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龑
目的 了解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发展趋势与角色认知现状,为医学院校人才培养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从山东省3所医学院校抽取1381人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医学生对医患关系现状评分为(2.43 ±0.90)分,医生沟通能力重要性得分为(1.83 ±0.62)分;医学生对沟通能力提升的传统干预方法评价持不满意态度,其中教育培训为(2.06 ±0.64)分,医患沟通课程为(2.33 ±0.73)分,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为(2.28±0.71)分.医学生沟通能力发展涵盖了下降期、转折期与提升期.结论 “转折期”与“提升期”是大学生医患沟通能力提升角色干预的佳关键点.
作者:胡金伟;尹文强;王伟;赵延奎;郭洪伟;胡式良 刊期: 2014年第03期
高危新生儿伦理问题的处理在一定程度上要参考国际标准,但也有基于国情的特殊性.这就要求我国临床医务人员尤其是新生儿专科医生借鉴国际已有经验,立足临床实践,结合知情谈话、知情选择、知情同意,放弃治疗、终止治疗以及关怀伦理观与人道主义临终关怀等基本观点和原则,认真处理高危新生儿救治问题.
作者:陈小平;赵增宝;董晓斐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梳理了临终关怀在我国本土化发展的情况,分析了当前我国临终关怀还存在传统文化对临终关怀的影响;公费医疗报销问题;临终关怀团队成员基本素质与临终关怀的照护水平不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开展死亡教育;重塑“孝道”观;明确责任主体,完善法律、法规;多方筹措资金,拓宽融资渠道;打造优秀的临终关怀队伍的建议.
作者:谢莹;朱海林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基于期望差异理论分析医患信任危机的原因有:患方期望过高,患方实际感知满意度下降.据此,提出建立和巩固医患信任的对策:政府需制定合理的监管政策、督促医院客观承诺、促进患方合理期望的建立,社会各方力量联合普及医学知识、提高医疗风险意识、引导患方调整就医期望,医院应重视提高医务人员的沟通水平、体现人文关怀、改善患方就医感知,合理分布医疗资源、推动分级诊疗制度、满足患方就医需求,规范新闻宣传报道工作,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增进患方良性认知.
作者:张妮莉;赵静 刊期: 2014年第03期
老年病的诊疗与医院、家庭、社会三方面会产生一些问题.针对这三个方面的问题,处理老年病诊疗过程中伦理问题的对策有:尊老爱老,注重知情同意,加强医患沟通;多学科团队共同诊疗;推行老年综合评估;加强教育培训;家庭社会共同参与.
作者:郑曦;田喜慧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伦理委员会的跟踪审查的难点有:研究者对跟踪审查的配合度低;跟踪审查标准难以统一.针对以上问题,在跟踪审查过程中伦理委员会应主动监管审查过程,提升审查的内在质量.伦理委员会秘书则应发挥如下作用:推动建立主动监管的伦理审查制度;发挥提醒功能,完善伦理审查信息管理;发挥预审功能,提升跟踪审查质量;发挥审查效能,积极沟通反馈;探索跟踪审查新模式.
作者:张玮静;陆琴;吴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从脆弱性概念,医院灾害脆弱性内涵及医患纠纷脆弱性面临的问题等方面,具体阐述了医院灾害脆弱性分析.基于医院灾害脆弱性,保证医疗环境安全,必须从做好医院脆弱性的加固性安全管理,协调化解、防范联动三方面着力,具体对策包括:认真应对患者投诉,定期梳理患者纠纷,建立专职调解员或“谈判专家”工作机制;加强防范,院内院外联动.
作者:徐萍风;李恩昌;雷鸣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通过对国外常用的评价量表进行梳理,把当前常用的量表分为两大类:过程质量评价和结果质量评价量表,对两大类量表又进行了细化分类,并介绍了几种常用量表:医生沟通行为评价量表;沟通移情性评价量表;患者参与决策评价量表;心理状态改变评价量表;需求满足量表;患者决策评价量表.希望这些量表的设计方法、使用方法、量表内容所反映出的理念能对我国医患沟通的研究起到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作用,进而设计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医患沟通质量评价量表.
作者:朱芳琳;滕志香;赵书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通过对某医院培育医务人员职业精神的论述,提出了培育医务人员职业精神的具体措施,包括以先进文化为引领,坚定医务人员职业理想;以岗位练兵为手段,提高医务人员职业技能;以主题活动为载体,端正医务人员职业态度;以社会实践为平台,强化医务人员职业责任;以长效机制为保障,坚守医务人员职业道德.
作者:花蕾;王建敏;王香平;张国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教育以及人自身的特性都规定了医学人文教育在适应现实的同时必然孕育着对现实的超越.作为一种超越物质主义时代顽症、消解医学技术至善论的负面影响以及全面践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强大精神力量,医学人文教育承载着完善现代医学教育的历史使命.因此,时代赋予医学人文教育以全新的超越意义,这种超越并不是传统医学的再版与重现,而是一种飞跃与提升.为实现医学人文教育在超越中提升,应确立并践行先进的医学人文教育理念;设定良医培养目标并促成其实现;培育并弘扬高尚的医学职业精神;创新并实践多元互动的医学人文教育模式.
作者:时统君;吴永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中国安乐死合法化进程中出现的现实障碍主要有:传统伦理道德观念;法律依据缺乏,法制建设不完善;针对这些障碍,提出了促进我国安乐死合法化进程的相关建议:加强宣传教育,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安乐死;明确操作程序,实施全面监控;加强理论研究,界定安乐死实施要件;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多方位为安乐死立法;健全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医疗“软硬件”.
作者:张小娇;杨山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PBL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与医学伦理学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相契合,有助于增强医学伦理学的教学实效性,从而激发医学生医德理论认知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医学生的职业情感;有利于锻炼学生的伦理思维和伦理决策能力.医学伦理学中PBL的实施过程包括:围绕主题,设置情境;根据问题进行分工;共同协商,解决问题;集中汇报,成果交流;进行评价,集中反馈.医学伦理学PBL教学中应注意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恰当选择问题、注重组织和引导.
作者:杨萍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某医院伦理委员会在项目审查中常发现以下问题:试验方案撰写不规范,知情同意书格式不规范、要素不全、语言描述过于专业化,申请伦理审查的时机滞后.对此,提出相应对策:加强研究者的医学伦理学教育、强化研究者对伦理审查的认识,加强伦理委员会内部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加强伦理委员会建设、制定和不断完善伦理委员会的标准操作规程和工作制度.
作者:李芳;马萍 刊期: 2014年第03期
英国生命伦理学家Ruth Chadwick,在牛津大学以优生和基因工程伦理学方面的研究获得博士学位,目前是英国皇家社会科学学会、英国皇家艺术学会和皇家医学会院士.曾主持由欧洲委员会资助的遗传筛查伦理学的EUROSCREEN项目以及基因组学经济和社会研究中心的研究工作,并为法学、英语、传播、哲学间跨学科研究做出了积极贡献.出版发表了一系列关于遗传学、伦理学等方面的书籍和论文,其在《表观遗传学和个体化医学:前景和伦理学问题》的论文中论述了遗传学的发展使个体化医学的发展出现了可能性,并对其是否会引起伦理学问题进行阐述,还对表观遗传学知识融入个体化医学提出了见解.此外,她还回答了相关学术问题.
作者:邱仁宗;周思成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分析了结构、过程、结果三者的相互关系及其与改善医患关系的对策关系,进一步从结构角度、过程角度、结果角度出发提出了改善医患关系的对策.包括:加强医生的经济和法律的独立性;运用现代化方式普及健康教育;实现多样化的沟通模式;提倡医患之间人文关怀的双向性;优化卫生结构等.
作者:杨坚;张翔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某医院临床试验伦理委员会的人员组成与机构组成、运行基本符合国家相关要求.但在其建设运行中存在如下问题:委员构成不尽合理,对委员的培训滞后,审查的重点不明确,审查后的持续跟踪审查不到位,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对此,提出如下对策:合理组织委员会委员,加强对伦理委员的培训,强化伦理跟踪审查,强化上级主管部门的监管.
作者:孙成春;李朝武 刊期: 2014年第03期
高等医学院校医德教育重医术,轻医德;教育方式单一,缺乏系统性;内容缺乏现实性的问题引出了大学英语教学进行医德教育渗透的必要性.运用PBL教学法与医德教育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内涵,讨论典型实例,增强医德意识,创设真实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德育体会.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既帮助医学生掌握课本里的语言知识,还使其体会到良好的医德医风对于医务工作者的重要性.
作者:杨琳;李广伟;朱莉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由于社会公益性与经济效益的矛盾、医疗行业垄断、医患沟通不畅导致的矛盾、医德教育模式落后等原因导致我国医德建设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需要从理念创新、服务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等方面去解决.因此,医院要树立正确的发展观,践行创新的管理观;创新服务模式,优化服务流程;改善服务态度,提升服务意识;增强使命感,不断提高医术;完善医德教育形式,重视医德考评;倡导“医患一家亲”文化理念,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作者:廖生武;徐恒;贾海娜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某医学高等院校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对《医学伦理学》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可行性及教学需求,以利于开展与推进医学伦理学双语教学.方法 采用自行编写的调查问卷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153份,有效回收率为97%;其中有34.6%的学生认为医学伦理学双语教学“有必要、非常有必要”且“可行”;影响可行性因素中,认为“学生英文水平有限”的达77.1%,认为“无相应双语教材”及“师资水平不达标”的为47.1%和45.1%.结论 培养双语师资力量是主导因素,依据学生英文水平与教学的实际情况及条件,循序渐进地推进医学伦理学双语教学工作是关键.
作者:田冬霞;陈化;陆于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通过对检验医学发展的回顾与定位,引出了检验医学在高新技术应用中的七项高新技术,从医学伦理的视角出发,提出了医学高新技术在应用于临床、服务于病人的过程中,高技术与高情感、高质量、高责任、高技术人才、高医德、高效益之间应把握的伦理原则,进一步为高新技术在临床检验应用中的伦理研究提供借鉴意义.
作者:黄龑 刊期: 201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