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AngⅡ及其受体阻滞剂对急性肺损伤大鼠肺泡液体清除的影响

邓嘉;王乐

关键词:血管紧张素Ⅱ, 急性肺损伤, 上皮钠通道, 肺泡液体清除
摘要:目的 探讨内源性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其1型(AT1)受体阻滞剂对脂多糖诱导急性肺损伤(ALI)大鼠肺泡液体清除的效应.方法 25只SD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ALI组及ALI+ZD7155(AT1受体阻滞剂)组.ALI组又按作用时间分为2、4、6h3个亚组.10 mg/kg脂多糖(LPS)腹腔注射诱导ALI大鼠模型.10 mg/kg ZD7155于LPS注射前30 min经腹腔注射.每组或亚组各5只大鼠.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肺湿质量/干质量(W/D)比值,ELISA测定血浆及肺组织中AngⅡ水平的变化.在肺泡液体清除(AFC)测定中,活杀25只SD大鼠取肺组织,分为空白对照组、阿米洛利组、ALI组、ALI+ ZD7155组、ALI+ ZD7155+阿米洛利组.每组各5只大鼠肺.伊文思蓝(evans-blue)标记5%清蛋白法测定AFC.结果 ALI 4 h组肺组织W/D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ZD7155干预后肺组织W/D较ALI 4 h组显著降低(P<0.05).随LPS作用时间增加,ALI大鼠模型血浆及肺组织内AngⅡ浓度变化呈现时间依赖性逐渐升高,各时间点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米洛利组与ALI 4 h模型组AFC均较空白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ALI 4 h组AFC高于阿米洛利组(P<0.05);ALI+ZD7155组AFC高于ALI 4 h组(P<0.05),但ALI+ZD7155+阿米洛利组AFC降低,与阿米洛利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ngⅡ减弱ALI大鼠AFC;其AT1受体阻滞剂可逆转此病理生理过程.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厄贝沙坦联合小剂量利尿剂与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厄贝沙坦联合小剂量氢氯噻嗪与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早期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该院2012年10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符合标准的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共计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口服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2.5 mg,每天1次,如血压仍不达标,则单剂增至5 mg,每天1次;观察组给予口服厄贝沙坦150 mg联合氢氯噻嗪12.5mg,每天1次,如血压仍不达标,则厄贝沙坦增至300mg,每天1次,氢氯噻嗪继续维持原剂量,观察期4周.结果 疗效方面:对照组显效18例,有效16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2.9%,血压达标率51.2%;观察组显效30例,有效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0.2%,达标率75.6%.观察组总有效率和血压达标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降压方面:两组收缩压、舒张压均有不同水平下降,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收缩压治疗后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性方面:两组患者对不良反应症状均可耐受且表现为一过性,其中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事件9例,发生率22%;观察组8例,发生率19.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厄贝沙坦联合小剂量氢氯噻嗪与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在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早期均安全可靠,收缩压降幅、疗效和达标率均优于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可在早期治疗中推广使用.

    作者:周全昌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强化他汀治疗对术后患者血脂和骨代谢指标及骨密度的影响

    目的 探讨强化他汀治疗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不稳定心绞痛(UA)合并骨质疏松症(OP)患者血脂、骨代谢指标及骨密度的影响.方法 检测60例高负荷量他汀治疗组(A组),60例常规负荷量他汀治疗组(B组),60例常规治疗组(C组),60例阿仑膦酸钠治疗组(D组)UA合并OP患者术前1d和术后1周、1个月、6个月血脂、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ALP)、甲状旁腺素(PTH)、骨钙素(BGP)水平和骨密度(BMD)值.结果 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钙在术后1周、1个月、6个月均可降低血脂(P<0.05,P<0.01),A组效果更明显且可以升高血钙、PTH、BGP水平和BMD值,降低ALP水平(P<0.05,P<0.01).结论 阿托伐他汀钙片在坚持术后40 mg口服每晚1次的高负荷量强化调脂情况下具有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的作用.

    作者:张静怡;张博男;吕冰;李静;卢峰;姜玉凤;庞占泉;张春来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非小细胞肺癌中EGFR突变与雌激素受体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雌激素受体α(ERα)的表达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286例NSCLC中ERα的表达及EGFR突变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特性的关系.结果 ERα表达阳性率为36.0% (103/286),在女性患者中的表达要显著高于男性患者(P=0.004),肿瘤大直径小于或等于3 cm的患者显著高于肿瘤直径大于3 cm的患者(P<0.01).EGFR基因突变62例(21.7%),在女性、腺癌、肿瘤直径较小的患者显著增多,在ERα表达阳性患者中显著高于ERα阴性者(P=0.001).结论 NSCLC中ERα的阳性表达与EGFR基因突变相关,可能与EGFR信号通路的交叉调控有关.

    作者:闫明;王淑玲;赵驰;陈小兵;李印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对糖尿病患者哮喘发作风险的队列研究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服用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与哮喘发作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428例糖尿病患者根据是否使用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分成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组和非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哮喘发作情况及类固醇激素的使用情况,并采用多变量模型分析糖尿病患者哮喘发作风险因素.结果 非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伴有房颤及冠心病比例均明显高于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组;非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组患者哮喘发生率及类固醇激素药物使用率均明显高于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组患者(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和是否使用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与糖尿病患者的哮喘发作有密切关联.结论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能够降低糖尿病患者的哮喘发作风险.

    作者:敖文;碌越;朱首领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重庆市高职院校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模式探讨

    艾滋病(AIDS)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途径传播.截至2011年底,全球共有3 400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分布于200多个国家和地区[1],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2].在新增加的艾滋病感染者中,15~24岁的青少年约占42%.我国艾滋病感染者在全世界排第14位,青壮年占80%[3-4].健康教育是防治艾滋病的第一层屏障[5],高职院校学生既是艾滋病宣教的重点人群,又是传播艾滋病知识的重要人群.本文探讨同伴教育长期干预健康教育模式.

    作者:张谦;杨治国;杨延音;杨建英;潘婷立;熊姝淋;易静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外科手术与血管内治疗破裂颅内动脉瘤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外科手术与血管内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适应证和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7月该院神外科收治的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56例,分为介入组和手术组,介入组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手术组采用外科夹闭治疗,比较两组效果、并发症及12个月随访情况.结果 两组均成功处理动脉瘤,术后症状均不同程度恢复或改善,随访12个月,未见再次出血.出院时格拉斯哥预后(GOSE)评分大于或等于4分者47例,其中介入组22例(22/24),手术组25例(25/32),介入组患者GOSE评分大于或等于4分的比例、平均值均明显高于手术组.术后并发症共15例,介入组和手术组发生率分别为37.5%、16.7%.结论 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破裂颅内动脉瘤安全有效且并发症较少.

    作者:蒋世杰;张波;赵磊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增值评价在美英高校教师教学绩效评价中的运用

    高校教师是高等教育的主体,其整体素质直接影响到高校培养的人才质量,是推动高校改革和发展的根本,也是提升高校竞争力的核心所在.曾任哈佛大学校长的科南特认为:“大学的荣誉不在于其校舍而在于一代一代教师的质量”[1].2010年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改进高校教学评估”.有鉴于此,本文将对高校教师的教学绩效评价问题进行探讨,并以增值评价在美英高校教师教学绩效评价中的运用为例,分析增值评价对我国高校教师教学绩效评价的借鉴意义.

    作者:黄奉毅;蒋金凤;刘建瑛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测定不同浓度舒芬太尼硬膜外分娩镇痛后残存的临床意义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硬膜外分娩镇痛后舒芬太尼在母体、新生儿及产妇初乳内的残存,指导临床应用低有效的舒芬太尼剂量.方法 用芬太尼做内标.把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分成3组,首量舒芬太尼A组7.5 μg,B组5心,C组3μg,根据持续镇痛泵内舒芬太尼浓度不同再分3个亚组:舒芬太尼剂量0.5 μg/mL(A1、B1、C1),0.4 μg/mL(A2、B2、C2),0.3μg/mL(A3、B3、C3).结果 各组均能检测出舒芬太尼残余,C组与A组、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汁组在首量大于5 μg时与母血、脐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剂量大于或等于25 μg时A1与A2、A3、B1、B2、B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量小于或等于8.5 μg时,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首量3 μg时,镇痛泵内低浓度0.3、0.4 μg/mL药物残余极少.HPLC检测可以指导临床安全用药剂量,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时捷;董丽;毛鹏;赵瑞卿;尚莉莉;胡海珍;路秀莲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降钙素原、内毒素检测及G试验在ICU恶性肿瘤患者感染监测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内毒素(ET)检测及G试验在ICU恶性肿瘤患者感染监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纳入ICU恶性肿瘤患者158例,分为病例对照组、细菌感染组、真菌感染组,比较3组中PCT、ET检测和G试验检测的差异.结果 在细菌感染组中,全身感染组、局部感染组与对照组相比,PCT、ET检测值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真菌感染组中,浅部感染组、深部感染组与对照组相比,PCT、G试验检测值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运用平行试验,PCT、ET联合检测细菌感染和PCT、G试验联合检测真菌感染的灵敏度均升高,减少了漏诊.结论 PCT、ET及G试验定量测定具有快速、敏感的特点,合理联合测定可作为早期识别恶性肿瘤惠者细菌、真菌感染及其严重性的重要指标.

    作者:郭凡;吴会丽;黄艳春;刘诚明;徐怡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血清Cyfra21-1、CEA及SF联合检测在非小细胞型肺癌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血清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癌胚抗原(CEA)、血清铁蛋白(SF)联合检测在非小细胞型肺癌(non-small-cell cancer,NSCLC)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72例NSCLC患者、54例良性肺部疾病患者以及53健康体检合格者血清Cyfra21-1、CEA以及SF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NSCLC组患者血清Cyfra21-1、CEA及SF浓度显著高于良性肺疾病组以及对照组(P<0.05).NSCLC患者血清Cyfra21-1、CEA与TNM分期、病理类型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血清SF与NSCLC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之间无相关性(P>0.05).血清Cyfra21-1、CEA及SF联合检测用于NSCLC诊断的Cuvoff值为0.33,曲线下面积(AUC)为0.948,95%CI为0.913~0.984;诊断的灵敏度为91.67%,特异性为88.79%,阳性预测值为84.62%,阴性预测值为94.06%,诊断总有效率为89.94%;3指标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以及临床效能评价均优于Cyfra21-1、CEA及SF单独检测以及CEA+ SF二指标联合检测.手术后血清3指标均阳性的NSCLC患者,其生存时间明显短于单指标阳性和双指标阳性的NSCLC患者(P=0.011);同时,血清3指标均阳性时可用于判断NSCLC患者的不良预后,其相对风险度为3.950,95%CI为1.639~9.519,P=0.002.结论 NSCLC患者血清Cyfra21-1、CEA及SF均显著增高,且3指标联合检测对于NSCLC诊断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汤自洁;李丽;丛辉;鞠少卿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达标率及影响因素,为社区干预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用自设一般资料、相关病史及生活方式问卷对359例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同时行体格检查,抽血行实验室检查,数据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HbA1c达标率为48.7%;HbA1c达标组与未达标组的并发症与合并症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除高血压、脑血管意外外,HbA1c未达标组的并发症、合并症比率均高于达标组;单因素分析显示,HbA1c达标组和HbA1c未达标组的服药依从性、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总胆固醇进入回归方程.结论 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HbA1c 达标率有待进一步提高;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及血脂是影响HbA1c水平的主要因素.

    作者:范玲;钟慧琴;常向云;孙侃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AngⅡ及其受体阻滞剂对急性肺损伤大鼠肺泡液体清除的影响

    目的 探讨内源性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其1型(AT1)受体阻滞剂对脂多糖诱导急性肺损伤(ALI)大鼠肺泡液体清除的效应.方法 25只SD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ALI组及ALI+ZD7155(AT1受体阻滞剂)组.ALI组又按作用时间分为2、4、6h3个亚组.10 mg/kg脂多糖(LPS)腹腔注射诱导ALI大鼠模型.10 mg/kg ZD7155于LPS注射前30 min经腹腔注射.每组或亚组各5只大鼠.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肺湿质量/干质量(W/D)比值,ELISA测定血浆及肺组织中AngⅡ水平的变化.在肺泡液体清除(AFC)测定中,活杀25只SD大鼠取肺组织,分为空白对照组、阿米洛利组、ALI组、ALI+ ZD7155组、ALI+ ZD7155+阿米洛利组.每组各5只大鼠肺.伊文思蓝(evans-blue)标记5%清蛋白法测定AFC.结果 ALI 4 h组肺组织W/D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ZD7155干预后肺组织W/D较ALI 4 h组显著降低(P<0.05).随LPS作用时间增加,ALI大鼠模型血浆及肺组织内AngⅡ浓度变化呈现时间依赖性逐渐升高,各时间点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米洛利组与ALI 4 h模型组AFC均较空白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ALI 4 h组AFC高于阿米洛利组(P<0.05);ALI+ZD7155组AFC高于ALI 4 h组(P<0.05),但ALI+ZD7155+阿米洛利组AFC降低,与阿米洛利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ngⅡ减弱ALI大鼠AFC;其AT1受体阻滞剂可逆转此病理生理过程.

    作者:邓嘉;王乐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阿利吉仑对心力衰竭代谢重构的影响

    目的 探讨直接肾素抑制剂阿利吉仑(AL)对心力衰竭大鼠心肌代谢重构的影响.方法 健康纯系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即对照组、异丙肾上腺素(ISO)组(采用腹腔内注射ISO复制慢性心力衰竭的动物模型)、贝那普利(BH)组(在给予BH的基础上建立ISO复制慢性心力衰竭的动物模型)和AL组(在给予AL的基础上建立ISO复制慢性心力衰竭的动物模型),干预时间4周.心脏超声检测检测各腔大小及心功能,HE染色光镜下观察大鼠心肌形态学改变,检测脏器指数变化,测定各组大鼠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Western blot法测定大鼠心肌组织中金属蛋白酶(MMPs)、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TIMP)的蛋白表达水平,测定MMPs/TIMPs比值.结果 与ISO组及BH组相比AL组大鼠心肌病理形态、左室大小、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改善,PRA、AngⅡ水平及MMPs/TIMPs比值均降低(P<0.01).结论 在慢性心力衰竭的进展过程中阿利吉仑由于能降低PRA,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阻断作用更充分在改善心功能、抑制心室重构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作者:罗时珂;周序锋;谢东明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同步电复律治疗心脏术后房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目的 探讨同步电复律治疗心脏术后房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心脏术后出现房性心律失常患者60例行电复律治疗.治疗前常规静脉负荷盐酸胺碘酮,静脉泵入维持12~24 h,抽取静脉血监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T(cTnT),C反应蛋白(CRP);复律时以PHILIPS双向波除颤仪50J同步复律开始,未成功可依次加至70、100 J.复律后再以盐酸胺碘酮维持泵入12~24 h.复律后6h抽取CRP,12~24 h后再次抽取CK-MB、cTnT.结果 复律即时成功率96.67%(58/60).平均随访3个月,55例(91.67%)保持窦性心律.50 J一次复律成功率85.00%(51/60),总体复律前后心肌损伤标志物CK-MB、cTnT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RP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同步电复律治疗心脏术后房性心律失常成功率高,复律后维持率高,安全、有效.

    作者:范景秀;石峻;郭应强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PTEN与肺癌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肺癌是全球常见的肿瘤,占所有肿瘤的13%,病死人数占肿瘤病死人数的18%[1].在中国肺癌已成为城乡首位恶性肿瘤的死亡原因,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22.7%[2].第10号染色体同源丢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 deleted from chromosome 10,PTEN),是迄今为止发现的第一个具有磷酸酶活性的抑癌基因.PTEN基因编码的蛋白具有脂质磷酸酶和蛋白磷酸酶双重特异性磷酸酶活性,与肿瘤发生密切相关[3].大量研究表明包括肺癌在内的多种肿瘤存在PTEN蛋白的低表达或缺失,这与肺癌的发生、发展、预后密切相关.本文就PTEN与肺癌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张龙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贮存式自身输血在RH(D)阴性孕妇中的应用与观察

    目的 观察贮存式自身输血(PAT)在RH(D)阴性孕妇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97例RH(D)阴性孕妇将其分为PAT 56例(PAT组)和未自身输血41例(对照组),比较PAT组孕妇采血前后3d、回输前后以及两组分娩前后3d血常规主要指标:RBC、Hb、Hct、PLT的数量,并观察妊娠情况及母婴预后.结果 56例RH(D)阴性孕妇采血前后3d、43名RH(D)阴性孕妇回输前后的RBC、Hb、Hct、PL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产后母婴情况良好,出生的新生儿Ap-gar评分在8~10分;自身血液回输时无任何输血不良反应.PAT组与对照组分娩前后3 d RBC、Hb、Hct、PL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平均住院周期延长且输异体血孕妇可能发生非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结论 PAT在RH(D)阴性孕妇生产中是安全有效的输血方式,减少了异体血的输注且母婴预后良好.

    作者:陈雪梅;贺小艳;粟兵;邓文斌;赵小燕;唐桦;肖潇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国内音乐疗法对肿瘤患者抑郁症状干预效果的Meta分析

    目的 评价音乐疗法对肿瘤患者抑郁症状的干预效果.方法 采用计算机检索万方、维普、中国知网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按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文献,按Jadad量表评价文献质量,后提取数据进行定性描述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9个随机对照试验(RCT),包括1 680例肿瘤患者.音乐治疗效果的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是-1.223(-1.655,-0.791),试验组比对照组得分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是-1.128(-2.504,0.247),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eta分析异质性比较高,亚组分析异质性无改善,且存在发表偏倚.结论 音乐治疗可以缓解肿瘤患者的抑郁症状,但需更多证据来证实音乐治疗的效果.

    作者:范尧;姚芹;季迪;高佳;张勇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机制研究

    目的 分析70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情况,检测其超广谱p内酰胺酶(ESBLs)与头孢菌素酶(Ampc)的耐药表型与基因型.方法 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临床分离的70株鲍曼不动杆菌对16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三维试验法检测ESBLs与Ampc酶的表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A类BLA基因TEM型、SHV型、CTX型以及C类BLA基因ADC型、DHA型.结果 70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32株(45.7%)单产Ampc酶,8株(11.4%)单产ES-BLs,20株(28.6%)同时产Ampc酶和ESBL,合计共28株(40%)产ESBLs,共52株(74.2%)产Ampc酶.PCR实验共检测出blaTEM、blaSHV、blaADC 3种基因,分别为69株(98.6%)、25株(35.7%)、56株(80.0%),bla CTX、bla DHA两种基因均为阴性.70株菌除对左氧氟沙星耐药率为67.2%以外,其余耐药率均大于80%.结论 该院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产ESBLs与Ampc比例较高,多重耐药状况严重.

    作者:吴倩;蒋敏;赵清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试验序贯性分析在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中的运用

    Meta分析是将两个或者多个相似的研究结果进行定量综合分析的一种方法学.随机对照试验(random control trial,RCT)的Meta分析能够增加干预效果评估的力度和精确度1-4].当任何可利用的研究被一一纳入后,Meta分析被认为目前佳的方法学.但是“佳方法学”被广泛运用不代表它就是“证据确凿”或者“证据有力”[5“].传统Meta分析方法,比如在Review Manager V.5.1并没有考虑到纳入研究的数量是否足够[7],而干预组显著性差异的广泛运用,忽略了研究样本的数目对结果的影响.

    作者:王欢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后路显微椎间盘镜与传统开窗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Meta分析

    目的 利用Meta分析方法系统评价后路显微椎间盘镜手术与传统开窗手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Medline、PubMed、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1997年1月至2014年9月),手工检索相关杂志.搜集后路显微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和传统开窗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成人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随机对照研究.将各研究中的手术后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等提取整理为电子基线表,并将这些研究的数据通过Rev 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与综合.结果 共17篇研究符合标准,共计2 551例患者被纳入分析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后路显微椎间盘镜手术与传统开窗手术相比,术后疗效和手术操作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及恢复日常生活时间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开窗手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相比,后路显微椎间盘镜手术在术后疗效和手术操作时间方面相当;后路显微椎间盘镜手术手术以其微创化优势,使其在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及恢复日常生活时间方面优于传统开窗手术.

    作者:郭二鹏;李宽新;李建柱;孙开军;史东;王维山;史晨辉 刊期: 2015年第21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