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婵;张俊文
人TNF-α诱导蛋白1(TNFAIP1)又名B12和hBACURD2,是第一个被鉴定出的TNF-α诱导产生的蛋白,属于hBACURD家族和PDIP1家族成员.人TNFAIP1基因首次(1992年)在TNF-α刺激、环己酰亚胺(Cycloheximide)处理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中克隆得到.人TNFAIP1基因是高度保守的单拷贝基因,定位于人染色体17q22-q23,而小鼠TNFAIP1基因采用YAC载体在鼠11号染色体克隆得到.近年来,多种上游调控序列和miRNA被揭示参与了TNFAIP1的转录调控.此外,TNFAIP1通过Rho和KCTD10途径介导肿瘤发生、ZAP-70途径介导慢性HBV感染、Rnd2途径介导大脑皮质发育、INSR途径介导胰岛素耐受,从而参与多种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本文就TNFAIP1分子结构、TNFAIP1调控机制及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刘乾坤;曾今诚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窒息新生儿发生多器官损害的影响因素及临床结局.方法 选取2007年10月至2016年4月海南省农垦总医院收治的窒息新生儿115例,依据多器官损害发生情况分为多器官损害组(61例)和无多器官损害组(54例),对入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结局.结果 是否存在宫内窘迫、羊水污染、机械通气、不同入院时间、入院pH值、Apgar评分、窒息程度与窒息新生儿的多器官损害发生率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内窘迫、羊水污染、Apgar评分小于或等于6分、重度窒息是影响窒息新生儿发生多器官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多器官损害组61例,治愈36例(59.02%),死亡14例(22.95%);无多器官损害组54例,治愈50例(92.59%),死亡2例(3.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窒息新生儿发生多器官损害的风险较高,主要由宫内窘迫、羊水污染、Apgar评分偏低和重度窒息引起,患儿临床结局不佳.
作者:庄秀娟;钟江华 刊期: 2017年第12期
多生牙是常见的先天畸形,一般较易发生在上颌前牙区,但是发生在第三磨牙区的多生牙比较少见,多生牙与第三磨牙结合且临床资料齐全的病例更是少见报道.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口腔科发现上颌多生牙与第三磨牙结合1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琳林;邹林洪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调查广州社区老年人尿酸(UA)水平、高尿酸血症(HUA)患病率及危险因素,为预防HUA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1 409例65岁以上老年人的血压(BP)、空腹血糖(FPG)、血UA、肌酐(Cr)、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LDL-C)等指标,进行年龄分层,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UA危险因素.结果 HUA患病率为37.8%,男性为24.6%,女性为50.2%.男女UA水平及HUA患病率随年龄而增高.HUA的危险因素有年龄、性别、吸烟、Cr、TG、LDL-C、收缩压、高血压、高TG症、高LDL-C血症,保护因素有HDL-C.结论 应警惕HUA的危险因素,并做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才能获得良好的预防效果.
作者:李岩;孙景波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动力髋螺钉(DHS)及倒置股骨远端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3种内固定手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IFF)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6例老年IFF患者分为稳定型骨折(45例)与不稳定型骨折(31例)两类,再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45例稳定型患者分为PFNA组(17例)、DHS组(14例)和LISS组(14例),将31例不稳定型患者分为PFNA组(16例)与LISS组(15例),比较各组治疗情况.结果 稳定型3组患者中,DHS组的术中出血量与手术时间显著大(长)于PFNA组与LISS组(P<0.05);PFNA组的首次完全负重时间显著短于DHS组和LISS组(P<0.01);术后6个月,DHS组发生螺钉穿入髋臼1例.不稳定型两组患者中,PFNA组的骨折愈合时与首次完全负重时间均显著短于LISS组(P<0.05);PFNA组于术后3个月发生1例髋内翻,LISS组于术后4个月发生1例钢板远端螺钉拔出.结论 稳定型与不稳定型老年IFF患者均可首选PFNA;合并有股骨近端外侧壁骨折、梨状窝骨折等,以及重度骨质疏松或严重粉碎性骨折患者,建议优先考虑LISS方案.
作者:吴利军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七氟烷麻醉对高血压患者围术期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及血糖、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α(TNF-α)的影响.方法 择期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高血压患者90 例,分为两组(n=45):右美托咪定组(Dex 组)气管插管前10 min恒速泵注0.8 μg/kg右美托咪定作为负荷量,随后0.8 μg·kg-1·h-1持续泵注至胆囊切除;对照组(C组)以乳酸林格氏液泵注,两组患者均以吸入七氟烷诱导麻醉.监护未用药时(T0),气管导管放置前1 min(T1)、插管后5 min(T2),气腹后20 min(T3),拔除气管导管后20 min(T4)时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同一时点检测静脉血葡萄糖、TNF-α及IL-6浓度.结果 与T0相比,Dex组T2、 T3、 T4时点HR、MAP变化不明显,而 C组显著升高(P<0.05);Dex组T2、 T3、 T4时点HR、MAP显著降低于C组(P<0.05).两组T3、 T4时点血糖、IL-6、TNF-α显著高于同组T0时刻(P<0.05),但Dex组显著低于C组(P<0.05).结论 高血压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采用右美托咪定复合七氟烷麻醉,可以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并减轻麻醉及手术导致的过度应激.
作者:杨义辉;谭洪婧;王波;马世颖;张云飞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兔颈总动脉套管对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及β-catenin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15只体质量为(2.0±0.2)kg的2个月龄健康新西兰兔分为3组,分别为高脂饲养组、左侧颈总动脉套管组和左侧颈总动脉套管+高脂饲养组,每组5只,取左侧颈总动脉套管组右侧血管为对照组.饲养9周后处死动物,取各组兔颈总动脉血管;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兔颈总动脉血管组织中β-catenin mRNA和蛋白表达定位.结果 RT-PCR结果显示左侧颈总动脉套管组β-catenin mRNA表达较对照组、高脂饲养组、左侧颈总动脉套管+高脂饲养组上调.免疫组化结果显示,除对照组外,各组胞质中均有β-catenin蛋白定位,且左侧颈总动脉套管组、左侧颈总动脉套管+高脂饲养组中主要定位于内膜增生处.结论 β-catenin在兔颈总动脉套管导致的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壁中高表达.
作者:刘月华;生燕;涂应杰;杨兴;欧刚卫;生欣 刊期: 2017年第12期
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和复发率高的特点.国外报道显示,脑血管意外已成为成年人致死和致残的首位疾病[1].我国脑卒中护理从院前急救,到院中的专科护理及出院后的延续性护理进行积极探索,促进了脑卒中护理的发展.目前我国护理质量评价尚处于起步阶段,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的研究尚未健全,仍缺乏完整的脑卒中相关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因此有必要结合国内外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研究的开展状况,从多水平、多角度地开发科学的、适用于临床的脑卒中护理测评工具,构建一套完整、专业的脑卒中患者护理效果评价标准,促使我国脑卒中连续护理模式不断完善.本研究旨在应用德尔菲法构建脑卒中护理敏感性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客观评价脑卒中护理质量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作者:于文琦;魏琳;张广清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声带息肉患者手术前后音域图的变化,了解手术前后嗓音变化的特点,评估声带息肉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就诊于重庆市人民医院科室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声带息肉患者60例,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对患者手术前后音域图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患者术前大频率、小频率、频率范围与术后1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高频率比手术前升高,小频率比术前降低,频率范围也比手术前显著扩大(P<0.05).手术前与术后1周在大声强、小声强、强度范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个月患者大声强、小声强值比手术前降低,声强范围比手术前扩大(P<0.05).结论 音域图测试具有嗓音量化评定功能,能有效对声带息肉手术进行疗效评估,是嗓音功能检测的重要手段.
作者:干强;方红雁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对矽肺大鼠肺组织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将42只SD雌性大鼠分为A、B、C、D组.A、B和C组采用暴露式气管内一次性缓慢注入二氧化硅(SiO2)混悬液建立矽肺大鼠模型,D组则注入生理盐水.B、C组分别于造模后6 h或第42天经尾静脉注射BMSCs.第14天,A、B和D组分别处死大鼠各6只,第56天各组分别处死6只.HE染色观察肺组织形态学变化,ELISA检测肺组织羟脯氨酸(Hyp)水平.结果 A组在造模后第14天,肺组织病理改变以急性炎症反应为主,第56天以纤维化为主;B、C组病理改变均较同时期A组轻;D组未见明显异常.肺组织中Hyp水平,A、B和C组均较D组明显升高(P=0.000);B、C组与A组比较,在BMSCs治疗后第14天均明显减低(P=0.000、0.035),B组在治疗后第56天仍明显减低(P=0.016).结论 不论在以肺泡炎为主还是在以纤维化为主的病理阶段予BMSCs移植,均可以延缓矽肺大鼠肺纤维化的病理进程.
作者:陈志军;黄惠霞;谢英;李冬红;李智民;张健杰 刊期: 2017年第12期
成人Still病(adult onset Still's disease,AOSD)是一种以高热、皮疹、关节炎并伴有血象增高、肝脾及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伴有多系统受累的临床综合征.由于其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未明,临床表现复杂,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体征,因此临床上诊断AOSD很因难,若同时合并垂体功能减退症,机体免疫力较差,易合并感染,极易造成误诊、漏诊.本院近期收治1例垂体瘤术后合并AOSD患者,现将诊治经过报道如下.
作者:张琳;胡洪玮;阳琰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采用网状Meta分析方法比较5种靶向药物方案治疗恶性黑色素瘤的皮肤鳞癌和皮疹发生率差异.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和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检索范围从建库起至2015年11月.网状Meta分析将直接和间接比较的证据合并,评估5种靶向药物方案治疗恶性黑色素瘤的皮肤并发症发生率差异的合并比值比(OR)和累积排序概率.结果 6项随机对照试验符合纳入标准被纳入.结果表明:与达拉非尼+曲美替尼相比,维罗非尼在患者中皮肤鳞癌发生率相对较高(OR=9.20,95%CI=1.26~52.53),维罗非尼+罗氏替尼的皮疹发生率相对较高(OR=6.81,95%CI=1.01~41.87).累积排名曲线下面积(SUCRA)值结果表明,采用曲美替尼的患者的皮肤鳞癌发生率低,达拉非尼+曲美替尼的皮疹发生率低.结论 达拉非尼+曲美替尼对恶性黑色素瘤患者所产生的并发症发生率低.
作者:郭洪彬;陈宏泉;陆晓鸥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经自然腔道内镜外科(NOTES)经胃入路对不明原因腹水的病因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该院2015年11月至2016年7月采用经胃入路NOTES诊断12例不明原因腹水患者进行腹腔探查及腹膜活检的临床资料,通过对术后有无并发症发生及疾病诊断率进行分析统计,评估该手术风险及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通过腹腔探查、腹膜活检后病理学证实,确诊率达100%,其中结核性腹膜炎8例(66.7%)、肝硬化2例(16.7%)、腹膜间皮瘤1例(8.3%)、转移性腹膜癌1例(8.3%);术后出现腹痛2例,其中1例中性粒细胞比值升高,症状及实验室指标异常持续时间均未超过24 h,发生率为8.3%;无术后腹腔感染、切口出血、穿刺口瘘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NOTES经胃入路腹腔探查及腹膜活检诊断不明原因腹水,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唐静;杨丹;吴涛;沈文拥;卢丹萍;魏沙;薛焱;杨美华;刘爱民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丹酚酸A、C分子配伍对人血清清蛋白(HSA)干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炎性趋化因子CCL2和CXCL10的调节作用,探索丹酚酸A、C分子药对配伍的抗炎及抗氧化作用.方法 将培养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分为5组,即对照组、模型组、丹酚酸A组(20 μmol/L)、丹酚酸C组(20 μmol/L)、丹酚酸A+C组(丹酚酸A和C各10 μmol/L).除对照组外,其余组分别加入HSA干预24、48、72 h,各治疗组同时加入药物治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CCL2)、CC趋化因子7(CCL7)及CXC趋化因子配体 10(CXCL10)水平;分别采用水溶性四唑盐法(WST-1法)、二硫代二硝基苯甲酸法(DTNB法)、硫代巴比妥酸法(TBA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24、48、72 h 3个时间点其余组CCL2、CCL7、CXCL10、MDA水平明显增多,GSH、SOD水平明显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CCL2、CCL7、CXCL10、MDA水平相对减少,GSH、SOD水平相对增多(P<0.05).各治疗组间比较,丹酚酸A+C组CCL2、CCL7、CXCL10、MDA水平低于丹酚酸A、C组(P<0.05),GSH、SOD水平高于丹酚酸A、C组(P<0.05).结论 丹酚酸A、C分子药对配伍可能通过减少炎性趋化因子的表达及抗氧化来改善肾纤维化.
作者:陈雨思;李均;邹朝霞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系统评价微创食管癌根治术(MIE)与传统的开放手术(Open)在治疗食管癌围术期并发症及长期随访结果中生存率的差异.方法 检索Embase、Pubmed、Cohorane评价员、Medline、万方、知网,收集到相关的研究,根据Coehrane评价员手册5.0筛选文献、提取资料、评价文献质量,使用Stata11.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本研究纳入20篇非随机对照研究,总样本量3 568例(MIE组1 859例,Open组1 709例),合并结果显示微创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术中清扫淋巴结的数目更多(P<0.05),围术期总的并发症较少,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并发症及围术期病死率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后重症监护病房(ICU)停留时间、围术期消化系统及外科技术相关并发症、吻合口瘘的发生率、3年生存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手术在治疗食管癌中是可行的,并且围术期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传统手术低.
作者:刘孝民;王亚格;肖中岳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探讨老年患者冠脉狭窄严重度与血清25(OH)D3水平的关系.方法 选取277例老年患者,测量患者体内25(OH)D3水平,根据患者的25(OH)D3水平分为Q1组(<15.0 nmol/L,62例),Q2组(15.0~22.1 nmol/L,76例),Q3组(22.2~35.6 nmol/L,70例)和Q4组(>35.6 nmol/L,69例).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25(OH)D3水平和患者发生冠状动脉狭窄的关系.结果 Q1、Q2、Q3 3组患者的尿酸、他汀类药物和CRP水平及阿司匹林用药情况等均与Q4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狭窄度评分Q1组患者和Q3组、Q4组患者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Q2组患者和Q3组、Q4组患者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患者体内25(OH)D3水平低下和患者冠状动脉狭窄有关.
作者:买热木古·阿布都热依木;阿帕尔·卡哈尔;范桂君;钟小兰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对比微型钢板固定与螺钉固定治疗掌指骨斜形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该院收治的90例掌指骨斜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45例.A组患者采用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B组患者采用螺钉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恢复工作时间、手指关节总体活动度、握力相比健侧丢失度、指功能优良率.结果 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长于B组患者,恢复工作时间短于B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手指关节总体活动度优于A组患者,握力相比健侧丢失度低于A组患者(P<0.05).A组和B组患者的TAFS(关节总活动度)评估结果分别为84.44%和97.78%(P<0.05).结论 采用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掌指骨斜形骨折患者术后握力恢复较好,采用螺钉内固定治疗术后手指关节总体活动度、指功能较佳.
作者:李刚;杜新辉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血清中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RA的诊断及疗效评价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该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RA患者168例,分为活动期患者86例(活动组),缓解期患者82例(缓解组),另选取门诊健康对照80例(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的类风湿因子(RF)、抗CCP抗体和TNF-α等各项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活动组和缓解组患者血清的抗CCP抗体和TNF-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活动组血清TNF-α和CCP水平明显高于缓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68例RA患者与对照组相比,TNF-α和抗CCP抗体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3.8%和97.5%,和其他两项联合检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NF-α的水平与患者疾病活动指数28(DAS28)评分呈正相关(P<0.01).结论 联合检测RA患者血清中的抗CCP抗体和TNF-α水平对患者的诊断和病情的监测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王瑞萍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手术前后关爱服务干预对行无痛人流女性围术期临床指标、再次妊娠及不良反应风险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在该院接受无痛人流手术的女性患者360例.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80例,对照组手术前后交代常规注意事项,观察组手术前后在此基础上给予关爱服务.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丙泊酚诱导量、丙泊酚总量、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出血天数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未再次意外妊娠例数较多,重复流产1次及以上的例数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感染、月经不调及心理障碍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有效避孕措施的落实率高于对照组,安全期、体外射精、紧急避孕药、未避孕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无痛人流女性手术前后行关爱服务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有效避孕措施落实率较好.
作者:曹玉霜;李萍;李宗婷;李永明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神经纤毛蛋白2(NRP2)调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Ts)血管生成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干扰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BON-1细胞系NRP2表达,分别用对照组和干扰组的BON-1细胞培养上清液处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CCK-8检测其细胞增殖,Tanswell检测迁移,小管形成实验检测其促血管生成.结果 CCK-8检测显示对照组和干扰组培养上清液处理的HUVEC细胞组间增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吸光度为0.35±0.04,干扰组为0.32±0.04.Transwell实验显示干扰组细胞培养上清液处理的HUVEC细胞侵袭能力较对照组减弱,对照组(203±13)个/孔,干扰组(100±10)个/孔(P<0.01);小管形成实验显示干扰组细胞培养上清液处理的HUVEC细胞小管形成减少,对照组为40±5,干扰组为24±3(P<0.01).结论 干扰BON-1细胞NRP2表达可抑制与其共培养的HUVEC细胞的成管能力,提示NRP2可能具有促进PNETs相关血管生成的作用,是PNETs新的潜在治疗靶点.
作者:谢雄;吴双;杨卫文;张月;欧娟娟;梁后杰;庞学利 刊期: 201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