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燚;郭岩
目的 为建立具有温州地方特色的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以下简称医调委)提供合理建议.方法 问卷调查;实地走访;口头访谈;电话采访.结果 医调委现存问题是宣传匮乏及其运行公正性缺乏保障.结论 通过拓展宣传方式、丰富宣传内容逐步提高群众对医调委的认知度;组建高素质的调解员队伍保证纠纷调解的高效性;建立调解旁听机制提高调解的透明度;加强法制建设保证调解的权威性.
作者:黄思思;方姗;王波;陈勰;金婷;张超 刊期: 2011年第04期
通过分析医学院校园文化与医院文化相结合、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相结合、时代性和专业性相融合的特点,认为深厚的精神文化是品牌文化的内涵要素,优秀的教医研队伍是品牌文化的质量要素,积极的服务社会理念是品牌文化的拓展要素,精心的策划推荐是品牌文化的战略要素,科学的管理整合是品牌文化的运作要素.并为医学院校加强品牌文化建设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方法 和建议.
作者:魏星 刊期: 2011年第04期
随着“新农合”制度及“新医改”方案的实施与推行,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状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但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与保障的现状仍然不能令人乐观,尚存在着诸多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城乡二元化结构的存在,解决之道在于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医疗卫生体制.
作者:苏玉菊;黄妹 刊期: 2011年第04期
辅导员博客是一种以网络博客实体为依托,运用网络技术手段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探索与实践的媒介,其在潜移默化中推进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程,对开展大学生的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问卷调查及个案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对辅导员博客的认知程度、利用情况、期望程度等,并对其进行研究分析,提出相应的实质性建议,如加强宣传、形式多变、多方交流、丰富内容等,促进辅导员博客的建设,以推动博客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作用.
作者:裘梦佳;叶倩;戚再裕;林建锋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将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的重要性上升到医学伦理的范畴,全面提升公众对医疗器械监测工作的认识.方法 从医学伦理角度分析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有效实施的前提、机构、途径和重点.结果 从医学伦理学角度查找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实施的欠缺,可以获得更加规范有效的实施办法,提高不良事件报告的质量.结论 使高尚的医德医风与良好的医疗器械管理有机而高效地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促进医院发展与医疗事业的进步.
作者:杨国斌;干振华;汤黎明;吴敏 刊期: 2011年第04期
一项针对全国8省份40家医院调查结果显示:有14.9%的护士称2009年发表过第一作者专业论文,有61.0%的护士称当前我国护理类期刊论文质量“一般”,有12.7%的护士认为“好”.护士群体要加强自身的科研能力,同时课题资助部门要适度增加专项的护理科研课题,医疗机构要鼓励、支持护士参与课题研究.相关部门应重视护士论文特别是护理伦理类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
作者:李恩昌;张新庆;曹作华;郭建新;金平;吕喆;和新颖;朱明放;张茜 刊期: 2011年第04期
临床实习阶段是加强医学生人文教育的重要时期.结合临床实习实践,医学生人文教育的内容包括医德教育、医生行为教育、卫生法学教育和医学心理学教育等,实现临床实习阶段医学生人文教育的有效途径有案例分析法、定期研讨法、活动课程法、情境教学法等.
作者:许志杰;谭丽娟;刘慧玲 刊期: 2011年第04期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北京大学临床医学专业2004级、2006级学生的医患关系现状的总体认识、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者认为大型综合性医疗机构的医患关系现状较为紧张,影响因素主要为社会因素;同时,医患关系的现状已经对其职业选择产生负面影响.提出在医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强调树立“人文关怀”理念;“身教重于言教”——提高带教教师的综合素质;媒体报道、舆论宣传的正确引导,对医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徐燚;郭岩 刊期: 2011年第04期
近年来,存在心理危机的大学生群体越来越大,给社会、家庭和学校造成一定压力,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海恩法则”指出,任何不安全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这对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以诸多启示:高度重视和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工作制度;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组织机构和心理危机干预队伍;完善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预案制度;构建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机制;心理危机干预走专业化道路;加强心理危机恢复管理.
作者:章成斌 刊期: 2011年第04期
运用分众传播理念在基层部队开展健康教育,对于促进部队健康教育工作意义重大.运用伦理学原则分析了分众传播在基层部队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有利于满足官兵个性化需求,注重健康教育资源的公平性,有利于节约健康教育成本.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际工作开展中应注意的问题:把握官兵特点,细分目标受众;加强组织领导,搞好部门协调;提升服务效果,提供健康管理.
作者:卢月云;孙桂巍;张永忠 刊期: 2011年第04期
通过分析目前医学生临床技能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在医学教育中合理运用多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能够提高教学效果,解决临床技能教育中存在的难题,克服传统教育的弊端,既符合道德伦理的要求,也符合患者的利益.
作者:原宝华;王素萍 刊期: 2011年第04期
医院宣传应以重点学科建设为依托,促进医院对外宣传;主动邀请媒体“曝光”,营造透明就医氛围;履行社会职责,提升医院形象;传播医疗信息,方便群众就医;投身突发事件,彰显人道主义;加强信息反馈,体现人本主义.必须以“真实”为伦理底线、以客观为价值追求、以准确为行事准则,坚持“宣传以诚为本”,以便取信于社会,取信于公众.同时,应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树立具有全局意义的大宣传观念.
作者:康芳琴;董淑彦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知情同意是临床医学伦理学和生命伦理研究的一项基本原则.把知情同意分解为知、情、同意三部分,分析了这三者的深刻内涵,探讨了这一原则在实际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指出知情同意的“元”分析,有利于避免这一原则的误解和滥用以及在实践中的混乱.
作者:管开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通过实习前对本科实习护生进行心理素质培养,临终护理伦理道德、法律知识的学习,强化临终护理理论和技能训练,实习中实施个案护理、导师制、情景式教学等,实行临终护理专项管理实习,建立教学双向反馈评价系统,实施全程教学质量控制,对本科实习护生临终护理能力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和尝试,建立本科实习护生临终护理能力培养模式.该模式将使本科实习护生形成正确的职业观、价值观、科学的死亡观以及娴熟的临终护理技能.
作者:王亚莉;何剑;孟敏 刊期: 2011年第04期
时代呼唤人才,人才呼唤生态.良好的“人才生态环境”有利于人才的吸引、聚集、融合和成长,有利于人才潜能的释放和人才价值的彰显,是一个单位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医院是智力雄厚,人才密集的“洼地”,有必要构建并优化良好的人文环境、用人环境和服务环境,为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打造优秀的医疗品牌提供保障.
作者:钟声;张义梅;王蕾;徐昌璞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简要介绍了奥地利卫生制度的一些基本特征,以及近30年来在卫生制度领域进行的改革,着力分析了它们对于中国医疗改革的启示性意义.有四个方面的启示值得中国学习:权力制约与监督,公私结合、以公为主,卫生服务的普遍可及以及卫生服务的公平性.
作者:李红文 刊期: 2011年第04期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卫生体制的深化改革,医学人文学科的地位日益彰显,其中医学伦理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结合实际,围绕我院医德医风建设提出了从认清新形势,正确处理新关系;明晰新方向,把握好新控点;研究新情况,着力解决新问题;明确新思路,加强引导;探索新方法,始终坚持“三个新统一”;瞄准新目标,牢固强化新意识;总结新经验,始终保持清醒等七个方面.
作者:黄党发;余文祥;刘立伟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调查、分析不同层次实习护生伦理认知现状,探讨在临床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护理伦理培养提供策略.方法 设计问卷,获取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实习的364名不同层次护生的伦理认知状况.结果三个层次护生对伦理认知的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部分认知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习护生的伦理认知需要进一步提高,应依据学历层次进行有针对性地教学,从而加强护生伦理认知能力.
作者:崔妙玲;韦宇宁;李敏燕 刊期: 2011年第04期
一些医院把医学伦理继续教育等同于医德医风教育,使得这种教育活动无法回应医疗服务市场取向背景下的伦理诉求和医务人员医疗伦理决策意识与人格形成的需要.医院医学伦理继续教育的切入路径应以伦理认知、规则伦理、美德伦理、服务伦理、交际伦理和契约伦理教育为导向.
作者:况丽;叶明;燕敏;郑时芹;况成云 刊期: 2011年第04期
对新时期医学生道德人格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探讨了医学生道德人格培养的有效途径:追求道德理想,提高医德认知;重视人格榜样,坚定医德信念;创设道德情境,培养医德情操;强调慎独自律,锤炼医德品质.
作者:任玲艳 刊期: 201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