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关于卫生经济学教学中渗透健康教育的思考

郭斌;程怀志

关键词:经济学, 健康教育, 医学生, 卫生经济学
摘要:对大学生进行健康教育是我国高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从经济学视角来探讨健康教育对医学生健康生活的重要性,提出应在卫生经济学的教学中时刻渗透健康教育的思想,以实现预期目标.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儒家视野中人与动物的关系与启示

    儒家在考察人与动物的关系时,从天人合一的哲学出发,避免了西方哲学把人与动物视为对立两极的思维方式,从而避免了在人与动物关系问题上的诸多悖论.从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先秦儒家提出对动物要杀伐以时,解决了仁爱动物前提下利用动物的方法 问题,而宋明儒家则把“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推进到一个新的境界,由此提出处理人与动物关系的一体仁心思想,解决了仁爱动物前提下利用动物的合理性问题.儒家哲学告诉人们:只要掌握好利用动物的必要限度,爱护动物和利用动物是可以并行不悖的.

    作者:王云岭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关于医学伦理学发展中若干问题的思考写在中国医学伦理学研究30周年

    中国医学伦理学研究经过30年的发展,学科日渐成熟.然而,中国医学伦理学的学科、学科理论和体用价值依然是需要求解的问题.从立论依据、理论基础、产生发展载体和基本研究视角等方面阐述了中国医学伦理学首先是学科,其次才是学科课程.考虑中国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特色、医学科学技术发展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等因素,拟构建的支撑医学伦理学学科的学科理论体系由四层级结构组成.源自于医学及其实践活动诉求之“体”的医学伦理思想,始终以审视者的目光,担负着为医学及其实践活动导航之“用”.

    作者:况成云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论患者权利及其法律保护

    当前医疗纠纷额发,医患矛盾激化,究其原因,一定程度上是由于患者法定权利不明,边界不清.明确患者法定权利内容,健全立法,自觉守法,严明执法,公正司法,是维护患者权利,重建医患信任关系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作者:钱丽荣;王伟杰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我国护士群体论文发表状况、问题与对策

    一项针对全国8省份40家医院调查结果显示:有14.9%的护士称2009年发表过第一作者专业论文,有61.0%的护士称当前我国护理类期刊论文质量“一般”,有12.7%的护士认为“好”.护士群体要加强自身的科研能力,同时课题资助部门要适度增加专项的护理科研课题,医疗机构要鼓励、支持护士参与课题研究.相关部门应重视护士论文特别是护理伦理类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

    作者:李恩昌;张新庆;曹作华;郭建新;金平;吕喆;和新颖;朱明放;张茜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海恩法则”对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的启示

    近年来,存在心理危机的大学生群体越来越大,给社会、家庭和学校造成一定压力,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海恩法则”指出,任何不安全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这对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以诸多启示:高度重视和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工作制度;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组织机构和心理危机干预队伍;完善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预案制度;构建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机制;心理危机干预走专业化道路;加强心理危机恢复管理.

    作者:章成斌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思政博客受众满意度提升的有效途径

    据调查显示,目前高校辅导员思政博客的价值已被学生广泛认同,但受众满意度偏低.应发挥网络优势,贴近受众需求;顺应网络教育规律,兼顾形神统一;创新辅导员博客的工作模式,从而提升辅导员博客的生命力和影响力,深化网络德育实效;提升受众满意度.

    作者:林建锋;裘梦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伦理对策——基于某市5所三甲医院的调查研究

    对影响医院方式文化的因素进行伦理学分析,从医务人员和医院角度提出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发展的伦理学对策.医务人员应正确认知医疗服务以完善自我,应建立道德情感,持生命之爱;应换位思考,增强服务的主动性,以提升自身的医学专业精神.医院应重视细节服务,提高医院信任度;应采取多样的医德考核方式监管医疗服务质量.

    作者:梁立智;王晓燕;关丽征;宋晓霞;焦峰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浅析医院医学伦理继续教育及其切入路径

    一些医院把医学伦理继续教育等同于医德医风教育,使得这种教育活动无法回应医疗服务市场取向背景下的伦理诉求和医务人员医疗伦理决策意识与人格形成的需要.医院医学伦理继续教育的切入路径应以伦理认知、规则伦理、美德伦理、服务伦理、交际伦理和契约伦理教育为导向.

    作者:况丽;叶明;燕敏;郑时芹;况成云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医院对外宣传的探索与伦理思考

    医院宣传应以重点学科建设为依托,促进医院对外宣传;主动邀请媒体“曝光”,营造透明就医氛围;履行社会职责,提升医院形象;传播医疗信息,方便群众就医;投身突发事件,彰显人道主义;加强信息反馈,体现人本主义.必须以“真实”为伦理底线、以客观为价值追求、以准确为行事准则,坚持“宣传以诚为本”,以便取信于社会,取信于公众.同时,应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树立具有全局意义的大宣传观念.

    作者:康芳琴;董淑彦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颅脑手术戒毒相关法律问题与伦理思考

    颅脑手术戒毒作为一项新兴的临床医学戒毒技术,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这种临床戒毒方法 在发挥其优势的同时,也给接受治疗者的正常生理功能带来一定的潜在威胁,在相关立法尚不完善的情况下,有必要在颅脑手术戒毒正式应用于临床之前,对其涉及的生命权、健康权、知情同意权、手术费用等伦理问题进行讨论.

    作者:车京辉;张金钟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门诊择期手术前后电话沟通的实施与效果

    目的 总结对1400例门诊择期手术的患者进行手术前后的电话沟通的经验,为建立护患间信赖合作的关系,提高患者对门诊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供借鉴.方法 在预约手术前后通过电话与患者沟通,进行手术前后的信息交流及健康教育.结果通过沟通,消除了患者负性情绪,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增强了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结论 手术前后进行电话沟通能够使患者增强对手术的信心,从而减轻疼痛,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秦蕴新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论城乡一体化的医疗卫生体制之构建——以海南为例

    随着“新农合”制度及“新医改”方案的实施与推行,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状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但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与保障的现状仍然不能令人乐观,尚存在着诸多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城乡二元化结构的存在,解决之道在于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医疗卫生体制.

    作者:苏玉菊;黄妹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经桡动脉行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护理道德要求

    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广泛应用对临床护理道德提出了新的要求.实践证明:通过护理诊断、实施医嘱做好术前护理,术中配合医生做好全面护理,术后密切观察穿刺局部及全身情况并做好出院指导等,对提高经桡动脉穿刺行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提高病人生命质量等均具有重要的作用.结合我科2006年5月~2010年5月对经桡动脉穿刺行冠心病介入治疗的300例患者护理实际,总结了经桡动脉行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护理道德要求.

    作者:任云霞;周明利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本科生导师制在临床实习中的尝试与思考

    随着现代医学教育模式的确立,本科生导师制逐渐成为医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模式.就临床实习中本科生导师制的意义、导师资格和职责、导师工作和任务、导师管理和考核、发挥的作用进行阐述,探讨了实施本科生导师制面临的导师队伍建设、评价体系建设、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等问题.

    作者:何伟;张敏;卢杨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暗示疗法及安慰剂效应在护理中的应用和伦理思考

    探讨暗示疗法在护理中应用的方法,以及保证暗示疗法的效果的原则.安慰剂效应属于暗示疗法的应用,探讨在护理中对几类患者采用的安慰剂治疗的护理方法,以及增强安慰剂效应的措施.对暗示疗法及其安慰剂治疗进行伦理学探讨.

    作者:方会玲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北京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医患关系认知调查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北京大学临床医学专业2004级、2006级学生的医患关系现状的总体认识、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者认为大型综合性医疗机构的医患关系现状较为紧张,影响因素主要为社会因素;同时,医患关系的现状已经对其职业选择产生负面影响.提出在医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强调树立“人文关怀”理念;“身教重于言教”——提高带教教师的综合素质;媒体报道、舆论宣传的正确引导,对医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徐燚;郭岩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医学伦理学教学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

    从事医疗卫生行业的人应该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医学生是未来的医务工作者,医学院校有责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等积极的心理品质.《医学伦理学》是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重要课程.其中,教师课前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帮助学生树立自信;课中满怀激情,感染学生情绪,帮助学生学习和体验医学职业的快乐和幸福;课后关心学生,了解学生心理需要,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帮助学生成长成才.

    作者:胡爱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奥地利的卫生制度与改革及对中国的启示

    简要介绍了奥地利卫生制度的一些基本特征,以及近30年来在卫生制度领域进行的改革,着力分析了它们对于中国医疗改革的启示性意义.有四个方面的启示值得中国学习:权力制约与监督,公私结合、以公为主,卫生服务的普遍可及以及卫生服务的公平性.

    作者:李红文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发扬革命人道主义精神,在医改的伟大实践中加强医德修养

    70年前,设在延安的中国医科大学更名后第一期毕业生即将毕业之际,毛泽东同志亲笔书写了“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的光辉题词.这一题词,把传统医学伦理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结合起来,成为激励广大医务工作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重要精神力量.“革命的人道主义”与我国传统医学“大医精诚”理念和西方医学的人文精神共同构成了新中国医学伦理的三个主要来源,成为一代又一代医疗卫生工作者的道德准则和精神动力,成为中华民族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斗争中产生的重要精神财富!

    作者:陈竺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高州模式:医学职业精神的坚守、创新及其样板价值

    高州模式是当今中国医学职业精神成功构建的一部活生生的教科书.它对解决在新医改中建设职业精神的问题至少有两大贡献:一是成功坚守职业精神.真医改需要且造就职业精神的真坚守,职业精神的真坚守成就且检验真医改;在一个医院中,榜样示范坚守与集体协同坚守二者整合起来就可实现医学职业精神的成功坚守;对职业精神的坚守有守与不守及真守与假守之分,即不谈、清谈则失守、假守,真谈加上真做,则可坚守、真守.二是有效创新职业精神.职业精神的成功坚守有赖于其有效创新;职业精神有效创新则取决于职业精神理念的连锁创新、职业精神养成的机制创新、职业潜规则大颠覆的对策创新等机制的整合.这些贡献都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和重大的研究价值.

    作者:孙福川;任守双;王莉媛;洪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