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春燕;朱奕孜
医院的重症加强护理病房作为器官捐献潜在者信息主要来源地、部分医院器官摘取地,在实际工作中,应该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关系:器官捐献与全力抢救、脑死亡与心死亡判定、协调沟通与知情同意、人文关怀与重症监护、器官获取与维护尊严,以及特殊人群与自愿捐献等六种关系,以使在ICU内的器官捐献既遵守法律法规,又符合伦理道德.
作者:韦林山;黄海;霍枫 刊期: 2014年第06期
通过对2013年美国胸科协会、国际心肺移植协会、重症医学学会、器官获取委员会以及美国器官资源共享网络,根据目前的临床数据和经验,对心脏死亡的供体器官捐献的伦理学与法律问题修订的新的指南进行解析后认为,在我国特殊的器官移植环境中,心脏死亡器官捐献存在着伦理和法律等方面的问题:知情同意、前后期干预、死亡判定、临终护理.
作者:冯丽芝;周青山 刊期: 2014年第06期
阐述了药物临床试验受试者权益保护的历史与发展的背景,全面介绍了受试者应享有的受尊重权、知情权、自主决定权、隐私权、补偿权、免费治疗权以及赔偿权等主要权益,并对其概念和特点进行了界定和诠释.进一步针对不同分期的药物临床试验的特点,分析受试者权益没有得到完善保护的方面.在已有的历史经验教训基础上,分析不同分期药物临床试验的受试者权益保护的薄弱环节,探讨受试者权益保护的改善策略,包括:加强教育培训及宣传;完善伦理审查管理机制;建立风险保障机制.
作者:郑君;马小龙;张瀛;李义庭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根管显微镜应用于开髓术及髓腔预备教学评价的医学伦理意义.方法 根据教学大纲的教学内容,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表,采用不记名的调查形式,对部分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口腔医学学生进行调查,并分析结果.结果 97%的学生通过根管显微镜较清楚的看到髓室顶是否揭除干净,100%的学生较清楚的看到髓室底、髓室侧壁、根管口的解剖结构,87%的学生认为根管显微镜用于根管治疗实验课有意义,89%的学生认为根管显微镜对实验课操作结果的评价有意义,95%的学生认为用根管显微镜对操作效果的评价比较客观.92%的学生认为可以提高学习兴趣、能够提供充足的光源和放大解剖结构,95%的学生认为帮助理解正确的操作.结论 在当前医患关系紧张的背景下,采取新的效果明显的教育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临床技能,从而减轻患者痛苦,有利于改善医患关系.
作者:宋建玲;董茜茜;邓晓红;刘青;李志丹 刊期: 2014年第06期
阐述了医患沟通是道德的沟通,要注重诚与信也是医患情感交流及获取有效信息的基础,说明了儿童哮喘患者诊治过程中要了解医患沟通的参与者、医患沟通的内容和医患沟通的方法,分析了诊治过程中医患沟通的重要性:医患沟通是儿童哮喘正确诊断的关键,医患沟通是儿童哮喘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史瑞明;房夏玲;卞旭华;冯爽;高文娟;刘小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阐述了宏观视角下的健康管理新内涵,解析了健康管理当前存在的问题:发展远景明晰但缺乏统筹规划;居民意识觉醒但依从性低;信息来源广泛但缺乏规范;体检企业趋多但同质竞争;有准入但无可测量性评价.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宏观视角下健康管理新模式构建,包括内外结合,实现政府、医疗机构、健康产业联动;教育引领,提升全社会健康管理理念;以人为本,构建全程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新体系;继承创新,传统医学健康管理有机结合;数据共享,推行移动健康;循证干预,探索可测量的健康管理评价工具.
作者:黄培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基于医学研究生的特点,提出了抓好入学阶段、临床阶段、毕业阶段“三个阶段”,立足自我主体、辅导员主体、导师主体“三个主体”,依靠党组织、人文素质课、制度保障“三个根本”进行医学研究生思想政治创新教育,以提高医学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作者:申丽娟;潘尔春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促进老年人的健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养老院老人145名,居家老人275名,应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老年抑郁量表(GDS)、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对其进行焦虑、抑郁及社会支持的测评.结果 老年人的焦虑、抑郁状况在养老模式、性别、文化程度和社会支持四个方面存在差异.结论 社会、家庭及老年人本身都需要积极采取对策来提高老年人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从而提高社会的公共健康水平.
作者:张林;王爱华;刘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在军事精神医学实践中,医者的职业与种属、患者的地位与权责都发生了明显变化,医患关系错综复杂,难以对等.依据《夏威夷宣言》和《马德里宣言》的制度规诫,结合军事实践要求,军事精神病学医生应严守“中立”姿态、提前知情告知、区别患者秘密、善于平衡角色.
作者:常运立;杨放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介绍了以急诊患者为中心的五步式沟通模式,五个步骤是:预先计划,将坏消息告诉给患者,了解患者的情绪、看法、待议事项以及是否愿意讨论下一步计划,将详细信息告诉给患者,达成共识.并就五个步骤里的注意问题和方法作了交流.
作者:刘丽丽;王逸之;楼玉凤;詹永杰;陈志华;刘德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癌症临终患者家属的死亡态度及影响因素,为提高癌症患者临终关怀服务质量、开展死亡教育提供依据,积累资料.方法 选取2012年9月~2013年12月入住华泾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6名癌症临终患者的家属为研究对象,采用死亡态度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并分析结果.结果 78名研究对象对死亡持接受态度,28名持排斥态度.文化程度、接触死亡及濒死情况、参加葬礼次数及在家中谈论死亡情形对其死亡态度均有影响(P<0.05或P<0.01).结论 死亡态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护理人员在实施癌症临终关怀护理时,应注重对患者家属的死亡教育的方式.
作者:郑家萍;孙伟;蒋中陶;王海琴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骨科病房的应用效果,为医院管理者提供理论学参考依据.方法 从2012年3月开始在榆林市某三级乙等医院及交通大学某附属医院骨科病房开展层级护理管理模式,根据护士的能力设置不同层级,再根据层次的不同对每位护士进行相应的培训后在病房实施层次管理,用Epidate 3.0和SPSS18.0软件比较在层次管理模式下及传统护理管理模式下的护士综合能力、护理工作质量、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及差错事故发生率的异同.结果 采用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后,临床护士的综合能力明显提高,临床护理能力、科研能力和教学能力均得到提高,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护理工作质量评分明显改善,各个维度的得分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提高,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差错事故发生率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结论 层级护理管理模式能够提高骨科病房护士的综合能力,增加患者家属及患者的满意度,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提升骨科病房的伦理护理服务质量,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可广泛应用在骨科病房的日常护理工作中.
作者:张照亮;李严峰;姚晚侠;姚聪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在医德教育实践中,应传承传统有益的道德理念,迅速适应、融入新时期信息化与全球化的发展大潮中.并从其古今通理与现代价值对象以及该理念的现代解释等方面对其进行分析研究,指出了立德树人的主体实践性体现在法治建构性与德治熏陶性,以及群众评价性与个体引导性两个方面.
作者:张洪志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温州市茶山高教园区在校大学生对器官捐献的认知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相关部门采取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偶遇抽样方法,对温州市茶山高教园区279名大学生进行了关于器官捐献认知现状的问卷调查.结果 绝大多数大学生对器官捐献有所了解,但对具体知识、流程、用途及相关法规等知晓程度较低;有22.9%的大学生表示从来没有捐献器官的意愿,且仍有66.9%的人还未做决定;大学生整体器官捐献态度呈正向态度,但不同年级、性别、科系类别、风俗习惯及献血习惯者的器官捐献认知水平存在差异.结论 政府、高校和社会应加强对器官捐献知识和价值的宣传,采取多种形式,通过提高大学生的器官捐献的知识水平,促进器官捐献态度的改善和器官捐献意愿的提升.
作者:曾春燕;朱奕孜 刊期: 2014年第06期
通过检索查阅美国、加拿大、英国政府部门出版的政策性刊物、相关报告法规、网站等,介绍了美国、英国和加拿大对涉及人体的医学研究进行伦理审查时的基本伦理原则.并对照我国伦理审查的现状,得出完善我国伦理审查基本原则的启示,包括有伦理审查原则的顶层设计、内容的概括性和落实.
作者:胡松岩;张雪;尹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对医患纠纷及医患纠纷第三方调解的概念和要素进行了阐释,以时间为轴线,将我国第三方调解的发展分为萌芽期、探索期、发展期、认可期并分别概述;总结我国医患纠纷第三方调解的变化特征:政府主管部门从卫生部门变为司法部门、调解从收费变为免费、经费从困难变为政府财政支持、模式从单一趋向多元化.提出优化医疗责任保险运行机制和制定专属医患纠纷处理法律的建议:不断优化医疗责任保险运行机制,建立专属于医患纠纷的法律条例,统一第三方调解机构调解结果的法律效应.
作者:周倩慧;袁受美;王锦帆 刊期: 2014年第06期
首先提出了关怀道德理论,指出了关怀道德理论研究出发点是女性并分析了它的内涵,其次分析护理核心价值观,对护理所面对的照护对象、从事护理事业的特色群体和现代社会的护理进行了阐述,后认为关怀道德理论研究为护理核心价值观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并从关怀道德理论得到对护理教育事业的启示.
作者:李春香;王磊;王斌全 刊期: 2014年第06期
阐述了医患关系的现状,并对医患关系紧张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善医患关系的对策,主要有:改善医疗环境,提高服务质量;分级诊疗,缓解大医院的诊疗压力;加强医患沟通,重视医疗人文关怀理念;重视并发挥新闻媒体的引导作用.
作者:赵小洋;刘连新;姜洪池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加强实验动物伦理学教育是培养医学生良好伦理素养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培养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也是确保实验教学正常进行的需要.在医学院校实验教学过程中,应遵守动物实验的“3R”和“善待”的伦理学原则,可通过更新实验教材和改革教学理念、尽量用无创人体实验代替动物实验、开展动物模拟实验或动物虚拟实验等措施来实践动物实验的伦理学原则.
作者:李小媚;舒安利;肖素军;周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阐述了临终关怀的意义、现状及内在的伦理困境,具体有:死亡标准的变化让“临终”难以界定;患者的自主性对“关怀”要求不一;延长寿命与提高生命质量难以平衡.在此基础上,论述了临终关怀遭遇的慢性疾病增多,过度医疗及医患关系不和谐的医学困境,并提出了树立正确观念、实现临终关怀的对策,包括:管理者应树立服务意识,强化引导观念,营造和谐的人文关怀环境;医者应树立整体医学观念,把握善恶伦理尺度;大众应树立正确的疾病观和死亡观,推进临终关怀新理念的形成.
作者:周碧雯 刊期: 201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