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我国医患纠纷第三方调解的发展与趋势

周倩慧;袁受美;王锦帆

关键词:医患纠纷, 第三方调解, 人民调解委员会, 医患关系, 医疗责任保险
摘要:对医患纠纷及医患纠纷第三方调解的概念和要素进行了阐释,以时间为轴线,将我国第三方调解的发展分为萌芽期、探索期、发展期、认可期并分别概述;总结我国医患纠纷第三方调解的变化特征:政府主管部门从卫生部门变为司法部门、调解从收费变为免费、经费从困难变为政府财政支持、模式从单一趋向多元化.提出优化医疗责任保险运行机制和制定专属医患纠纷处理法律的建议:不断优化医疗责任保险运行机制,建立专属于医患纠纷的法律条例,统一第三方调解机构调解结果的法律效应.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职业危害对妊娠期手术室护士的影响及其伦理对策

    职业危害会损害妊娠期手术室护士身心健康、降低其职业幸福感,甚至会影响胎儿的健康.其影响因素主要有物理、化学、生物、心理社会、职业、个人及医院管理等.为预防妊娠期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医院需要加强职业防护的伦理化管理,制定健全的规章制度;手术室需要加强职业防护知识教育,合理排班和完善休假制度,规范操作行为和预防措施;妊娠期护士要提高自我防护意识,提高预防职业危害的能力,减少职业危害的发生,保护自身和胎儿的健康.

    作者:刘雄涛;赵丽燕;钞海莲;赵莉;薛鹏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肿瘤专科医院患者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

    在肿瘤专科型医院患者满意度测评体系的基础上,选取某一肿瘤专科医院患者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运用IPA分析方法研究肿瘤专科医院患者的满意度影响因素,帮助医院识别患者满意度不高的因子,分析医院管理实践中存在的不合理因素.针对分析中发现的不合理因素,提出相应的管理改进思路与措施:全面优化检查服务流程,有效加强收费管理,合理改善后勤服务.

    作者:刘乐;龙杰;卢良州;唐宁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临终关怀在现代医学语境下的困境与对策

    阐述了临终关怀的意义、现状及内在的伦理困境,具体有:死亡标准的变化让“临终”难以界定;患者的自主性对“关怀”要求不一;延长寿命与提高生命质量难以平衡.在此基础上,论述了临终关怀遭遇的慢性疾病增多,过度医疗及医患关系不和谐的医学困境,并提出了树立正确观念、实现临终关怀的对策,包括:管理者应树立服务意识,强化引导观念,营造和谐的人文关怀环境;医者应树立整体医学观念,把握善恶伦理尺度;大众应树立正确的疾病观和死亡观,推进临终关怀新理念的形成.

    作者:周碧雯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中的伦理与法律解读

    通过对2013年美国胸科协会、国际心肺移植协会、重症医学学会、器官获取委员会以及美国器官资源共享网络,根据目前的临床数据和经验,对心脏死亡的供体器官捐献的伦理学与法律问题修订的新的指南进行解析后认为,在我国特殊的器官移植环境中,心脏死亡器官捐献存在着伦理和法律等方面的问题:知情同意、前后期干预、死亡判定、临终护理.

    作者:冯丽芝;周青山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某院急诊专科护士培训体系的构建

    目的 探讨适合某院急诊专科护士培训体系的构建,以提高急诊专科护士的能力.方法 建立新的、系统的专科护士培训与准入制度,根据工作年限及掌握专业技术能力要求按急诊三个区域,分四个阶段,对急诊专科护士进行系统化、有目标、有计划的岗前和在岗培训.结果 通过实施分区域、分阶段急诊专科护士培训体系,护士的理论水平、操作能力、预检分诊准确率、抢救成功率、病人满意度、适应工作能力、沟通能力等方面有明显提高.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某院通过对急诊专科护士进行科学的分区域、分阶段的专业培训,收到满意成效.提高了急诊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为病人提供高效、便捷、优质的服务.

    作者:李海玲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现代医学模式下医学生生命教育内容、目标及实施方法探讨

    现代医学模式的兴起呼唤医学院校实施以生命意识教育、生命价值教育和死亡观教育等为主要内容的生命教育,其目标包括有认清生命本质、尊重生命存在、创造生命价值.要通过完善课程体系设置,将生命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将生命教育融入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探寻生命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的育人功能,在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实践活动中渗透生命教育等方式开展医学生生命教育,促进医学生健康成长.

    作者:鲍中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提升口腔医学本科生医德教育水平的探讨

    当下口腔医学本科生教育中存在重视专业技能培养,忽视医德医风教育的问题,从医学院校、教学医院、医学生、口腔专业特殊性四个方面存在的多种原因着手进行分析与探讨,指出口腔医学本科生医德教育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并提出需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医德医风教育的标准与评估体系,改善课程设置,在医学教育不同时期采取相应不同的教育手段,加强带教教师选拔与队伍建设等提升医德教育水平的方法.

    作者:林欣;戴艳梅;杨颖;郭怡熠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21例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伦理对策

    通过回顾性分析某院小儿外科2012年1月~ 2013年10月发生的21例护理不良事件,找出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与相关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核心制度执行不力,告知、宣教、沟通不到位及服务对象的特殊性等有关.为避免小儿外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确保患儿住院期间的安全,应加强对护理人员伦理知识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责任心,加强核心制度的落实,提高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做好入院宣教,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改变护理人员超负荷工作状态,从而提高小儿外科护理质量.

    作者:王婉秋;王颖;周红霞;孟棣;闫妮;葛秀萍;刘婷;吕红芬;罗晨晨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癌症临终患者家属死亡态度调查与分析

    目的 了解癌症临终患者家属的死亡态度及影响因素,为提高癌症患者临终关怀服务质量、开展死亡教育提供依据,积累资料.方法 选取2012年9月~2013年12月入住华泾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6名癌症临终患者的家属为研究对象,采用死亡态度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并分析结果.结果 78名研究对象对死亡持接受态度,28名持排斥态度.文化程度、接触死亡及濒死情况、参加葬礼次数及在家中谈论死亡情形对其死亡态度均有影响(P<0.05或P<0.01).结论 死亡态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护理人员在实施癌症临终关怀护理时,应注重对患者家属的死亡教育的方式.

    作者:郑家萍;孙伟;蒋中陶;王海琴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护理人文关怀在ICU病房气管切开术后患者中应用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护理人文关怀在ICU病房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入住我院ICU病房行气管切开术的患者122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人文关怀,比较分析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基础护理质量、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人文关怀应用于ICU病房气管切开患者中,能缓解患者的焦虑状态,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关注及推广应用.

    作者:史敏;陈丽英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对“医源性人体脱离物”分类及其权利归属的伦理探讨

    首先从医疗废弃物的概念出发分析了该概念的不合理性,并提出了“医源性人体脱离物”的概念,阐述了“医源性人体脱离物”具有“物”的属性,根据其有无价值和传染性进行了四种分类,后对这四种分类的权利归属进行了伦理探讨.

    作者:宁晓路;曹永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老年人焦虑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探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促进老年人的健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养老院老人145名,居家老人275名,应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老年抑郁量表(GDS)、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对其进行焦虑、抑郁及社会支持的测评.结果 老年人的焦虑、抑郁状况在养老模式、性别、文化程度和社会支持四个方面存在差异.结论 社会、家庭及老年人本身都需要积极采取对策来提高老年人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从而提高社会的公共健康水平.

    作者:张林;王爱华;刘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美国加拿大英国伦理审查的基本原则及对我国的启示

    通过检索查阅美国、加拿大、英国政府部门出版的政策性刊物、相关报告法规、网站等,介绍了美国、英国和加拿大对涉及人体的医学研究进行伦理审查时的基本伦理原则.并对照我国伦理审查的现状,得出完善我国伦理审查基本原则的启示,包括有伦理审查原则的顶层设计、内容的概括性和落实.

    作者:胡松岩;张雪;尹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护士面部表情识别能力对防范骨科护理风险的伦理探究

    目的 了解骨科护士面部表情识别能力和骨科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现状,探讨面部表情识别能力对护理风险防范的伦理意义.方法 对骨科护士进行面部表情识别能力测试和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状况调查并探究其相关性,采用SPSS17.0对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骨科护士总体面部表情识别能力不高,面部表情识别能力与护理风险防范存在相关关系,且OR值=0.684,面部表情识别是防范护理风险的重要方面.结论 面部表情识别能力对护理风险防范具有重要伦理意义,可以通过提高面部表情识别能力来营造充满人文关怀的伦理环境,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

    作者:傅燕辉;袁惠萍;张维珍;蒋伟亚;陆丽娜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卓越医生”视域下的医学生服务性学习研究

    “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提出对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社会服务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服务性学习作为服务与学习结合的一种学习方式,以其服务性、复合性、实践性、学术性特点为实现“卓越医生”的卓越性提供了现实路径.以多样性的组织方式、有效的过程控制建构医学生服务性学习模式,培养卓越医学人才.

    作者:张婕琼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从关怀道德理论看护理核心价值观的研究内容

    首先提出了关怀道德理论,指出了关怀道德理论研究出发点是女性并分析了它的内涵,其次分析护理核心价值观,对护理所面对的照护对象、从事护理事业的特色群体和现代社会的护理进行了阐述,后认为关怀道德理论研究为护理核心价值观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并从关怀道德理论得到对护理教育事业的启示.

    作者:李春香;王磊;王斌全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哲学与精神病学研究的新视野

    2014年6月26~29日,第十六届世界哲学、精神病学与心理学大会在保加利亚召开,近百名来自世界各地的哲学家、精神病学家和临床医生、神经科学家、心理学家与会探讨哲学与精神病学的关联和发展,精神病学哲学问题,以及与临床精神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相关的各种理论和实践问题.本文围绕三个主题评述大会呈现的精神病学与哲学研究的新视野:精神病诊断中的“有效性”(Validity)问题,现象学中的“缘身性”(Embodiment)与移情(Empathy)理论、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观对于精神病学临床实践的方法论启发.

    作者:肖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骨科病房的应用效果实证分析

    目的 探讨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骨科病房的应用效果,为医院管理者提供理论学参考依据.方法 从2012年3月开始在榆林市某三级乙等医院及交通大学某附属医院骨科病房开展层级护理管理模式,根据护士的能力设置不同层级,再根据层次的不同对每位护士进行相应的培训后在病房实施层次管理,用Epidate 3.0和SPSS18.0软件比较在层次管理模式下及传统护理管理模式下的护士综合能力、护理工作质量、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及差错事故发生率的异同.结果 采用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后,临床护士的综合能力明显提高,临床护理能力、科研能力和教学能力均得到提高,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护理工作质量评分明显改善,各个维度的得分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提高,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差错事故发生率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结论 层级护理管理模式能够提高骨科病房护士的综合能力,增加患者家属及患者的满意度,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提升骨科病房的伦理护理服务质量,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可广泛应用在骨科病房的日常护理工作中.

    作者:张照亮;李严峰;姚晚侠;姚聪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护士的情绪劳动:表层扮演和深层扮演的中介效应

    目的 探讨护士的表层扮演和深层扮演这两种不同类型的情绪劳动是否在社会压力(与服务对象相关的)和护士的情绪耗竭间发挥着中介效应.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和结构方程模型统计处理的方法.结果 病人不切实际的期望与护士的表层扮演、护士的深层扮演均呈正相关,病人的言语侵犯到护士的情绪耗竭的路径系数显著,护士的表层扮演到护士的情绪耗竭的路径系数显著,护士的表层扮演在病人不切实际的期望和护士的情绪耗竭间的中介效应显著.结论 护士的表层扮演和深层扮演的作用机制是不同的,护士的表层扮演在社会压力和护士的情绪耗竭间发挥着中介效应,而深层扮演则没有这样的中介效应.所以,医院应投入更多的资源和精力去对护士们进行深层扮演的培训,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运用这种情绪劳动方式,以减少情绪资源的耗费.

    作者:陈卿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染色体平衡易位携带者生育策略的伦理思考

    通过论述平衡异位的相关知识,对其携带者的疾病特点作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平衡易位携带者在遗传咨询中面临以下几种生育策略时的伦理困境:尝试自然怀孕,自然流产风险高,接受产前诊断可能面临终止妊娠的决定;接受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其标本取样和诊断技术仍然存在某些局限性和缺陷,费用相对昂贵;使用捐献的配子,可能面临保密问题和与中国传统观念相悖的困境;领养孩子,同样面临保密问题和与中国传统观念相悖的窘境.因此,遗传咨询医师在对平衡易位携带者咨询过程中应遵循有利于患者、知情同意、保护后代、社会公益、保密、严防商业化、伦理监督等原则.

    作者:陆小溦;孙贻娟;谷瑞环;冯云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