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飞
通过分析当前医学生廉洁教育所面临的理念和实践方面的困境,提出如下措施:抓好系统性、主体性、针对性三个原则,增强医学生廉洁教育的科学性;抓实课堂、文化、实践三个载体,增强医学生廉洁教育的实效性;与医学生群体特点、职业发展、日常管理有效结合,增强医学生廉洁教育的针对性。
作者:李明哲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通过对山东省城市老年女性的调查,了解其主观幸福感状况,探究影响老年女性幸福感的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山东省6个城市18个社区的449名老年女性,运用自编基本情况调查表和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 MUNSH)对其主观幸福感进行调查。结果经济状况、子女个数、居住情况、生活自理能力、慢性病严重程度对老年女性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影响。结论改善城市社区老年女性的经济状况,关注其心身健康水平,完善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障制度,加大养老机构的建设力度,充分发挥家庭、子女、社会等在社区老年女性社会支持系统中的作用等措施,可以显著提高城市老年女性的主观幸福感。
作者:朱宇航;郭继志;李敏;胡善菊;罗盛;董毅;庄立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通过对“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之长期照护发展概况及存在的伦理问题的概述,指出未来“医养结合型”长期照护模式应加强公立医院参与的积极性,减少政府部门多重管理,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及医保制度,提高从业人员及社会大众的责任意识,同时积极践行伦理学的人道与尊重、公平与效率、诚实与守信等原则,为该模式的发展提供新思路及新方向。
作者:马宁;孙荣青;段峰;倪居;李洪玲;曾西 刊期: 2016年第04期
国内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缺失导致医学生人文素质普遍偏低,而医务人员的人文素养对医疗活动却至关重要。考虑到国内医学院校办学实际,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对医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应是必由之路,具体可采取引导医学生关注社会民生、打造医学与人文相结合的社会实践品牌、实施人文教育动态观测三种方法。
作者:钟秀;蒋士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提升护理人员工作技能和护理质量,更加重视伦理理论在优质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开展伦理护理教育与实践活动后,发放问卷,调查在口腔科住院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伦理理论的应用对优质护理服务效果的提升情况。结果发现在伦理理论应用前后,住院患者的满意度由90.8%提高到9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表明将伦理方法及理论应用于临床服务,可以为患者不断提供更优质更满意的服务,不断改善他们的身体状况,促进他们的健康恢复,同时也促进医护人员价值的实现。
作者:黄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基于某医院抓好医疗安全管理的视角,认为抓好医疗全管理应当树立医疗大安全理念、建立安全管理目标、健全安全管理组织、落实安全管控措施。在分析了影响医患关系的医方因素的基础上,认为抓好医疗安全管理有助于提升基础医疗质量,降低医疗差错,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作者:刘晓雷;李晓康 刊期: 2016年第04期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传统养老模式已不适应老年人多样化的养老和医疗需求。因此,必须对医疗卫生服务在养老护老中的作用进行全新定位,鼓励养老服务与医疗服务相结合。通过在具备条件的养老机构内设置医疗机构、医疗机构开展社会养老服务、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合作等方式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医疗服务与基本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服务内容,实现医疗和养老资源的整合,改善老年人的健康状况。
作者:刘文莉;张新宇;徐凌忠 刊期: 2016年第04期
分析白癜风发病特点及白癜风患者的心理特点:紧张自卑心理,紧迫治疗心理,过高期望心理,治疗失望心理。针对白癜风患者的心理特点,提出医护人员在诊治过程中的伦理道德要求,包括尊重患者,保护患者隐私,耐心沟通及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随访。
作者:董妍;李文彬;马慧群;王娟;曾维惠 刊期: 2016年第04期
通过对自由化表达、病毒式传播、娱乐化倾向、暴力化舆论、随意化曝光等新媒体信息传播特点进行阐述,并以近年来几起伦理失范的医疗新闻案例为证,剖析了新媒体环境下医疗新闻可能出现的内容失实、权威失信、道德失誉、社会理性失智、公众隐私泄露失控等不良现象。
作者:檀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医德教育中家庭教育的作用,深入研究医学生的家庭教养方式对竞争态度的影响。方法对550名大学生进行了分层随机抽样调查,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和竞争态度量表进行评价。结果医学生父母亲的良好的家庭教养方式有利于良性竞争态度的形成。其中,父母亲拒绝、否认,母亲偏爱被试等教养方式均对良性竞争态度有预测作用;父亲拒绝、否认,父亲过度保护,母亲过分干涉等教养方式对恶性竞争态度有预测作用。结论在医学生的家庭教育中,父母要改变教育观念,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竞争态度。
作者:许婷婷;杨同卫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调查公立医院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情况,分析影响其满意度的相关因素,为提高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绩效提供依据。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运用整群抽样法和SPSS统计软件,选取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100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总分为(92.52±18.17)分,护理人员对工作群体的满意度高,为(3.89±0.58)分,对工作回报的满意度低,为(2.19±0.89)分。不同的编制、学历、工作年限及月薪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得分均有影响。结论目前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处于中等水平,医院管理者可以通过构建科学的薪酬体系、建立人性化的值班制度等措施满足护理人员不同的需要,进一步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
作者:朱宏晋;吕娜;赵岩 刊期: 2016年第04期
头颅移植手术计划的提出引发了诸多生命伦理困惑及临床医学伦理困惑,也面临着道德伦理的诘问,面对各种伦理困惑,医者需要更多的人文理性回归,大众需要更多的关注生命本质及对生死观的认知。
作者:边巴扎西;李磊;泽永革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精神障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在《精神卫生法》中有明确的规定,但患者在实现其自身的权益中受自身精神状况、家属的代位行使权及“自制力丧失—否认自己有精神病”等问题的困扰而使其知情同意权得不到切实的保障。在提出上述问题的同时也立足于从和谐的医患关系、患者的预先指示权、尤其是患者知情同意能力的评定的视角来解决上述问题。
作者:陈圆方;李小萍 刊期: 2016年第04期
医学伦理学课程在培育德术双馨的应用型医学人才方面发挥着主渠道作用。当前适应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关于卓越医生教育培养的需要,强化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伦理践行能力,必须进一步优化医学伦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优化医德素质培育理念,以强化学生伦理实践能力为目标;优化案例互动教学实施,以强化学生伦理思维和决策能力为根本;优化科研实践渠道和方法,以强化学生科研伦理能力为推动;优化医德素质评价方法,以强化形成性评价方法为突破。
作者:徐玉梅;杨萍;于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某医院以《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 GCP)为指导原则,在进行临床试验质量控制过程中与伦理委员会密切合作,采取了如下具体措施:从完善制度和标准操作规程,推行三级质控制度,强化GCP培训,临床试验药物及资料管理、临床试验数据资料的质量控制、伦理委员会审查及监督、全程质量控制(无缝对接)等方面紧密合作,从项目受理开始就实行无缝对接,对临床试验项目进行全程质量控制,这样能有效解决临床试验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临床试验质量。
作者:鲁瑞萍;程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首先,对医患纠纷公力救济的概念作了简介;其次,从公力救济自身缺陷、法律建设不足、患方对公力救济缺乏信任和私力救济盛行四个方面对医患纠纷公力救济“失声”的原因作了具体分析;后,建议通过加强法律建设、畅通公力救济途径和打击私力救济等措施解决公力救济“失声”问题。
作者:李金运;刘军;隋学强;周建裕 刊期: 2016年第04期
风险与受益的评估是临床试验伦理审查中的重要部分。风险与受益评估的重要意义是使风险小化,受益大化,保障受试者的权益。从简单阐述临床试验风险的性质、等级及受益情况入手,分析基于试验风险考量情况的审查方式,探讨了风险与受益评估需要关注的小风险问题、弱势群体的风险与受益问题、风险告知和试验受益的问题;受试者招募的公平性问题及加强伦理跟踪审查的重要性。认为伦理审查应起到“天平”的作用,既不能为了保护受试者的权益而阻碍临床试验研究的发展;也不能盲目地为了研究的利益而损害受试者的权益。
作者:董平平;张志敏;秦叔逵 刊期: 2016年第04期
在谈论对实习护士开展生命伦理教育必要性的基础上,将心理情景剧引入实习护士生命伦理教育的过程中,对心理情景剧的实践过程进行了详细描述,并从心理情景剧的创作、编写、演出等方面探讨了其提升生命伦理教育有效性的作用机制。
作者:梅思佳;陈庆健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通过调查医学生对“非亲属间活体器官交叉移植”的认可现况,对其界定研究、分析。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认可度调查问卷,以整体抽样法对青岛大学2011级、2012级、2013级医学院各专业共450名医学生进行调查,用SPSS22.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医学生对“非亲属间活体器官交叉移植”的认可度整体偏低;各年级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其中11级高于12级,12级高于13级。同一年级不同专业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检验专业的认可度偏高。结论青岛大学2011级、2012级、2013级各医学专业本科生对“非亲属间活体器官交叉移植”的概念了解模糊,认可度整体偏低。
作者:王兰;赵文科;张晓倩;孙晓慧;周娟红;杨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在输血工作中加强医学伦理建设有其必要性,是医院管理精细化的要求,有利于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能够助力医院内涵建设,推动科学、合理输血;有利于提高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自身的医学职业精神,也能够尽大可能地帮助病人。为了进一步规范、改进输血工作,建议在科学管理的基础上,成立输血伦理委员会,加强对医务人员的输血伦理培训。
作者:田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