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析医院医学伦理继续教育及其切入路径

况丽;叶明;燕敏;郑时芹;况成云

关键词:医学伦理, 继续教育, 医德医风, 医疗服务, 伦理教育
摘要:一些医院把医学伦理继续教育等同于医德医风教育,使得这种教育活动无法回应医疗服务市场取向背景下的伦理诉求和医务人员医疗伦理决策意识与人格形成的需要.医院医学伦理继续教育的切入路径应以伦理认知、规则伦理、美德伦理、服务伦理、交际伦理和契约伦理教育为导向.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知情同意的“元”分析

    知情同意是临床医学伦理学和生命伦理研究的一项基本原则.把知情同意分解为知、情、同意三部分,分析了这三者的深刻内涵,探讨了这一原则在实际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指出知情同意的“元”分析,有利于避免这一原则的误解和滥用以及在实践中的混乱.

    作者:管开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医学生道德人格的现状及培养途径探析

    对新时期医学生道德人格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探讨了医学生道德人格培养的有效途径:追求道德理想,提高医德认知;重视人格榜样,坚定医德信念;创设道德情境,培养医德情操;强调慎独自律,锤炼医德品质.

    作者:任玲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应用团体伦理决策培养急诊科护士的伦理决策能力

    目的 提高急诊科护士的伦理决策能力.方法 通过伦理决策过程,由护理团体对以往在急诊救治中的护理困境作出佳伦理决策.结果使护士知晓伦理相关的理论,掌握应对护理实践中的护理伦理困惑的方法,提高护理伦理决策能力.结论 通过应用团体伦理决策法,培养和提高急诊科护士的伦理决策能力,有效地减少了护患医疗纠纷.

    作者:陈英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医院对外宣传的探索与伦理思考

    医院宣传应以重点学科建设为依托,促进医院对外宣传;主动邀请媒体“曝光”,营造透明就医氛围;履行社会职责,提升医院形象;传播医疗信息,方便群众就医;投身突发事件,彰显人道主义;加强信息反馈,体现人本主义.必须以“真实”为伦理底线、以客观为价值追求、以准确为行事准则,坚持“宣传以诚为本”,以便取信于社会,取信于公众.同时,应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树立具有全局意义的大宣传观念.

    作者:康芳琴;董淑彦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卫生职业院校医学伦理学教学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医学伦理学教学在卫生高职人才培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卫生职业院校医学伦理学教学面临着一些困境.通过揭示目前卫生职业院校医学伦理学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从认识定位、课程内容、创新方法 、稳定队伍、研究交流等方面提出了彰显医学伦理学教学价值的对策.

    作者:张乃正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从病人权利的缺失看社会责任伦理的构建

    通过分析我国病人权利缺失的现况,提出对病人权利的真正尊重必须强调社会责任伦理:政府要承担伦理责任,确保医疗活动的公益性,病人权利相关组织应切实推进维权工作,媒体要承担起自身的社会伦理责任,客观、公正地报道,引导舆论方向,医疗卫生行业要做到将民众健康置于首位,全社会必须强化病人权利意识,推动人文道德关怀.只有病人权利的实现和社会责任伦理意识的觉醒,才能推进社会文明进步,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作者:王彩霞;张君;张槊;平学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浅析医院医学伦理继续教育及其切入路径

    一些医院把医学伦理继续教育等同于医德医风教育,使得这种教育活动无法回应医疗服务市场取向背景下的伦理诉求和医务人员医疗伦理决策意识与人格形成的需要.医院医学伦理继续教育的切入路径应以伦理认知、规则伦理、美德伦理、服务伦理、交际伦理和契约伦理教育为导向.

    作者:况丽;叶明;燕敏;郑时芹;况成云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性早熟奶粉”事件中家长心理状态分析与干预

    家长在“性早熟奶粉”事件中的心理状态与应激反应有:对相关事物怀疑扩大化与缺乏信任度,极度的担心、恐慌、焦虑、紧张,对医生的诊疗工作提出过高要求.通过分析,提出有效干预措施及实施方法:重视医患沟通,理解、同情家长的负性心理状态,举办健康讲座,更大范围、更高效的进行沟通,与媒体积极合作,客观真实地报道事件经过,正确引导舆论方向等.从而缓解家长的负性情绪,避免事件扩大,将对儿童的身心损害及社会不稳定因素降到低.

    作者:张红红;胡玫;李梅蕊;吴建敏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现状分析——以温州为例

    目的 为建立具有温州地方特色的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以下简称医调委)提供合理建议.方法 问卷调查;实地走访;口头访谈;电话采访.结果 医调委现存问题是宣传匮乏及其运行公正性缺乏保障.结论 通过拓展宣传方式、丰富宣传内容逐步提高群众对医调委的认知度;组建高素质的调解员队伍保证纠纷调解的高效性;建立调解旁听机制提高调解的透明度;加强法制建设保证调解的权威性.

    作者:黄思思;方姗;王波;陈勰;金婷;张超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工作压力和生活紧张度对高校教师血压的影响及社会伦理对策

    目的 探讨工作压力和生活紧张度对高校教师血压的影响.方法 采取现场集中调查的方式,对高校在职教师进行工作压力和生活紧张度的问卷调查和测量血压,采用有序分组资料的线性趋势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高校教师工作压力和生活紧张度与血压之间不仅存在相关关系且为线性关系(线性回归分量P <0.005,偏离线性回归分量P>0.05).结论 高校教师血压随着工作压力和生活紧张度的增高而增高,高校医务工作人员应针对教师人群的血压特点,构建有效的心理支持系统,采取综合性防治干预措施.

    作者:梁志静;苏联珍;董春玲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从医学伦理角度谈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的组织实施

    目的 将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的重要性上升到医学伦理的范畴,全面提升公众对医疗器械监测工作的认识.方法 从医学伦理角度分析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有效实施的前提、机构、途径和重点.结果 从医学伦理学角度查找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实施的欠缺,可以获得更加规范有效的实施办法,提高不良事件报告的质量.结论 使高尚的医德医风与良好的医疗器械管理有机而高效地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促进医院发展与医疗事业的进步.

    作者:杨国斌;干振华;汤黎明;吴敏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北京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医患关系认知调查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北京大学临床医学专业2004级、2006级学生的医患关系现状的总体认识、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者认为大型综合性医疗机构的医患关系现状较为紧张,影响因素主要为社会因素;同时,医患关系的现状已经对其职业选择产生负面影响.提出在医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强调树立“人文关怀”理念;“身教重于言教”——提高带教教师的综合素质;媒体报道、舆论宣传的正确引导,对医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徐燚;郭岩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不同学制、年级男护生专业态度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目的 了解不同学制、年级男护生专业态度的差异,进一步探索男护生的培养教育模式.方法 采用调查问卷方法,对3个学制(三年制、四年制、五年制)9个班共83名男护生报考护理专业的原因及喜爱护理专业的程度进行调查、比较、分析.结果报考护理专业原因:不同学制、年级男护生报考护理专业原因的比较,P >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容易就业占多数,占58.0%;喜爱护理专业程度:其中三年制选择喜欢的占多数,而四年制、五年制选择喜欢的占少数,且随着年级的增高,喜欢护理专业的男护生在减少,经统计学分析,四年制、五年制(x2= 1.298,P>0.05)无差异.三年制与四年制(x2=8.403,P<0.05)、三年制与五年制(x2=8.517,P< 0.05),男护生喜爱护理专业程度比较有差异,且不同年级男护生对护理专业在喜欢程度上有变化.结论 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应该有针对性的对不同学制、不同年级男护生开展专业思想教育,调整课程设置,灵活教学,注重个性培养.

    作者:王利群;杨娟;陈为;王艳;张昕妍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论城乡一体化的医疗卫生体制之构建——以海南为例

    随着“新农合”制度及“新医改”方案的实施与推行,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状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但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与保障的现状仍然不能令人乐观,尚存在着诸多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城乡二元化结构的存在,解决之道在于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医疗卫生体制.

    作者:苏玉菊;黄妹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关于卫生经济学教学中渗透健康教育的思考

    对大学生进行健康教育是我国高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从经济学视角来探讨健康教育对医学生健康生活的重要性,提出应在卫生经济学的教学中时刻渗透健康教育的思想,以实现预期目标.

    作者:郭斌;程怀志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门诊择期手术前后电话沟通的实施与效果

    目的 总结对1400例门诊择期手术的患者进行手术前后的电话沟通的经验,为建立护患间信赖合作的关系,提高患者对门诊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供借鉴.方法 在预约手术前后通过电话与患者沟通,进行手术前后的信息交流及健康教育.结果通过沟通,消除了患者负性情绪,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增强了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结论 手术前后进行电话沟通能够使患者增强对手术的信心,从而减轻疼痛,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秦蕴新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培养医学生尊重病人权利意识的实践探讨

    目的 探讨培养医学生尊重病人权利意识的有效教学方法.方法 将108名2007级临床本科学生分为两组,实验组(55人)进行实践教学活动(包括专题知识讲座、情境教学以及临床实践),对照组(53人)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课程结束后,对这108名学生进行病人权利认知情况的问卷调查,并对实验组学生进行实践强化训练评价的问卷调查.结果 实验组学生对病人权利的认知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 在医学伦理学教学中进行实践教学活动可促进医学生对病人权利的认知.

    作者:谢欣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试论现代医院“人才生态环境”的构建与优化

    时代呼唤人才,人才呼唤生态.良好的“人才生态环境”有利于人才的吸引、聚集、融合和成长,有利于人才潜能的释放和人才价值的彰显,是一个单位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医院是智力雄厚,人才密集的“洼地”,有必要构建并优化良好的人文环境、用人环境和服务环境,为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打造优秀的医疗品牌提供保障.

    作者:钟声;张义梅;王蕾;徐昌璞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关于医学伦理学发展中若干问题的思考写在中国医学伦理学研究30周年

    中国医学伦理学研究经过30年的发展,学科日渐成熟.然而,中国医学伦理学的学科、学科理论和体用价值依然是需要求解的问题.从立论依据、理论基础、产生发展载体和基本研究视角等方面阐述了中国医学伦理学首先是学科,其次才是学科课程.考虑中国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特色、医学科学技术发展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等因素,拟构建的支撑医学伦理学学科的学科理论体系由四层级结构组成.源自于医学及其实践活动诉求之“体”的医学伦理思想,始终以审视者的目光,担负着为医学及其实践活动导航之“用”.

    作者:况成云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论儒家“诚”思想的医学伦理价值

    儒家“至诚”思想是道德修养的一种方法 和境界,“至诚”伦理精神与医德修养要求具有契合性,在医学领域具有重要的现实伦理价值.从医者要达到医德的“至诚”境界,需要较高的思想素质和坚定的道德信念,要做到诚之、慎思、慎独和笃行.

    作者:王瑞军 刊期: 2011年第04期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