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医学生对医学伦理学双语教学之认知及需求的调查分析

田冬霞;陈化;陆于宏

关键词:双语教学, 医学伦理学, 医学本科生, 双语师资力量
摘要:目的 了解某医学高等院校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对《医学伦理学》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可行性及教学需求,以利于开展与推进医学伦理学双语教学.方法 采用自行编写的调查问卷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153份,有效回收率为97%;其中有34.6%的学生认为医学伦理学双语教学“有必要、非常有必要”且“可行”;影响可行性因素中,认为“学生英文水平有限”的达77.1%,认为“无相应双语教材”及“师资水平不达标”的为47.1%和45.1%.结论 培养双语师资力量是主导因素,依据学生英文水平与教学的实际情况及条件,循序渐进地推进医学伦理学双语教学工作是关键.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论医学人文教育的超越意义

    教育以及人自身的特性都规定了医学人文教育在适应现实的同时必然孕育着对现实的超越.作为一种超越物质主义时代顽症、消解医学技术至善论的负面影响以及全面践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强大精神力量,医学人文教育承载着完善现代医学教育的历史使命.因此,时代赋予医学人文教育以全新的超越意义,这种超越并不是传统医学的再版与重现,而是一种飞跃与提升.为实现医学人文教育在超越中提升,应确立并践行先进的医学人文教育理念;设定良医培养目标并促成其实现;培育并弘扬高尚的医学职业精神;创新并实践多元互动的医学人文教育模式.

    作者:时统君;吴永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社群在知情同意过程中的作用

    讨论了对知情同意传统模型的挑战,其挑战来源于社群论者、女权主义者、当代儒学哲学家.阐述了社群的定义与特点、类型,可以从个人视角和社会学视角对社群进行定义,介绍了根据人类基因组织委员会的《受益共享声明》对社群的分类:原住社群和境遇社群,并分析了这两种类型社群的特点.论述了社群参与知情同意的过程,分析了参与的种种情况和意义、作用.并介绍了关于“社群同意”的争论以及非西方文化社群中知情同意过程的张力.

    作者:翟晓梅;黄雯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分子病理诊断的伦理探讨

    个体化治疗的不断发展和相关基因分子检测的日益普及,对病理医生和技术员提出了更高的伦理要求,要求他们要认真做好患者的咨询工作,进行实验室检测时要切防污染,准确无误分析、记录结果,细致入微填写、发放报告,以培养其高度的责任心,严谨的工作作风,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

    作者:张佳瑞;李艳红;傅道余;杨晨;陈磊;张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国外医患沟通质量评价量表研究综述

    通过对国外常用的评价量表进行梳理,把当前常用的量表分为两大类:过程质量评价和结果质量评价量表,对两大类量表又进行了细化分类,并介绍了几种常用量表:医生沟通行为评价量表;沟通移情性评价量表;患者参与决策评价量表;心理状态改变评价量表;需求满足量表;患者决策评价量表.希望这些量表的设计方法、使用方法、量表内容所反映出的理念能对我国医患沟通的研究起到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作用,进而设计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医患沟通质量评价量表.

    作者:朱芳琳;滕志香;赵书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多元文化背景下医学生医德系统构建探讨

    在医德构建面临多元文化挑战的背景下,医学生医德培养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原点,从构建目标、医德内容、教育方式、时间维度四个方面入手,系统构建;以学生为本、培育共同价值观;注重制度建设和路径选择是医德系统构建的着力点.

    作者:宋佐东;苏丽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新形势下影响医务人员积极性的相关因素调查和对策研究

    目的 通过对新形势下医务人员积极性的相关因素调查,探讨提高医务人员积极性的对策.方法 以上海市两家三级专科医院和一家三级综合医院的医务人员为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对影响医务人员积极性的各因素重要性评价中,7.49%的被调查者认为“良好安全的工作环境”非常重要,20.6%的护理人员对当前的工作环境非常满意或比较满意;正式职工与非正式职工对薪酬的满意度差别较大;薪酬福利在四个维度中的重要性高,但满意度低;医务人员对新医改政策的关注度普遍较高,但对于提高医务人员积极性的作用预期评价不高.结论 需要从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改善执业环境、创建组织文化、搭建发展平台以及重视医德医风建设等方面来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进而实现公立医院改革的有效深化.

    作者:刘林艳;蒋超瑛;董政军;张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某医院临床试验伦理委员会运行中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某医院临床试验伦理委员会的人员组成与机构组成、运行基本符合国家相关要求.但在其建设运行中存在如下问题:委员构成不尽合理,对委员的培训滞后,审查的重点不明确,审查后的持续跟踪审查不到位,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对此,提出如下对策:合理组织委员会委员,加强对伦理委员的培训,强化伦理跟踪审查,强化上级主管部门的监管.

    作者:孙成春;李朝武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论卫生行业的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

    卫生行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是构建和谐医疗氛围、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两者内涵上是相通的,都将“以人为本的”理念作为核心,体现人文关怀.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无形的力量,被称为“软实力”,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能够使医院更好地充实内涵,展现特色优势,满足就医需求,对于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卫生行业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作者:张诚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医学生对医学伦理学双语教学之认知及需求的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某医学高等院校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对《医学伦理学》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可行性及教学需求,以利于开展与推进医学伦理学双语教学.方法 采用自行编写的调查问卷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153份,有效回收率为97%;其中有34.6%的学生认为医学伦理学双语教学“有必要、非常有必要”且“可行”;影响可行性因素中,认为“学生英文水平有限”的达77.1%,认为“无相应双语教材”及“师资水平不达标”的为47.1%和45.1%.结论 培养双语师资力量是主导因素,依据学生英文水平与教学的实际情况及条件,循序渐进地推进医学伦理学双语教学工作是关键.

    作者:田冬霞;陈化;陆于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药物临床试验中不同伦理审查模式的比较

    分析讨论了机构伦理委员会方便跟踪审查的优势及审批速度迟滞,审批工作不够规范、专业化,难以避免的利益冲突等不足之处;指出了区域伦理委员会审批速度加快,伦理审查水平提高,有利于统一标准的优势及其对研究实施环境不够熟悉,跟踪审查不够方便和及时的不足之处,认为两者可以互为补充.指出要保证区域伦理委员会能够顺利运转,政府主管部门还应配套和完善相应的法规.明确区域伦理委员会的职能和审查范围,完善管理机制.

    作者:梁伟雄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的推定同意及其在中国的可行性

    通过叙述我国目前器官捐献的现状,进而研究了推定同意的概念,并论述了推定同意的意义:推定同意也是知情同意,其在相当程度上能提高器官捐献率,能让器官被充分利用、减少浪费,可以使器官捐献的利他与利己完善结合.认为通过国家倡导、进行长期广泛的宣传教育、借鉴国际经验等措施可促进其在我国的推行性.

    作者:崔庚申;翟晓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PBL与医德教育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探索

    高等医学院校医德教育重医术,轻医德;教育方式单一,缺乏系统性;内容缺乏现实性的问题引出了大学英语教学进行医德教育渗透的必要性.运用PBL教学法与医德教育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内涵,讨论典型实例,增强医德意识,创设真实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德育体会.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既帮助医学生掌握课本里的语言知识,还使其体会到良好的医德医风对于医务工作者的重要性.

    作者:杨琳;李广伟;朱莉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结构-过程-结果理论下的医患关系紧张应对对策

    分析了结构、过程、结果三者的相互关系及其与改善医患关系的对策关系,进一步从结构角度、过程角度、结果角度出发提出了改善医患关系的对策.包括:加强医生的经济和法律的独立性;运用现代化方式普及健康教育;实现多样化的沟通模式;提倡医患之间人文关怀的双向性;优化卫生结构等.

    作者:杨坚;张翔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基于期望差异理论的医患信任危机研究

    基于期望差异理论分析医患信任危机的原因有:患方期望过高,患方实际感知满意度下降.据此,提出建立和巩固医患信任的对策:政府需制定合理的监管政策、督促医院客观承诺、促进患方合理期望的建立,社会各方力量联合普及医学知识、提高医疗风险意识、引导患方调整就医期望,医院应重视提高医务人员的沟通水平、体现人文关怀、改善患方就医感知,合理分布医疗资源、推动分级诊疗制度、满足患方就医需求,规范新闻宣传报道工作,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增进患方良性认知.

    作者:张妮莉;赵静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对医院引入第三方机制开展社会评价的研究报告

    目的 测试、评估患者对某医院医疗水平、服务态度、就医环境等方面的综合满意度,总结医院在服务患者、奉献社会过程中取得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同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以期为持续改进医疗服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013年3~11月期间随机抽取的某三甲医院的住院患者及部分患者家属进行调查,采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果 被调查患者对医院总体满意评价较高,在接诊、治疗方案沟通、医生解答、护士解答方面,患者的满意度较高,有95.2%和94.1%的患者分别对护士和医生的技术水平表示满意和比较满意,对疾病改善的满意率为94.4%,对病区环境设施满意度不高,患者对医护人员尊重患者和廉洁奉公的满意率较高.结论 该院在医疗服务方面取得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继续做好以下工作:加强医患沟通,优化就诊服务流程,科学管理就医环境,改善医技设备和人才配置,提高医护人员专业技术水平.

    作者:和新颖;李忠超;郭利侠;杜雁平;高薇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德育美学观视域下的高等医学院校医德教育探析

    高等医学院校医德教育引入德育美学观具有如下意义:医德教育审美化是古代传统优秀文化的回归,是真善交融哲学的找寻,是新型医学精神的探索.但高等医学院校医德教育现状中审美元素有一定缺失:如超越精神的丢失,怡情教学的欠缺,审美情感的遗忘.因此,需要从医德教育的准备环节、开展环节、评价环节进行审美补偿,应注意医德教育目标引领性和关怀性的统一,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考核时理论与实践并重.

    作者:张民轩;张京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老年病诊疗过程中存在的伦理问题及对策

    老年病的诊疗与医院、家庭、社会三方面会产生一些问题.针对这三个方面的问题,处理老年病诊疗过程中伦理问题的对策有:尊老爱老,注重知情同意,加强医患沟通;多学科团队共同诊疗;推行老年综合评估;加强教育培训;家庭社会共同参与.

    作者:郑曦;田喜慧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促进中国安乐死立法的建议

    中国安乐死合法化进程中出现的现实障碍主要有:传统伦理道德观念;法律依据缺乏,法制建设不完善;针对这些障碍,提出了促进我国安乐死合法化进程的相关建议:加强宣传教育,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安乐死;明确操作程序,实施全面监控;加强理论研究,界定安乐死实施要件;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多方位为安乐死立法;健全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医疗“软硬件”.

    作者:张小娇;杨山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提高医学伦理学对卫生事业的贡献率——中国医学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发展研究之六

    对卫生事业有较大贡献率的医学伦理学应该具有以下特点:有适合中国国情的理论,敢于直面重大而现实的问题,研究人员有相应的较完备的知识体系.但我国医学伦理学目前仍有一些不足,如创新性概念少、许多重大问题研究较少、一些研究者知识结构单一等.因此,需要注意学科发展趋势与规划的研究,注重知识创新、注重新概念、新理论的提出,注重数学方法的应用,注意引进其他学科知识,加强宣传、提高学科的公众知晓率.

    作者:李恩昌;徐玉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某医院伦理委员会在临床试验开展中的职能、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某医院伦理委员会在项目审查中常发现以下问题:试验方案撰写不规范,知情同意书格式不规范、要素不全、语言描述过于专业化,申请伦理审查的时机滞后.对此,提出相应对策:加强研究者的医学伦理学教育、强化研究者对伦理审查的认识,加强伦理委员会内部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加强伦理委员会建设、制定和不断完善伦理委员会的标准操作规程和工作制度.

    作者:李芳;马萍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