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东梅;孙鹤宇;尹梅
医学伦理学课程在培育德术双馨的应用型医学人才方面发挥着主渠道作用。当前适应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关于卓越医生教育培养的需要,强化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伦理践行能力,必须进一步优化医学伦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优化医德素质培育理念,以强化学生伦理实践能力为目标;优化案例互动教学实施,以强化学生伦理思维和决策能力为根本;优化科研实践渠道和方法,以强化学生科研伦理能力为推动;优化医德素质评价方法,以强化形成性评价方法为突破。
作者:徐玉梅;杨萍;于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调查公立医院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情况,分析影响其满意度的相关因素,为提高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绩效提供依据。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运用整群抽样法和SPSS统计软件,选取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100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总分为(92.52±18.17)分,护理人员对工作群体的满意度高,为(3.89±0.58)分,对工作回报的满意度低,为(2.19±0.89)分。不同的编制、学历、工作年限及月薪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得分均有影响。结论目前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处于中等水平,医院管理者可以通过构建科学的薪酬体系、建立人性化的值班制度等措施满足护理人员不同的需要,进一步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
作者:朱宏晋;吕娜;赵岩 刊期: 2016年第04期
医院志愿服务符合了现代社会成员的需求,进一步将医院的志愿服务推向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不同层次患者的医疗服务需求,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运用SWOT方法对目前我国医院志愿服务进行分析,并利用外在机会,发挥内在优势,规避外部威胁,扭转内部劣势,实现医院志愿者服务工作的长远发展。
作者:尤玲玲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医护人员和患者对医患纠纷及医师职业精神认知差异及其影响因素,为医患纠纷的防范与处理提供实证和决策依据。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在执行质量控制的情况下,开展医护人员和患者对医患纠纷及医师职业精神认知调查,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匿名调查医护人员847人,患者577人。应用SPSS16.0软件处理数据并对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两样本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α=0.05)。结果两人群在医患关系评价、纠纷预防、纠纷责任、公正处理、对医患双方影响,医闹产生原因、对医闹态度、医闹消除,医师职业精神现况评价、改善途径、医师职业价值等方面的认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对医师职业精神建设产生直接影响。结论医方应强化医师职业精神建设,建立有效机制,预防医患纠纷;患者应理解、信任和尊重医生,理性解决医患争议;政府应构建合理的医患纠纷处置机制,营造理性的医患纠纷应对氛围,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
作者:吴起乐;赵存喜;任佰玲;余跃武;孙效敏 刊期: 2016年第04期
通过实例分析的方法探讨了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为载体将医德教育渗透于医学英语教学之中的可行性,实践证明合理运用各种现代化网络教学平台,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将语言知识讲授与人文素质教育结合起来,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医德观,成为合格的医务工作者。
作者:杨琳;李晓微;李广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从公正原则的角度出发,分析患者、社会媒体、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四个方面因公正原则的缺失而引起医患纠纷发生的原因,并针对纠纷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树立公民正确的就医意识,坚持客观宣传并营造良好环境,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并增加卫生投入,加强医务人员职业胜任力教育,成立由第三方主导的医疗纠纷调解机构。
作者:辛红;赵群 刊期: 2016年第04期
2014年12月29日,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中医药研究伦理审查体系”成为我国第一个医学伦理认证项目,也是中医药领域的首个认证项目。《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体系要求》( CNCA/CTS 0008-2014认证技术规范备案)作为认证依据。
作者: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伦理审查委员会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通过调查医学生对“非亲属间活体器官交叉移植”的认可现况,对其界定研究、分析。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认可度调查问卷,以整体抽样法对青岛大学2011级、2012级、2013级医学院各专业共450名医学生进行调查,用SPSS22.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医学生对“非亲属间活体器官交叉移植”的认可度整体偏低;各年级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其中11级高于12级,12级高于13级。同一年级不同专业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检验专业的认可度偏高。结论青岛大学2011级、2012级、2013级各医学专业本科生对“非亲属间活体器官交叉移植”的概念了解模糊,认可度整体偏低。
作者:王兰;赵文科;张晓倩;孙晓慧;周娟红;杨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临床试验或研究招募相应受试者是临床试验中非常重要的工作,但招募过程的多个环节,如在招募对象选择、招募方式、招募材料描述及报酬与补偿方面都可能存在伦理问题。通过案例解析,讨论相关伦理要素,认为需要恪守伦理规范、落实知情同意、发挥伦理委员会职能,才能充分保障受试者权益。
作者:陈旻;李红英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简述了妇产科临床见习教学中培养医学生伦理素质的必要性,分析了在临床见习教学中面临的因传统社会观念、民族文化差异等原因产生的伦理学问题,提出了通过开展见习前教育及交流、重视伦理素质培养,将对医学生的伦理素质培养全方位的贯穿于每一个教学环节中,规范、系统地提高医学生整体伦理素质和临床伦理决策能力。
作者:张潍;贺艳丽;刘淑娟;杨红;王建;陈必良 刊期: 2016年第04期
重规范是清代名医喻昌医德思想的重要特征。喻昌在继承传统医德思想的基础上在其医学著作《医门法律》中援“佛”入“医”借鉴佛教的戒律思想进一步阐述了他的“以律戒医”的医德规范。分析了喻昌在《医门法律》中提出的“慎”“精”“诚”以及“求真”等具体的医德规范或要求,并指出了喻昌医德思想的基本特征及其意义。
作者:李占立;赵群 刊期: 2016年第04期
在医疗体制改革遵循“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原则的情景下,从医学伦理界域与分层的视角分析认为无论是社会还是医生自身的讨论与反省,医疗决策行为的管理均应聚焦于医疗行为与病人健康收益的关系上,并通过合理的制度来保障;现阶段医疗行为决策分层的现状决定了医学伦理分层建设有利于医疗行为逐步回归伦理价值,诊疗规范构建即为当前医疗决策的伦理选择。
作者:谭晓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在妇科临床实习教学中渗透人文关怀教育对护理专业大学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15年5月实习的护理专业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选择在西安交大第一附属医院妇科实习的学生为实验组(123人);选择在西安交大第二附属医院妇科实习的学生为对照组(113人)。实验组采用以培养人文关怀能力为核心的临床实习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以培养操作技能为主的临床实习教学方法。比较两组大学生人文关怀能力得分的差异。结果实习前两组护生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习后实验组护理专业大学生在“协助满足基本需求”“提供良好环境”“帮助解除困难”三个维度得分与实验组无明显差异(P>0.05);而在“灌输信念和希望”“健康教育”“人道、利他价值观”“科学解决健康问题”“促进情感交流”五个维度得分及人文关怀能力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临床实习教学中渗透人文关怀教育有助于提高护理专业大学生的人文关怀能力。
作者:王大军;杨佳;张苏梅;韩冬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电子医疗保健指互联网和信息通信技术在医疗保健领域的应用,其具体应用包括电子医疗记录、互联网健康信息服务和远程医疗等。总结了电子医疗保健情境下隐私的新特征,梳理了这些技术应用所引发的隐私问题,并对隐私保护问题进行了分析。对隐私泄露的担忧主要源于未经授权的数据获取,以及对隐私数据不合伦理地使用。后,对互联网和信息通信技术应用于医疗保健领域这一情境下的隐私保护提出一些管理建议。
作者:周思成;翟晓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影响新疆医学生的思想行为和价值观念。培养新疆高校医学生对媒介及媒介信息的认知、解读和批判能力,尤其是提升新疆医学生对境内外敌对势力通过网络新媒体传播的不良政治信息的批判、甄别能力,加强对新疆医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教育。
作者:汤先萍;杨露露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哀伤辅导对缓解器官捐献家属的哀伤心理的效果。方法对2012年9月至2015年2月180例符合中国Ⅲ类标准潜在器官捐献者家属,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首先征得家属同意,初次通过使用自制问卷进行访谈,了解家属的哀伤心理获得评分,然后进一步沟通,并运用哀伤辅助方法缓解家属的悲痛心情,使得患者家属能在理智、平静的心理情绪下表达捐献意愿,再次获得评分,对自身前后评分进行比较。结果通过初次访谈的评分发现180例潜在器官捐献家属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哀伤心理,通过哀伤辅导后进行自身对照,使得哀伤心理在不同个体的不同条目得以缓解,总评分较辅导之前均有明显的降低(P<0.05),同意捐献意愿65例,成功实施60例。结论协调员对潜在器官捐献者家属进行哀伤辅导,可以有效缓解他们的不良情绪,同时有利于协调员进一步与之沟通器官捐献事宜,对获得家属捐献的准确意愿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丽;吕毅;田敏;贾丽娜;张谞丰;师建华;王博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人文关怀护理对肝癌手术患者生活质量和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肝胆外科就诊的肝癌手术患者577例,2014年1月至12月288例肝癌手术患者为对照组,2015年1月至12月289例患者为实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采用人文关怀护理,采用抑郁和焦虑自评量表对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情绪进行评价;采用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体系中的核心量表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对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进行评价。结果人文关怀护理后,实验组患者抑郁、焦虑量表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人文关怀护理后,实验组躯体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情绪功能、角色功能、总体健康状况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实验组的疼痛、疲倦、恶心呕吐、气促、失眠、腹泻、食欲丧失、便秘、经济困难等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生活质量较对照组好,(P<0.05);实验组患者睡眠指数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人文关怀护理能够有效降低肝癌手术患者的负性情绪,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孙亚利;肖奇贵;任洋;姚英民 刊期: 2016年第04期
大数据浪潮的兴起为医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给人类的医疗隐私保护带来挑战:数据监测下隐私无处躲藏,共享的数据被滥用,数据挖掘中隐私被二次利用,数据预测里隐私被预测。同时也使数据的整合利用与医疗隐私保护的困境凸显:非自主性数据操作下的自主性原则的困境,数据化世界中人的主体身份消亡,医疗隐私信息难以被遗忘。在促进医疗行业信息化的同时,探讨大数据环境下医疗隐私保护的实现途径:实施使用医疗数据的过程必须符合自主性原则和透明化原则,建立医疗信息共享系统面向患者的隐私保护访问控制系统,完善保障医疗数据隐私的法律规范,加强个人的医疗数据隐私性管理意识。
作者:王强芬 刊期: 2016年第04期
医患信任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内核和基础,由于当前我国在社会转型时期和深化医改的阶段,种种问题使医患关系现状不容乐观,医患之间出现信任危机。在厘清医患信任概念的基础上,分析当前我国医患信任的现状,并在国内外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梳理当前对医患信任度评价的研究,以期为未来进行医患信任度评价的研究提供参考,为提高医患信任水平,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供借鉴。
作者:周庆楠;杨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临床试验伦理审查与质量管理的交互式模式由建立科学的信息交互式管理平台、知情同意过程的交互式实现、跟踪审查与质量控制的交互式管理几个方面组成,力求弥补现行临床试验伦理审查与质量管理模式的不足,实现临床试验质量的达标与医学伦理准则的全过程、全方位覆盖。
作者:曾嘉霖;蒋辉;陈玉玲;陈旻 刊期: 201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