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龄化背景下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伦理价值和可行性初探

刘文莉;张新宇;徐凌忠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 医养结合, 伦理价值
摘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传统养老模式已不适应老年人多样化的养老和医疗需求。因此,必须对医疗卫生服务在养老护老中的作用进行全新定位,鼓励养老服务与医疗服务相结合。通过在具备条件的养老机构内设置医疗机构、医疗机构开展社会养老服务、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合作等方式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医疗服务与基本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服务内容,实现医疗和养老资源的整合,改善老年人的健康状况。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妇产科临床见习教学中医学生伦理素质的培养

    简述了妇产科临床见习教学中培养医学生伦理素质的必要性,分析了在临床见习教学中面临的因传统社会观念、民族文化差异等原因产生的伦理学问题,提出了通过开展见习前教育及交流、重视伦理素质培养,将对医学生的伦理素质培养全方位的贯穿于每一个教学环节中,规范、系统地提高医学生整体伦理素质和临床伦理决策能力。

    作者:张潍;贺艳丽;刘淑娟;杨红;王建;陈必良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河南省“医养结合型”长期照护模式实践及伦理问题探讨

    通过对“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之长期照护发展概况及存在的伦理问题的概述,指出未来“医养结合型”长期照护模式应加强公立医院参与的积极性,减少政府部门多重管理,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及医保制度,提高从业人员及社会大众的责任意识,同时积极践行伦理学的人道与尊重、公平与效率、诚实与守信等原则,为该模式的发展提供新思路及新方向。

    作者:马宁;孙荣青;段峰;倪居;李洪玲;曾西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关于医护人员和患者对医患纠纷及医师职业精神认知差异的研究?

    目的:了解医护人员和患者对医患纠纷及医师职业精神认知差异及其影响因素,为医患纠纷的防范与处理提供实证和决策依据。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在执行质量控制的情况下,开展医护人员和患者对医患纠纷及医师职业精神认知调查,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匿名调查医护人员847人,患者577人。应用SPSS16.0软件处理数据并对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两样本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α=0.05)。结果两人群在医患关系评价、纠纷预防、纠纷责任、公正处理、对医患双方影响,医闹产生原因、对医闹态度、医闹消除,医师职业精神现况评价、改善途径、医师职业价值等方面的认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对医师职业精神建设产生直接影响。结论医方应强化医师职业精神建设,建立有效机制,预防医患纠纷;患者应理解、信任和尊重医生,理性解决医患争议;政府应构建合理的医患纠纷处置机制,营造理性的医患纠纷应对氛围,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

    作者:吴起乐;赵存喜;任佰玲;余跃武;孙效敏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麻醉门诊的道德价值及其实现途径

    通过对麻醉门诊概念、工作内容及其部分标准化工作运行流程的论述,分析了麻醉门诊存在的道德价值:有利于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有利于提高患者安全,增强麻醉医生对患者的人文关怀,有助于麻醉医生价值的体现。并探讨了麻醉门诊的实现途径,旨在提高手术和麻醉安全性的同时增强对患者的人文关怀。

    作者:兴东梅;孙鹤宇;尹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论在输血工作中加强医学伦理建设的意义与建议

    在输血工作中加强医学伦理建设有其必要性,是医院管理精细化的要求,有利于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能够助力医院内涵建设,推动科学、合理输血;有利于提高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自身的医学职业精神,也能够尽大可能地帮助病人。为了进一步规范、改进输血工作,建议在科学管理的基础上,成立输血伦理委员会,加强对医务人员的输血伦理培训。

    作者:田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中国传统诚信观及其对医学职业人格培养的启示

    通过对传统“诚信”释义,认识传统伦理文化中的“诚”“信”语义,解析传统“诚信观”与为医之道的关系,汲取优良,诠释赋新,进而揭示其对医学职业人格培养的启示。同时还指出要尽力克服传统诚信观的不足之处,厘清诚信内涵并在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中找到诚信文化的依据,既是对诚信内涵的溯源和深化,又是对诚信作为医学职业人格培养内容的突显,有利于进一步强化医学职业人格培养的路径建设。

    作者:张秋菊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从社会实践的角度谈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国内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缺失导致医学生人文素质普遍偏低,而医务人员的人文素养对医疗活动却至关重要。考虑到国内医学院校办学实际,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对医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应是必由之路,具体可采取引导医学生关注社会民生、打造医学与人文相结合的社会实践品牌、实施人文教育动态观测三种方法。

    作者:钟秀;蒋士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论建设遗体捐献者纪念堂的意义

    在分析目前遗体捐献者纪念堂建设现状的基础上,论述了建设遗体捐献者纪念堂的意义:尊重捐献者的人格尊严,体现对捐献者亲属的人文关怀,引导和促进遗体捐献,能够作为医学生医学伦理教育基地。

    作者:胡庆中;王泽恩;彭珍山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医德教育与医学英语教学相结合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研究?

    通过实例分析的方法探讨了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为载体将医德教育渗透于医学英语教学之中的可行性,实践证明合理运用各种现代化网络教学平台,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将语言知识讲授与人文素质教育结合起来,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医德观,成为合格的医务工作者。

    作者:杨琳;李晓微;李广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特殊体育教育从业人员的伦理困惑与建设?

    从伦理学的角度出发,分析我国特殊体育教育从业人员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指出价值观的冲突、利益冲突、职业倦怠、教育价值观是影响特殊体育教育从业人员的现实伦理困惑,提出特殊体育教育从业人员的伦理建设应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彰显人道主义的伦理情怀,制定切实可行的、可操作的特殊体育教育工作的伦理规范,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和伦理意识、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职业伦理理念。

    作者:马飞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体系要求

    2014年12月29日,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中医药研究伦理审查体系”成为我国第一个医学伦理认证项目,也是中医药领域的首个认证项目。《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体系要求》( CNCA/CTS 0008-2014认证技术规范备案)作为认证依据。

    作者: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伦理审查委员会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从《医门法律》论喻昌重规范的医德思想

    重规范是清代名医喻昌医德思想的重要特征。喻昌在继承传统医德思想的基础上在其医学著作《医门法律》中援“佛”入“医”借鉴佛教的戒律思想进一步阐述了他的“以律戒医”的医德规范。分析了喻昌在《医门法律》中提出的“慎”“精”“诚”以及“求真”等具体的医德规范或要求,并指出了喻昌医德思想的基本特征及其意义。

    作者:李占立;赵群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标准化沟通模式在医护沟通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标准化沟通模式在医护沟通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抽取我院10个临床护理单元的96名护理人员及49名医生。对护理人员实施标准化沟通模式培训,制作书面沟通引导及利用电子化医护交互系统等实施标准化沟通。实施1年后比较实施前后医生对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并调查护理人员对应用标准化沟通模式的态度。结果实施后医生对护理人员总体工作满意度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护士对标准化沟通模式在工作中的应用认可度较高。结论标准化沟通模式有利于提高医生对护士工作的满意程度,尤其在护士病情了解、专业理论知识掌握及与医生的配合度方面满意程度有明显提升,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

    作者:黎巧玲;辛爱利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药物临床试验质量控制的伦理研究?

    某医院以《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 GCP)为指导原则,在进行临床试验质量控制过程中与伦理委员会密切合作,采取了如下具体措施:从完善制度和标准操作规程,推行三级质控制度,强化GCP培训,临床试验药物及资料管理、临床试验数据资料的质量控制、伦理委员会审查及监督、全程质量控制(无缝对接)等方面紧密合作,从项目受理开始就实行无缝对接,对临床试验项目进行全程质量控制,这样能有效解决临床试验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临床试验质量。

    作者:鲁瑞萍;程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临床试验伦理审查与质量管理的交互模式探讨?

    临床试验伦理审查与质量管理的交互式模式由建立科学的信息交互式管理平台、知情同意过程的交互式实现、跟踪审查与质量控制的交互式管理几个方面组成,力求弥补现行临床试验伦理审查与质量管理模式的不足,实现临床试验质量的达标与医学伦理准则的全过程、全方位覆盖。

    作者:曾嘉霖;蒋辉;陈玉玲;陈旻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患者“有效同意”的界定及实现难题

    通过阐述有效同意以及非有效同意的概念,论述了作为医方必须识别以下非有效同意情形:误读患者意图的虚构同意,过度延伸患者意图的推定同意,将未来可能的同意置换于现实状态下的想像同意,患者人格非同一性下的同意。并指出了患者有效同意的实现难题:个体行为能力的判定,不平衡医患关系中的同意,社会学绑架下的同意。

    作者:侯蕾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市场机制下医疗决策行为的管理--基于医学伦理界域与分层的视角

    在医疗体制改革遵循“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原则的情景下,从医学伦理界域与分层的视角分析认为无论是社会还是医生自身的讨论与反省,医疗决策行为的管理均应聚焦于医疗行为与病人健康收益的关系上,并通过合理的制度来保障;现阶段医疗行为决策分层的现状决定了医学伦理分层建设有利于医疗行为逐步回归伦理价值,诊疗规范构建即为当前医疗决策的伦理选择。

    作者:谭晓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公正原则视角下对医患纠纷的思考

    从公正原则的角度出发,分析患者、社会媒体、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四个方面因公正原则的缺失而引起医患纠纷发生的原因,并针对纠纷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树立公民正确的就医意识,坚持客观宣传并营造良好环境,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并增加卫生投入,加强医务人员职业胜任力教育,成立由第三方主导的医疗纠纷调解机构。

    作者:辛红;赵群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心理情景剧在实习护士生命伦理教育中的实践?

    在谈论对实习护士开展生命伦理教育必要性的基础上,将心理情景剧引入实习护士生命伦理教育的过程中,对心理情景剧的实践过程进行了详细描述,并从心理情景剧的创作、编写、演出等方面探讨了其提升生命伦理教育有效性的作用机制。

    作者:梅思佳;陈庆健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新时期护士慎独修养的表现及影响因素分析

    在论述了慎独修养在现代护理工作中的表现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培养与提升慎独修养的对策,具体有:加强对护士的教育培训,提高护士的职业道德水准;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完善医院激励措施;实施赏识激励,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自觉践行护士伦理准则,弘扬护理专业精神。

    作者:张一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