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公正原则视角下对医患纠纷的思考

辛红;赵群

关键词:医患纠纷, 伦理学, 公正, 医患关系, 医德医风
摘要:从公正原则的角度出发,分析患者、社会媒体、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四个方面因公正原则的缺失而引起医患纠纷发生的原因,并针对纠纷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树立公民正确的就医意识,坚持客观宣传并营造良好环境,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并增加卫生投入,加强医务人员职业胜任力教育,成立由第三方主导的医疗纠纷调解机构。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医学生廉洁教育的困境及破解路径?

    通过分析当前医学生廉洁教育所面临的理念和实践方面的困境,提出如下措施:抓好系统性、主体性、针对性三个原则,增强医学生廉洁教育的科学性;抓实课堂、文化、实践三个载体,增强医学生廉洁教育的实效性;与医学生群体特点、职业发展、日常管理有效结合,增强医学生廉洁教育的针对性。

    作者:李明哲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患者“有效同意”的界定及实现难题

    通过阐述有效同意以及非有效同意的概念,论述了作为医方必须识别以下非有效同意情形:误读患者意图的虚构同意,过度延伸患者意图的推定同意,将未来可能的同意置换于现实状态下的想像同意,患者人格非同一性下的同意。并指出了患者有效同意的实现难题:个体行为能力的判定,不平衡医患关系中的同意,社会学绑架下的同意。

    作者:侯蕾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实例解析受试者招募中的伦理问题?

    临床试验或研究招募相应受试者是临床试验中非常重要的工作,但招募过程的多个环节,如在招募对象选择、招募方式、招募材料描述及报酬与补偿方面都可能存在伦理问题。通过案例解析,讨论相关伦理要素,认为需要恪守伦理规范、落实知情同意、发挥伦理委员会职能,才能充分保障受试者权益。

    作者:陈旻;李红英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伦理理论应用于口腔科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研究

    目的:提升护理人员工作技能和护理质量,更加重视伦理理论在优质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开展伦理护理教育与实践活动后,发放问卷,调查在口腔科住院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伦理理论的应用对优质护理服务效果的提升情况。结果发现在伦理理论应用前后,住院患者的满意度由90.8%提高到9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表明将伦理方法及理论应用于临床服务,可以为患者不断提供更优质更满意的服务,不断改善他们的身体状况,促进他们的健康恢复,同时也促进医护人员价值的实现。

    作者:黄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论医学期刊编辑应具备的伦理素养

    通过对学术研究、学术道德及学术发表三个方面分别展开阐述,详细探讨了作为一名医学期刊编辑应具备的伦理学素养。医学知识和医学伦理学知识是一名优秀医学编辑应具备的基础的伦理学素养,在稿件的处理流程中应严格把关,遵守职业道德,为医学讯息的快速、正确传播做出贡献。

    作者:王娟;马慧群;郑雯;汤亚娥;董妍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案例教学法在心内科临床护理教学和医德教育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案例教学法在心内科临床护理教学和医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11月~2015年4月入科实习的75名护理实习生作为对照组,将2015年7月~2015年12月入科实习的96名护理实习生作为实验组。对照组按照传统教学方法进行临床护理和医德教学,实验组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临床护理教学和医德教育中,比较两组护理实习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得分及实习生受表扬次数。结果实验组护理实习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得分和受表扬次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将案例教学法应用到心内科临床护理教学和医德教育中,能明显提高护理实习生的临床评判性思维能力,激发学习热情;有助于培养护理实习生的医学人文精神,提高其医学人文素质。

    作者:胡经文;阮慧琴;郭燕;刘美丽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中美《医师宣言》的差异性分析及启示?

    《中国医师宣言》和美欧国家的《新世纪医师职业精神———医师宣言》是弘扬与培育当代医师职业精神的两个重要文献。研究比较发现,它们在形成的社会背景、指导思想等方面基本一致,但由于受到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历史传统、文化特色、医药卫生体制、医学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以及人们的社会心理等方面因素的影响,这两个宣言在医师职业精神的认知与实践等层面也存在着差异,主要表现为对医师职业精神内涵的理解与把握、医师职业精神所依托的伦理学理论基础、对医师职业精神要求的规范性性质与程度以及医师职业精神的实践保障等方面。因此,对中美《医师宣言》的差异性比较与研究有助于我国医师职业精神建设。

    作者:刘云章;梁香阁;张笑微;王晶晶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卓越医学人才培养导向的医学伦理学实践教学改革优化探索?

    医学伦理学课程在培育德术双馨的应用型医学人才方面发挥着主渠道作用。当前适应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关于卓越医生教育培养的需要,强化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伦理践行能力,必须进一步优化医学伦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优化医德素质培育理念,以强化学生伦理实践能力为目标;优化案例互动教学实施,以强化学生伦理思维和决策能力为根本;优化科研实践渠道和方法,以强化学生科研伦理能力为推动;优化医德素质评价方法,以强化形成性评价方法为突破。

    作者:徐玉梅;杨萍;于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医院志愿服务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

    医院志愿服务符合了现代社会成员的需求,进一步将医院的志愿服务推向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不同层次患者的医疗服务需求,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运用SWOT方法对目前我国医院志愿服务进行分析,并利用外在机会,发挥内在优势,规避外部威胁,扭转内部劣势,实现医院志愿者服务工作的长远发展。

    作者:尤玲玲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体系要求

    2014年12月29日,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中医药研究伦理审查体系”成为我国第一个医学伦理认证项目,也是中医药领域的首个认证项目。《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体系要求》( CNCA/CTS 0008-2014认证技术规范备案)作为认证依据。

    作者: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伦理审查委员会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头颅移植术的生命伦理困惑

    头颅移植手术计划的提出引发了诸多生命伦理困惑及临床医学伦理困惑,也面临着道德伦理的诘问,面对各种伦理困惑,医者需要更多的人文理性回归,大众需要更多的关注生命本质及对生死观的认知。

    作者:边巴扎西;李磊;泽永革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医德教育视角下家庭教养方式对医学生竞争态度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医德教育中家庭教育的作用,深入研究医学生的家庭教养方式对竞争态度的影响。方法对550名大学生进行了分层随机抽样调查,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和竞争态度量表进行评价。结果医学生父母亲的良好的家庭教养方式有利于良性竞争态度的形成。其中,父母亲拒绝、否认,母亲偏爱被试等教养方式均对良性竞争态度有预测作用;父亲拒绝、否认,父亲过度保护,母亲过分干涉等教养方式对恶性竞争态度有预测作用。结论在医学生的家庭教育中,父母要改变教育观念,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竞争态度。

    作者:许婷婷;杨同卫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临床检验血样本科研再利用的伦理考量?

    通过查阅目前国内外的相关法规指南,从临床废弃样本处理、科研生物样本管理等相关的国内外法规和流程入手,分析总结方案设计阶段的伦理注意点,并结合样本库与临床检验剩余样本研究的差异及样本的归属权等焦点问题进行分析,为伦理委员会在以后审查此类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陈晓云;张倩;王思洁;樊民胜;刘胜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公立医院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以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为例?

    目的:调查公立医院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情况,分析影响其满意度的相关因素,为提高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绩效提供依据。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运用整群抽样法和SPSS统计软件,选取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100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总分为(92.52±18.17)分,护理人员对工作群体的满意度高,为(3.89±0.58)分,对工作回报的满意度低,为(2.19±0.89)分。不同的编制、学历、工作年限及月薪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得分均有影响。结论目前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处于中等水平,医院管理者可以通过构建科学的薪酬体系、建立人性化的值班制度等措施满足护理人员不同的需要,进一步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

    作者:朱宏晋;吕娜;赵岩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关于公共卫生危机事件中公民权利保障问题的初步探讨?

    从公共卫生危机事件中公民权利保障的解析入手,对公民生命权、人身自由权等权利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简要的评述,发现我国应急类法律尚不健全,涉及公民基本权利保护的内容不一致,缺少危机管理综合协调部门。因此,政府应通过健全法律、调整管理职能来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作者:仇蕾洁;郑文贵;马安宁;张建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电子医疗保健情境下的隐私保护

    电子医疗保健指互联网和信息通信技术在医疗保健领域的应用,其具体应用包括电子医疗记录、互联网健康信息服务和远程医疗等。总结了电子医疗保健情境下隐私的新特征,梳理了这些技术应用所引发的隐私问题,并对隐私保护问题进行了分析。对隐私泄露的担忧主要源于未经授权的数据获取,以及对隐私数据不合伦理地使用。后,对互联网和信息通信技术应用于医疗保健领域这一情境下的隐私保护提出一些管理建议。

    作者:周思成;翟晓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白癜风治疗过程中的医学伦理学思考

    分析白癜风发病特点及白癜风患者的心理特点:紧张自卑心理,紧迫治疗心理,过高期望心理,治疗失望心理。针对白癜风患者的心理特点,提出医护人员在诊治过程中的伦理道德要求,包括尊重患者,保护患者隐私,耐心沟通及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随访。

    作者:董妍;李文彬;马慧群;王娟;曾维惠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肝硬化并肝性脑病治疗中的伦理学问题探讨

    目的:以81例肝硬化并肝性脑病的患者及家属为研究对象,探讨该病治疗中出现的医学伦理学问题。方法将72例入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6例。试验组实施伦理学教育,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结果将医学伦理学知识融入健康教育中,可迅速缓解患者压力和情绪波动,可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结论通过肝硬化并肝性脑病患者实施有效的伦理学教育、严格遵循医学伦理学为患者保密的原则,大限度的保护受试者,把握伦理学与医学道德间的问题,配合全面的专科治疗和护理,能大程度的降低死亡率,改善医护患关系。

    作者:张银莉;宗红梅;王艳丽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药物临床试验质量控制的伦理研究?

    某医院以《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 GCP)为指导原则,在进行临床试验质量控制过程中与伦理委员会密切合作,采取了如下具体措施:从完善制度和标准操作规程,推行三级质控制度,强化GCP培训,临床试验药物及资料管理、临床试验数据资料的质量控制、伦理委员会审查及监督、全程质量控制(无缝对接)等方面紧密合作,从项目受理开始就实行无缝对接,对临床试验项目进行全程质量控制,这样能有效解决临床试验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临床试验质量。

    作者:鲁瑞萍;程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中国传统诚信观及其对医学职业人格培养的启示

    通过对传统“诚信”释义,认识传统伦理文化中的“诚”“信”语义,解析传统“诚信观”与为医之道的关系,汲取优良,诠释赋新,进而揭示其对医学职业人格培养的启示。同时还指出要尽力克服传统诚信观的不足之处,厘清诚信内涵并在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中找到诚信文化的依据,既是对诚信内涵的溯源和深化,又是对诚信作为医学职业人格培养内容的突显,有利于进一步强化医学职业人格培养的路径建设。

    作者:张秋菊 刊期: 2016年第04期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