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哲哲;林定文;刘飞鹰;区进;刘慧慧;庞武贵;陈晓
目的:观察双歧杆菌脂磷壁酸(BLTA)对深部白色念珠菌感染小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尾静脉注射白色念珠菌建立免疫低下小鼠深部白色念珠菌感染模型,观察BLTA处理对小鼠胸腺指数、脾脏指数、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NK细胞杀伤活性及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结果免疫低下小鼠深部感染白色念珠菌后,小鼠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和脾脏淋巴细胞增殖活性轻度下降(P>0.05),NK细胞杀伤活性明显下降(P<0.05),IL‐2、IL‐4和INF‐γ水平轻微升高(P>0.05),IL‐10水平明显升高(P<0.05);BLTA处理后,小鼠胸腺指数、脾脏指数、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和NK细胞杀伤活性明显升高(P<0.01),血清IL‐2和IN F‐γ水平明显升高( P<0.05),IL‐4变化不大,IL‐10明显降低( P<0.01)。结论 BL T A可改善免疫低下小鼠的免疫功能状态,恢复甚至增强深部感染念珠菌后受到抑制的细胞免疫应答。
作者:王频佳;王娴;谢成彬;王跃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调查分析甘肃省5县(区)居民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知晓率和满意度情况,判断现行政策的宣传和实施的效果,为改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政策的实施效果提供建议。方法采用典型抽样方法,抽取甘肃5县(区)居民共1688例,使用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居民对政策的知晓率较低(57.23%);居民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了解政策,主要为医务人员入户宣传;91.94%居民认为接受政策服务比较方便;90.99%的居民对工作人员服务态度比较满意;82.35%的居民认为政策服务效果明显;90.11%的居民对政策服务总体满意。以上结果各县(区)存在差异( P<0.05)。结论甘肃省5县(区)居民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知晓率和满意度有待提高。
作者:刘辉;丁国武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剪切波新算法联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对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4类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SWE)技术,测量72例女性的72个乳腺结节周边杨氏模量平均值(Emean)。Adler半定量分级对结节的血流情况进行分级(0、Ⅰ、Ⅱ、Ⅲ级)。联合Emean、Adler分级对BI‐RADS分类进行调整。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原BI‐RADS分类与新BI‐RADS分类对乳腺4类结节的诊断价值。结果72个乳腺结节中良性42个、恶性30个,原BI‐RADS分类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49,联合Emean、Adler分级后新BI‐RADS分类的AUC为0.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5,P<0.05)。结论剪切波新算法联合CDFI对乳腺BI‐RADS 4类结节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崔晖;李惠翔;崔可飞;董金叶;王敏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儿童不同病理类型肾小球疾病尿蛋白组分的差异及其对疾病诊治的意义。方法2010年11月至2012年7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内科收治行肾穿刺活检明确病理类型的肾小球疾病患儿共120例,其中急性肾小球肾炎(AGN)6例,微小病变型肾病(MCD)35例,局灶性阶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9例,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44例,IgA肾病(IgAN)17例,溶血尿毒综合征(HUS)9例,全部病例同步行尿蛋白电泳检测,85例同步行尿β2微球蛋白(β2‐MG)检测。结果不同病理类型之间比较β2‐MG、溶菌酶、视黄醇结合蛋白、游离轻链、α1微球蛋白、轻链二聚体、清蛋白和转铁蛋白所占比例差异显著(P=0.016、P=0.017、P=0.017、P=0.023、P=0.004、P=0.025、P=0.049、P<0.01),小分子蛋白所占比例和尿β2‐MG之间相关性良好(r=0.243P=0.025)。结论尿蛋白电泳和肾组织病理相结合对肾小球疾病的诊治有重要的意义,不同的病理类型有不同的尿蛋白质图谱,尿蛋白质图谱的差异对肾小球疾病发病机制的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刘钧菲;王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表面遮盖重建进行头部CTA去骨成像技术(简称SSD‐CTA)对脑动静脉畸形(AVM )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提供的27例利用容积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VCTDSA )确诊为AVM 的患者资料,将其数据导入本院CT工作站,进行SSD‐CTA去骨重建,并将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另收集成都市第一人民院5例经SSD‐CTA检查确诊为AVM的患者资料,将其结果与DSA进行对比。结果 SSD‐CTA重建图像质量不及VCTDSA ,但两种技术的诊断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受限于本院技术条件,收集AVM 患者数量不足以进行统计分析;对图像的观察体会,SSD‐CTA 细节分辨不及DSA ,但所收集病例与DSA诊断一致。结论 SSD‐CTA 具有临床实用价值,可作为颅内动静脉畸形的检查、诊断方法。
作者:林伟;汤化民;张波莉;汪俐杉;陈宝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系统评价强化胰岛素治疗对ICU患者ICU获得性衰弱(ICUAW)的干预效果,为制订ICU获得性衰弱干预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计算机及手工检索CBM、CNKI、万方、维普、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ISI数据库中相关文献,由两名研究者按严格的标准进行文献筛选、质量评价及数据提取,采用RevM an5.3软件对提取数据进行M eta分析。结果纳入分析文献3篇,ICU患者2788例,其中试验组1380例,对照组140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常规胰岛素治疗相比,强化胰岛素治疗可降低ICUAW的发病率(RR=0.61,95% CI:0.42~0.89,P=0.01),但其对患者 ICU病死率(RR=0.74,95% CI:0.47~1.17,P=0.20)、患者院内病死率( R R=0.81,95% C I:0.58~1.13,P=0.22)、IC U 监护时间(M D=0,95% C I:-0.37~0.37,P=1.00)、机械通气时间(M D=-1.48,95% C I:-3.43~0.47,P=0.14)的影响不明显。结论基于现有证据得出强化胰岛素治疗可减少ICU患者ICUAW的发病率,但其对患者ICU病死率、院内病死率、ICU监护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的影响还需进一步研究验证。
作者:张霞;郝巍巍;郑喜兰;王汇平;吴华炼;江智霞 刊期: 2016年第11期
脓毒症是一种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是目前住院患者大的威胁之一。而肠道在脓毒症的发病机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肠道既是脓毒症受累的重要器官之一,又是加重脓毒症反应的器官。正常情况下,肠道细菌及其产物与肠道黏膜屏障存在动态平衡,肠道黏膜屏障可以防止水分和电解质的丢失,阻止抗原和微生物进入体内,同时又可以使人体和环境实现分子交换,从而摄取食物中的营养物质[1]。因此,完整的肠黏膜屏障是防止肠源性疾病和保障身体营养供应必不可少的。脓毒症时,肠道内环境平衡失调,炎性因子产物增加,细胞凋亡增多,肠道黏膜屏障受到破坏,肠黏膜通透性发生改变,致使肠道菌群失调,进而引发菌血症和多器官功能衰竭。因此,肠道在脓毒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李香琴;马晓媛;田李星(综述);梁华平(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研究重庆地区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CYP2C19基因多态性的分布。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第1季度心血管内科住院,明确诊断为冠心病,同意行冠状动脉支架术(PCI)并使用氯吡格雷进行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共152例。抽取其外周血并通过提取基因组DNA ,检测CYP2C19的基因型,了解其代谢型的分布。结果在152例检测标本中,检测出CYP2C19的6种基因型,*1/*1型(636GG ,681GG)57例(37.5%),*1/*2型(636GG ,681GA)60例(39.5%),*1/*3型(636GA ,681GG)11例(7.2%),*2/*2型(636GG ,681AA)17例(11.2%),*3/*3型(636AA ,681GG)2例(1.3%),*2/*3型(636GA ,681GA)5例(3.3%)。检测出CYP2C19的3种代谢型,所占比例分别为:快代谢型57例(37.5%),中间代谢型71例(46.7%),慢代谢型24例(15.8%)。重庆地区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CYP2C19位点存在基因多态性,弱代谢型的发生率与我国汉族人群几乎一致,高于重庆地区健康汉族人群。结论该地区进行治疗时要重视该酶的基因分型,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CYP2C19基因分型的检测,以降低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
作者:范超;张燕;何建维;陈鸣;邓少丽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初步探讨疟原虫遗传减毒子孢子能否诱导抗肺癌免疫作用,为肺癌疫苗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实验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尾静脉注射遗传减毒子孢子进行免疫C57BL/6J小鼠,对照组注射磷酸缓冲盐溶液(PBS);14 d后用Lewis肺癌细胞(LLC)皮下接种,待肿瘤长出后用游标卡尺测量肿瘤大小;肿瘤组织免疫组化对比肿瘤增殖、凋亡、血管生成情况。结果两组小鼠的肿瘤生长有差异,疟原虫遗传减毒子孢子能抑制肿瘤的增殖、血管生成、促进凋亡。结论遗传减毒子孢子可能是一种新的治疗策略或能成为一种有效的载体介导肺癌的免疫治疗。
作者:邓旭锋;郑鸿;周东;刘权兴;丁艳;徐文岳;戴纪刚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分析重庆市1732例流动人口性生活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流动人口性健康水平及相关部门的服务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1732例已婚和未婚有性生活的流动人口进行结构式问卷调查,采用SAS 9.3进行统计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Ordinal有序回归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男性流动人口和配偶/性伴侣进行性方面交流的频率高于女性,OR=1.53(95% C I:1.24~1.89);低年龄组的对象性相关交流多于高年龄组;小学及以下组对象交流频率低于学历较高组;外、港、台资企业的对象交流频率高于其他工作场所的对象。男性流动人口自报性生活频率高于女性,OR=1.84(95% CI:1.40~2.42);呈现低年龄组的对象性生活频率多于高年龄组现象,在工厂工作的对象性生活频率低于外、港、台资企业对象性生活频度。与经常交流的对象相比,交流频率一般的对象出现性苦闷及性压抑状况的OR为2.75(95% CI:1.71~4.41),交流较少的OR为2.60(95% CI:1.45~4.66)。结论男性、低龄、高学历的对象性交流频率较多,年龄和工作场所是影响性生活频率的重要因素,舒缓工作压力,增加性问题交流有助于改善性苦闷和性压抑。
作者:赵瑞;李玉艳;童琦;于传宁;周颖;纪红蕾;刘俊;李亦然;武俊青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肥胖对开放及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管狭窄并不稳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于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39例单节段腰椎管狭窄并失稳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并比较不同手术组的围术期参数、临床疗效及术后影像学检查等各项指标。结果34例肥胖患者及105例非肥胖患者在开放组及微创组中进行相关指标比较。其中肥胖患者围术期指标在开放组均大于非肥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微创组中,肥胖组与非肥胖组术中出血量及切口长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13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个月,无脱钉、断钉现象。所有患者在开放或微创手术后6个月随访视觉模拟(VAS)评分及疗效情况(ODI)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1)。在开放和微创手术中,肥胖组与非肥胖组术后6个月OD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肥胖可能是影响 TLIF治疗的不利因素。
作者:肖侃侃;赵劲民;殷国前;李兵;彭小忠;卓祥龙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使用不同治疗剂量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SD新生幼鼠的新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模型中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Bcl‐2在肺组织的表达水平变化的影响,并找出合适的给药时间及使用剂量,旨在探讨其对新型BPD的保护作用。方法利用脂多糖(LPS)和持续高氧制备新型BPD模型。选取未作任何处理的正常新生幼鼠18只作为空气对照组,然后将90只新生BPD模型幼鼠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A 组)、rhEPO800组(B组)、rhEPO1000组(C组)、rhE‐PO1200组(D组)、rhEPO1400组(E组),各18只,在给药后第1、7、14天从各组抽取6只处死并取下肺组织于液氮保存。采用RT‐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SD新生幼鼠肺组织中eNOS、Bcl‐2蛋白及mRNA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 A组中Bcl‐2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比空气对照组明显降低,而eNOS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B、C、D、E组与A组相比,随着rhEPO浓度的升高,Bcl‐2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逐渐升高,而 eNOS的表达量逐渐降低,E组中的表达变化为明显,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rhEPO对新型BPD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而且连续使用1400 IU/kg rhEPO 14 d ,治疗效果好。
作者:王冰冰;张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对急性胰腺炎小鼠肝损伤的影响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研究。方法72只健康雄性昆明小鼠分为3组,急性胰腺炎组(AP组)、罗格列酮预处理组(AP‐ROS组)和生理盐水组(N S组),每组24只。分别于建模后6 h、12 h和24 h处死小鼠,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淀粉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 L T )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水平。运用RT‐PCR方法检测肝脏组织NF‐κB和PPARγmRNA表达,应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肝脏组织PPARγ和NF‐κB p65蛋白表达。结果小鼠血清淀粉酶、ALT 和AST水平在相对应的各时间点AP组比NS组明显升高(P<0.01),AP‐ROS组较AP组明显降低(P<0.01)。AP组肝脏组织PPARγmRNA和蛋白表达在造模后6 h和12 h均低于NS组(P<0.05);AP‐ROS组PPARγmRNA和蛋白表达在各时间点均明显高于AP组和NS组(P<0.01)。AP组肝脏组织NF‐κB mRNA和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在各时间点与AP‐ROS组和NS组相比较均升高(P<0.01)。结论 NF‐κB与小鼠急性胰腺炎肝损伤有明显关系,PPARγ在肝损伤中的表达受到抑制;罗格列酮在AP早期能增强PPARγ表达,抑制NF‐κB的表达。
作者:马增翼;许刚;于文光;田克立 刊期: 2016年第11期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 ,AP)是以急性上腹痛、腹胀,伴恶心、呕吐、发热及血、尿淀粉酶升高为主要特点的临床常见急腹症,是一种急性炎性病变,常侵犯胰腺周围组织及其远端器官[1],它是由多种病因导致胰酶激活所致胰腺及其周围组织被自身分泌的消化酶消化的化学性炎症。其中多数为轻型,病死率不超过2%,但有近20%~25%的患者发展为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可能会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败血症甚至死亡[2]。
作者:王小梅;夏瑾;王梦娜;何白林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比较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患者主观整体评估(PG‐SGA)在临床运用中对反映非手术肿瘤患者营养状况的意义。方法采用连续定点抽样,对符合入选标准的非手术肿瘤住院患者在入院后的24 h内分别采用N RS2002和PG‐SGA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和营养评估。结果 NRS2002筛查结果显示营养风险发生率为27.40%,PG‐SGA评估结果显示营养不足发生率为80.32%。结论 PG‐SGA更能有效地反映非手术肿瘤患者的营养状态。
作者:姚倩;冯长艳;杨祖安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重度脑白质病变(WML)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入选24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调查患者的一般资料,Fazekas量表对WML严重程度评定并根据评定结果分为重度组和非重度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以重度WML为应变量,将单因素筛选的可能影响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4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发生重度WML106例,发生率为42.74%;单因素分析发现,重度组年龄显著高于非重度组,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发生率显著高于非重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OR=4.116,95%CI:1.816~6.454,P=0.000)、高血压(OR=1.462,95%CI:0.842~1.946,P=0.026)和糖尿病(OR=1.157,95%CI:0.698~1.673,P=0.038)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重度WML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重度WML发生率较高,临床要对高龄及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高危人群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以降低重度WML发生。
作者:曹林;张美芳;胡旻婧;沈丽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分析比较在DSA引导下经颈内静脉、经锁骨下区锁骨下静脉、经锁骨上区锁骨下静脉植入静脉输液港(CVP)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舒适度的异同,探讨不同手术方式的利弊。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188例因肿瘤在DSA引导下植入CVP治疗的患者资料。根据患者植入途径分为经颈内静脉组(A组)、经锁骨下区锁骨下静脉组(B组)、经锁骨上区锁骨下静脉组(C组),跟踪随访比较各组术中疼痛评分、围术期及术后近期、远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植入CVP,术中、术后无致死性并发症发生。每组中均有1例患者出现导管感染所致发热,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中2例(2.1%,2/96)、C组中1例(1.7%,1/60)患者出现锁骨下静脉血栓,其中C组患者左锁骨下静脉完全闭塞,经接触溶栓治疗后未能再通,B组患者经接触溶栓治疗后血管再通良好。A组及C组患者的导管错位、导管折曲发生例数较B组患者多,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C组患者的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均较B组高(P<0.05)。导管夹闭仅在B组出现2例;各组在导管破裂、静脉港翻转、伤口裂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DSA引导下经锁骨下静脉入路植入CVP安全有效,且患者术中更舒适,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可在植入CVP时优先考虑。
作者:王黎明;安天志;赵许亚;蒋天鹏;宋杰;葛金钊;周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 )和踝臂指数(ABI)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方法对251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进行 Gensini评分。检测BaPWV 和 ABI ,并与冠状动脉 Gensini评分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随Gensini评分增高,BaPWV逐渐增高、ABI逐渐减小(P<0.05)。BaPWV与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P<0.01), ABI与Gensini评分呈负相关(P<0.01)。结论 BaPWV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ABI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负相关。BaPWV和ABI对冠心病的早期识别、冠状动脉病变进展监测有显著价值。
作者:杨文慧;杨莉;何燕;魏云鸿;邓洁;王瑞萍;杨苏;孙艳;刘师节;董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二维及微团培养对软骨细胞表型的影响。方法体外高密度二维及微团培养方法培养兔软骨细胞,从细胞形态、细胞外基质表达情况分析软骨细胞表型的差异。结果高密度二维方案培养兔软骨细胞,2周后软骨细胞多层分布, HE染色显示细胞呈圆形,细胞间联系较密,阿尔新蓝染色显示细胞外蛋白多糖分泌较少;微团培养方法培养兔软骨细胞,2周后形成肉眼可见的白色组织,HE染色显示细胞呈多边形,细胞较分散,阿尔新蓝染色显示细胞外蛋白多糖分泌明显多于二维培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团培养方法培养兔软骨细胞,有利于软骨细胞分泌细胞外基质。
作者:宋雄波;吴江怡;黄术;陈诚;杨柳;刘宝荣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总结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鼓室成形术式选择经验并评估术后疗效。方法收集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病历,患者的手术方式主要依据其听力功能检查、残余鼓膜及鼓室表现、乳突CT表现进行选择,部分患者需通过术中鼓室探查后方能决定手术方式。后收集到病历资料及随访内容完整者共161例(164耳),其中单纯鼓室成形Ⅰ型(40耳)、完桥式乳突切开+鼓室成形Ⅰ型(30耳)、开放式乳突切开+鼓室成形Ⅱ型(94耳),从听力、生存质量及手术满意度评分等方面评价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疗效。结果3组患者术后气导听阈平均值均较术前降低(P<0.05),骨导听阈平均值皆无明显变化(P>0.05);比较3组患者术后气导改善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3种术式术后主观听力提高率分别为82.5%、70.0%和8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整体生存质量提高率分别为80.0%、80.0%和79.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对病情的担心程度降低率分别为90.0%、93.3%和9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基本满意以上所占比例分别为100.0%、100.0%和9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于适合行鼓室成形术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手术方式主要根据其听力、耳镜、乳突CT及术中所见进行选择;从患者术后听力及生存质量等方面评价,3种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均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方敏;李朝军;杨莉;邝韶景;熊俊伟;李必强;黄羽;赵彦 刊期: 201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