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德育美学观视域下的高等医学院校医德教育探析

张民轩;张京平

关键词:德育美学观, 医学院校, 医德教育, 审美元素
摘要:高等医学院校医德教育引入德育美学观具有如下意义:医德教育审美化是古代传统优秀文化的回归,是真善交融哲学的找寻,是新型医学精神的探索.但高等医学院校医德教育现状中审美元素有一定缺失:如超越精神的丢失,怡情教学的欠缺,审美情感的遗忘.因此,需要从医德教育的准备环节、开展环节、评价环节进行审美补偿,应注意医德教育目标引领性和关怀性的统一,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考核时理论与实践并重.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中护士“慎独精神”的体现及培养

    “慎独”精神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良好的“慎独”精神有利于保证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护理的效果.在实际工作中,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护士“慎独”精神的培养:加强医德教育、树立良好的职业修养,实施感化教育、传递正能量,实现医德内化、培养“慎独”精神,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强化考核监督,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加强专科化培训,明确护理人员准入标准、规范临床护理带教教师行为.

    作者:刘钟缘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药物临床试验中不同伦理审查模式的比较

    分析讨论了机构伦理委员会方便跟踪审查的优势及审批速度迟滞,审批工作不够规范、专业化,难以避免的利益冲突等不足之处;指出了区域伦理委员会审批速度加快,伦理审查水平提高,有利于统一标准的优势及其对研究实施环境不够熟悉,跟踪审查不够方便和及时的不足之处,认为两者可以互为补充.指出要保证区域伦理委员会能够顺利运转,政府主管部门还应配套和完善相应的法规.明确区域伦理委员会的职能和审查范围,完善管理机制.

    作者:梁伟雄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精神障碍诊断中的伦理问题分析

    通过探究造成精神障碍诊断中误诊的原因,从对精神障碍本质认识上的局限性和精神障碍诊断的特殊性等两个方面进行了具体的论述,其中讨论了精神障碍的生物医学模式及其他模式,以及反对精神障碍学的主要观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精神障碍诊断中应结合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更好地为精神障碍患者提供诊疗服务.

    作者:刘冉;翟晓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医学生对医学伦理学双语教学之认知及需求的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某医学高等院校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对《医学伦理学》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可行性及教学需求,以利于开展与推进医学伦理学双语教学.方法 采用自行编写的调查问卷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153份,有效回收率为97%;其中有34.6%的学生认为医学伦理学双语教学“有必要、非常有必要”且“可行”;影响可行性因素中,认为“学生英文水平有限”的达77.1%,认为“无相应双语教材”及“师资水平不达标”的为47.1%和45.1%.结论 培养双语师资力量是主导因素,依据学生英文水平与教学的实际情况及条件,循序渐进地推进医学伦理学双语教学工作是关键.

    作者:田冬霞;陈化;陆于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对医院引入第三方机制开展社会评价的研究报告

    目的 测试、评估患者对某医院医疗水平、服务态度、就医环境等方面的综合满意度,总结医院在服务患者、奉献社会过程中取得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同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以期为持续改进医疗服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013年3~11月期间随机抽取的某三甲医院的住院患者及部分患者家属进行调查,采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果 被调查患者对医院总体满意评价较高,在接诊、治疗方案沟通、医生解答、护士解答方面,患者的满意度较高,有95.2%和94.1%的患者分别对护士和医生的技术水平表示满意和比较满意,对疾病改善的满意率为94.4%,对病区环境设施满意度不高,患者对医护人员尊重患者和廉洁奉公的满意率较高.结论 该院在医疗服务方面取得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继续做好以下工作:加强医患沟通,优化就诊服务流程,科学管理就医环境,改善医技设备和人才配置,提高医护人员专业技术水平.

    作者:和新颖;李忠超;郭利侠;杜雁平;高薇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关于高危新生儿临床救治的伦理思考

    高危新生儿伦理问题的处理在一定程度上要参考国际标准,但也有基于国情的特殊性.这就要求我国临床医务人员尤其是新生儿专科医生借鉴国际已有经验,立足临床实践,结合知情谈话、知情选择、知情同意,放弃治疗、终止治疗以及关怀伦理观与人道主义临终关怀等基本观点和原则,认真处理高危新生儿救治问题.

    作者:陈小平;赵增宝;董晓斐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某院急诊科暴力事件调查分析及应对策略

    目的 分析导致急诊科暴力事件发生的原因,并寻找相应应对策略.方法 通过回顾性调查,分析导致急诊科暴力事件发生的原因,并于2011年1月~ 2011年6月针对相应因素进行干预,观察其对降低急诊科暴力事件的发生率是否有效.结果 引起某院急诊科暴力事件的主要原因是人员因素;采取干预措施后,急诊科暴力事件由59例下降到26例,发生例数明显减少.结论 改造环境,加强急诊科护士专业知识及服务理念培训,促进支持系统的建立,可有效减少急诊科暴力事件的发生.

    作者:陈转红;王璞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山西省三甲医院住院医师人文素质现状调查与思考

    目的 了解山西省三甲医院住院医师的人文素质现状,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及建议.方法 按照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4所医院,然后从中随机抽取300名住院医师为调查对象,分别就住院医师对医学人文重要性认识、医学人文知识的了解、人文技能的实际应用情况及医学人文教育状况4个方面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13.0对收集到的数据资料进行相应的统计处理.结果 大部分的住院医师都已经意识到了医学人文素养的重要性;部分住院医师还无法正确认识医学人文学科,片面地将医学人文归为思想政治教育;人文价值观淡化;约3/4的住院医师认为医院没有开展针对住院医师的医学人文培训.结论 加强对住院医师的人文素质教育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从住院医师自身、医院、医学院校、政府四个方面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议.

    作者:王翠;王洪奇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临终关怀本土化发展的困境与出路

    梳理了临终关怀在我国本土化发展的情况,分析了当前我国临终关怀还存在传统文化对临终关怀的影响;公费医疗报销问题;临终关怀团队成员基本素质与临终关怀的照护水平不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开展死亡教育;重塑“孝道”观;明确责任主体,完善法律、法规;多方筹措资金,拓宽融资渠道;打造优秀的临终关怀队伍的建议.

    作者:谢莹;朱海林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风湿内科护理常见的伦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目的 探究风湿内科护理常见的伦理问题与解决对策,提高风湿内科临床护理质量.方法 收集所有病例资料,以及护理内容,统计护理伦理问题的类型,以我院自制调查问卷的形式,选取近些年我院风湿内科临床护理时遇到的伦理问题,对其进行总结分析,从而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结果 在风湿内科20例发生护理伦理问题的个例中,其中13例是由于对患者隐私部位护理引起的,4例由于患者合并感染性疾病引起的,3例是由于人文关怀程度不够引起的.而对40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显示,其中19例护理人员对基础伦理护理知识掌握不到位,占47.5%,13例护理人员面对伦理问题时做出错误选择,占32.5%.结论 风湿内科同其他科室一样,同样存在伦理护理问题,通过伦理护理宣教、临床带教等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护理人员伦理护理技能,并且减少伦理护理问题的产生,对提高风湿内科护理质量有显著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吕燕;侯西蝉;张联合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Ruth Chadwick

    英国生命伦理学家Ruth Chadwick,在牛津大学以优生和基因工程伦理学方面的研究获得博士学位,目前是英国皇家社会科学学会、英国皇家艺术学会和皇家医学会院士.曾主持由欧洲委员会资助的遗传筛查伦理学的EUROSCREEN项目以及基因组学经济和社会研究中心的研究工作,并为法学、英语、传播、哲学间跨学科研究做出了积极贡献.出版发表了一系列关于遗传学、伦理学等方面的书籍和论文,其在《表观遗传学和个体化医学:前景和伦理学问题》的论文中论述了遗传学的发展使个体化医学的发展出现了可能性,并对其是否会引起伦理学问题进行阐述,还对表观遗传学知识融入个体化医学提出了见解.此外,她还回答了相关学术问题.

    作者:邱仁宗;周思成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国外医患沟通质量评价量表研究综述

    通过对国外常用的评价量表进行梳理,把当前常用的量表分为两大类:过程质量评价和结果质量评价量表,对两大类量表又进行了细化分类,并介绍了几种常用量表:医生沟通行为评价量表;沟通移情性评价量表;患者参与决策评价量表;心理状态改变评价量表;需求满足量表;患者决策评价量表.希望这些量表的设计方法、使用方法、量表内容所反映出的理念能对我国医患沟通的研究起到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作用,进而设计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医患沟通质量评价量表.

    作者:朱芳琳;滕志香;赵书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提升医学人文素养背景下通识教育课程设计问题的思考

    通过分析高等医学院校人文科学素养和通识教育课程设计的发展与现状,从通识教育的认识、课程体系的设计,不同教育环境的差异,系统制度规范等方面进行了评价,并对此提出了几点思考,包括重视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设计,因地制宜规划通识教育课程设计,精心设计通识教育的课程体系,构建支撑通识教育课程设计的制度规范.

    作者:岳林琳;程乐森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多元文化背景下医学生医德系统构建探讨

    在医德构建面临多元文化挑战的背景下,医学生医德培养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原点,从构建目标、医德内容、教育方式、时间维度四个方面入手,系统构建;以学生为本、培育共同价值观;注重制度建设和路径选择是医德系统构建的着力点.

    作者:宋佐东;苏丽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结构-过程-结果理论下的医患关系紧张应对对策

    分析了结构、过程、结果三者的相互关系及其与改善医患关系的对策关系,进一步从结构角度、过程角度、结果角度出发提出了改善医患关系的对策.包括:加强医生的经济和法律的独立性;运用现代化方式普及健康教育;实现多样化的沟通模式;提倡医患之间人文关怀的双向性;优化卫生结构等.

    作者:杨坚;张翔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论伦理委员会秘书在临床研究跟踪审查中的作用

    伦理委员会的跟踪审查的难点有:研究者对跟踪审查的配合度低;跟踪审查标准难以统一.针对以上问题,在跟踪审查过程中伦理委员会应主动监管审查过程,提升审查的内在质量.伦理委员会秘书则应发挥如下作用:推动建立主动监管的伦理审查制度;发挥提醒功能,完善伦理审查信息管理;发挥预审功能,提升跟踪审查质量;发挥审查效能,积极沟通反馈;探索跟踪审查新模式.

    作者:张玮静;陆琴;吴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滨海区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基层医疗机构员工满意度的调查及分析

    目的 了解实施医疗联合体后基层医务人员的工作现状及满意度,为进一步完善实施方案,确保社区与农村卫生事业健康发展提供建议性措施.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医疗联合体内基层医疗机构的全体医务人员进行工作满意度的问卷调查.结果 问卷调查显示基层员工总体满意度较高,但在薪酬福利与工作条件方面满意度较低;Logistic逐步回归结果显示工作岗位与薪酬福利是影响员工满意度的主要因素.结论 管理者应重视影响员工满意度的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不断提高员工满意度,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医疗联合体改革.

    作者:贾恩恩;戴青梅;傅昌;李治霞;黄英兰;史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超促排卵技术应用中的伦理问题

    通过对超促排卵这一技术实施过程中的机理、时间、风险、费用、疗效评价等问题进行伦理学分析,提出了如何运用伦理学原则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加强技术研究,寻求优化的治疗方案;制订更细致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生殖伦理细则;在医学实践中增强伦理意识.

    作者:陈莉;梁元姣;姚兵;杨国斌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促进中国安乐死立法的建议

    中国安乐死合法化进程中出现的现实障碍主要有:传统伦理道德观念;法律依据缺乏,法制建设不完善;针对这些障碍,提出了促进我国安乐死合法化进程的相关建议:加强宣传教育,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安乐死;明确操作程序,实施全面监控;加强理论研究,界定安乐死实施要件;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多方位为安乐死立法;健全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医疗“软硬件”.

    作者:张小娇;杨山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分子病理诊断的伦理探讨

    个体化治疗的不断发展和相关基因分子检测的日益普及,对病理医生和技术员提出了更高的伦理要求,要求他们要认真做好患者的咨询工作,进行实验室检测时要切防污染,准确无误分析、记录结果,细致入微填写、发放报告,以培养其高度的责任心,严谨的工作作风,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

    作者:张佳瑞;李艳红;傅道余;杨晨;陈磊;张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