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俊怡;李向东;王中;虞正权;周幽心;陈罡;陈宇超;刘玉钊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对预测大肠息肉复发的价值.方法 回顾2012年1月至2016年5月于该科室住院行2次以上不同部位大肠息肉切除术的患者共58例,未复发患者95例.收集所有患者的性别、年龄、息肉大小、病理分类、初次及复查时行大肠息肉切除术前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并计算出初次及复查时患者的NLR、PLR.结果 χ2检验发现年龄、NLR、PLR、肠道清洁度、手术方式、大息肉大小及病理分类是大肠息肉复发的危险因素;将单因素分析下的危险因素放入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检验,发现NLR、PLR、肠道清洁度、大息肉大小及病理分类是大肠息肉复发的危险因素,而年龄及手术方式不是.结论 动态监测NLR、PLR对预测大肠息肉是否复发、制订大肠息肉患者的随访策略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蒋元烨;田继云;金磊;敬梦辉;吴晨曲;曹勤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探究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对宫颈癌微创手术患者恶心呕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海南省中医院收治的122例宫颈癌微创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1例.麻醉诱导前观察组患者经1 min静脉注射0.1μg/kg右美托咪定,对照组患者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对比两组患者围术期各项指标、恶心呕吐分级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睁眼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心率(HR)低值低于对照组患者,心动过缓发生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时刻(术后1.0 h)观察组患者恶心呕吐分级(PONV)Ⅱ级构成比显著低于对照组T2时刻PONVⅡ级构成比,T4时刻(术后24.0 h)观察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躁动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右美托咪定能够显著缓解宫颈癌微创手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并能够降低躁动发生率,且不会影响麻醉效果,但容易发生心动过缓.
作者:曹磊;范平雅;谭光宏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螺旋藻激酶(SPK)对急性血瘀模型大鼠的血液流变学、血小板聚集率和环磷酸腺苷(cAMP)的影响.方法 40只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阿司匹林组和SPK高、低剂量组,灌胃给药7 d,采用肾上腺素冰水浴刺激复制急性血瘀大鼠模型,应用全自动血流变测定仪检测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聚集指数(EAI)、红细胞变形指数(DI)和红细胞刚性指数(ERI),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浆cAMP的水平,采用二磷酸腺苷诱导大鼠血小板聚集,用比浊法测定大聚集率.结果 SPK可以降低急性血瘀大鼠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Hct、EAI和血小板大聚集率,升高血浆cAMP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DI和ERI无明显影响.结论 SPK能明显改善急性血瘀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异常变化且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作者:黄媛恒;覃斐章;李映新;原春兰;蒋丽梅;王琳;庞辉 刊期: 2017年第36期
张力性创口在临床上有较高发生率 ,其治疗具有一定难度.张力性创口是指创口两侧皮肤在直接缝合时受到向两侧张开的应力较高的一类创口 ,多由皮肤软组织缺损较大等因素造成.张力性创口处理不及时或不恰当会带来各种并发症.在临床上 ,处理张力性创口的方法 多种多样 ,各有优缺点.创口因其位置、范围、功能活动、附近正常组织情况决定了其处理的难易程度.为了能够更准确、更合理地应对张力性创口的治疗 ,本文就张力性创口的修复策略进行综述如下.
作者:王鑫;杨龙龙;赵东旭;程文凤;刘兆兴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血清Klotho蛋白水平与血管钙化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4年1-12月在该院肾内科住院的CKD患者107例,另外选取年龄、性别匹配的2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Klotho蛋白水平,采用腹部侧位X线片评估患者的腹主动脉钙化(AAC),同时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患者肱动脉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和颈动脉中膜厚度(cIMT).比较CKD患者与健康人群血清Klotho蛋白水平的差别;探讨血清Klotho蛋白水平与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异常(CKD-MBD)、血管功能紊乱如血管钙化、内皮功能紊乱、cIM T的相关性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CKD组患者血清Klotho蛋白水平和FMD显著低于对照组,而cIM T和AAC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随着CKD进展,血清Klotho蛋白水平也显著降低.CKD患者血清Klotho蛋白水平与年龄(r=-0.348,P<0.01)、甲状旁腺激素(iPTH)的对数(log iPTH,r=-0.366,P<0.01)、cIMT(r=-0.192,P<0.05)及AAC评分(r=-0.251,P<0.01)呈负相关,与肾小球滤过率(eGFR,r=0.387,P<0.01)、1,25-二羟维生素D3(1,25-(O H)2-D3,r=0.311,P<0.01)及FM D(r=0.190,P=0.048)呈正相关.FM D≥6.0%、cIM T<1.0 mm及AAC评分等于0分的患者血清Klotho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FMD<6.0%、cIM T≥1.0 mm及AAC评分大于0分的患者.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3.63,95%CI:1.75~8.89,P=0.002)、平均动脉压(MBP)(OR=2.98,95%CI:1.45~7.69,P=0.09)、蛋白尿(OR=1.97,95%CI:1.16~3.73,P=0.022)、血清Klotho蛋白水平(OR=0.60,95%CI:0.39~0.98,P=0.007)是血管钙化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随着CKD进展,血清Klotho蛋白水平显著降低;血清Klotho蛋白水平下降是血管钙化的独立预测因子.
作者:丁浩;曹娟;章旭;李海涛;印荻;危志强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激痛点推拿配合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疗效及对血清一氧化氮(NO)和内皮源性超极化因子(EDHF)的影响.方法 纳入CSA患者共124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2例.对照组予颌枕牵引疗法,1次/d,约25 min/次;治疗组采取激痛点推拿配合针刺治疗;两组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椎动脉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指标、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椎动脉直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和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评分;统计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检测两组血清中NO和EDHF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椎动脉血管内径和血流速度、MRA椎动脉直径及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和CAS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83%,显著高于对照组79.31%(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治疗后2周和4周,治疗组血清中NO和EDH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期水平(P<0.01);治疗后4周,两组血清中NO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后2周,EDHF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后2周(P<0.01).结论 激痛点推拿配合针刺治疗CSA疗效明显,上调患者血清中NO、EDHF水平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叶锐;张光彩;张晓丽;吴林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调查极端高温高湿环境暴露对SD大鼠生存、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及对主要脏器的伤害.方法 26只SD大鼠分为常温常湿组和极端高温高湿组.观察SD大鼠在极端高温高湿环境中的死亡情况并于半数致死时间点捕杀动物进行血清生化指标测定和心、肺、肾、脑、肌肉和小肠6种组织的病理检测.结果 极端高温高湿环境暴露可导致SD大鼠死亡,半数致死时间为48 h;极端高温高湿组与常温常湿组相比,SD大鼠血清肌酐(Scr)显著性升高(P<0.05),血清碱性磷酸酶(ALP)、缺血修饰性清蛋白(IM A)明显下降(P<0.05),其他生化指标无显著性改变;极端高温高湿组SD大鼠心、肺、肾、小肠组织可见炎性细胞浸润,脑和肌肉组织未见明显病理性改变.结论 极端高温高湿环境暴露对SD大鼠有明显伤害,可引起某些血液生化指标异常和心、肺、肾、小肠组织的炎性改变,甚至造成死亡.
作者:刘刚;刘诗颖;黄伍蓉;简燚;呼永河;吴丽娟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ACE)I/D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偏头痛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通过检索PubMed和EMBASE数据库收集已发表的有关ACE I/D基因多态性与偏头痛易感性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通过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合并效应量OR和95%CI以评价ACE I/D多态性与偏头痛易感性的关联性,同时进行种族及偏头痛类型亚组分析.结果 Meta分析中纯合子模型(DD vs.Ⅱ:OR=1.21,95%CI:1.02~1.44,P=0.03;I2=47%)和显性模型(DD+DI vs.Ⅱ:OR=1.16,95%CI:1.01~1.33,P=0.04;I2=50%)均提示ACE I/D多态性与所有偏头痛的易感性呈正相关.杂合子模型和显性模型提示ACE I/D多态性显著增加有先兆偏头痛的易感性.结论 ACE基因I/D位点多态性与偏头痛易感性相关,其D等位基因是偏头痛的危险因素,特别是显著增加有先兆偏头痛的易感性.
作者:关欣颖;李慧;吴梦平;张洁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术后肠胆反流(DBR)的发生因素.方法 在2012年9月至2016年2月选择在该院消化科进行住院诊治的胆总管结石患者198例,所有患者都给予十二指肠乳头EST,判断术后DBR发生情况,调查发生因素,同时进行奥狄括约肌(Oddi括约肌)功能的测定与远期并发症的随访.结果 所有患者都顺利完成EST,198例患者平均胆总管直径为(2.24±0.24)cm,平均胆总管结石数量为(3.63±1.12)个,胆总管结石大直径为(1.02±0.19)cm.EST术后出现DBR 12例,发生率为6.1%,平均放射性活度为(3.39±0.89)MBq.EST术后Oddi括约肌收缩压高峰值和收缩频率分别为(31.49±4.22)mm Hg和(3.78±0.53)次/min,都明显低于术前(P<0.05);术后Oddi括约肌基础压和胆总管压力分别为(8.23±1.03)mm Hg和(3.32±0.45)mm Hg,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合并胆囊结石、胆总管直径、术前术后Oddi括约肌收缩频率差值、结石数量、结石大直径为EST术后DBR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发生远期并发症18例,发生率为9.1%,其中反流性胆管炎4例,胆管狭窄6例,乳头狭窄4例,结石复发4例.结论 十二指肠乳头EST术后DBR比较常见,可导致Oddi括约肌功能下降与远期并发症的增加,需要积极加强预防管理.
作者:钟文洲;陈正义;林松挺;黄晓曦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分析不同的血红蛋白目标值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 HD)患者生存质量及病死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在河北省衡水市血液透析中心连续门诊透析6个月以上的年龄为18~80岁的320例终末期肾病患者(ESRD),分为3组,分别制订高、中、低3个血红蛋白目标值,A组:95~110 g/L,B组:110~125 g/L,C组:125~140 g/L.各组分别给予药物干预纠正贫血,并达到各自目标值,观察随后72周的生化、凝血相关指标,试验结束后对患者进行S F-36生存质量的测评,进而分析不同血红蛋白目标值与患者生存质量及病死率的影响.结果 试验前,3组各项化验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药物干预后第12周开始同一时期中A组的血清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re ALB)均低于B、C组,C-反应蛋白(CRP)则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3组间的纤维蛋白原(FB)及B、C两组的CRP、血清ALB和pre ALB水平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患者SF-36量表测评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C组之间比较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结束后3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67,P=0.792).结论 贫血的纠正与M HD患者的生化、凝血、血清ALB和pre ALB及生存质量关系密切,血红蛋白目标值的设定更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制订.
作者:张晓艳;赵玉霞;孙少卿;赵讯;王翠合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评估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2518G/A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肾病(DN)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 系统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CNKI)、万方和维普数据库中截至2016年10月收录的所有有关MCP-1-2518G/A基因多态性与DN发病风险的文献.提取相关数据,应用STATA11.0统计软件计算合成数据的比值比(OR)和95%可信区间(CI),同时评估研究的异质性、发表偏倚.结果 共纳入的9项研究涉及2767例独立样本,其中病例组为1096例,对照组为1671例.对于总体人群,在4个基因模型中均未发现MCP-1-2518G/A多态性与DN发病风险有关(显性模型:OR=1.01,95%C I:0.67~1.54;隐性模型:OR=0.93,95%C I:0.60~1.44;纯合子模型:OR=0.93,95%C I:0.70~1.23;杂合子模型:OR=0.89,95%CI:0.61~1.31).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在印度人群中,MCP-1-2518G/A基因多态性会显著增加DN的发病风险(显性模型:OR=1.56,95%CI:1.19~2.06),但在中国人、土耳其人及韩国人中均未发现MCP-1-2518G/A基因多态性与DN的发病风险有关.结论 总体人群中,MCP-1-2518G/A位点基因多态性与DN发病风险无关,但MCP-1-2518G/A位点多态性会增加印度人群DN发病风险,而不增加中国人群、韩国人群、土耳其人群中DN的发病风险.
作者:张雄燕;黄一鑫;程鹏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分析18 F-FDG PET-CT误诊肺内病变的原因.方法 回顾分析27份肺内病变误诊病例,包括良性病变误诊为肺癌14例,肺癌误诊为良性病变13例,从CT征象、病灶大小、SUVmax值、双时相PET的SUVmax值、临床病理进行分析.结果 CT征象中假阳性组主要表现为病灶边界清楚、密度均匀等,假阴性组主要表现为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等.病灶大径均值在假阳性组中为(3.23±0.59)cm,假阴性组为(1.67±0.27)cm.SUVmax均值中假阳性组为10.49,假阴性组为5.49.双时相PET的SUVmax值提高率假阳性组均值为38.4%,假阴性组为17.9%.临床病理中炎性病变易被误诊为肺癌,高分化肺癌及类癌易被误诊为良性病变.结论 在判断肺内病变良恶性时应参考患者临床资料,加强CT征象、病灶大小、SUVmax值的综合应用.
作者:谯捷;敬兴果;庞华;管丽丽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研究失独家庭夫妇生活质量和心理卫生状况.方法 随机抽取重庆市主城的3个区内符合入组条件的失独家庭夫妇841名(失独家庭组)和子女健在家庭夫妇674名(正常家庭组),以一般情况调查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MUNSH)及WHO生活质量测定简表(WHOQOL-BREF)中文版等量表为评定工具进行现场调查.结果 两组家庭夫妇在性别、年龄、文化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失独家庭组SCL-90总分及各因子得分、SAS和SDS得分均明显高于正常家庭组(P<0.05),SSRS、MUNSH及WHOQOL-BREF中文版测评得分则明显低于正常家庭组(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抑郁因子和总幸福度4个回归方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失独家庭夫妇生活质量、心理卫生状况和主观幸福感都受到明显影响,应给予及时的心理危机干预及持续心理支持和心理健康教育,改善其心理卫生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和主观幸福感.
作者:谢聪;倪小玲;张海芬;吴胜;李晓菊;刘晓东;谭小林;曾真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研究生长激素型垂体瘤合并心肌病患者外科手术治疗及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该院2012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65例生长激素型垂体腺瘤伴心肌病患者,所有患者均采取经鼻鼻蝶窦手术入路切除垂体瘤,观察术后2周血清生长激素水平、心电图结果 、超声心电图结果及临床症状.结果 术后患者体征均有明显改善,肢端肥大及鼻唇肥厚明显改善,头晕乏力、高血压及高血糖等均得到显著改善;术后平均生长激素水平为(4.37±2.03)μg/L,显著低于术前的(40.27±4.18)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术后的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和左室后壁厚度(LVPWT)均显著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术后的平均二尖瓣血流频谱(E/A)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经鼻蝶窦垂体瘤切除术能降低患者生长激素水平,改善心脏功能.
作者:顾俊怡;李向东;王中;虞正权;周幽心;陈罡;陈宇超;刘玉钊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后内侧联合入路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4月至2016年4月该院收治的90例三踝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后内侧联合入路治疗的方案进行治疗,并于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手术时间70~130 min,平均(95.5±4.5)min.术后住院时间4~8 d,平均(6.9±0.7)d.术后骨折愈合时间2~5个月,平均(3.5±0.6)个月.骨折愈合良好,均未出现畸形愈合,无出现位移,无出现固定物松动,伤口均无感染,切口均为一期愈合,患者均恢复正常迈步功能.依据Baird-Jackson标准对临床疗效进行评分,该组优49例,良35例,可6例,差0例,总优良率93.33%.结论 采用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后内侧联合入路治疗三踝骨折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固定可靠且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阮传江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小剂量甲氧明对剖宫产手术麻醉中产妇血流动力学和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间在该院行剖宫产术实施腰-硬联合麻醉产妇285例,分3组,A组麻醉完成后即刻静脉注射盐酸甲氧明1 m g,B组注射2 mg,C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 mL,记录入室平静后基础值(T0)、麻醉平卧位即刻(T1)、麻醉平卧后1 min(T2)、麻醉平卧后5 min(T3)、胎儿娩出前1 min(T4)、胎儿娩出后5 min(T5)各时间点产妇的收缩压(SBP)、心率(HR)变化情况,新生儿脐动脉血pH、血气指标[氧分压(PO2),二氧化碳分压(PCO2)]及出生1 min Apgar评分,观察产妇术中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B组及C组产妇在T2时刻HR明显升高后又明显降低(P<0.05),而A组产妇在T1时刻开始降低后,在T2~T4各时间点HR均明显低于B组及C组,且无较大波动(P<0.05);3组产妇的SBP自T2时刻起均较T0时刻明显降低(P<0.05),但在T2~T4各时间点A组产妇的SBP均明显高于B组及C组(P<0.05);A、B组新生儿脐动脉血pH、血气指标及出生1 min后Apgar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组新生儿脐动脉血pH、出生1 min后Apgar评分均明显低于A、B组(P<0.05);A组产妇的不良反应率为2.11%,明显低于B组(9.47)%及C组(1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甲氧明能够有效维持剖宫产术腰硬联合麻醉后产妇血流动力学平稳,对新生儿无不良影响.
作者:刘娟;丁继兵;陈秋香;林家国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评估入院时超敏肌钙蛋白I(hs-TnI)联合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2.0评分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近期死亡风险预测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地分析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347例ACS患者入院时的hs-TnI水平和GRACE2.0评分,随访观察hs-TnI和GRACE2.0评分高低对ACS患者近期(30 d)心血管疾病病死率的影响,并应用Kapi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hs-TnI和GRACE2.0评分对ACS患者近期心血管病死率的影响.结果 死亡组hs-TnI平均值[(7.5±5.6)μg/L]明显高于存活组[(1.2±2.9)μg/L],P<0.01,ACS患者近期心血管病死率与hs-TnI呈明显正相关(P<0.01).Kapi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hs-TnI对ACS患者近期心血管病死率影响,hs-TnI>0.014μg/L者近期预后明显较差(Log rank 62.81,P<0.01);GRACE2.0评分积分与ACS患者30 d心血管病死率呈明显的正相关(P<0.01),随着CRACE危险评分的增加,极高危ACS患者近期生存率明显降低(Log rank 116.56,P<0.01).而hs-TnI的生存曲线下面积(AUC)为0.079(95%CI:0.75~0.83,P<0.01),GRACE2.0评分AUC为0.81(95%CI:0.79~0.84,P<0.01).二者比较,GRACE2.0风险评分预测价值较hs-TnI稍高.hs-TnI与GRACE风险评分联合可以提高预测ACS患者近期心血管病死率的价值[AUC=0.84(0.81~0.91)].结论 hs-TnI联合GRACE2.0评分在ACS患者近期心血管死亡风险具有重要预测价值.
作者:麦超;简华刚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评估瞬时弹性超声成像仪(FibroTouch)与多参数模型在慢性肝病患者肝脏纤维化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FibroTouch诊断肝纤维化分期的佳诊断截点(cutoff)值.方法 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该院慢性肝病患者进行肝脏组织活检48例,收集血常规、肝功能等血清学指标,同时应用FibroTouch进行肝脏弹性测量值(LSM)测量,分析LSM与肝脏纤维化的相关性,cutoff值与APRI、FIB-4、FibroIndex多参数模型诊断效能的比较.结果 以肝脏穿刺病理结果为金标准,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提示LSM、APRI、FIB-4、FibroIndex多参数模型与肝纤维化相关(P<0.05).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分析,F1~F4期FibroTouch诊断肝纤维化分期的佳cutoff值依次为6.6、7.7、10.5、15 kPA;诊断有无显著纤维化和肝硬化时的诊断价值优于APRI、FIB-4、FibroIndex多参数模型.结论 FibroTouch在评估慢性肝病患者肝脏纤维化程度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明芳;秦刚;李民;羌韧;徐建中;赵云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研究鼻咽癌根治性放疗后发生远处转移患者的预后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随访150例鼻咽癌根治性放疗后发生远处转移的患者,采集其临床数据进行预后分析及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随访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3.50个月,1年生存率49.8%,2年生存率31.0%,3年生存率19.3%.Cox模型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初诊N分期、初诊是否化疗、完成放疗到发生远处转移的时间间隔、转移部位、发生远处转移后化疗与否及化疗期数、是否进行姑息性放疗为预后相关影响因素(均P<0.05),其中初诊N分期、转移部位、发生远处转移后化疗与否、完成放疗到发生远处转移的时间间隔、是否进行姑息性放疗为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鼻咽癌根治性放疗后发生远处转移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有初诊N分期、转移部位、发生远处转移后化疗与否、完成放疗到发生远处转移的时间间隔、是否进行姑息性放疗.
作者:许益芬;陈胜东;王达飞;龚伟达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观察不同液体复苏策略对脓毒性休克患者呼吸力学及氧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调查分析该院重症医学科(ICU)125例脓毒性休克患者72 h的救治资料,根据液体复苏结果 分成限制性液体复苏组(n=58)和开放性液体复苏组(n=67),比较两组复苏前后的呼吸力学(静态肺顺应性、吸气阻力)及氧合的变化,同时记录两组血流动力学及血管活性药物应用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放性液体复苏组的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及时长均较限制性液体复苏组少或短(P<0.01);两组的气道阻力复苏前、后无明显变化,复苏后限制性液体复苏组的肺顺应性及氧合均优于开放性液体复苏组(P<0.01).随着液体复苏量的增加,无论是限制性液体复苏组还是开放性液体复苏组,肺的顺应性均进行性变差,尤其是在开放性液体复苏组患者更为明显(P<0.01);液体复苏的量与肺顺应性及氧合呈负相关(R=-0.783、-0.860,P<0.01).结论 脓毒性休克救治时,开放性复苏策略虽然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少、时长短,但是肺的顺应性及氧合均受影响,而限制液体复苏策略则相反.
作者:梁道业;马春林;谢娟娟 刊期: 2017年第3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