容、创新方法 、稳定队伍、研究交流等方面提出了彰显医学伦理学教学价值的对策.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医学生道德人格的现状及培养途径探析

    对新时期医学生道德人格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探讨了医学生道德人格培养的有效途径:追求道德理想,提高医德认知;重视人格榜样,坚定医德信念;创设道德情境,培养医德情操;强调慎独自律,锤炼医德品质.

    作者:任玲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北京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医患关系认知调查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北京大学临床医学专业2004级、2006级学生的医患关系现状的总体认识、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者认为大型综合性医疗机构的医患关系现状较为紧张,影响因素主要为社会因素;同时,医患关系的现状已经对其职业选择产生负面影响.提出在医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强调树立“人文关怀”理念;“身教重于言教”——提高带教教师的综合素质;媒体报道、舆论宣传的正确引导,对医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徐燚;郭岩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伦理对策——基于某市5所三甲医院的调查研究

    对影响医院方式文化的因素进行伦理学分析,从医务人员和医院角度提出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发展的伦理学对策.医务人员应正确认知医疗服务以完善自我,应建立道德情感,持生命之爱;应换位思考,增强服务的主动性,以提升自身的医学专业精神.医院应重视细节服务,提高医院信任度;应采取多样的医德考核方式监管医疗服务质量.

    作者:梁立智;王晓燕;关丽征;宋晓霞;焦峰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海恩法则”对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的启示

    近年来,存在心理危机的大学生群体越来越大,给社会、家庭和学校造成一定压力,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海恩法则”指出,任何不安全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这对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以诸多启示:高度重视和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工作制度;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组织机构和心理危机干预队伍;完善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预案制度;构建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机制;心理危机干预走专业化道路;加强心理危机恢复管理.

    作者:章成斌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心源性脑栓塞急性期的观察和护理

    在心源性脑栓塞急性期的临床观察和护理中,应注意监测患者意识状况、生命体征,观察患者肢体供血状况,并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在护理过程中,需严格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予以心理支持;在用药中,应遵循安全、有效、经济和个体化的伦理原则;在辅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时,要注意体谅患者,尊重患者各项权益.同时,还需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

    作者:周妤;孙丽娟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门诊择期手术前后电话沟通的实施与效果

    目的 总结对1400例门诊择期手术的患者进行手术前后的电话沟通的经验,为建立护患间信赖合作的关系,提高患者对门诊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供借鉴.方法 在预约手术前后通过电话与患者沟通,进行手术前后的信息交流及健康教育.结果通过沟通,消除了患者负性情绪,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增强了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结论 手术前后进行电话沟通能够使患者增强对手术的信心,从而减轻疼痛,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秦蕴新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医患沟通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对医患沟通满意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定量研究,从而为提高医患沟通满意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收集数据,以中山大学某综合性附属医院内科门诊医生和门诊患者为调查对象.结果医患之间的相互信任、沟通时间、医学信息沟通情况、医生沟通技巧等因素对医患沟通满意度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结论 建议针对医患沟通满意度的不同影响因素,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医患沟通满意度,包括加强舆论正面引导,合理分流病人、重视医学信息沟通等措施.

    作者:陈雯桦;匡莉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医学院校校园文化品牌建设对策探析

    结合医学院校具体的文化实践活动,关注品牌文化建设对医学生人文素养、事业发展道路上仁心仁术、大医精诚境界形成的重要影响,分析得出:高校品牌文化活动打造需要在校园文化建设上掌握国内形势,全盘分析,结合优势资源和文化积淀,紧扣专业特点,凝练大学精神,探索并创新出自身的特色品牌,为学校育人、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等带来推动力.并提出定位、策划、组织和发展等相关措施,让活动组织者树立品牌意识,并明晰文化活动的终极育人价值和意义.

    作者:叶少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打造医学院校校园品牌文化的五个要素

    通过分析医学院校园文化与医院文化相结合、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相结合、时代性和专业性相融合的特点,认为深厚的精神文化是品牌文化的内涵要素,优秀的教医研队伍是品牌文化的质量要素,积极的服务社会理念是品牌文化的拓展要素,精心的策划推荐是品牌文化的战略要素,科学的管理整合是品牌文化的运作要素.并为医学院校加强品牌文化建设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方法 和建议.

    作者:魏星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思政博客受众满意度提升的有效途径

    据调查显示,目前高校辅导员思政博客的价值已被学生广泛认同,但受众满意度偏低.应发挥网络优势,贴近受众需求;顺应网络教育规律,兼顾形神统一;创新辅导员博客的工作模式,从而提升辅导员博客的生命力和影响力,深化网络德育实效;提升受众满意度.

    作者:林建锋;裘梦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现代教育技术在医学生临床技能及医德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通过分析目前医学生临床技能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在医学教育中合理运用多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能够提高教学效果,解决临床技能教育中存在的难题,克服传统教育的弊端,既符合道德伦理的要求,也符合患者的利益.

    作者:原宝华;王素萍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论患者权利及其法律保护

    当前医疗纠纷额发,医患矛盾激化,究其原因,一定程度上是由于患者法定权利不明,边界不清.明确患者法定权利内容,健全立法,自觉守法,严明执法,公正司法,是维护患者权利,重建医患信任关系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作者:钱丽荣;王伟杰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

    剖析大学生心理危机产生的原因:身心疲惫状态,压力过大;部分大学生适应能力较差,大学环境的适应不良,缺乏应对心理危机方面的知识;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危机干预方面存在缺陷.识别和评估大学生心理危机,提出对大学生心理危机进行预防和干预的具体措施.

    作者:达芳菊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新形势下医学院校医德教育存在问题的分析及对策研究

    根据当前医学院校医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加强医德课教学改革、医学生自身医德践行能力培养、校园文化建设、实习生职业道德素质养成和医德教育管理等措施,对学生进行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法规、职业能力的教育,这将对培养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高素质医学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钟初森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论儒家“诚”思想的医学伦理价值

    儒家“至诚”思想是道德修养的一种方法 和境界,“至诚”伦理精神与医德修养要求具有契合性,在医学领域具有重要的现实伦理价值.从医者要达到医德的“至诚”境界,需要较高的思想素质和坚定的道德信念,要做到诚之、慎思、慎独和笃行.

    作者:王瑞军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暗示疗法及安慰剂效应在护理中的应用和伦理思考

    探讨暗示疗法在护理中应用的方法,以及保证暗示疗法的效果的原则.安慰剂效应属于暗示疗法的应用,探讨在护理中对几类患者采用的安慰剂治疗的护理方法,以及增强安慰剂效应的措施.对暗示疗法及其安慰剂治疗进行伦理学探讨.

    作者:方会玲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医院对外宣传的探索与伦理思考

    医院宣传应以重点学科建设为依托,促进医院对外宣传;主动邀请媒体“曝光”,营造透明就医氛围;履行社会职责,提升医院形象;传播医疗信息,方便群众就医;投身突发事件,彰显人道主义;加强信息反馈,体现人本主义.必须以“真实”为伦理底线、以客观为价值追求、以准确为行事准则,坚持“宣传以诚为本”,以便取信于社会,取信于公众.同时,应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树立具有全局意义的大宣传观念.

    作者:康芳琴;董淑彦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不同层次实习护生伦理认知状况分析及对策

    目的 调查、分析不同层次实习护生伦理认知现状,探讨在临床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护理伦理培养提供策略.方法 设计问卷,获取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实习的364名不同层次护生的伦理认知状况.结果三个层次护生对伦理认知的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部分认知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习护生的伦理认知需要进一步提高,应依据学历层次进行有针对性地教学,从而加强护生伦理认知能力.

    作者:崔妙玲;韦宇宁;李敏燕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发扬革命人道主义精神,在医改的伟大实践中加强医德修养

    70年前,设在延安的中国医科大学更名后第一期毕业生即将毕业之际,毛泽东同志亲笔书写了“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的光辉题词.这一题词,把传统医学伦理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结合起来,成为激励广大医务工作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重要精神力量.“革命的人道主义”与我国传统医学“大医精诚”理念和西方医学的人文精神共同构成了新中国医学伦理的三个主要来源,成为一代又一代医疗卫生工作者的道德准则和精神动力,成为中华民族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斗争中产生的重要精神财富!

    作者:陈竺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培养医学生尊重病人权利意识的实践探讨

    目的 探讨培养医学生尊重病人权利意识的有效教学方法.方法 将108名2007级临床本科学生分为两组,实验组(55人)进行实践教学活动(包括专题知识讲座、情境教学以及临床实践),对照组(53人)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课程结束后,对这108名学生进行病人权利认知情况的问卷调查,并对实验组学生进行实践强化训练评价的问卷调查.结果 实验组学生对病人权利的认知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 在医学伦理学教学中进行实践教学活动可促进医学生对病人权利的认知.

    作者:谢欣 刊期: 2011年第04期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