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炎症细胞因子在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张黎明(综述);高凌(审校)

关键词:糖尿病, 2型, 白细胞介素, 肿瘤坏死因子, C反应蛋白
摘要:近来的研究说明2型糖尿病(T2DM )是一种自然免疫及炎症性疾病,是一种“慢性低度炎症状态”,认为炎症、免疫与T 2D M的发病存在关联[1]。在炎症因子中,除了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IL)、C反应蛋白(CRP)等作为炎症过程的调节因子外,近年来关于树突状细胞等细胞因子的研究,在T 2D M特别是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如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发展中的作用也日益受到关注,本文拟对相关机制进展进行综述。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晚期胃癌患者抑郁与生存质量的现状及相关性分析

    目的:了解晚期胃癌患者的抑郁与生存质量的状况,并探讨二者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 )和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对131例晚期胃癌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与健康人群的调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31例晚期胃癌患者的抑郁发生率为47.33%,SDS平均得分为(45.99±15.47)分,高于健康人群。晚期胃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分为:生理领域(61.61±12.66)分,心理领域(59.54±12.49)分,社会关系领域(64.95±14.16)分,环境领域(52.93±14.07)分,均低于健康人群。抑郁得分与生存质量4个领域的评分均有显著的相关性,其中,与心理领域的相关性强[相关系数( r)=-0.636,决定系数( r2)=0.405]。结论晚期胃癌患者的抑郁程度较高,生存质量较差,二者具有相关性。其中,抑郁与心理领域的相关性强。

    作者:唐志;王镇南;李淑慧;廖湘晖;鲜枫;谢忠;林志雄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4种丹参制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药物经济学研究

    目的:比较4种丹参制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成本‐效果。方法将12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病例,分别给予丹参注射液(A组)、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B组)、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C组)和丹参川芎嗪注射液(D组)治疗。治疗14 d后观察疗效,并运用药物经济学成本‐效果分析法计算每例治疗成本。结果4种丹参制剂的心绞痛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70.0%、86.7%、76.7%、83.3%;成本分别为587.84、2945.8、1883.2、1174.32元;成本‐效果比分别为8.40、33.98、24.55、14.09。结论从药物经济学角度,丹参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成本‐效果比更优。

    作者:张玉方;秦宗磊;刘俊;李苌清;杨楠;李刚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炎症细胞因子在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近来的研究说明2型糖尿病(T2DM )是一种自然免疫及炎症性疾病,是一种“慢性低度炎症状态”,认为炎症、免疫与T 2D M的发病存在关联[1]。在炎症因子中,除了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IL)、C反应蛋白(CRP)等作为炎症过程的调节因子外,近年来关于树突状细胞等细胞因子的研究,在T 2D M特别是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如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发展中的作用也日益受到关注,本文拟对相关机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张黎明(综述);高凌(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绝经后阴道出血合并宫颈癌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目的:分析绝经后阴道出血合并宫颈癌的危险因素。方法将绝经后阴道出血合并宫颈癌患者43例作为观察组;绝经后阴道出血合并非器质性病变及良性病变患者52例作为对照组。通过病历资料和自定的调查表调查绝经后阴道出血合并宫颈癌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的绝经年龄、宫内节育器置入年限、绝经后使用雌激素药物、吸烟史、合并高血压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674、1.156,χ2=0.283、0.425、0.281,P>0.05);而观察组的绝经至发生出血的年限、子宫内膜厚度、阴道出血持续时间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717、5.000、10.754,均 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均表明,绝经后阴道出血合并宫颈癌的危险因素为绝经至发生出血的年限、子宫内膜厚度、阴道出血持续时间(均 P<0.05)。结论对于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应考虑合并宫颈癌的风险,尤其要考虑患者的绝经后至出血的年限、阴道出血持续时间和子宫内膜厚度。

    作者:朱学英;熊向莉;张琴芬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CT静脉成像在布加综合征诊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CT静脉成像(CTV)技术在布加综合征(BCS)诊疗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该院收治的58例BCS患者进行CTV检查,对下腔静脉、肝静脉、门静脉及侧支血管进行重建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CTV检查,被明确诊断为BCS。其中下腔静脉隔膜型19例,短段病变型15例,长段病变型8例,肝静脉型9例,合并血栓形成的7例。所有患者均见到侧支血管不同程度的代偿扩张,肝脏硬化及脾脏肿大等表现。结论 CTV技术的应用对于BCS的诊疗具有图像清晰、直观、全面,能够显示病变血管部位、性质及长度的优点,还能观察侧支血管扩张及肝硬化程度。

    作者:王孝高;陈世远;施彪;乔晓春;高涌;余朝文;聂中林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术前评估清单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前准备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术前评估清单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前准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64例患者按是否使用术前评估清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n=350)和试验组(n=314)。对照组实施常规术前准备,试验组同时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肝胆外科制作的术前评估清单用于术前准备。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病历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准备缺陷发生情况、对手术的影响情况(延迟和取消)及患者的术前相关知识知晓和服务满意度评分。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前准备缺陷发生率(1.59%)低于对照组(6.86%),试验组对手术的影响(延迟和取消)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患者术前相关知识知晓及服务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评估清单对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前准备的完善、手术如期的进行、患者对病情的了解及患者对医疗服务满意度的提高方面有重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小梅;王梦娜;夏瑾;许国琼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Ph阴性骨髓增殖性肿瘤的临床分析研究

    目的:加强对Ph阴性骨髓增殖性肿瘤(M PNs)的认识,提高其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Ph阴性M PNs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相关实验室检查及治疗结果。结果 M PNs发病中位年龄为62.5岁,首发症状不典型、无特异,常见体征以肝脾肿大和血栓形成为主。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和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患者中JAK2V617F突变阳性率分别是86.7%、73.3%、50.0%,且发现JAK2V617F突变阳性PV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均高于突变阴性者,JAK2V617F突变阳性ET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均高于突变阴性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3例JAK2V617F突变阳性患者治疗后1年复查,6例干扰素治疗者有1例突变基因转阴,7例羟基脲口服者无突变基因转阴,二者联合治疗的有5例,其中有2例突变基因转阴。所有病例目前死亡2例,存活30例。并发症主要为血栓形成及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无病例转化为急性白血病。结论 JAK2V617F突变基因的检测对M PNs的诊断、分类及预后有直接影响。治疗主要以控制骨髓过度增殖,使血细胞稳定在安全范围,预防和治疗血栓,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

    作者:程家凤;郑茜茜;王晓培;鲁雪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临床实践指南应用于高等医学教育的探讨

    医学是一门日新月异的学科,全球每年发表的医学文献就数以百万计。如何在浩如烟海的文献资料中获取指导性强的内容是当代医学生必备的技能之一。而目前的医学教育模式仍沿用传统的教科书知识的传授,教科书中虽有不定期专业知识的更新,但更新的速度远远低于实际需求。笔者认为如果常规将本专业新临床实践指南引入医学教育,这对于丰富学生专业知识、了解本专业前沿进展、指导临床实践大有裨益。

    作者:杨静;郑宏庭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阿奇霉素联合脂溶性维生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观察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小儿肺部疾病,主要是由肺炎支原体导致的肺间质或(和)肺实质急性感染,是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重要组成部分[1],主要经飞沫传播,常见于青少年与儿童。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是一种全球性疾病,但患病率有明显的区域性和地方性,随年龄、性别、地区、国家、季节的不同而不同,其患病率约为20%~30%[2]。临床症状有发热、咳嗽、喘息等,病情严重者,甚至危及患儿的生命。近年来,已发展为导致发展中国家儿童夭折的主要病因之一,如何有效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已为医务人员及患者家属广泛关注的问题。其发病机制多样,有学者研究后认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不仅与支原体的直接感染有关,还与患者免疫功能紊乱有关,同时肺炎的治疗与预后还与机体维生素的是否充足密切相关[3]。基于此,笔者对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期间,在本院被诊断为肺炎支原体肺炎,同时经阿奇霉素和脂溶性维生素治疗的患儿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谢辉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误差

    误差指测量值与真值之差,也指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差。包括系统误差、随机测量误差和抽样误差。系统误差指数据收集和测量过程中由于仪器不准确、标准不规范等原因,造成观察(检测)结果呈倾向性的偏大或偏小,是可避免或可通过研究设计解决的。随机测量误差指由于一些非人为的偶然因素使观察(检测)结果或大或小,是不可避免的。抽样误差指由于抽样原因造成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的差异,是不可避免但可减少的。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血脑屏障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中的作用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以进行性全面认知功能损害为特征的老年变性疾病。细胞外老年斑及神经元纤维缠结是其病理学特征[1]。该病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逐年增加。65岁人群发病率为1%~2%,而85岁则增加为35%。2006年全球有2.66亿AD患者,预测到2050年会增加4倍[2]。该病现代医学尚无针对病因的治疗方法。临床应用的改善症状药物第一种是胆碱酯酶抑制剂(AchEI),另一种是兴奋性氨基酸受体(NMDA )拮抗剂,仅能短期改善症状,对AD发病和疾病病程无改善作用。而针对Aβ和T au蛋白的抗体及减少其生成的药物,临床研究均证明无效[3]。因此,寻找AD治疗新的切入点,是目前AD研究工作者一直在努力的方向。血脑屏障保护可能是AD防治一个有希望的方法。

    作者:文燕(综述);于顾然(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术前多学科团队心理干预对患者镇静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术前多学科团队心理干预对麻醉患者镇静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术前患者124例随机分为3组,Ⅰ、Ⅱ、Ⅲ组分别为41、41、42例。所有患者均行常规术前指导,Ⅰ组为对照组,未采取其他干预措施;Ⅱ组术前30 min肌内注射苯巴比妥钠0.1 g ;Ⅲ组术前1 d给予多学科团队心理干预;对患者术前1 d及入手术室15 min进行焦虑视觉模拟评分(AVAT)、Ram‐say镇静评分及记录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入手术室15 min后 AVAT 评分、Ramsay评分,Ⅰ组[(4.37±1.56)、(1.98±0.72)分]与Ⅱ组[(4.22±0.99)、(1.90±0.66)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Ⅰ组、Ⅱ组分别与Ⅲ组[(3.63±0.97)、(2.38±0.66)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Ⅰ组26.83%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以头痛、乏力、皮疹为主。结论术前多学科团队心理干预镇静效果优于药物苯巴比妥钠,苯巴比妥钠镇静效果欠佳且易发生多种不良反应。

    作者:易红美;任洪艳;吴小候;何云锋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NDY1shRNA真核表达质粒构建及其在卵巢癌A2780细胞中的稳定表达

    目的:构建NDY1 shRNA真核表达载体,并获得稳定表达shNDY1质粒的卵巢癌A2780细胞。方法根据Gen‐Bank数据库提供的NDY1基因核苷酸序列,设计并合成靶向干扰NDY1基因的小发夹RNA(shRNA)序列,插入表达载体获得重组质粒pGPU6/GFP/Neo‐shNDY1。重组质粒测序鉴定正确后,脂质体介导转染A2780细胞,经G418筛选及有限稀释法获得稳定转染细胞,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RT‐q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A2780稳定转染细胞NDY1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重组质粒测序正确,转染shNDY1后,A2780细胞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下降(72.89±4.83)%及(55.85±4.84)%,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成功构建 pGPU6/GFP/Neo‐shNDY1真核表达质粒,并获得shNDY1稳定转染的卵巢癌A2780细胞,为细胞水平研究NDY1与卵巢癌的关系奠定实验基础。

    作者:卢芳芳;况燕;徐朝欢;王旗;李美仪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胃癌组织中NRP-1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

    目的:检测胃癌组织中神经纤毛蛋白‐1(NRP‐1)的表达,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探讨其对判断胃癌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8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预后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癌组织及相对正常组织NRP‐1的表达,研究 NRP‐1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1)NRP‐1在胃癌组织中表达高于相对正常组织(66.7% vs .8.33%,P<0.05)。(2)NRP‐1的表达与肿瘤大小、细胞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 TNM 分期有关(P<0.05)。(3)NRP‐1高表达的患者的生存期短于低表达的患者(中位生存期28个月 vs .64个月,P<0.05)。(4)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表明,NRP‐1的表达为影响胃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1)NRP‐1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与胃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2)NRP‐1高表达提示预后不良。(3)NRP‐1有望作为判断胃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参考指标。

    作者:徐卫国;杨少君;王宇鹏;刘云;张世伟;徐洪;贾纯亮;孙红;刘和亮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术中自体血回吸收后不同温度下保存对红细胞无氧代谢的影响

    目的:对比术中回吸收自体血在室温(23℃)和低温(4℃)下保存对红细胞无氧代谢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接受骨科手术患者40例,术中应用自体血回吸收,回吸收后的自体血分别在室温下(n=20)和低温下(n=20)保存4 h ,在0 h(T0)、2 h (T2)、4 h(T4)时抽取2 mL自体血样本检测乳酸(Lac)、pH、动脉血氧分压(PaO2)。结果两组乳酸水平随时间的变化逐渐升高,T2和T4均高于T0(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H随时间的变化逐渐降低,T2和T4均低于 T0(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内PaO2随时间的变化逐渐降低,T2和T4均低于T0(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血回吸收后的红细胞放置4 h无氧代谢仍可进行,室温与低温条件下保存对其的影响无差异。

    作者:史晓萍;李国辉;徐涛;王庚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基于中-美对比的高职医学检验教育课程体系重构

    医学检验技术是临床医学与实验技术相结合的一门学科,其应用精密仪器检测人体体液和组织细胞的结构及功能,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随着循证检验医学概念的引入,医学检验在临床疾病诊治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必备相关医学知识,掌握临床检验、临床血液、临床生化、临床微生物及临床免疫等基本理论和娴熟技能的专门人才。我国医学检验专科教育与美国社区大学教育在招生、学制和就业面向等有高度相似性和可比性。本文拟在对中美两国医学检验高职教育课程设置、课程学时比例等对比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医疗和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育实际,学习美国先进职教理念,重构了适合我国医学检验专科教育的课程体系,供国内同行参考借鉴。

    作者:丁环宇;甘晓玲;吴正吉;唐宜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急性髓系白血病FLT3基因突变研究进展

    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cytic leukemia ,AML)是由髓系造血干/祖细胞起源的一组在临床及遗传学上均有高度异质性的克隆性疾病,是成人急性白血病的主要类型,分类复杂,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其发病机制主要包括染色体易位或缺失、原癌基因及抑癌基因突变等,但其独特的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改变是分类的基础,对疾病诊断、预后分层、微小残留病灶监测,以及靶向治疗的开发等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近年来人们在AML中发现了越来越多的分子异常,例如NPM1、FLT3的内部串联重复序列(FLT3‐ITD)、C‐KIT等基因突变,在 AML 的分层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1],而FLT3/ITD 是 AML 中常见基因突变之一,该突变在AML发病机制中起驱动作用[2],是提示预后不良的标志[3],动态检测AML患者治疗前后Fms样酪氨酸激酶‐3(FLT3)表达水平,可作为判断 AML 预后和监测微小残留病灶的一项指标。目前,在 FLT3‐ITD阳性 AML患者治疗方面,化疗和自体干细胞移植的疗效均不理想,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疗效尚存在争议,靶向治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也取得了一定疗效,然而随着耐药的出现,克服耐药的靶向药物治疗是人们面临的一大挑战,是治疗FLT3‐ITD阳性的AML患者的新方向。现简要综述AML中FLT3基因突变的临床意义、检测方法及治疗的新研究进展。

    作者:杨金荣(综述);曾云;于明(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难治性癫痫患者复发后再次手术的治疗探讨

    癫痫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疾病,全球约有5千万癫痫患者,不包括新发病例。我国癫痫的患病率约为7‰,约900万患者,其中30%~40%的患者耐药并发展成为难治性癫痫[1]。对于难治性癫痫的患者,外科干预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形式,但仍有20%~30%患者术后癫痫没有得到控制或者缓解一段时间后再次发作。绝大多数失败的患者没有接受再次手术治疗。国外报道中约3%~14%的患者选择再次手术并取得较好疗效。对于癫痫手术失败的患者,再次手术可能是提高对癫痫控制效果甚至达到无癫痫发作的有效途径。如何提高再次手术的效果,有赖于对失败原因的分析,系统的术前评估及对术后影响因素的总结。

    作者:王嗣嵩(综述);高晋健(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肝豆状核变性病例回顾及与遗传以外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回顾性分析肝豆状核变性(WD )患者的临床分型、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加强对该病的认识并提高诊断率。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4年9月该院确诊的WD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同年龄、民族、性别的WD患者,其初次发病年龄、临床分型、实验室检查均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男性患者的发病年龄明显早于女性,神经型WD患者的M RI均存在低密度影改变。结论遗传并不是影响WD的唯一因素,性别、年龄、民族也可能是影响WD患者初次发病年龄及临床症状的因素之一。

    作者:蒋珊珊;罗琛;赵蕊;贾庆雨;陈茂伟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双醋瑞因对碘乙酸钠诱导的骨关节炎软骨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双醋瑞因对碘乙酸钠(MIA)诱导的骨关节炎软骨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分为正常组,模型组(4μMMIA),双醋瑞因低、中、高剂量组(1、10、100μM)。噻唑蓝(MTT)法检测各组软骨细胞活力;分光光度法检测各组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活性;Westernblot分析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激活情况及下游靶蛋白Bax、Bcl‐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的表达量。结果1、10、100μM双醋瑞因能提高MIA诱导的大鼠软骨细胞的活力并降低Caspase‐3活性(P<0.05);10、100μM双醋瑞因能降低IκBα及NF‐κB磷酸化水平,并下调Bax、MMP‐9及MMP‐13的表达,上调Bcl‐2的表达(P<0.05)。结论双醋瑞因能够抑制MIA诱导的软骨细胞凋亡与细胞外基质降解,与NF‐κB信号通路有关。

    作者:张慧东 刊期: 2016年第08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