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范玲;钟慧琴;常向云;孙侃

关键词:糖尿病, 2型, 糖化血红蛋白, 影响因素, 社区
摘要:目的 了解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达标率及影响因素,为社区干预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用自设一般资料、相关病史及生活方式问卷对359例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同时行体格检查,抽血行实验室检查,数据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HbA1c达标率为48.7%;HbA1c达标组与未达标组的并发症与合并症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除高血压、脑血管意外外,HbA1c未达标组的并发症、合并症比率均高于达标组;单因素分析显示,HbA1c达标组和HbA1c未达标组的服药依从性、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总胆固醇进入回归方程.结论 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HbA1c 达标率有待进一步提高;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及血脂是影响HbA1c水平的主要因素.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根因分析在骨科住院患者跌倒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根因分析(RCA)在骨科住院患者跌倒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的跌倒事件16起,采用RCA方法分析近端原因、根本原因,通过改造环境、再造防跌倒流程、人员培训等措施预防跌倒的发生,比较实施前后患者跌倒发生率.结果 实施后,跌倒发生率0.14‰,明显低于实施前0.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RCA应用于骨科住院患者跌倒风险管理,能够有效地降低跌倒事件的发生.

    作者:谢英;朱雪华;刘欢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降钙素原、内毒素检测及G试验在ICU恶性肿瘤患者感染监测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内毒素(ET)检测及G试验在ICU恶性肿瘤患者感染监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纳入ICU恶性肿瘤患者158例,分为病例对照组、细菌感染组、真菌感染组,比较3组中PCT、ET检测和G试验检测的差异.结果 在细菌感染组中,全身感染组、局部感染组与对照组相比,PCT、ET检测值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真菌感染组中,浅部感染组、深部感染组与对照组相比,PCT、G试验检测值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运用平行试验,PCT、ET联合检测细菌感染和PCT、G试验联合检测真菌感染的灵敏度均升高,减少了漏诊.结论 PCT、ET及G试验定量测定具有快速、敏感的特点,合理联合测定可作为早期识别恶性肿瘤惠者细菌、真菌感染及其严重性的重要指标.

    作者:郭凡;吴会丽;黄艳春;刘诚明;徐怡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增值评价在美英高校教师教学绩效评价中的运用

    高校教师是高等教育的主体,其整体素质直接影响到高校培养的人才质量,是推动高校改革和发展的根本,也是提升高校竞争力的核心所在.曾任哈佛大学校长的科南特认为:“大学的荣誉不在于其校舍而在于一代一代教师的质量”[1].2010年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改进高校教学评估”.有鉴于此,本文将对高校教师的教学绩效评价问题进行探讨,并以增值评价在美英高校教师教学绩效评价中的运用为例,分析增值评价对我国高校教师教学绩效评价的借鉴意义.

    作者:黄奉毅;蒋金凤;刘建瑛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骨质疏松性骨折后管理现状的调查分析

    目的 分析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影响治疗的因素,调查其出院后对骨质疏松的关注情况,探讨解决办法.方法 随机抽取该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因非暴力原因致髋部骨折或椎体骨折住院、年龄大于50岁女性患者15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随访其活动能力、骨质疏松管理情况及原因.结果 随访到137例(91.33%),失访13例(8.67%);目前存活121例(80.67%),死亡16例(19.33%);存活者生活能完全自理94例(77.69%).137例中未接受规范的骨质疏松健康教育者122例(89.05%);因费用不能报账等原因未行规范治疗者102例(74.45%);出院时未诊断骨质疏松者67例(48.91%).结论 改善骨质疏松骨折患者预后状况和预防再骨折的发生有待于加强骨质疏松宣教和医保政策扶持,将其纳入特病管理有助于改善目前的管理及治疗缺口.

    作者:胡永军;李传波;谢娟;张志坚;罗万云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测定不同浓度舒芬太尼硬膜外分娩镇痛后残存的临床意义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硬膜外分娩镇痛后舒芬太尼在母体、新生儿及产妇初乳内的残存,指导临床应用低有效的舒芬太尼剂量.方法 用芬太尼做内标.把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分成3组,首量舒芬太尼A组7.5 μg,B组5心,C组3μg,根据持续镇痛泵内舒芬太尼浓度不同再分3个亚组:舒芬太尼剂量0.5 μg/mL(A1、B1、C1),0.4 μg/mL(A2、B2、C2),0.3μg/mL(A3、B3、C3).结果 各组均能检测出舒芬太尼残余,C组与A组、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汁组在首量大于5 μg时与母血、脐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剂量大于或等于25 μg时A1与A2、A3、B1、B2、B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量小于或等于8.5 μg时,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首量3 μg时,镇痛泵内低浓度0.3、0.4 μg/mL药物残余极少.HPLC检测可以指导临床安全用药剂量,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时捷;董丽;毛鹏;赵瑞卿;尚莉莉;胡海珍;路秀莲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社区居民卫生应急认知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重庆市渝中区为例

    根据中国首届城市应急联动系统建设高层论坛公布的数据,中国每年因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和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逾百万,经济损失高达6 500亿元,占中国GDP的6%[1].可以说,中国是世界上受自然灾害影响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而大量的事实证明,很多居民在突发事件发生时,由于缺乏正确应对突发事件的知识,而导致受到二次伤害或者不能及时自救.为此,作者通过调查试图分析社区居民卫生应急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期望为相关部门制定健康教育策略提供相关数据.

    作者:王琼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果酸换肤联合克林霉素凝胶治疗轻中度痤疮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果酸换肤联合克林霉素凝胶治疗轻中度痤疮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入选的125例痤疮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果酸换肤治疗,每2周1次,共4次;对照组睡前外用阿达帕林凝胶,两组均同时早晚外用克林霉素凝胶;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4、8周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8周后治疗组有效率82.14%,对照组有效率6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469,P<0.05).结论 果酸换肤联合克林霉素凝胶治疗轻中度痤疮安全有效.

    作者:曾世华;袁霞;刘兰;周培媚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机制研究

    目的 分析70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情况,检测其超广谱p内酰胺酶(ESBLs)与头孢菌素酶(Ampc)的耐药表型与基因型.方法 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临床分离的70株鲍曼不动杆菌对16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三维试验法检测ESBLs与Ampc酶的表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A类BLA基因TEM型、SHV型、CTX型以及C类BLA基因ADC型、DHA型.结果 70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32株(45.7%)单产Ampc酶,8株(11.4%)单产ES-BLs,20株(28.6%)同时产Ampc酶和ESBL,合计共28株(40%)产ESBLs,共52株(74.2%)产Ampc酶.PCR实验共检测出blaTEM、blaSHV、blaADC 3种基因,分别为69株(98.6%)、25株(35.7%)、56株(80.0%),bla CTX、bla DHA两种基因均为阴性.70株菌除对左氧氟沙星耐药率为67.2%以外,其余耐药率均大于80%.结论 该院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产ESBLs与Ampc比例较高,多重耐药状况严重.

    作者:吴倩;蒋敏;赵清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厄贝沙坦联合小剂量利尿剂与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厄贝沙坦联合小剂量氢氯噻嗪与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早期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该院2012年10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符合标准的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共计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口服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2.5 mg,每天1次,如血压仍不达标,则单剂增至5 mg,每天1次;观察组给予口服厄贝沙坦150 mg联合氢氯噻嗪12.5mg,每天1次,如血压仍不达标,则厄贝沙坦增至300mg,每天1次,氢氯噻嗪继续维持原剂量,观察期4周.结果 疗效方面:对照组显效18例,有效16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2.9%,血压达标率51.2%;观察组显效30例,有效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0.2%,达标率75.6%.观察组总有效率和血压达标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降压方面:两组收缩压、舒张压均有不同水平下降,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收缩压治疗后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性方面:两组患者对不良反应症状均可耐受且表现为一过性,其中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事件9例,发生率22%;观察组8例,发生率19.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厄贝沙坦联合小剂量氢氯噻嗪与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在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早期均安全可靠,收缩压降幅、疗效和达标率均优于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可在早期治疗中推广使用.

    作者:周全昌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研究型教学与合作学习模式的创建与实践

    如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创新能力是在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出来的综合能力[1].启发学生主动实践,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所在.医学是一门不断创新与发展的学科.高等医学院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而且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敏捷的科学思维[2].本研究以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促进精品课程建设为目标,在《医学遗传学》课程中创建并实施研究型教学和合作学习模式.

    作者:刘岚;赵矫;曾永秋;陈绍坤;税青林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贮存式自身输血在RH(D)阴性孕妇中的应用与观察

    目的 观察贮存式自身输血(PAT)在RH(D)阴性孕妇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97例RH(D)阴性孕妇将其分为PAT 56例(PAT组)和未自身输血41例(对照组),比较PAT组孕妇采血前后3d、回输前后以及两组分娩前后3d血常规主要指标:RBC、Hb、Hct、PLT的数量,并观察妊娠情况及母婴预后.结果 56例RH(D)阴性孕妇采血前后3d、43名RH(D)阴性孕妇回输前后的RBC、Hb、Hct、PL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产后母婴情况良好,出生的新生儿Ap-gar评分在8~10分;自身血液回输时无任何输血不良反应.PAT组与对照组分娩前后3 d RBC、Hb、Hct、PL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平均住院周期延长且输异体血孕妇可能发生非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结论 PAT在RH(D)阴性孕妇生产中是安全有效的输血方式,减少了异体血的输注且母婴预后良好.

    作者:陈雪梅;贺小艳;粟兵;邓文斌;赵小燕;唐桦;肖潇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GSK-3β、Snail和E-cadherin在三阴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GSK-3β、Snail和E-cadherin在三阴乳腺癌(TNBC)中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择2006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48例TNBC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即TNBC组,并随机选出60例非TNBC患者作为对照即NTNBC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GSK-3β、Snail和E-cadherin的表达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TNBC组GSK-3β、Snail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NTNBC组(P<0.05),E-cadherin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NTNBC组(P<0.05).GSK-3β与Snail表达呈正相关(P<0.05),与E-cadherin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Snail、GSK-3β、E-cadherin可能共同参与乳腺癌上皮间质转化过程,可成为综合评价TNBC的重要标志物.

    作者:高双全;肖高芳;高双荣;王林辉;丁宇;杜日昌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外科手术与血管内治疗破裂颅内动脉瘤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外科手术与血管内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适应证和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7月该院神外科收治的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56例,分为介入组和手术组,介入组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手术组采用外科夹闭治疗,比较两组效果、并发症及12个月随访情况.结果 两组均成功处理动脉瘤,术后症状均不同程度恢复或改善,随访12个月,未见再次出血.出院时格拉斯哥预后(GOSE)评分大于或等于4分者47例,其中介入组22例(22/24),手术组25例(25/32),介入组患者GOSE评分大于或等于4分的比例、平均值均明显高于手术组.术后并发症共15例,介入组和手术组发生率分别为37.5%、16.7%.结论 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破裂颅内动脉瘤安全有效且并发症较少.

    作者:蒋世杰;张波;赵磊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不同管电压和对比剂剂量条件下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质量研究

    目的 探讨不同管电压和对比剂剂量条件下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质量,选择佳的冠状动脉成像扫描方案.方法 选择南阳市中心医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临床怀疑和诊断冠心病并在1周内行CCTA检查的患者9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及患者意愿分为3组(A、B、C组),分别比较三支主冠状动脉的CT值,3组的信噪比(SNR)、对比(CNR)噪声比及图像质量.结果 三支主冠状动脉的CT值比较,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CT值均高于A、B两组的C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支主冠状动脉的标准差(SD)值比较,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SD值均高于A、B两组的SD值(P<0.05).3组间的SNR值、CNR值及图像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的有效辐射剂量分别为(7.5±0.4)mSy、(6.2±0.3)mSv和(4.1±0.2)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组的扫描方案在降低了辐射剂量的同时也减少了对比剂剂量的使用.

    作者:尤国庆;郭广春;刘蕾;刘义;吕培杰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瑞舒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与非诺贝特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混合型高血脂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患者发生心绞痛的概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于该院就诊的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混合型高脂血患者70例,按患者就诊时间顺序均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给予患者单独使用瑞舒伐他汀,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之上再给予非诺贝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参数(TG、TC、LDL-C)变化率、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后随访3个月内冠状动脉心脏病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参数变化率、治疗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在随访3个月之内不稳定型心绞痛发作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使用瑞舒伐他汀以及非诺贝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其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独使用瑞舒伐他汀,心绞痛发生率显著降低.

    作者:李华波;陈世健;胡建华;汪莲开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外翻截骨钢板固定术治疗儿童髋内翻的短期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应用儿童髋钢板(PHP)外翻截骨术治疗髋内翻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2月至2012年9月就诊于该院的23例髋内翻畸形患儿,单侧13例,双侧10例,共33髋;均应用外展截骨辅以儿童PHP固定,术前及术后测量头骺角(HE角)和颈干角.结果 HE角由术前的平均75.3矫正到术后平均32.3.30髋中,28髋畸形矫正满意,2髋出现并发症:1髋发生钢板断裂,1髋畸形复发.结论 外展截骨是治疗髋内翻畸形有效的治疗方法.辅助以儿童PHP外翻截骨术,能够得到坚强的固定,并且截骨方法相对简单.手术治疗目的是将HE角纠正到40°以内,以减少畸形复发的概率.

    作者:边臻;徐易京;郭源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重庆市农村留守老人两周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 了解重庆市农村留守老人两周患病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重庆市3个区县9个乡镇的852名留守老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两周患病率为46.01%,慢性病患病率为54.6%.两周患病率分布女性(54.60%)高于男性(37.90%);≥80岁年龄组(86.50%)、文盲(56.00%)及人均年均收入小于3 000元的人群均高(52.80%);从事生产劳动者(59.00%)高于未从事生产劳动者(42.00%);吸烟者(50.20%)较不吸烟者(37.90%)高;饮酒者(49.40%)高于不饮酒者(37.30%).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两周患病率的因素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人均年收入、从事生产劳动、慢性病、吸烟及饮酒对(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性别、年龄、生产劳动和慢性病是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 重庆市留守老人卫生服务需要量高,影响两周患病率重要的因素是有无慢性病,应加强当地慢性病的防治.

    作者:杨晓莉;许红;唐贵忠;何中臣;涂丹;杨洋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miR-155下调心肌细胞ATR1α表达改善心肌细胞肥大

    目的 研究微小RNA(miR)-155对心肌细胞肥大的影响,以及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1α亚型(angiotensinⅡreceptor subtype 1α,ATR1α)在其中的作用.方法 AngⅡ诱导体外培养大鼠心肌细胞H9C2 (2-1)肥大,将miR-155模拟物(mimics)和miR-155抑制物(inhibitors)转染入心肌细胞.测量心肌细胞表面积.实验分为对照组、AngⅡ组、模拟物组、miR-155抑制物组、AngⅡ加模拟物组、AngⅡ加抑制物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心肌细胞miR-155的表达.逆转录PCR法检测心房钠尿肽(ANP)、p肌球蛋白重链(β-MHC)、ATR1α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ATR1α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AngⅡ组比较,AngⅡ加模拟物组处理可降低心肌细胞ANP、β-MHC mRNA及ATR1a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P<0.05),心肌细胞表面积降低(P<0.05);AngⅡ加抑制物组处理ATR1α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增加(P<0.05),但ANP、β-MHC mRNA表达水平及心肌细胞表面积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仅miR-155 mimics或miR-155 inhibitors处理各项指标均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R-155过表达抑制心肌细胞肥大;ATR1α可能为其负性调控作用靶点.

    作者:杨勇;周勇;曹政;吴瑞霞;佟新竹;谢华强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达标率及影响因素,为社区干预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用自设一般资料、相关病史及生活方式问卷对359例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同时行体格检查,抽血行实验室检查,数据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HbA1c达标率为48.7%;HbA1c达标组与未达标组的并发症与合并症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除高血压、脑血管意外外,HbA1c未达标组的并发症、合并症比率均高于达标组;单因素分析显示,HbA1c达标组和HbA1c未达标组的服药依从性、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总胆固醇进入回归方程.结论 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HbA1c 达标率有待进一步提高;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及血脂是影响HbA1c水平的主要因素.

    作者:范玲;钟慧琴;常向云;孙侃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新疆地区少数民族留置双J管患者尿路感染的细菌学研究

    目的 了解新疆地区近3年来留置双J管少数民族患者尿路感染的病原学分布特点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 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980例留置双J管的少数民族住院患者的双J管及中段尿液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分别筛选出生物被膜菌,对各病原菌临床分布及药敏进行分析.结果 从双J管及尿液标本中共分离出病原菌434例,其中革兰阴性菌254株(58.5%),革兰阳性菌179株(41.2%),真菌1株(0.2%),筛选出生物被膜菌检出239株(55.1%),其中双J管174株(72.8%),尿液65株(2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J管来源的生物被膜菌株耐药性普遍高于尿液来源菌株,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革兰阴性菌对半合成青霉素类、二代或部分三代头孢菌素类及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平均耐药率达50%以上,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敏感.主要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高度敏感,平均耐药率小于2%.结论 在新疆少数民族留置双J管患者中,双J管与尿液细菌总体检出率无明显差异,细菌生物被膜菌株检出率明显高于尿液细菌培养,且耐药情况较重.

    作者:黄俊兰;李九智;文彬 刊期: 2015年第21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