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卿
脑死亡患者作为器官移植供体来源的提法逐渐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但也遇到了诸多困境和问题,如脑死亡患者的死亡判定、脑死亡患者的意志遵循、脑死亡患者供体器官的管理、脑死亡患者供体器官的经济补偿等,结合我国社会实际情况和医疗环境,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借鉴国外器官移植相关法律,严格遵守《人体器官移植条例》,完善立法和人体器官移植质量监控.
作者:李信晓;张娴;肖培;孙鹏飞;付升旗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促进老年人的健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养老院老人145名,居家老人275名,应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老年抑郁量表(GDS)、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对其进行焦虑、抑郁及社会支持的测评.结果 老年人的焦虑、抑郁状况在养老模式、性别、文化程度和社会支持四个方面存在差异.结论 社会、家庭及老年人本身都需要积极采取对策来提高老年人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从而提高社会的公共健康水平.
作者:张林;王爱华;刘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通过对我国目前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形式和存在的问题的研究与讨论,分析了第三方调解机制的特点和优势,对比并借鉴了国外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提出了构建更加有效的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方式的政策建议:制定相关法律;要全面引入并强制推行医疗责任险;建立“医调委”与医疗责任保险机构的衔接机制;完善“医调委”的队伍和制度建设.
作者:武海波;张妮洁;黄奕祥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根管显微镜应用于开髓术及髓腔预备教学评价的医学伦理意义.方法 根据教学大纲的教学内容,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表,采用不记名的调查形式,对部分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口腔医学学生进行调查,并分析结果.结果 97%的学生通过根管显微镜较清楚的看到髓室顶是否揭除干净,100%的学生较清楚的看到髓室底、髓室侧壁、根管口的解剖结构,87%的学生认为根管显微镜用于根管治疗实验课有意义,89%的学生认为根管显微镜对实验课操作结果的评价有意义,95%的学生认为用根管显微镜对操作效果的评价比较客观.92%的学生认为可以提高学习兴趣、能够提供充足的光源和放大解剖结构,95%的学生认为帮助理解正确的操作.结论 在当前医患关系紧张的背景下,采取新的效果明显的教育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临床技能,从而减轻患者痛苦,有利于改善医患关系.
作者:宋建玲;董茜茜;邓晓红;刘青;李志丹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从医学实践中人文精神缺失的三大症结:医学实践仍以崇尚“技术主义”的生物医学模式为主;医院经营管理理念存在偏差;医务人员人文底蕴不足出发分析说明了医学人文精神缺失已成为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重要因素之一.并就解决问题的相应策略进行了思考:要构建全程式的人文教育体系,要重塑立体式的人文服务体系并倡导植入式的文化建设体系,以期能对医学人文精神的建设实践提供参考.
作者:倪健辉;施琳玲;张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通过论述平衡异位的相关知识,对其携带者的疾病特点作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平衡易位携带者在遗传咨询中面临以下几种生育策略时的伦理困境:尝试自然怀孕,自然流产风险高,接受产前诊断可能面临终止妊娠的决定;接受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其标本取样和诊断技术仍然存在某些局限性和缺陷,费用相对昂贵;使用捐献的配子,可能面临保密问题和与中国传统观念相悖的困境;领养孩子,同样面临保密问题和与中国传统观念相悖的窘境.因此,遗传咨询医师在对平衡易位携带者咨询过程中应遵循有利于患者、知情同意、保护后代、社会公益、保密、严防商业化、伦理监督等原则.
作者:陆小溦;孙贻娟;谷瑞环;冯云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精神病专科医院医务人员的职业态度现状和影响因素,为相关管理者进行决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法对武汉市某三甲精神卫生专科医院医护人员进行调查,并对该院的行政管理人员进行访谈,用EpiData 3.0和SPSS12.0统计软件分别进行数据录入和分析.结果 该精神卫生专科医院医护人员职业态度综合平均分为2.58,78.7%的医护人员准备长期从事精神病院医护工作,48.9%的医护人员认为工作中棘手的事是患者家属的不配合,在工作过程中令医护人员烦恼的事情当中,工作风险占据了78.7%,世俗偏见占据了63.8%.结论 该医院医护人员职业态度总体状况较好.
作者:杨坚;吴均林;张亮 刊期: 2014年第06期
阐述了临终关怀的意义、现状及内在的伦理困境,具体有:死亡标准的变化让“临终”难以界定;患者的自主性对“关怀”要求不一;延长寿命与提高生命质量难以平衡.在此基础上,论述了临终关怀遭遇的慢性疾病增多,过度医疗及医患关系不和谐的医学困境,并提出了树立正确观念、实现临终关怀的对策,包括:管理者应树立服务意识,强化引导观念,营造和谐的人文关怀环境;医者应树立整体医学观念,把握善恶伦理尺度;大众应树立正确的疾病观和死亡观,推进临终关怀新理念的形成.
作者:周碧雯 刊期: 2014年第06期
阐述了医患关系的现状,并对医患关系紧张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善医患关系的对策,主要有:改善医疗环境,提高服务质量;分级诊疗,缓解大医院的诊疗压力;加强医患沟通,重视医疗人文关怀理念;重视并发挥新闻媒体的引导作用.
作者:赵小洋;刘连新;姜洪池 刊期: 2014年第06期
首先从医疗废弃物的概念出发分析了该概念的不合理性,并提出了“医源性人体脱离物”的概念,阐述了“医源性人体脱离物”具有“物”的属性,根据其有无价值和传染性进行了四种分类,后对这四种分类的权利归属进行了伦理探讨.
作者:宁晓路;曹永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通过论述医患关系及其现状,从患者和医者角度分别探讨了对死亡认知的偏差,揭示了当前医患关系恶化的认知层面的原因.因此,构建医患间共享的死亡认知应普及生命教育,树立科学的死亡观;回归生命关怀,体现生命价值;支持临终关怀活动,体现医学人文,从而为医患关系的改善寻求出路.
作者:胡欢;朱丽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医院的重症加强护理病房作为器官捐献潜在者信息主要来源地、部分医院器官摘取地,在实际工作中,应该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关系:器官捐献与全力抢救、脑死亡与心死亡判定、协调沟通与知情同意、人文关怀与重症监护、器官获取与维护尊严,以及特殊人群与自愿捐献等六种关系,以使在ICU内的器官捐献既遵守法律法规,又符合伦理道德.
作者:韦林山;黄海;霍枫 刊期: 2014年第06期
首先提出了关怀道德理论,指出了关怀道德理论研究出发点是女性并分析了它的内涵,其次分析护理核心价值观,对护理所面对的照护对象、从事护理事业的特色群体和现代社会的护理进行了阐述,后认为关怀道德理论研究为护理核心价值观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并从关怀道德理论得到对护理教育事业的启示.
作者:李春香;王磊;王斌全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加强实验动物伦理学教育是培养医学生良好伦理素养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培养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也是确保实验教学正常进行的需要.在医学院校实验教学过程中,应遵守动物实验的“3R”和“善待”的伦理学原则,可通过更新实验教材和改革教学理念、尽量用无创人体实验代替动物实验、开展动物模拟实验或动物虚拟实验等措施来实践动物实验的伦理学原则.
作者:李小媚;舒安利;肖素军;周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阐述了医患沟通是道德的沟通,要注重诚与信也是医患情感交流及获取有效信息的基础,说明了儿童哮喘患者诊治过程中要了解医患沟通的参与者、医患沟通的内容和医患沟通的方法,分析了诊治过程中医患沟通的重要性:医患沟通是儿童哮喘正确诊断的关键,医患沟通是儿童哮喘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史瑞明;房夏玲;卞旭华;冯爽;高文娟;刘小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在医德教育实践中,应传承传统有益的道德理念,迅速适应、融入新时期信息化与全球化的发展大潮中.并从其古今通理与现代价值对象以及该理念的现代解释等方面对其进行分析研究,指出了立德树人的主体实践性体现在法治建构性与德治熏陶性,以及群众评价性与个体引导性两个方面.
作者:张洪志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护理人文关怀在ICU病房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入住我院ICU病房行气管切开术的患者122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人文关怀,比较分析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基础护理质量、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人文关怀应用于ICU病房气管切开患者中,能缓解患者的焦虑状态,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关注及推广应用.
作者:史敏;陈丽英 刊期: 2014年第06期
论述了医学人文精神对培养青年医生的重要性,针对部分青年医生医学人文精神缺失的现状:(职业倦怠感增强,缺少职业信念;功利主义思想浓重,缺少奉献精神;个人主义盛行,缺少团队意识;技术至上现象严重,缺少人文关怀).提出了加强政府支持、完善继续教育制度、注重医院文化建设、制定合理教育评价指标以及树立正确的卫生价值观等五个方面的培养措施,从培养其医学人文精神的角度加强对青年医生的培养.
作者:孙宏亮;姜兰姝;宫福清;高坤 刊期: 2014年第06期
通过对2013年美国胸科协会、国际心肺移植协会、重症医学学会、器官获取委员会以及美国器官资源共享网络,根据目前的临床数据和经验,对心脏死亡的供体器官捐献的伦理学与法律问题修订的新的指南进行解析后认为,在我国特殊的器官移植环境中,心脏死亡器官捐献存在着伦理和法律等方面的问题:知情同意、前后期干预、死亡判定、临终护理.
作者:冯丽芝;周青山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癌症临终患者家属的死亡态度及影响因素,为提高癌症患者临终关怀服务质量、开展死亡教育提供依据,积累资料.方法 选取2012年9月~2013年12月入住华泾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6名癌症临终患者的家属为研究对象,采用死亡态度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并分析结果.结果 78名研究对象对死亡持接受态度,28名持排斥态度.文化程度、接触死亡及濒死情况、参加葬礼次数及在家中谈论死亡情形对其死亡态度均有影响(P<0.05或P<0.01).结论 死亡态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护理人员在实施癌症临终关怀护理时,应注重对患者家属的死亡教育的方式.
作者:郑家萍;孙伟;蒋中陶;王海琴 刊期: 201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