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迎春;吕兆丰;王晓燕;高清;王玉;汉业旭
医生干涉权,是医生的基本权利之一,没有医生干涉权的医疗,从某种意义上讲,是缺乏伦理道德的医疗.医生干涉权的延伸具有广泛的实际意义.在目前的医疗环境下,医生干涉权的弱化、甚至放弃,已产生出诸多医学及社会问题,“五滥”就是其中之一.行使医生干涉权,可能会出现种种风险,但若能正确把握,就会有效降低这种风险.
作者:陈永丰;王军芬 刊期: 2013年第03期
在建设中原经济区的现实背景下完善制度设计以实现健康公正是河南省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价值诉求.河南省探索医疗改革面临卫生资源配置悬殊、地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医疗鸿沟扩大等公正隐忧.实现河南省健康公正的建议:强化政府责任、完善医疗保障制度、秉承医学人文理念、关注弱势群体的生存环境.
作者:朱培丽 刊期: 2013年第03期
在我国传统文化视域和现行伦理、法律框架下,老年人临终关怀会遇到一系列的伦理冲突和难题:医疗保护中隐瞒病情与知情同意中告知原则的伦理冲突;中国传统孝道观念与尊重病人自主抉择权利的伦理冲突;临终关怀中的死亡商讨与传统死亡观的伦理冲突;选择临床积极治疗或临终关怀服务的伦理决策冲突;临终关怀的服务理念与传统医德观的伦理冲突.提出解决的对策为:应根据病人的心理状态和实际需要适当告知病情;关注病人意愿,尊重病人的自主权;推广有关生死关怀等相关的教育课程;开展死亡观教育和伦理引导,构建和普及科学的死亡观;医务人员要转变医疗观念,重视对临终老人的身心照护.
作者:罗会宇 刊期: 2013年第03期
对癌症患者过度医疗的成因有一些区别于其他疾病的特征,造成癌症过度医疗的因素既有癌症医学发展的客观原因,又有来自社会、医生、患者等多方面的因素.从医学伦理学的各个角度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如制定双向诊治规范、转变癌症治疗伦理观念、提高医者的人文意识与医德修养、改变信息不对等状态、健全医疗管理政策法规等,为杜绝癌症诊疗中的过度医疗行为提供参考.
作者:李琤;邵军 刊期: 2013年第03期
通过分析循证卫生政策研究的概念,论述了我国及国际的循证卫生政策研究现状,讨论了现阶段卫生系统环境设定下循证卫生政策研究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并通过进一步分析国内外循证卫生决策中面临的伦理学问题,认为我国在进行循证卫生决策研究时,可汲取国际经验,将研究嵌入决策过程,加强决策者使用证据的能力,建立广泛的证据基础,加大伦理审查力度,在具体决策过程中始终坚持伦理思维.
作者:崔伊萌;徐凌忠;盖若琰;祁华金;梅林 刊期: 2013年第03期
基因治疗目前在研究和临床应用上蓬勃发展,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疾病治愈的希望,同时也出现了诸多伦理问题,如基因治疗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病人的选择及病人的知情同意、病人信息隐私的保护、医疗保健的费用以及生命伦理问题等.从基因治疗技术及法律法规两个方面进行伦理对策的思考,提倡研究者及医生的自律、加强法律法规的完善和建设、从技术角度提高基因治疗的安全性、发展基因治疗疗效的评估系统、充分的病人知情同意等,以期在伦理的规范和引导下,促进基因治疗健康发展.
作者:杨灿;郭鑫;谢军 刊期: 2013年第03期
制度伦理建设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起着基础性和根本性的作用.从当前社区卫生服务的伦理现状入手,剖析了产生伦理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即政府主导功能错位、医疗功利化趋向明显和缺乏完善医疗保障制度支撑.在此基础上,对社区卫生服务制度伦理建设提出相应对策:政府履行职责,实现卫生正义公平;维护健康权益,构建完善保障体系;形成制度伦理,将伦理道德规范化.
作者:徐青松;周俊 刊期: 2013年第03期
通过论述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伦理支撑,同时结合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工作过程中存在的患者主动参与意识不强,咨询师或医生风险评估和指导不到位,专业技术人员认证制度未确立等问题,提出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必须遵循自愿、知情同意、保密等医学伦理学原则,为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开展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提供科学依据和规范化指导.
作者:李铭臻;王奇玲;李飞成;唐立新;郑立新 刊期: 2013年第03期
实地观察研究发现,目前B市M县村卫生室的设置状况和村医的配置存在以下伦理问题:基于服务人口数量的村卫生室配置无法保障公平;公共产品的市场运作方式导致公共卫生服务提供不足;职业素养趋弱的村医队伍影响农民卫生服务利用的可及;基本药物落地制度现状影响村民对村医的选择与信任;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的纳入与否影响参合农民的均等受益.
作者:彭迎春;吕兆丰;王晓燕;高清;王玉;汉业旭 刊期: 2013年第03期
医务人员在医疗卫生实践过程中面临着复杂的医学伦理关系,这就需要从医学生抓起,除了应该努力掌握现代医学技术外,培育良好的医学伦理思维能力、医学人文素质显得尤为重要.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策略有:学校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师德建设,提升人文素养;注重专业教育,渗透人文精神;增设人文课程,提高教学质量;突出人文理念,浓郁校园文化;健全长效机制,加强社会实践;拓宽教育渠道,提高教育成效.
作者:王爱英;夏吉凯;李丽 刊期: 2013年第03期
患者的猜疑、矛盾心理和医务人员的困惑、消极自保态度使医患彼此间产生信任危机,医患关系呈现紧张状态,这会影响患者健康利益诉求的实现和医疗工作的有序开展.应加强医患沟通,注重口头语言的运用,发挥身体语言的作用,促使双方互相理解与了解,使医患关系趋于和谐.
作者:张金凤;胡文华;张永利;岳长红 刊期: 2013年第03期
新的形势下,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一名合格的军队医院检验人才,首先应该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掌握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专业技能,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其次,需要立足岗位,要把职业当事业干,积极进取,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此外,还要注重创新思维观念、要在创新理论上倾注心血、要在科研攻关上求突破,树立开拓创新的目标.
作者:黄龑 刊期: 2013年第03期
伦理学思想在法医学发展过程中的具体体现为:从事法医工作应了解我国丧葬文化,伦理学思想在古代法医学和现代法医学中均有体现.了解法医伦理学的发展历史,有助于更好的研究法医伦理学这一课题,也有助于指导法医实践,尤其是指导公安法医工作.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法医伦理学的研究进展,并提出研究法医伦理学的实践意义在于:它是衡量法医工作是否合格的标准,其思想在活体检验和尸体检验中均有一定指导意义.
作者:汤家全;陈德京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不同层次护生对生活护理的认同情况,以期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在该院实习的95名本科护生、76名大专护生、116名中专护生对生活护理的认同情况.结果 本科护生对生活护理知识的认同虽然高于大中专护生,但对实施生活护理的认同低于大中专护生,护生对实施生活护理的认同普遍偏低(P<0.05).结论 临床护理教育工作者应注重从思想上加深护生对生活护理的认识,提高其认同水平,促进职业素质的养成.
作者:李莉萍;何剑 刊期: 2013年第03期
医学信息化技术广泛地应用于现代医疗各个环节之中,其具有高效、私密和功利性等特征,同时也产生了一些伦理问题.这些伦理问题折射了部分医务工作者对此缺乏足够的重视、对信息化技术的特点缺乏应有的认识、医疗机构对此缺少防范技术和监管等问题.对于信息技术所导致的伦理问题,应当从加强立法、强化和规范医院的管理、加强医疗机构和医务工作者的教育等方面抓起,化解现代医学信息化中的伦理问题.
作者:龙艺;田宗远;陈龙 刊期: 2013年第03期
对丽水市某医院“关系就医”现象展开调研和分析,发现“关系就医”是医患之间社会资源交换的媒介,其现象背后是医患博弈互动的错位以及医患双方对满意率理解的偏差.建议政府构建良性医患博弈的合理化制度,医务工作者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为患者提供“熟人”般的医疗服务.
作者:王秋芬;王伟杰;钱丽荣;方振宇 刊期: 2013年第03期
本刊讯:2012年12月15日下午,参加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生命伦理学研究中心举办的国际生命伦理学研讨会的中外与会者共同研讨了我国著名哲学家、生命伦理学开创者邱仁宗教授的学术思想.胡庆澧、顾媛、张新庆、李恩昌、胡林英、Alexander Capron、Ruth Chadwick、Daniel Wikler、Richard Cash等数十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翟晓梅主持了会议,刚从国外出席完国际会议的邱教授出席了会议.
作者:李恩昌 刊期: 2013年第03期
医院文化是员工集体认同的价值观,是医院理念创新的基础,是医院精神的升华,是内部员工之间的“粘合剂”.医院文化建设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建立高尚优秀的医院文化、构建共性大文化、构建管理创新文化、构建自身的特色文化、构筑共同双赢文化、构建美好环境文化.
作者:梁时荣;娄元霞;李毓霞;王玮 刊期: 2013年第03期
实地观察发现,村卫生室运行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卫生资源配置问题、人才选拔问题、基本药物的使用问题、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要实现村卫生室的正常运行,需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村级卫生人力资源的配置应将公平可及作为重要前提;村级卫生人力资源的选拔与培养应考虑乡土文化的人际环境;基本药物的使用政策上应力争实现义与利的有机统一;村级卫生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应遵循“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作者:彭迎春;吕兆丰;王晓燕;高清;王玉;汉业旭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生命教育是通过对生命现象的认识,感知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体验和理解生命的生活化本质,提升人类的幸福指数和人文情怀.当前,医师职业精神出现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生命教育的缺失.因此,在培育医师职业精神、进行生命教育时,应坚持以人为本、感同身受、从医乐道、终身教育等原则,对医师进行生命认知教育、生命责任教育、生命价值教育等.
作者:张秋菊 刊期: 201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