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论建设遗体捐献者纪念堂的意义

胡庆中;王泽恩;彭珍山

关键词:遗体捐献, 纪念堂, 人文关怀, 伦理观念
摘要:在分析目前遗体捐献者纪念堂建设现状的基础上,论述了建设遗体捐献者纪念堂的意义:尊重捐献者的人格尊严,体现对捐献者亲属的人文关怀,引导和促进遗体捐献,能够作为医学生医学伦理教育基地。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市场机制下医疗决策行为的管理--基于医学伦理界域与分层的视角

    在医疗体制改革遵循“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原则的情景下,从医学伦理界域与分层的视角分析认为无论是社会还是医生自身的讨论与反省,医疗决策行为的管理均应聚焦于医疗行为与病人健康收益的关系上,并通过合理的制度来保障;现阶段医疗行为决策分层的现状决定了医学伦理分层建设有利于医疗行为逐步回归伦理价值,诊疗规范构建即为当前医疗决策的伦理选择。

    作者:谭晓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关于公共卫生危机事件中公民权利保障问题的初步探讨?

    从公共卫生危机事件中公民权利保障的解析入手,对公民生命权、人身自由权等权利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简要的评述,发现我国应急类法律尚不健全,涉及公民基本权利保护的内容不一致,缺少危机管理综合协调部门。因此,政府应通过健全法律、调整管理职能来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作者:仇蕾洁;郑文贵;马安宁;张建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精神障碍患者知情同意权的研究

    精神障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在《精神卫生法》中有明确的规定,但患者在实现其自身的权益中受自身精神状况、家属的代位行使权及“自制力丧失—否认自己有精神病”等问题的困扰而使其知情同意权得不到切实的保障。在提出上述问题的同时也立足于从和谐的医患关系、患者的预先指示权、尤其是患者知情同意能力的评定的视角来解决上述问题。

    作者:陈圆方;李小萍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头颅移植术的生命伦理困惑

    头颅移植手术计划的提出引发了诸多生命伦理困惑及临床医学伦理困惑,也面临着道德伦理的诘问,面对各种伦理困惑,医者需要更多的人文理性回归,大众需要更多的关注生命本质及对生死观的认知。

    作者:边巴扎西;李磊;泽永革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公正原则视角下对医患纠纷的思考

    从公正原则的角度出发,分析患者、社会媒体、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四个方面因公正原则的缺失而引起医患纠纷发生的原因,并针对纠纷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树立公民正确的就医意识,坚持客观宣传并营造良好环境,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并增加卫生投入,加强医务人员职业胜任力教育,成立由第三方主导的医疗纠纷调解机构。

    作者:辛红;赵群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关于医护人员和患者对医患纠纷及医师职业精神认知差异的研究?

    目的:了解医护人员和患者对医患纠纷及医师职业精神认知差异及其影响因素,为医患纠纷的防范与处理提供实证和决策依据。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在执行质量控制的情况下,开展医护人员和患者对医患纠纷及医师职业精神认知调查,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匿名调查医护人员847人,患者577人。应用SPSS16.0软件处理数据并对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两样本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α=0.05)。结果两人群在医患关系评价、纠纷预防、纠纷责任、公正处理、对医患双方影响,医闹产生原因、对医闹态度、医闹消除,医师职业精神现况评价、改善途径、医师职业价值等方面的认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对医师职业精神建设产生直接影响。结论医方应强化医师职业精神建设,建立有效机制,预防医患纠纷;患者应理解、信任和尊重医生,理性解决医患争议;政府应构建合理的医患纠纷处置机制,营造理性的医患纠纷应对氛围,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

    作者:吴起乐;赵存喜;任佰玲;余跃武;孙效敏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伦理理论应用于口腔科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研究

    目的:提升护理人员工作技能和护理质量,更加重视伦理理论在优质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开展伦理护理教育与实践活动后,发放问卷,调查在口腔科住院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伦理理论的应用对优质护理服务效果的提升情况。结果发现在伦理理论应用前后,住院患者的满意度由90.8%提高到9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表明将伦理方法及理论应用于临床服务,可以为患者不断提供更优质更满意的服务,不断改善他们的身体状况,促进他们的健康恢复,同时也促进医护人员价值的实现。

    作者:黄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案例教学法在心内科临床护理教学和医德教育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案例教学法在心内科临床护理教学和医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11月~2015年4月入科实习的75名护理实习生作为对照组,将2015年7月~2015年12月入科实习的96名护理实习生作为实验组。对照组按照传统教学方法进行临床护理和医德教学,实验组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临床护理教学和医德教育中,比较两组护理实习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得分及实习生受表扬次数。结果实验组护理实习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得分和受表扬次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将案例教学法应用到心内科临床护理教学和医德教育中,能明显提高护理实习生的临床评判性思维能力,激发学习热情;有助于培养护理实习生的医学人文精神,提高其医学人文素质。

    作者:胡经文;阮慧琴;郭燕;刘美丽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临床试验伦理审查与质量管理的交互模式探讨?

    临床试验伦理审查与质量管理的交互式模式由建立科学的信息交互式管理平台、知情同意过程的交互式实现、跟踪审查与质量控制的交互式管理几个方面组成,力求弥补现行临床试验伦理审查与质量管理模式的不足,实现临床试验质量的达标与医学伦理准则的全过程、全方位覆盖。

    作者:曾嘉霖;蒋辉;陈玉玲;陈旻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医学生廉洁教育的困境及破解路径?

    通过分析当前医学生廉洁教育所面临的理念和实践方面的困境,提出如下措施:抓好系统性、主体性、针对性三个原则,增强医学生廉洁教育的科学性;抓实课堂、文化、实践三个载体,增强医学生廉洁教育的实效性;与医学生群体特点、职业发展、日常管理有效结合,增强医学生廉洁教育的针对性。

    作者:李明哲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试论生命伦理学方法?

    笔者在本文中所讨论的方法,并不意味着只要使用这些方法就能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给伦理问题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这种万无一失的方法不存在于科学中,也不存在于伦理学中。这里的方法是指,如果我们遵循它们,可能比忽视它们能避免更多的错误,或者有较大的可能做出合适的道德判断,给伦理问题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

    作者:邱仁宗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从社会实践的角度谈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国内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缺失导致医学生人文素质普遍偏低,而医务人员的人文素养对医疗活动却至关重要。考虑到国内医学院校办学实际,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对医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应是必由之路,具体可采取引导医学生关注社会民生、打造医学与人文相结合的社会实践品牌、实施人文教育动态观测三种方法。

    作者:钟秀;蒋士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医疗隐私保护的伦理困境及实现途径?

    大数据浪潮的兴起为医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给人类的医疗隐私保护带来挑战:数据监测下隐私无处躲藏,共享的数据被滥用,数据挖掘中隐私被二次利用,数据预测里隐私被预测。同时也使数据的整合利用与医疗隐私保护的困境凸显:非自主性数据操作下的自主性原则的困境,数据化世界中人的主体身份消亡,医疗隐私信息难以被遗忘。在促进医疗行业信息化的同时,探讨大数据环境下医疗隐私保护的实现途径:实施使用医疗数据的过程必须符合自主性原则和透明化原则,建立医疗信息共享系统面向患者的隐私保护访问控制系统,完善保障医疗数据隐私的法律规范,加强个人的医疗数据隐私性管理意识。

    作者:王强芬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医患信任度评价体系研究?

    医患信任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内核和基础,由于当前我国在社会转型时期和深化医改的阶段,种种问题使医患关系现状不容乐观,医患之间出现信任危机。在厘清医患信任概念的基础上,分析当前我国医患信任的现状,并在国内外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梳理当前对医患信任度评价的研究,以期为未来进行医患信任度评价的研究提供参考,为提高医患信任水平,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供借鉴。

    作者:周庆楠;杨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中美《医师宣言》的差异性分析及启示?

    《中国医师宣言》和美欧国家的《新世纪医师职业精神———医师宣言》是弘扬与培育当代医师职业精神的两个重要文献。研究比较发现,它们在形成的社会背景、指导思想等方面基本一致,但由于受到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历史传统、文化特色、医药卫生体制、医学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以及人们的社会心理等方面因素的影响,这两个宣言在医师职业精神的认知与实践等层面也存在着差异,主要表现为对医师职业精神内涵的理解与把握、医师职业精神所依托的伦理学理论基础、对医师职业精神要求的规范性性质与程度以及医师职业精神的实践保障等方面。因此,对中美《医师宣言》的差异性比较与研究有助于我国医师职业精神建设。

    作者:刘云章;梁香阁;张笑微;王晶晶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新时期护士慎独修养的表现及影响因素分析

    在论述了慎独修养在现代护理工作中的表现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培养与提升慎独修养的对策,具体有:加强对护士的教育培训,提高护士的职业道德水准;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完善医院激励措施;实施赏识激励,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自觉践行护士伦理准则,弘扬护理专业精神。

    作者:张一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人文关怀护理对肝癌手术患者生活质量和负性情绪的影响研究

    目的:研究人文关怀护理对肝癌手术患者生活质量和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肝胆外科就诊的肝癌手术患者577例,2014年1月至12月288例肝癌手术患者为对照组,2015年1月至12月289例患者为实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采用人文关怀护理,采用抑郁和焦虑自评量表对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情绪进行评价;采用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体系中的核心量表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对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进行评价。结果人文关怀护理后,实验组患者抑郁、焦虑量表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人文关怀护理后,实验组躯体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情绪功能、角色功能、总体健康状况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实验组的疼痛、疲倦、恶心呕吐、气促、失眠、腹泻、食欲丧失、便秘、经济困难等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生活质量较对照组好,(P<0.05);实验组患者睡眠指数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人文关怀护理能够有效降低肝癌手术患者的负性情绪,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孙亚利;肖奇贵;任洋;姚英民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药物临床试验质量控制的伦理研究?

    某医院以《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 GCP)为指导原则,在进行临床试验质量控制过程中与伦理委员会密切合作,采取了如下具体措施:从完善制度和标准操作规程,推行三级质控制度,强化GCP培训,临床试验药物及资料管理、临床试验数据资料的质量控制、伦理委员会审查及监督、全程质量控制(无缝对接)等方面紧密合作,从项目受理开始就实行无缝对接,对临床试验项目进行全程质量控制,这样能有效解决临床试验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临床试验质量。

    作者:鲁瑞萍;程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论抓好医疗安全管理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作用

    基于某医院抓好医疗安全管理的视角,认为抓好医疗全管理应当树立医疗大安全理念、建立安全管理目标、健全安全管理组织、落实安全管控措施。在分析了影响医患关系的医方因素的基础上,认为抓好医疗安全管理有助于提升基础医疗质量,降低医疗差错,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作者:刘晓雷;李晓康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老龄化背景下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伦理价值和可行性初探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传统养老模式已不适应老年人多样化的养老和医疗需求。因此,必须对医疗卫生服务在养老护老中的作用进行全新定位,鼓励养老服务与医疗服务相结合。通过在具备条件的养老机构内设置医疗机构、医疗机构开展社会养老服务、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合作等方式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医疗服务与基本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服务内容,实现医疗和养老资源的整合,改善老年人的健康状况。

    作者:刘文莉;张新宇;徐凌忠 刊期: 2016年第04期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