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医患纠纷公力救济“失声”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李金运;刘军;隋学强;周建裕

关键词:医患纠纷, 公力救济, 私力救济, 失声, 医患关系
摘要:首先,对医患纠纷公力救济的概念作了简介;其次,从公力救济自身缺陷、法律建设不足、患方对公力救济缺乏信任和私力救济盛行四个方面对医患纠纷公力救济“失声”的原因作了具体分析;后,建议通过加强法律建设、畅通公力救济途径和打击私力救济等措施解决公力救济“失声”问题。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试论生命伦理学方法?

    笔者在本文中所讨论的方法,并不意味着只要使用这些方法就能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给伦理问题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这种万无一失的方法不存在于科学中,也不存在于伦理学中。这里的方法是指,如果我们遵循它们,可能比忽视它们能避免更多的错误,或者有较大的可能做出合适的道德判断,给伦理问题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

    作者:邱仁宗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体系要求

    2014年12月29日,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中医药研究伦理审查体系”成为我国第一个医学伦理认证项目,也是中医药领域的首个认证项目。《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体系要求》( CNCA/CTS 0008-2014认证技术规范备案)作为认证依据。

    作者: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伦理审查委员会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新时期护士慎独修养的表现及影响因素分析

    在论述了慎独修养在现代护理工作中的表现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培养与提升慎独修养的对策,具体有:加强对护士的教育培训,提高护士的职业道德水准;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完善医院激励措施;实施赏识激励,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自觉践行护士伦理准则,弘扬护理专业精神。

    作者:张一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关于医护人员和患者对医患纠纷及医师职业精神认知差异的研究?

    目的:了解医护人员和患者对医患纠纷及医师职业精神认知差异及其影响因素,为医患纠纷的防范与处理提供实证和决策依据。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在执行质量控制的情况下,开展医护人员和患者对医患纠纷及医师职业精神认知调查,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匿名调查医护人员847人,患者577人。应用SPSS16.0软件处理数据并对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两样本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α=0.05)。结果两人群在医患关系评价、纠纷预防、纠纷责任、公正处理、对医患双方影响,医闹产生原因、对医闹态度、医闹消除,医师职业精神现况评价、改善途径、医师职业价值等方面的认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对医师职业精神建设产生直接影响。结论医方应强化医师职业精神建设,建立有效机制,预防医患纠纷;患者应理解、信任和尊重医生,理性解决医患争议;政府应构建合理的医患纠纷处置机制,营造理性的医患纠纷应对氛围,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

    作者:吴起乐;赵存喜;任佰玲;余跃武;孙效敏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医学实验动物保护立法研究?

    动物为人类的医学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研究动物福利对发展生物医学和增进人类健康至关重要。但在医学实验研究中,虐待实验动物的现象时有发生,许多实验动物因此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和痛苦,甚至丧失了生命。于是关于实验动物保护的法律问题就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通过分析我国的立法现状及存在问题,阐述海外的相关法律制度,借鉴海外成功的立法经验,提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实验动物福利法律法规的对策和建议。

    作者:刘鑫;胡佩佩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案例教学法在心内科临床护理教学和医德教育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案例教学法在心内科临床护理教学和医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11月~2015年4月入科实习的75名护理实习生作为对照组,将2015年7月~2015年12月入科实习的96名护理实习生作为实验组。对照组按照传统教学方法进行临床护理和医德教学,实验组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临床护理教学和医德教育中,比较两组护理实习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得分及实习生受表扬次数。结果实验组护理实习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得分和受表扬次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将案例教学法应用到心内科临床护理教学和医德教育中,能明显提高护理实习生的临床评判性思维能力,激发学习热情;有助于培养护理实习生的医学人文精神,提高其医学人文素质。

    作者:胡经文;阮慧琴;郭燕;刘美丽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医院志愿服务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

    医院志愿服务符合了现代社会成员的需求,进一步将医院的志愿服务推向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不同层次患者的医疗服务需求,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运用SWOT方法对目前我国医院志愿服务进行分析,并利用外在机会,发挥内在优势,规避外部威胁,扭转内部劣势,实现医院志愿者服务工作的长远发展。

    作者:尤玲玲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电子医疗保健情境下的隐私保护

    电子医疗保健指互联网和信息通信技术在医疗保健领域的应用,其具体应用包括电子医疗记录、互联网健康信息服务和远程医疗等。总结了电子医疗保健情境下隐私的新特征,梳理了这些技术应用所引发的隐私问题,并对隐私保护问题进行了分析。对隐私泄露的担忧主要源于未经授权的数据获取,以及对隐私数据不合伦理地使用。后,对互联网和信息通信技术应用于医疗保健领域这一情境下的隐私保护提出一些管理建议。

    作者:周思成;翟晓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城市老年女性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探讨?

    目的:通过对山东省城市老年女性的调查,了解其主观幸福感状况,探究影响老年女性幸福感的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山东省6个城市18个社区的449名老年女性,运用自编基本情况调查表和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 MUNSH)对其主观幸福感进行调查。结果经济状况、子女个数、居住情况、生活自理能力、慢性病严重程度对老年女性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影响。结论改善城市社区老年女性的经济状况,关注其心身健康水平,完善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障制度,加大养老机构的建设力度,充分发挥家庭、子女、社会等在社区老年女性社会支持系统中的作用等措施,可以显著提高城市老年女性的主观幸福感。

    作者:朱宇航;郭继志;李敏;胡善菊;罗盛;董毅;庄立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河南省“医养结合型”长期照护模式实践及伦理问题探讨

    通过对“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之长期照护发展概况及存在的伦理问题的概述,指出未来“医养结合型”长期照护模式应加强公立医院参与的积极性,减少政府部门多重管理,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及医保制度,提高从业人员及社会大众的责任意识,同时积极践行伦理学的人道与尊重、公平与效率、诚实与守信等原则,为该模式的发展提供新思路及新方向。

    作者:马宁;孙荣青;段峰;倪居;李洪玲;曾西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心理情景剧在实习护士生命伦理教育中的实践?

    在谈论对实习护士开展生命伦理教育必要性的基础上,将心理情景剧引入实习护士生命伦理教育的过程中,对心理情景剧的实践过程进行了详细描述,并从心理情景剧的创作、编写、演出等方面探讨了其提升生命伦理教育有效性的作用机制。

    作者:梅思佳;陈庆健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特殊体育教育从业人员的伦理困惑与建设?

    从伦理学的角度出发,分析我国特殊体育教育从业人员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指出价值观的冲突、利益冲突、职业倦怠、教育价值观是影响特殊体育教育从业人员的现实伦理困惑,提出特殊体育教育从业人员的伦理建设应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彰显人道主义的伦理情怀,制定切实可行的、可操作的特殊体育教育工作的伦理规范,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和伦理意识、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职业伦理理念。

    作者:马飞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新媒体环境下新疆医学生媒介素养分析与对策研究?

    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影响新疆医学生的思想行为和价值观念。培养新疆高校医学生对媒介及媒介信息的认知、解读和批判能力,尤其是提升新疆医学生对境内外敌对势力通过网络新媒体传播的不良政治信息的批判、甄别能力,加强对新疆医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教育。

    作者:汤先萍;杨露露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哀伤辅导在缓解器官捐献家属哀伤心理中的运用分析?

    目的:探讨哀伤辅导对缓解器官捐献家属的哀伤心理的效果。方法对2012年9月至2015年2月180例符合中国Ⅲ类标准潜在器官捐献者家属,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首先征得家属同意,初次通过使用自制问卷进行访谈,了解家属的哀伤心理获得评分,然后进一步沟通,并运用哀伤辅助方法缓解家属的悲痛心情,使得患者家属能在理智、平静的心理情绪下表达捐献意愿,再次获得评分,对自身前后评分进行比较。结果通过初次访谈的评分发现180例潜在器官捐献家属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哀伤心理,通过哀伤辅导后进行自身对照,使得哀伤心理在不同个体的不同条目得以缓解,总评分较辅导之前均有明显的降低(P<0.05),同意捐献意愿65例,成功实施60例。结论协调员对潜在器官捐献者家属进行哀伤辅导,可以有效缓解他们的不良情绪,同时有利于协调员进一步与之沟通器官捐献事宜,对获得家属捐献的准确意愿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丽;吕毅;田敏;贾丽娜;张谞丰;师建华;王博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公立医院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以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为例?

    目的:调查公立医院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情况,分析影响其满意度的相关因素,为提高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绩效提供依据。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运用整群抽样法和SPSS统计软件,选取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100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总分为(92.52±18.17)分,护理人员对工作群体的满意度高,为(3.89±0.58)分,对工作回报的满意度低,为(2.19±0.89)分。不同的编制、学历、工作年限及月薪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得分均有影响。结论目前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处于中等水平,医院管理者可以通过构建科学的薪酬体系、建立人性化的值班制度等措施满足护理人员不同的需要,进一步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

    作者:朱宏晋;吕娜;赵岩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患者“有效同意”的界定及实现难题

    通过阐述有效同意以及非有效同意的概念,论述了作为医方必须识别以下非有效同意情形:误读患者意图的虚构同意,过度延伸患者意图的推定同意,将未来可能的同意置换于现实状态下的想像同意,患者人格非同一性下的同意。并指出了患者有效同意的实现难题:个体行为能力的判定,不平衡医患关系中的同意,社会学绑架下的同意。

    作者:侯蕾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临床检验血样本科研再利用的伦理考量?

    通过查阅目前国内外的相关法规指南,从临床废弃样本处理、科研生物样本管理等相关的国内外法规和流程入手,分析总结方案设计阶段的伦理注意点,并结合样本库与临床检验剩余样本研究的差异及样本的归属权等焦点问题进行分析,为伦理委员会在以后审查此类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陈晓云;张倩;王思洁;樊民胜;刘胜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药物临床试验质量控制的伦理研究?

    某医院以《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 GCP)为指导原则,在进行临床试验质量控制过程中与伦理委员会密切合作,采取了如下具体措施:从完善制度和标准操作规程,推行三级质控制度,强化GCP培训,临床试验药物及资料管理、临床试验数据资料的质量控制、伦理委员会审查及监督、全程质量控制(无缝对接)等方面紧密合作,从项目受理开始就实行无缝对接,对临床试验项目进行全程质量控制,这样能有效解决临床试验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临床试验质量。

    作者:鲁瑞萍;程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标准化沟通模式在医护沟通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标准化沟通模式在医护沟通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抽取我院10个临床护理单元的96名护理人员及49名医生。对护理人员实施标准化沟通模式培训,制作书面沟通引导及利用电子化医护交互系统等实施标准化沟通。实施1年后比较实施前后医生对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并调查护理人员对应用标准化沟通模式的态度。结果实施后医生对护理人员总体工作满意度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护士对标准化沟通模式在工作中的应用认可度较高。结论标准化沟通模式有利于提高医生对护士工作的满意程度,尤其在护士病情了解、专业理论知识掌握及与医生的配合度方面满意程度有明显提升,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

    作者:黎巧玲;辛爱利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人文关怀护理对肝癌手术患者生活质量和负性情绪的影响研究

    目的:研究人文关怀护理对肝癌手术患者生活质量和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肝胆外科就诊的肝癌手术患者577例,2014年1月至12月288例肝癌手术患者为对照组,2015年1月至12月289例患者为实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采用人文关怀护理,采用抑郁和焦虑自评量表对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情绪进行评价;采用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体系中的核心量表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对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进行评价。结果人文关怀护理后,实验组患者抑郁、焦虑量表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人文关怀护理后,实验组躯体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情绪功能、角色功能、总体健康状况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实验组的疼痛、疲倦、恶心呕吐、气促、失眠、腹泻、食欲丧失、便秘、经济困难等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生活质量较对照组好,(P<0.05);实验组患者睡眠指数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人文关怀护理能够有效降低肝癌手术患者的负性情绪,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孙亚利;肖奇贵;任洋;姚英民 刊期: 2016年第04期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