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当代大学生网络利用及网络伦理的性别差异分析

胡善菊;郭继志;董毅;王洪婧;高润国

关键词:心理健康, 大学生, 网络利用, 两性差异, 网络伦理
摘要:目的 了解当代大学生网络利用及网络伦理影响的性别差异.方法 调查采取整群随机抽样原则,调查男生382名,女生644名;运用χ2分析和多重对应分析方法,比较不同性别大学生在网络利用及网络伦理方面的差别.结果 男女大学生在网络利用、网络成瘾症状、网络事件的态度评价、网络伦理影响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结论 应根据大学生的两性差异,对其采取有针对性的网络伦理教育,以提高高校德育的效率和效果.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一般情绪攻击模型视角下暴力伤医的原因分析与防范措施

    目的 探讨暴力伤医的原因,并提出相应防范对策.方法 通过调查问卷,分别就医务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对暴力伤医事件的认知、态度,医务人员医疗执业环境及其对自身职业的认知、态度,患者就医行为以及对医方的认知与态度3个方面进行调查.结果 医方与患方对于暴力伤医频发的直接原因,双方的选择基本一致;对于暴力伤医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二者均认为是社会大环境问题,是各种社会矛盾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反映;在预防措施方面,双方均认为应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医疗救助制度.结论 在预防方面,要做到提防可能存在冲动性攻击倾向的个体、减少诱发攻击行为的情景因素、采取合理的防范措施.

    作者:段力萨;冯俊敏;韩晨光;李玉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道德是安身立命的事

    <中国医学伦理学>已经创刊25周年了.25年,是一个世纪1/4的时间,是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孩成长为英姿挺拔的有为青年的时间.在这1/4的世纪里,<中国医学伦理学>从创刊走到今天,在社会各界的呵护支持下不断发展壮大,终于初成规模.这份期刊的成长历程,见证了中国医学伦理学事业从萌发初创到足够成熟的筚路蓝缕,记载了中国医学伦理学界同仁们的共同奋斗和不俗成绩.

    作者:杨放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多一些中国话语

    <中国医学伦理学>创刊25年了,正好1/4世纪,不算太长,也不算短.这25年,是我国生命伦理学成长发展的重要时期.其中,就有<中国医学伦理学>的积极参与和独特贡献.25年来,我与杂志编辑部一直保持着联系,得到他们的支持和厚爱,也对他们的艰辛和努力略知一二.我谨向编辑部新老朋友致以特别的感谢和敬意!

    作者:沈铭贤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以文化驱动为抓手促进医院学科发展

    叙述了医院通过文化驱动促进医院学科发展的具体做法,包括以激励文化为抓手,凝聚医院学科发展动力;以团队文化为抓手,营造医院学科发展氛围;以学习型文化为抓手,推动医院学科可持续发展;以争先文化为抓手,鼓励医院学科发展勇攀高峰;以创新文化为抓手,实现医院学科发展新突破.

    作者:黄培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大学生体验式生命伦理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践

    关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的基本共识.从大学生轻视生命、伤害生命的现状谈起,论述了在大学生群体中开展生命伦理教育的必要性,阐述了大学生体验式生命伦理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践过程,并从中探讨了体验式生命伦理教育的特点与机制,即一方面,体验式教学的特点与生命伦理教育的原则相契合,能使生命伦理教育的开展更为有效;另一方面,生命伦理教育中的体验活动能激发大学生的生命情感,构建大学生正确的生命伦理观.

    作者:梅思佳;陈庆健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民政系统精神病院的医患纠纷及处理对策探析

    针对精神病院医患纠纷中存在的部分患者知情同意落实困难、一些患者的角色被强化、医疗资源使用不平衡,影响患者公平就医等伦理问题,提出防范风险,减少纠纷的对策:医务人员应正确理解医学伦理与法律、法规的关系;坚持医疗优化、尊重、知情同意、慎独的原则;重视精神病患者的特殊心理需要,提高病床周转率;提高公众对精神疾病的知晓度.

    作者:常海霞;曹学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国家倡导是推动器官捐献工作的关键

    我国器官捐献率极低的困境引发了社会的强烈关注和业界的广泛讨论,而打破这一僵局的关键在于国家的倡导.其依据是,从伦理角度讲这是国家的必然之义和应有职责;从国际范围讲,国家倡导器官捐献工作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在我国,推动国家倡导器官捐献应从加强立法、建立健全组织机构、财政支持、宣传这四个方面着手才能冲破目前的困局.

    作者:李恩昌;柏宁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影响器官捐献的伦理因素及对策探讨

    影响器官捐献的伦理原因在于传统道德观念的制约、职业道德因素的影响、年龄及受教育程度的影响、对器官捐献的伦理认知缺乏、死者家属及周围人文伦理环境的影响、医生的伦理劝说程度不够、移植的亲属及补偿机制的道德问题.为了提高器官捐献率,需要转变道德认知、应用克隆技术、提高全民道德意识、加强移植协调员的培训、深化器官捐献及移植的研究、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普及伦理教育.

    作者:刘喜文;郭振霞;张京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伦理问题探讨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血管疾病急危重症,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首选方法.在临床实践中存在适应证模糊、不能有效沟通、治疗欠公平等伦理学问题,影响了急诊PCI的合理应用和发展,甚至导致医患纠纷的发生.通过对患者生命权、知情权、公平权等权利的重视,在医学伦理学的基本原则下指导介入技术的实施,使其可以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作者:薛社亮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期盼中的一期一会

    日子在指尖划过的时候,或风起云涌,或风平浪静.在这样的流年里,在某个时空交汇处,恰有某些特别的东西轻轻的拨动你的心弦,发出美的乐音.

    作者:尹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慎独精神在院内精神病患者口服药护理中的作用

    通过分析某精神病院口服药护理中存在的伦理问题,强调了慎独精神在口服药护理中的重要性.提出通过加强护理道德修养、提高护理人员自律意识等途径来培养护理工作人员的慎独精神.以降低精神病患者错服药的发生率,维护精神卫生事业的良好发展态势.

    作者:田玉莲;张建惠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广州高校医学生对医学解剖学人文关怀认知度的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广州地区高校医学生对医学解剖学人文关怀认知的现状.方法 通过横断面问卷调查法,对广州地区4所高校医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该地区医学人文关怀的相关教育已经初步建立,且大部分医学生在思想上能够认识到医学解剖学人文关怀和解剖学遗体捐献的重要意义,但是医学生对医学解剖学人文关怀的认知度依然较低,在解剖学捐献的态度和解剖学课堂的人文关怀行为上依然欠缺.结论 构建与医学解剖学相融合的解剖学人文关怀教育体系是推进当前该地区医学人文关怀教育深入的关键.

    作者:张黎;赖铿;李国营;黄榕波;李红枝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某医科大学预防医学系本科学生实验动物伦理学知识知晓情况的调查

    为了更好地提高毒理学实验课的教学效果,通过对某医科大学预防医学系在校学生进行动物实验伦理问题的问卷调查,了解医学院校动物实验的现状及对待动物实验的看法,从而进一步探讨医学院校动物实验教学的伦理意识,加强实验动物伦理学教育的措施和方法及加强动物伦理教育的作用.

    作者:朱建林;郑蜀贞;杨华;汪家梨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第六次科技革命给生命伦理学带来的挑战与发展机遇

    科学界预见第六次科技革命即将在未来10年左右的时间内到来,这场新科技革命也被称为是一次新生物学革命,将对人类社会的诸多方面产生影响.其也将对生命伦理学带来冲击和挑战:生命的概念需要重新定义,生命神圣性需要重新认识,家庭与生育的观念应更新,婚姻的社会意义需要反思,人为干预生命的伦理制衡,重新审视性别的价值属性.对这些挑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加强新科技革命对生命伦理学冲击和影响的理论探索,亟需对生命伦理学现有原则和规范进行全面梳理与界定,尽快建立顺应新科技革命发展要求的生命伦理学新框架,与时俱进树立与新科技革命相适应的非自然进化生命观,在突破新科技革命带来的生命伦理困境中建构新的哲学理念.

    作者:刘宏颀;邱少倩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保护性约束在院前急救精神病人转送中面临的伦理学问题与对策

    通过对杭州市急救中心2011年院前急救精神病人相关数据分析,发现针对院前急救精神病人采取的保护性约束面临侵犯患者权益、急救医师缺乏精神疾病诊断治疗能力、急救团队缺乏约束病人的法律支持等伦理难题,对此提出对策:保护性约束实施前需要进行评估、实施中尽量放弃暴力约束,时刻关心患者状况、实施后将患者送达指定医院,交与精神专科医师诊断.

    作者:周海斌;章丽彬;宋因力;张军根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25年,有你相伴(组诗)

    作者:苗云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特殊老年患者临终关怀期间的伦理困惑及价值取向

    阐述了干部病房老年患者临终关怀期间存在与生命伦理学原则相悖的伦理困惑.通过树立正确的死亡观,使临终关怀伦理取向价值利益大化;以换位思考的理性举措,使临终患者伦理价值取向权利人性化;用健康知识的灌输使患者家属走出公平伦理价值取向的误区,以帮助患者及其家属理清临终关怀期间伦理价值取向.

    作者:张兰;石祥秋;程桂丽;刘英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纳西族东巴医学伦理思想研究

    纳西族东巴医学是中华民族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蕴含极其丰富的医学伦理思想:行善原则、诚实原则、敬祖尊师及豁达的生命观等四个方面.深入挖掘和总结纳西族东巴医学中的医学伦理思想,对于培养纳西族医生的职业道德,丰富中华民族医学伦理思想,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张洪雷;张宗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乡村卫生人才道德关系的价值冲突与取向——基于对B市五区县的调查研究

    在农村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新一轮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受多元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影响,乡村卫生人才的道德关系中会产生某些价值冲突,村落社会人际交往和医疗行为中的价值取向呈现二元论趋势,具体表现为:人伦本位主导下个体本位在医疗抉择中的萌芽,熟人社会交往中的情感与理性在医疗行为中的权衡,对德性伦理的践行或多或少地弥补规范伦理在职业道德中的不足.

    作者:梁立智;吕兆丰;王晓燕;韩优莉;黄昊;李珑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90后护理实习生个性心理特征分析及临床教学方法探讨

    目的 了解90后护理实习生个性心理特征状况.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及(SCL-90)艾森克个性量表(EPQ)对上海中医药大学2010级60名护理实习生进行问卷测评.结果 90后护理实习生临床实习期间SCL-90各因子各项均高于全国常模均值,两者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EPQ各维度除效度L低于常模外,其余均高于常模,两者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护理实习生在临床实习期间存在的不同心理问题不容轻视,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从而提高护理实习生心理健康水平,提高护理实习生的带教质量,保证实习顺利完成,培养出合格的护理人才.

    作者:孙慧君;张康颖;张婷婷 刊期: 2013年第06期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