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提升的角色干预研究

胡金伟;尹文强;王伟;赵延奎;郭洪伟;胡式良

关键词:医学生, 医患沟通能力, 角色理论, 角色干预, 和谐医患
摘要:目的 了解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发展趋势与角色认知现状,为医学院校人才培养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从山东省3所医学院校抽取1381人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医学生对医患关系现状评分为(2.43 ±0.90)分,医生沟通能力重要性得分为(1.83 ±0.62)分;医学生对沟通能力提升的传统干预方法评价持不满意态度,其中教育培训为(2.06 ±0.64)分,医患沟通课程为(2.33 ±0.73)分,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为(2.28±0.71)分.医学生沟通能力发展涵盖了下降期、转折期与提升期.结论 “转折期”与“提升期”是大学生医患沟通能力提升角色干预的佳关键点.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提高医学伦理学对卫生事业的贡献率——中国医学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发展研究之六

    对卫生事业有较大贡献率的医学伦理学应该具有以下特点:有适合中国国情的理论,敢于直面重大而现实的问题,研究人员有相应的较完备的知识体系.但我国医学伦理学目前仍有一些不足,如创新性概念少、许多重大问题研究较少、一些研究者知识结构单一等.因此,需要注意学科发展趋势与规划的研究,注重知识创新、注重新概念、新理论的提出,注重数学方法的应用,注意引进其他学科知识,加强宣传、提高学科的公众知晓率.

    作者:李恩昌;徐玉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的推定同意及其在中国的可行性

    通过叙述我国目前器官捐献的现状,进而研究了推定同意的概念,并论述了推定同意的意义:推定同意也是知情同意,其在相当程度上能提高器官捐献率,能让器官被充分利用、减少浪费,可以使器官捐献的利他与利己完善结合.认为通过国家倡导、进行长期广泛的宣传教育、借鉴国际经验等措施可促进其在我国的推行性.

    作者:崔庚申;翟晓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PBL模式下医学伦理学教学实效性探索

    PBL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与医学伦理学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相契合,有助于增强医学伦理学的教学实效性,从而激发医学生医德理论认知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医学生的职业情感;有利于锻炼学生的伦理思维和伦理决策能力.医学伦理学中PBL的实施过程包括:围绕主题,设置情境;根据问题进行分工;共同协商,解决问题;集中汇报,成果交流;进行评价,集中反馈.医学伦理学PBL教学中应注意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恰当选择问题、注重组织和引导.

    作者:杨萍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结构-过程-结果理论下的医患关系紧张应对对策

    分析了结构、过程、结果三者的相互关系及其与改善医患关系的对策关系,进一步从结构角度、过程角度、结果角度出发提出了改善医患关系的对策.包括:加强医生的经济和法律的独立性;运用现代化方式普及健康教育;实现多样化的沟通模式;提倡医患之间人文关怀的双向性;优化卫生结构等.

    作者:杨坚;张翔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多元文化背景下医学生医德系统构建探讨

    在医德构建面临多元文化挑战的背景下,医学生医德培养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原点,从构建目标、医德内容、教育方式、时间维度四个方面入手,系统构建;以学生为本、培育共同价值观;注重制度建设和路径选择是医德系统构建的着力点.

    作者:宋佐东;苏丽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肿瘤患者临终关怀的几个问题研究

    恶性肿瘤患者及家属的人数不断增加,患者的生理心理变化及家属认知的困惑是肿瘤患者临终关怀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通过提升临终关怀的基础护理、丰富疼痛控制的方法、恰到好处的营养支持、利用大众媒体改变人们对死亡的传统观念、开设临终关怀医学课程、加强临终关怀护理培训等方式,为需要关怀的患者提供更多的帮助,提高其生活质量,推动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

    作者:赵东利;魏红霞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高新技术在临床检验应用中的伦理研究

    通过对检验医学发展的回顾与定位,引出了检验医学在高新技术应用中的七项高新技术,从医学伦理的视角出发,提出了医学高新技术在应用于临床、服务于病人的过程中,高技术与高情感、高质量、高责任、高技术人才、高医德、高效益之间应把握的伦理原则,进一步为高新技术在临床检验应用中的伦理研究提供借鉴意义.

    作者:黄龑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关于高危新生儿临床救治的伦理思考

    高危新生儿伦理问题的处理在一定程度上要参考国际标准,但也有基于国情的特殊性.这就要求我国临床医务人员尤其是新生儿专科医生借鉴国际已有经验,立足临床实践,结合知情谈话、知情选择、知情同意,放弃治疗、终止治疗以及关怀伦理观与人道主义临终关怀等基本观点和原则,认真处理高危新生儿救治问题.

    作者:陈小平;赵增宝;董晓斐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新形势下影响医务人员积极性的相关因素调查和对策研究

    目的 通过对新形势下医务人员积极性的相关因素调查,探讨提高医务人员积极性的对策.方法 以上海市两家三级专科医院和一家三级综合医院的医务人员为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对影响医务人员积极性的各因素重要性评价中,7.49%的被调查者认为“良好安全的工作环境”非常重要,20.6%的护理人员对当前的工作环境非常满意或比较满意;正式职工与非正式职工对薪酬的满意度差别较大;薪酬福利在四个维度中的重要性高,但满意度低;医务人员对新医改政策的关注度普遍较高,但对于提高医务人员积极性的作用预期评价不高.结论 需要从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改善执业环境、创建组织文化、搭建发展平台以及重视医德医风建设等方面来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进而实现公立医院改革的有效深化.

    作者:刘林艳;蒋超瑛;董政军;张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对医院引入第三方机制开展社会评价的研究报告

    目的 测试、评估患者对某医院医疗水平、服务态度、就医环境等方面的综合满意度,总结医院在服务患者、奉献社会过程中取得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同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以期为持续改进医疗服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013年3~11月期间随机抽取的某三甲医院的住院患者及部分患者家属进行调查,采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果 被调查患者对医院总体满意评价较高,在接诊、治疗方案沟通、医生解答、护士解答方面,患者的满意度较高,有95.2%和94.1%的患者分别对护士和医生的技术水平表示满意和比较满意,对疾病改善的满意率为94.4%,对病区环境设施满意度不高,患者对医护人员尊重患者和廉洁奉公的满意率较高.结论 该院在医疗服务方面取得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继续做好以下工作:加强医患沟通,优化就诊服务流程,科学管理就医环境,改善医技设备和人才配置,提高医护人员专业技术水平.

    作者:和新颖;李忠超;郭利侠;杜雁平;高薇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临终关怀本土化发展的困境与出路

    梳理了临终关怀在我国本土化发展的情况,分析了当前我国临终关怀还存在传统文化对临终关怀的影响;公费医疗报销问题;临终关怀团队成员基本素质与临终关怀的照护水平不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开展死亡教育;重塑“孝道”观;明确责任主体,完善法律、法规;多方筹措资金,拓宽融资渠道;打造优秀的临终关怀队伍的建议.

    作者:谢莹;朱海林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滨海区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基层医疗机构员工满意度的调查及分析

    目的 了解实施医疗联合体后基层医务人员的工作现状及满意度,为进一步完善实施方案,确保社区与农村卫生事业健康发展提供建议性措施.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医疗联合体内基层医疗机构的全体医务人员进行工作满意度的问卷调查.结果 问卷调查显示基层员工总体满意度较高,但在薪酬福利与工作条件方面满意度较低;Logistic逐步回归结果显示工作岗位与薪酬福利是影响员工满意度的主要因素.结论 管理者应重视影响员工满意度的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不断提高员工满意度,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医疗联合体改革.

    作者:贾恩恩;戴青梅;傅昌;李治霞;黄英兰;史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以创新为切入点促进公立医院医德建设的几点思考

    由于社会公益性与经济效益的矛盾、医疗行业垄断、医患沟通不畅导致的矛盾、医德教育模式落后等原因导致我国医德建设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需要从理念创新、服务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等方面去解决.因此,医院要树立正确的发展观,践行创新的管理观;创新服务模式,优化服务流程;改善服务态度,提升服务意识;增强使命感,不断提高医术;完善医德教育形式,重视医德考评;倡导“医患一家亲”文化理念,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作者:廖生武;徐恒;贾海娜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医学生对医学伦理学双语教学之认知及需求的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某医学高等院校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对《医学伦理学》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可行性及教学需求,以利于开展与推进医学伦理学双语教学.方法 采用自行编写的调查问卷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153份,有效回收率为97%;其中有34.6%的学生认为医学伦理学双语教学“有必要、非常有必要”且“可行”;影响可行性因素中,认为“学生英文水平有限”的达77.1%,认为“无相应双语教材”及“师资水平不达标”的为47.1%和45.1%.结论 培养双语师资力量是主导因素,依据学生英文水平与教学的实际情况及条件,循序渐进地推进医学伦理学双语教学工作是关键.

    作者:田冬霞;陈化;陆于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PICC带管出院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调查

    目的 了解PICC带管出院患者健康教育的需求情况.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260例行PICC置管术需带管出院的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需求调查;于出院前3天详细调查260例患者对于健康教育内容及方式的选择,并记录在册.结果 在相关并发症方面,患者关心的是导管堵塞(79.6%)和导管断裂(76.3%);日常生活护理方面,患者关注的是家人关心(82.4%)、带管出院后在家中的家务活动及体育锻炼(74.7%);自我观察方面,患者关心的是如何测量患肢臂围及观察患肢有无血栓发生(77.4%)、异常情况观察如:穿刺点及导管有无回血、敷料有无潮湿等(78.5%);导管维护方面,患者关注的是导管如何妥善固定(82.5%)和返院换药时间(69.2%);在健康教育方式的选择方面以床旁个体指导和建立PICC护理手册所占比例较高.结论 对住院行PICC置管即将带管出院的患者,要根据其健康教育需求的特点针对性地进行宣教.

    作者:张勤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基于期望差异理论的医患信任危机研究

    基于期望差异理论分析医患信任危机的原因有:患方期望过高,患方实际感知满意度下降.据此,提出建立和巩固医患信任的对策:政府需制定合理的监管政策、督促医院客观承诺、促进患方合理期望的建立,社会各方力量联合普及医学知识、提高医疗风险意识、引导患方调整就医期望,医院应重视提高医务人员的沟通水平、体现人文关怀、改善患方就医感知,合理分布医疗资源、推动分级诊疗制度、满足患方就医需求,规范新闻宣传报道工作,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增进患方良性认知.

    作者:张妮莉;赵静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精神障碍诊断中的伦理问题分析

    通过探究造成精神障碍诊断中误诊的原因,从对精神障碍本质认识上的局限性和精神障碍诊断的特殊性等两个方面进行了具体的论述,其中讨论了精神障碍的生物医学模式及其他模式,以及反对精神障碍学的主要观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精神障碍诊断中应结合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更好地为精神障碍患者提供诊疗服务.

    作者:刘冉;翟晓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从患者需求视角谈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

    患者在需求层次方面的满意与否是医疗投诉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其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与归属的需求、自尊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建议在此基础上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从以下几点入手:完善基本服务设施,满足患者基本生理需求;实施有效管理,加强医疗环节质量控制;倡导人性化诊疗服务,提升人文关怀水平;以患者需求为出发点,加强医患沟通.

    作者:任丽明;郑普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山西省三甲医院住院医师人文素质现状调查与思考

    目的 了解山西省三甲医院住院医师的人文素质现状,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及建议.方法 按照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4所医院,然后从中随机抽取300名住院医师为调查对象,分别就住院医师对医学人文重要性认识、医学人文知识的了解、人文技能的实际应用情况及医学人文教育状况4个方面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13.0对收集到的数据资料进行相应的统计处理.结果 大部分的住院医师都已经意识到了医学人文素养的重要性;部分住院医师还无法正确认识医学人文学科,片面地将医学人文归为思想政治教育;人文价值观淡化;约3/4的住院医师认为医院没有开展针对住院医师的医学人文培训.结论 加强对住院医师的人文素质教育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从住院医师自身、医院、医学院校、政府四个方面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议.

    作者:王翠;王洪奇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老年病诊疗过程中存在的伦理问题及对策

    老年病的诊疗与医院、家庭、社会三方面会产生一些问题.针对这三个方面的问题,处理老年病诊疗过程中伦理问题的对策有:尊老爱老,注重知情同意,加强医患沟通;多学科团队共同诊疗;推行老年综合评估;加强教育培训;家庭社会共同参与.

    作者:郑曦;田喜慧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