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昌林;向小曦
粪菌移植给许多疾病的治疗开辟了新领域,但其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面临着交叉感染隐患、临床应用不规范、厌恶心理、患者信息泄漏等问题.从医学伦理学基本原则的角度对这些问题作了思考,提出了如下建议:消除交叉感染隐患、规范临床应用、消除大众对粪菌移植的厌恶心理、保护患者个人隐私,以期促进该技术的规范发展.
作者:严谨;党旖旎;叶峰;张国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从医学生和医生对医学人文教育的需求入手,提出适宜的改进医学人文教育的培养模式的建议,以期提升医学生和医生的医学人文素质.方法对某医科大学318名医学生就医学人文教育需求进行问卷调查.对该医科大学医学人文课程教师、当地三甲医院的医生和管理人员共计10人进行个人深入访谈.结果 学生对医学人文教育的课程设置、授课方式、考核方式等均提出了需求.结论改革当前医学人文教育的培养模式,将通识教育纳入医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中,建立医学人文终身教育体系,以提高医务人员的医学人文精神和医学职业精神,促进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
作者:杨佳;徐一楠 刊期: 2016年第01期
介绍了美国伦理委员会专业认证考试的发展历程、考试的对象、形式、内容,以及考试对认证的伦理委员会成员专业水平及职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借鉴国际成熟经验,组织我国的伦理委员会成员专业认证模式,将是我国伦理委员会学科建设的目标.
作者:黄志军;阳国平;王晓敏;袁洪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前医联体建设中还面临诸多伦理困境,需着力解决政府责任缺位、责任利益平衡、分级诊疗和分工协作等一系列关键问题.通过对伦理问题产生的制度、社会历史和思想认识根源进行分析,提出了以公平为价值取向构建制度坐标,以伦理共同体为约束形成责任利益平衡机制,以伦理责任为框架达成社会共识的对策,从而解决医联体建设面临的伦理问题.
作者:孙昌林;向小曦 刊期: 2016年第01期
首先,从两个方面阐述了医学人文精神是践行新型医学模式的必要条件;其次,具体论述了医学人文精神的核心价值及其内涵;后,指出医学人文精神在医学服务中的具体实践,主要体现在:坚持以病人为本,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坚持医学核心价值观,切实保障病人权益;强化人文关怀,做好医患沟通;加强医务人员的医学人文精神教育.
作者:贾悦;王祝昕;钟小浜 刊期: 2016年第01期
在介绍卫生体系研究及其概况的基础上,分析并论证对此类研究进行针对性伦理审查的必要性.结合国际经验和国内实际情况,建议构建适合国情的针对卫生体系研究的伦理审查框架,包括以下七方面伦理考虑:研究方法及干预措施、参与者及干预(观察)单元、确保知情同意、平衡风险及收益、关注弱势群体、保护个体隐私和免除审查的条件.
作者:金平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从维护公众生命健康与公民人身自由权的冲突,维护公众生命健康与公民个人隐私权的冲突,维护公众生命健康与公民其他个人权利的冲突三个方面论述了冲突的产生,简述了权利的平衡和冲突的解决需要卫生法律制度的保障.同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完善限制公民个人权利相关的法律规定;规范限制公民个人权利的行政程序;完善权利被限制公民的法律救济.
作者:高蕾;李莉;李恒;赵荣章;樊立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课外活动对医学生职业能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医学生课外活动参与情况调查问卷》和《华瑞职业能力倾向测试量表》等测量工具,通过简单随机抽样方法对福建某高等医学院校的1141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有担任学生干部经历的学生,其职业能力要比未担任过的学生要强;在校期间参加社团活动、志愿者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不同程度的学生在职业能力方面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平时参加兼职或勤工助学不同程度的学生在职业能力方面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医学院校应开展多元化的课外活动,使医学生在真实情景中培养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提升职业能力.
作者:柯采茶;刘春扬;肖慧欣 刊期: 2016年第01期
长期以来,围绕女性性功能障碍是否属于疾病的问题,学界一直存在激烈争论,争议较大的问题是女性性功能障碍是纯粹中立的客观事实诊断,还是随不同的社会、文化而异的价值运作结果.从传统医学和社会建构主义两方面对此问题进行叙述,并做了简要评价.
作者:刘中一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综述了我国器官捐献伦理社会体系建设的国内研究现状:我国器官移植过去长期依靠死囚提供,由于传统文化、伦理观念、死亡标准、捐献体系不成熟等影响因素,导致公民器官捐献率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水平.应通过国家的倡导和推动,建立推动器官捐献的伦理体系,建立健全人体器官捐献组织体系,设立适合国情的脑死亡标准,进一步完善器官捐献激励机制,加强器官捐献推定同意的探讨,建立新的生命和道德观念,从根本上解决制约器官移植事业发展的器官捐献问题.
作者:李恩昌;彭松;朱小宁;吉鹏程;韩淑琴 刊期: 2016年第01期
就用好“加减乘除”法,重建医患信任提出了以下对策与思考:在加强医学人文关怀方面,可在历练“望触叩听”人文细节中提升医生的医学人文素养,在强化沟通意识与学会医患沟通中营造医学人文氛围.在医患互动方面,变“家长式”为“互动式”,变“说教式”为换位“体验式”,变“强管式”为“服务式”.在深化医疗改革方面,要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立性,努力构建分层就诊体系,让各级医院各司其职,要加强初级卫生保健体系建设.在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方面,要把医德医风建设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医疗实践、强化医院管理相融合.
作者:王廷婷;阎英;吕东阳;闫硕;林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通过对“同理心”基本理论的介绍,分析了其在医患沟通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从“同理心”在收集信息、建立关系和患者教育三个方面对其应用进行探讨,结合临床工作中的具体案例,从“套近乎”“举例子”和“劝诫”三个方面进行经验总结,从而在临床工作中实现有效的医患沟通,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
作者:贾西彪 刊期: 2016年第01期
首先介绍了临床药师的发展过程;其次分析了现阶段存在的问题:缺乏统一的入职标准、缺少完善的知识体系以及职能定位不清晰;后提出了促进临床药师发展的对策:提升临床药师工作规范化,引领临床用药新思维,提升对处方修改的认可度.
作者:于善笑;尹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对医疗机构临终关怀服务一般情况及从业人员对临终关怀的认知的调查,研究上海市临终关怀事业的现状,并从医疗机构及从业人员的角度,探索我国临终关怀事业发展的瓶颈,提出相应建议.方法 抽取上海市4所已开展临终关怀服务的医疗机构进行实地考察,并对这4所机构中临终关怀服务的从业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和个人深入访谈.结果 我国临终关怀事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从业人员数量不足,年轻力量缺乏,专业素质偏低,团队构建不完善等问题,国家政策和社会环境也有待改善.结论 合理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公众死亡教育,加快构建高素质专业综合团队,逐步发展具有中国特色及本土化特点的临终关怀服务.
作者:杜冰莹;荀臻臻;芦方颖;高晗;乔中东;王莲芸 刊期: 2016年第01期
针对目前把知情同意作为避免或对抗纠纷、诉讼主要手段的现状,尝试性地提出了医疗知情同意效果分层的概念,旨在赋予知情同意更深层次的内涵.高质量的知情同意源于高质量的医疗告知,熟知医疗告知的原则和影响知情同意的因素,是追求高质量知情同意必备的前提.
作者:王军芬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编制大学生正能量量表,为测量大学生正能量提供有效工具.方法 根据正能量的定义,并参考相关文献和量表编制大学生正能量初测量表.通过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1198名大学生进行施测,对量表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n =475)确定因子结构,之后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n =723).选取92名大学生间隔三周后进行重测.结果 大学生正能量量表共有19个条目,包含振奋、乐观、幸福、希望、同情5个维度,解释了总方差的60.77%;量表的模型拟合良好(x2/df=3.05,CFI =0.91,GFI=0.93,AGFI=0.90,NFI=0.89,RMSEA=0.06).总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0,5个维度的α系数分别为:0.70々0.78之间;总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87,5个维度的重测信度为:0.66 ~0.86之间.结论 本研究编制的大学生正能量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作为测量大学生正能量的研究工具.
作者:肖慧欣;林修全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医院护士伦理决策能力的相关影响因素,为提高护士伦理决策能力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选择2所三级甲等医院的130名临床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2007版护理伦理决策问卷(JAND)对护士的伦理决策能力进行调查.将该组护士的一般资料作为自变量,对可能影响伦理决策能力的因素进行分析,将单因素分析中有意义的因素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该组护士的伦理决策能力的平均分为(262.5±15.7)分,处于中等水平.年龄、婚姻状况、学历、工作年限、培训、职称等都对伦理决策能力有一定的影响(P<0.05).其中学历、培训、工作年限、年龄和职称是影响护士伦理决策能力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在对护士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对护士的伦理决策能力的培养,根据影响因素,提高临床护士的伦理决策能力.
作者:朱娅鸽;杜芬静;杨慧玲;齐晓丽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中医专业学生对医学伦理学双语教学的必要性、作用、接受程度、开设时间、教学形式、考试方式等问题的认知情况.方法 采用自主设计的调查问卷对511名中医专业学生针对医学伦理学双语教学的相关事项进行调查.结果 大多数中医专业学生认可医学伦理学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及作用;教学方式及考试方式对开展双语教学有较大影响;现有的医学伦理学双语课程效果得到肯定.结论 提高中医专业学生对于双语教学重要性的认识;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及考试方式;注重教材的开发,寻找合适的双语教材.
作者:宋高峰;李红文;毛新志 刊期: 2016年第01期
通过对《医学源流论》中的关于医患伦理的思想的探析,可归纳为其主要包涵“医家之道”“病家之道”两部分,强调为医者要有一心救人、无意图利之德,熟通经典、广泛涉猎之备,辨证论治、高瞻远瞩之术;提出病家要谨慎择医、信任良医、提高素养.
作者:宋芳艳;程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调查当前医患纠纷频发现象对临床医学专亚学生的心理影响.方法 使用自编调查问卷表对长沙市三所医学院校临床专业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绝大多数临床医学生认为医患关系“非常重要”;大部分医学生怀着极高热情度选择临床专业,并对未来的医疗工作环境持积极态度;医患纠纷频发现象对医学生心理影响表现在学习热爱度、专业认同感和择业观;医学生认为改善医患关系主要在于加强沟通交流能力和提高自身技能.结论 加速医学教育改革,加强医学生的职业认同,改善医患沟通技能,提高医学生综合能力,减少医患纠纷频发对医学生产生的负面心理影响.
作者:刘琼瑶;王艳;周小花;向燕;袁响林;罗丹 刊期: 201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