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辉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以进行性全面认知功能损害为特征的老年变性疾病。细胞外老年斑及神经元纤维缠结是其病理学特征[1]。该病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逐年增加。65岁人群发病率为1%~2%,而85岁则增加为35%。2006年全球有2.66亿AD患者,预测到2050年会增加4倍[2]。该病现代医学尚无针对病因的治疗方法。临床应用的改善症状药物第一种是胆碱酯酶抑制剂(AchEI),另一种是兴奋性氨基酸受体(NMDA )拮抗剂,仅能短期改善症状,对AD发病和疾病病程无改善作用。而针对Aβ和T au蛋白的抗体及减少其生成的药物,临床研究均证明无效[3]。因此,寻找AD治疗新的切入点,是目前AD研究工作者一直在努力的方向。血脑屏障保护可能是AD防治一个有希望的方法。
作者:文燕(综述);于顾然(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通过把慢性病健康管理模式应用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养老服务实践中,为探索一条老年慢性病健康管理的新模式提供参考。方法建立慢性病健康管理小组,利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管理平台实施慢性病健康管理服务。对比慢性病健康管理实施前、后社区老年人慢性病管理和服务情况,以及慢性病健康管理实施后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服务上的差异。结果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在老年慢性病健康管理前、后比较,服务内容实施得到明显提高(P<0.01),慢性病管理的满意度增加39.66%;在慢性病管理率和控制率上均优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P<0.01)。结论慢性病健康管理模式应用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平台上,可为社区老年人提供更全面、具体、高效的慢性病健康管理服务,探索出一条老年人慢性病健康管理应用的新模式。
作者:孙海燕;汤晓峰;周丽华;乔学斌;刘洋;俞黎黎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血栓抽吸并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该院收治的老年急性STE‐MI患者124例,经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分为两组,观察组(n=56)行血栓抽吸并直接PCI术治疗,对照组(n=68)行单纯PCI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即刻冠状动脉内溶栓后冠状动脉血流情况(TIMI),术后校正的TIMI帧数(CTFC),肌红蛋白、肌钙蛋白(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术后1hST抬高回落超过50%百分比,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观察组术后1hST段抬高回落超过50%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肌红蛋白、cTnT、CK‐MB水平,术后校正的CTFC、术后无复流率和慢复流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如心绞痛、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等)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50%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LVEF>50%百分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抽吸并直接PCI对老年急性STE‐MI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直接PCI治疗。
作者:王端;司良毅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K2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p53蛋白表达对宫颈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妇科宫颈癌手术患者123例作为研究组,同期选取慢性宫颈炎手术患者119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K2β、VEGF和p53蛋白表达水平,比较两组阳性表达差异和分析3者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研究组CK2β、VEGF和p53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K2β、VEGF和p53蛋白表达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其中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越高,合并淋巴结转移者CK2β、VEGF和p53蛋白阳性表达率越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宫颈癌患者5年生存率为47.97%(59/123),其中预后状况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CK2β、VEGF及p53表达显著相关,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越高,合并淋巴结转移及CK2β、VEGF与p53阳性表达者5年生存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ox多因素分析显示,CK2β、VEGF与p53表达是预后状况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宫颈癌组织CK2β、VEGF和p53阳性表达显著上调,其中三者阳性表达预示疾病预后欠佳,对疾病的预后状况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作者:陈晓露;张波;吴蓉宜 刊期: 2016年第08期
患者参与医院医疗服务质量管理受到了卫生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在新一轮的医院等级评审中,也体现了患者参与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性[1]。目前,我国的医院管理在患者体验方面缺乏科学的测量工具,相关的调查研究也较少。北京大学医学部住院患者体验和满意监测(PKU‐VPSM )工具是在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患者满意监测(VPSM )工具的基础上开发出来的[2]。VPSM从2000年7月开始,在澳大利亚州开始使用,2007年北京大学与澳大利亚 Monash大学专家共同合作,将VPSM本土化,并从2007年起首先在北京的3家大医院试用[3‐4]。在新一轮的医疗改革及等级医院评审中,重点提倡的一种医疗服务质量持续改进的管理和评审方法是PDC A循环管理法,即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成效(act)[5]。PKU‐VPSM作为满意度调查的使用工具可以与医疗服务的PDCA循环管理相结合,达到科学、规范管理的目的。本文旨在探讨 PKU‐VPSM 工具在 PDCA循环管理中实施阶段的作用,以及找到容易对各住院服务环节不满意的“重点人群”,以便将来重点调查这部分人群作为满意度调查的对象,使得PKU‐VPSM能够更加适用于住院服务的PDCA管理。
作者:田晋;张莎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通过测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的含量并分析 HMGB1和气流受限的关系,初步探讨 HMGB1在COP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COPD组(COPD稳定期20例)和对照组(上气道咳嗽综合征20例),均行支气管镜检查并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检测并比较两组BALF中的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用ELISA法测定并比较两组 HMGB1、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分析COPD组 HMGB1和IL‐1β、TNF‐α间的关系及 HMGB1和肺功能(FEV1%预计值)的关系。结果在BALF中,COPD组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高于对照组(P<0.01);COPD组HMGB1、IL‐1β、TNF‐α的含量高于对照组(P<0.01、P<0.05、P<0.01),COPD组 HMGB1的含量和IL‐1β、TNF‐α呈正相关(r=0.79,P<0.01及 r=0.48,P<0.05);COPD组 HMGB1和肺功能值(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FEV1%预计值)呈负相关(r=-0.70,P<0.01)。结论 HMGB1参与和促进COPD气道炎症的发生、发展,BALF中HMGB1水平和COPD严重程度相关。
作者:章俊强;梅晓冬 刊期: 2016年第08期
膜铁转运蛋白(ferroportin ,Fpn)是唯一已知的膜铁输出蛋白,并且在不同类型细胞间铁的转运是必需的。Fpn在机体铁稳态中的重要性已经在人体及动物的研究中得到验证。铁调素(hepcidin)通过与它的受体Fpn相结合,介导了 Fpn的内化降解作用,来调控十二指肠吸收铁进入血液循环及巨噬细胞循环再利用铁,从而维持机体的铁稳态。
作者:刘玉洁(综述);耿惠(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西南地区中老年人群超重及肥胖流行状况与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采取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共收集2008~2010年重庆及成都地区城乡40~79岁常住居民( n=7205)的有效数据,包括年龄、腰围、臀围、舒张压、心率、餐后血糖、三酰甘油、锻炼频率、尿酸等调查内容,描述西南地区中老年人超重、肥胖的患病率及在城乡、男女人群中的分布特点,探讨超重及肥胖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2008~2010年西南地区中老年人超重率为35.91%(城市37.02%,农村32.92%,男性33.84%,女性37.41%);肥胖率为11.40%(城市11.13%,农村11.40%;男性8.94%,女性12.84%);其中,城市超重率高于农村,女性超重率高于男性。女性肥胖率高于男性( P<0.01),城乡肥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缺乏运动、超重或肥胖家族史是男性超重及肥胖的危险因素,城乡差异、缺乏运动是女性超重及肥胖的危险因素。结论西南地区中老年人群超重、肥胖率高,有接近一半的人体质量超过正常标准。应在社区加强超重及肥胖相关的健康教育,遏制该地区人群超重、肥胖的严峻形势,对于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刘小蓉;黄晓波;刘剑雄;刘雅;欧阳凌云;胡咏梅;张廷杰;张云兰;胡蓉;张兴渝 刊期: 2016年第08期
MicroRNA (miRNA)是一类新近发现的非编码小分子RN A ,广泛表达于机体的各个组织和器官,主要通过与相关靶基因结合在转录后水平负性调控约60%的人类基因[1]。其中,miRNA‐21在心脑血管、肝脏、肺脏、肾脏等多种疾病中异常表达,明确其所调控的靶基因对阐明miRNA‐21的功能及在各种生命过程和疾病发生机制中的作用非常关键。目前鉴定靶基因直接的方法是利用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转染或敲低miRNA后细胞中mRNA水平及蛋白水平的变化,从而确定miRNA与靶基因的对应关系。这种方法可以大大提高准确率,但终确定靶基因,还需要鉴定miR‐NA的靶位点。本文就目前国内外关于 miRNA‐21靶基因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惠越(综述);张鑫;刘国跃;戢慧;李冲;陈淼(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观察人脑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Bax的表达,并探讨二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该院人脑胶质瘤患者脑组织标本50例及脑创伤内减压术中切除的脑组织标本20例,采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测定脑组织中MMP‐2和Bax的表达,并探讨二者在胶质瘤中的相关性。结果 MMP‐2在胶质瘤脑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正常脑组织(P<0.05),在胶质瘤Ⅰ~Ⅱ,Ⅲ~Ⅳ级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6.92%,70.83%(P<0.05);Bax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量低于正常脑组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在胶质瘤Ⅰ~Ⅱ,Ⅲ~Ⅳ级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95%、25.0%( P<0.05)。且人脑胶质瘤中M M P‐2和Bax的表达呈负相关( r=-0.587,P<0.01)。结论 Bax蛋白表达在脑胶质瘤发生发展中起着抑制作用,且与MMP‐2蛋白呈负相关,二者联合检测可为胶质瘤的诊断提供判断指标。
作者:杨立军 刊期: 2016年第08期
近来的研究说明2型糖尿病(T2DM )是一种自然免疫及炎症性疾病,是一种“慢性低度炎症状态”,认为炎症、免疫与T 2D M的发病存在关联[1]。在炎症因子中,除了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IL)、C反应蛋白(CRP)等作为炎症过程的调节因子外,近年来关于树突状细胞等细胞因子的研究,在T 2D M特别是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如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发展中的作用也日益受到关注,本文拟对相关机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张黎明(综述);高凌(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研究比较全胃切除患者术后不同消化道重建方式对营养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9月至2015年9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胃癌患者124例,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每组62例,两组均行全胃切除术,对照组在术后给予Roux‐en‐Y型消化道重建手术,观察组则给予间置空肠重建手术,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营养代谢指标,两组治疗后的胃肠功能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术前的营养代谢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术后的体质量、血红蛋白、总蛋白及清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代胃肠管大直径及管中钡剂滞留时间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2.90%,较对照组的40.32%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胃癌患者实施全胃切除术之后使用间置空肠法进行消化道重建,能够较好地促进患者营养代谢,改善消化吸收功能,并发症较少,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杨玉兵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CT静脉成像(CTV)技术在布加综合征(BCS)诊疗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该院收治的58例BCS患者进行CTV检查,对下腔静脉、肝静脉、门静脉及侧支血管进行重建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CTV检查,被明确诊断为BCS。其中下腔静脉隔膜型19例,短段病变型15例,长段病变型8例,肝静脉型9例,合并血栓形成的7例。所有患者均见到侧支血管不同程度的代偿扩张,肝脏硬化及脾脏肿大等表现。结论 CTV技术的应用对于BCS的诊疗具有图像清晰、直观、全面,能够显示病变血管部位、性质及长度的优点,还能观察侧支血管扩张及肝硬化程度。
作者:王孝高;陈世远;施彪;乔晓春;高涌;余朝文;聂中林 刊期: 2016年第08期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医疗行业的现代化建设进程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从实验室信息系统(laboratory information system ,LIS)、自动化仪器分析软件、手术示教系统、患者查询与预约终端的建立到医院管理、医保联网、医院社区联动模式构建等方面均体现了其准确、快捷、共享的优势[1‐3]。随着信息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更加深化,在各个细分领域,从诊断、监护到治疗都将全面开启一个智能化的时代。而与之错位的是医学教育的信息化发展,高等医学院校的信息化方向突出“教育”而忽略“医学”,各种教学资源库、教学管理系统、数字化校园功能类似[4‐5],注重教育手段与形式,对医学的专业背景研究十分浅显。
作者:刘怡;景戌;张怡;甘晓玲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检测胃癌组织中神经纤毛蛋白‐1(NRP‐1)的表达,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探讨其对判断胃癌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8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预后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癌组织及相对正常组织NRP‐1的表达,研究 NRP‐1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1)NRP‐1在胃癌组织中表达高于相对正常组织(66.7% vs .8.33%,P<0.05)。(2)NRP‐1的表达与肿瘤大小、细胞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 TNM 分期有关(P<0.05)。(3)NRP‐1高表达的患者的生存期短于低表达的患者(中位生存期28个月 vs .64个月,P<0.05)。(4)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表明,NRP‐1的表达为影响胃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1)NRP‐1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与胃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2)NRP‐1高表达提示预后不良。(3)NRP‐1有望作为判断胃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参考指标。
作者:徐卫国;杨少君;王宇鹏;刘云;张世伟;徐洪;贾纯亮;孙红;刘和亮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程序化改良后腹腔镜下完全脂肪囊外途径肾蒂淋巴管结扎术治疗乳糜尿的可行性与安全性,并评估该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14年12月酉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乳糜尿患者的病历资料,患者均采用程序化改良后腹腔镜下脂肪囊外途径肾蒂淋巴管结扎术进行治疗。结果78例患者均一次手术获得成功。随访4~50个月,所有的患者乳糜尿消失,无1例复发,无血尿、肾下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程序化改良后腹腔镜下完全脂肪囊外肾蒂淋巴管结扎术治疗乳糜尿具有流程合理,效果肯定,创伤小、出血少、复发率低、并发症少等优点,是目前治疗乳糜尿的理想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佘先;石军辉;李胜武;刘勇;李仁举;冉强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观察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 )严重脓毒血症的疗效。方法选择严重脓毒血症患者22例,以行CRRT的患者作为治疗组(n=11),同期未行CRRT 而行常规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n=11)。两组均动态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乳酸、降钙素原、氧合指数、尿量等的变化,比较两组疗效及病死率。结果两组患者疾病严重程度(APACHE Ⅱ评分)及器官衰竭水平(SOF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短期内乳酸、降钙素原的下降,氧合指数的改善及尿量恢复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急性期(7d)病死率为9.1%,明显低于对照组(36.4%);但呼吸机使用时间、肾功能恢复情况及总体生存率等长期预后指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RT可提高严重脓毒血症患者急性期抢救成功率,为原发病的治疗创造条件,但对长期预后影响不大。
作者:王扬;陈军;詹英 刊期: 2016年第08期
误差指测量值与真值之差,也指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差。包括系统误差、随机测量误差和抽样误差。系统误差指数据收集和测量过程中由于仪器不准确、标准不规范等原因,造成观察(检测)结果呈倾向性的偏大或偏小,是可避免或可通过研究设计解决的。随机测量误差指由于一些非人为的偶然因素使观察(检测)结果或大或小,是不可避免的。抽样误差指由于抽样原因造成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的差异,是不可避免但可减少的。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术前滴鼻用于腹股沟疝手术小儿的镇静及预防术后躁动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腹股沟疝手术患儿40例,年龄1~5岁,ASA分级Ⅰ级,随机均分为两组,术前30 min分别经鼻腔给予右美托咪定1μg/kg(Dex组)和等容量生理盐水(NS组),给药30 min后评估患儿的镇静评分、与父母分离时的情绪评分、面罩吸入诱导抵抗评分;观察并记录术后30 min、1 h、2 h的躁动评分。结果 Dex组的镇静评分、与父母分离时的情绪评分、面罩吸入诱导抵抗评分均优于NS组,术后各时间段的躁动评分均低于NS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术前滴鼻可安全用于小儿腹股沟疝手术,可产生良好的镇静作用,同时减少术后躁动的发生。
作者:岳冬梅;刘苏;张月英;齐敦益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术前多学科团队心理干预对麻醉患者镇静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术前患者124例随机分为3组,Ⅰ、Ⅱ、Ⅲ组分别为41、41、42例。所有患者均行常规术前指导,Ⅰ组为对照组,未采取其他干预措施;Ⅱ组术前30 min肌内注射苯巴比妥钠0.1 g ;Ⅲ组术前1 d给予多学科团队心理干预;对患者术前1 d及入手术室15 min进行焦虑视觉模拟评分(AVAT)、Ram‐say镇静评分及记录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入手术室15 min后 AVAT 评分、Ramsay评分,Ⅰ组[(4.37±1.56)、(1.98±0.72)分]与Ⅱ组[(4.22±0.99)、(1.90±0.66)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Ⅰ组、Ⅱ组分别与Ⅲ组[(3.63±0.97)、(2.38±0.66)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Ⅰ组26.83%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以头痛、乏力、皮疹为主。结论术前多学科团队心理干预镇静效果优于药物苯巴比妥钠,苯巴比妥钠镇静效果欠佳且易发生多种不良反应。
作者:易红美;任洪艳;吴小候;何云锋 刊期: 2016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