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瑞舒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观察

李华波;陈世健;胡建华;汪莲开

关键词:心绞痛, 不稳定型, 混合型高脂血症, 瑞舒伐他汀, 非诺贝特
摘要: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与非诺贝特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混合型高血脂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患者发生心绞痛的概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于该院就诊的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混合型高脂血患者70例,按患者就诊时间顺序均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给予患者单独使用瑞舒伐他汀,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之上再给予非诺贝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参数(TG、TC、LDL-C)变化率、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后随访3个月内冠状动脉心脏病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参数变化率、治疗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在随访3个月之内不稳定型心绞痛发作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使用瑞舒伐他汀以及非诺贝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其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独使用瑞舒伐他汀,心绞痛发生率显著降低.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脊柱结核椎间盘MMPs和TIMPs表达的意义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MPs)在脊柱结核椎间盘中表达的意义.方法 选取该院2011年1月至2014年5月在脊柱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脊柱结核患者42例作为脊柱结核组(TB组);选取同期因椎间盘突出接受手术治疗的40例患者作为椎间盘突出组(ID组);另选同期因外伤性脊柱骨折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34例作为对照组;应用ELISA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受试者椎间盘中MMP-1、MMP-13、TIMP-1及TIMP-3的表达水平.结果 TB组中MMP-1、MMP-13和TIMP-3的表达水平,MMP-1/TIMP-1和MMP-13/TIMP-3比值均高于其他两组,TIMP-1表达水平低于另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MPs和TIMPs在脊柱结核椎间盘破坏的发病机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作者:王寒;蒋电明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PTEN与肺癌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肺癌是全球常见的肿瘤,占所有肿瘤的13%,病死人数占肿瘤病死人数的18%[1].在中国肺癌已成为城乡首位恶性肿瘤的死亡原因,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22.7%[2].第10号染色体同源丢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 deleted from chromosome 10,PTEN),是迄今为止发现的第一个具有磷酸酶活性的抑癌基因.PTEN基因编码的蛋白具有脂质磷酸酶和蛋白磷酸酶双重特异性磷酸酶活性,与肿瘤发生密切相关[3].大量研究表明包括肺癌在内的多种肿瘤存在PTEN蛋白的低表达或缺失,这与肺癌的发生、发展、预后密切相关.本文就PTEN与肺癌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张龙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43例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文献复习

    目的 分析43例胃肠道间质瘤(GIST)临床病理特点,结合文献进行讨论.方法 回顾性分析重庆市万州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43例经病理诊断证实的GIST患者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43例GIST患者中,发生于胃26例(60.46%)、肠17例(39.54%),直径小于5 cm者27例(62.79%),肿瘤边界完整、清楚者38例(88.37%);肿瘤向周围组织发生浸润的有5例(11.63%)、血管推移3例(5.66%);CD117阳性率93.02%(40/43),CD34阳性率81.39%(35/43),DOG1阳性率90.69%(39/43).结论 GIST临床表现无特异性,MSCT有一定的影像特征性,光镜下与平滑肌瘤、神经鞘瘤及纤维瘤不易鉴别,DOG1、CD117、CD34高表达是确诊的重要依据.

    作者:谭莫伟;张乐星;李丹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周围神经刺激器行闭孔神经阻滞在膀胱肿瘤电切术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膀胱肿瘤电切术中应用周围神经刺激器行闭孔神经阻滞麻醉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0年3月该科62例膀胱侧壁浅表性肿瘤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TURBt)术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行闭孔神经阻滞分为试验组(行闭孔神经阻滞)32例和对照组30例,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膀胱穿孔、血管损伤及术后随访肿瘤复发的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数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中闭孔神经反射、膀胱穿孔发生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肿瘤复发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中行闭孔神经阻滞能有效减少闭孔神经反射及膀胱穿孔的发生,熟练应用周围神经刺激器能帮助术者术中快速,准确,完善阻滞闭孔神经.

    作者:李树人;郑鸣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保留完整性下颌骨及牙列行舌癌和口底癌联合根治术的近期疗效观察

    目的 为提高舌癌、口底癌患者术后生存质量,探讨保留完整的下颌骨及牙列的舌癌、口底癌联合根治方法,并评价其近期疗效.方法 收集随访2013年5月至2014年11月该科室采用保留完整的下颌骨和牙列的方式行舌癌、口底癌根治术的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术后患者面形、语言、舌运动、咬合和进食等情况以及肿瘤有无复发和转移,来评价患者口腔功能状况和手术疗效.结果 随访3~18个月,未发现肿瘤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全部患者术后均面部外形对称无畸形、咬合关系无错乱,咀嚼、语言和吞咽功能良好.结论 保留完整的下颌骨和牙列的舌癌、口底癌联合根治方法既能根治肿瘤,又使患者获得良好的生存质量.

    作者:李真华;葛家华;汤喜;叶果;吴剑;杨鑫;周晓红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根管预备对粪肠球菌感染根管形成细菌渗漏的影响

    目的 建立粪肠球菌感染根管,以探讨离体条件下根管预备对细菌渗漏的影响.方法 将粪肠球菌接种于离体牙所制作的带模拟根尖周组织的根管内,建立320个体外模型(对照组70个,实验组250),分别进行上1/3,上2/3,全长及超长等不同长度的根管预备,于1、7、21、35、49、63 d进行PCR、SEM检测及细菌培养.结果 超长组1d检测到细菌,全长组7d检测到细菌,其余组所有检测时间点均未检测到细菌.结论 本离体实验显示,对于粪肠球菌感染根管,在根管及根管下段未受干扰的情况下,细菌不会轻易穿出根尖孔,当根管下段受到干扰后,细菌会穿出根尖孔造成细菌渗漏.

    作者:赵洁;曹祥莉;钟晓波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手术治疗汽油腐蚀伤1例报道

    随着现代烧伤治疗技术发展及救治经验教训的不断积累,对各种类型烧伤救治成功率已不断上升,除传统热力、酸碱物质、电能、放射线烧伤外,大面积皮肤撕脱伤、汽油腐蚀伤等严重损伤也在烧伤治疗中出现.本文现将本院通过积极手术协助救治大面积汽油腐蚀伤1例的治疗过程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作者:罗飞;辛国华;刘美玲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外科手术与血管内治疗破裂颅内动脉瘤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外科手术与血管内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适应证和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7月该院神外科收治的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56例,分为介入组和手术组,介入组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手术组采用外科夹闭治疗,比较两组效果、并发症及12个月随访情况.结果 两组均成功处理动脉瘤,术后症状均不同程度恢复或改善,随访12个月,未见再次出血.出院时格拉斯哥预后(GOSE)评分大于或等于4分者47例,其中介入组22例(22/24),手术组25例(25/32),介入组患者GOSE评分大于或等于4分的比例、平均值均明显高于手术组.术后并发症共15例,介入组和手术组发生率分别为37.5%、16.7%.结论 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破裂颅内动脉瘤安全有效且并发症较少.

    作者:蒋世杰;张波;赵磊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巨噬细胞在肺纤维化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巨噬细胞由组织中能增殖的巨噬细胞、造血干细胞、血液中的单核细胞增殖分化而来.传统观点认为,巨噬细胞作为机体防御系统的一部分防止外来入侵,但过去几十年研究表明巨噬细胞通过各种途径参与发育过程和维持组织稳态[1].巨噬细胞在肺纤维化的发病机理中起重要作用,参与肺纤维化中组织异常的调节修复,本文对巨噬细胞在肺纤维化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作者:黄雁超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侵袭性真菌病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术后侵袭性真菌病(IFD)的发病率、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07年1月至2013年11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HSCT中心接受allo-HSCT的患者82例,按照我国IFD诊断标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2例allo-HSCT术后患者,共诊断22例IFD,发生率为26.83%,其中确诊IFD者5例(22.73%),临床诊断者7例(31.82%),拟诊者10例(45.45%).3、6、12个月的累积发病率分别为11.10%、15.30%、22.60%.多因素分析中,移植前真菌感染史、HLA配型不合是IFD早期的危险因素;广谱抗菌药物使用、大剂量激素使用为IFD晚期的危险因素.结论 IFD是allo-HSCT术后严重并发症,其发生率和病死率均较高.HLA配型不合、移植前真菌感染史、持续中性粒细胞缺乏、大剂量激素使用、广谱抗菌药物使用、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是IFD的危险因素.

    作者:周游;刘林;廖明燕;唐晓琼;王利;张红宾;肖青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非小细胞肺癌中EGFR突变与雌激素受体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雌激素受体α(ERα)的表达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286例NSCLC中ERα的表达及EGFR突变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特性的关系.结果 ERα表达阳性率为36.0% (103/286),在女性患者中的表达要显著高于男性患者(P=0.004),肿瘤大直径小于或等于3 cm的患者显著高于肿瘤直径大于3 cm的患者(P<0.01).EGFR基因突变62例(21.7%),在女性、腺癌、肿瘤直径较小的患者显著增多,在ERα表达阳性患者中显著高于ERα阴性者(P=0.001).结论 NSCLC中ERα的阳性表达与EGFR基因突变相关,可能与EGFR信号通路的交叉调控有关.

    作者:闫明;王淑玲;赵驰;陈小兵;李印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儿童重症肌无力合并桥本甲状腺炎1例报道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神经肌肉接头疾病中常见的一种,各个年龄阶段均可发病,儿童患者合并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HT)临床上较少见.1临床资料患者,女,10岁,患者于3个月前无明显原因出现视物成双,向左注视时明显,并进行性加重.2个月前出现右侧眼睑下垂,伴晨轻暮重,被动睁眼时伴有视物成双.患者遂入本院门诊就诊,眼肌疲劳实验阳性(+),新斯的明试验+,诊断为MG,予以新斯的明、泼尼松等药物治疗2周后病情较前略有好转,能自主睁眼,视物成双消失.

    作者:杨均;李作孝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骨质疏松性骨折后管理现状的调查分析

    目的 分析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影响治疗的因素,调查其出院后对骨质疏松的关注情况,探讨解决办法.方法 随机抽取该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因非暴力原因致髋部骨折或椎体骨折住院、年龄大于50岁女性患者15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随访其活动能力、骨质疏松管理情况及原因.结果 随访到137例(91.33%),失访13例(8.67%);目前存活121例(80.67%),死亡16例(19.33%);存活者生活能完全自理94例(77.69%).137例中未接受规范的骨质疏松健康教育者122例(89.05%);因费用不能报账等原因未行规范治疗者102例(74.45%);出院时未诊断骨质疏松者67例(48.91%).结论 改善骨质疏松骨折患者预后状况和预防再骨折的发生有待于加强骨质疏松宣教和医保政策扶持,将其纳入特病管理有助于改善目前的管理及治疗缺口.

    作者:胡永军;李传波;谢娟;张志坚;罗万云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性T淋巴细胞改变与发病孕周的关系

    目的 探讨子痫前期患者外周血CD4+ CD25+ Foxp3+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的比例改变与发病孕周之间的关系.方法 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对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20例、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20例、28~34周的正常妊娠组20例及34周以后的正常妊娠20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外周血CD4+ CD25+ Foxp3+ Treg的比率,分析其与子痫前期发病及发病孕周之间的关系.结果 早发型和晚发型子痫前期患者妇女外周血CD4+ CD25+ Foxp3+ Treg比例分别为(2.80±0.54)%、(3.23±0.44)%,分别低于28~34、>34周正常妊娠组妇女外周血CD4+ CD25+ Foxp3+ Treg比例(3.48±0.3D%、(3.58±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妇女外周血CD4+ CD25+ Foxp3+ Treg比例低于晚发型子痫前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8~34、>34周正常妊娠组妇女外周血CD4+ CD25+ Foxp3+ Treg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4+ CD25+ Foxp3+ Treg的减少可能参与子痫前期的发病,下降程度可能与子痫前期发病孕周密切相关.

    作者:张莉英;张檀;覃世榕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GSK-3β、Snail和E-cadherin在三阴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GSK-3β、Snail和E-cadherin在三阴乳腺癌(TNBC)中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择2006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48例TNBC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即TNBC组,并随机选出60例非TNBC患者作为对照即NTNBC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GSK-3β、Snail和E-cadherin的表达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TNBC组GSK-3β、Snail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NTNBC组(P<0.05),E-cadherin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NTNBC组(P<0.05).GSK-3β与Snail表达呈正相关(P<0.05),与E-cadherin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Snail、GSK-3β、E-cadherin可能共同参与乳腺癌上皮间质转化过程,可成为综合评价TNBC的重要标志物.

    作者:高双全;肖高芳;高双荣;王林辉;丁宇;杜日昌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达标率及影响因素,为社区干预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用自设一般资料、相关病史及生活方式问卷对359例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同时行体格检查,抽血行实验室检查,数据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HbA1c达标率为48.7%;HbA1c达标组与未达标组的并发症与合并症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除高血压、脑血管意外外,HbA1c未达标组的并发症、合并症比率均高于达标组;单因素分析显示,HbA1c达标组和HbA1c未达标组的服药依从性、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总胆固醇进入回归方程.结论 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HbA1c 达标率有待进一步提高;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及血脂是影响HbA1c水平的主要因素.

    作者:范玲;钟慧琴;常向云;孙侃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新疆地区少数民族留置双J管患者尿路感染的细菌学研究

    目的 了解新疆地区近3年来留置双J管少数民族患者尿路感染的病原学分布特点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 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980例留置双J管的少数民族住院患者的双J管及中段尿液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分别筛选出生物被膜菌,对各病原菌临床分布及药敏进行分析.结果 从双J管及尿液标本中共分离出病原菌434例,其中革兰阴性菌254株(58.5%),革兰阳性菌179株(41.2%),真菌1株(0.2%),筛选出生物被膜菌检出239株(55.1%),其中双J管174株(72.8%),尿液65株(2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J管来源的生物被膜菌株耐药性普遍高于尿液来源菌株,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革兰阴性菌对半合成青霉素类、二代或部分三代头孢菌素类及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平均耐药率达50%以上,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敏感.主要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高度敏感,平均耐药率小于2%.结论 在新疆少数民族留置双J管患者中,双J管与尿液细菌总体检出率无明显差异,细菌生物被膜菌株检出率明显高于尿液细菌培养,且耐药情况较重.

    作者:黄俊兰;李九智;文彬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降钙素原、内毒素检测及G试验在ICU恶性肿瘤患者感染监测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内毒素(ET)检测及G试验在ICU恶性肿瘤患者感染监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纳入ICU恶性肿瘤患者158例,分为病例对照组、细菌感染组、真菌感染组,比较3组中PCT、ET检测和G试验检测的差异.结果 在细菌感染组中,全身感染组、局部感染组与对照组相比,PCT、ET检测值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真菌感染组中,浅部感染组、深部感染组与对照组相比,PCT、G试验检测值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运用平行试验,PCT、ET联合检测细菌感染和PCT、G试验联合检测真菌感染的灵敏度均升高,减少了漏诊.结论 PCT、ET及G试验定量测定具有快速、敏感的特点,合理联合测定可作为早期识别恶性肿瘤惠者细菌、真菌感染及其严重性的重要指标.

    作者:郭凡;吴会丽;黄艳春;刘诚明;徐怡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瑞舒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与非诺贝特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混合型高血脂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患者发生心绞痛的概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于该院就诊的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混合型高脂血患者70例,按患者就诊时间顺序均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给予患者单独使用瑞舒伐他汀,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之上再给予非诺贝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参数(TG、TC、LDL-C)变化率、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后随访3个月内冠状动脉心脏病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参数变化率、治疗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在随访3个月之内不稳定型心绞痛发作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使用瑞舒伐他汀以及非诺贝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其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独使用瑞舒伐他汀,心绞痛发生率显著降低.

    作者:李华波;陈世健;胡建华;汪莲开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海南省3300例黎族老年人脑卒中筛查现状分析

    目的 了解海南省黎族老年人中危、高危、脑卒中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危险因素,以期制订有效的指导方案和防治措施.方法 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海南省八县市的黎族老年人共3 300例为调查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脑卒中筛查,对筛选出的脑卒中高危人群开展相关实验室和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 本次筛查共3 300例,脑卒中患者541例,占16.4%,高危人群2 000例,占60.61%,中危人群700例,占21.21%,低危人群259例,占7.85%.不同年龄组脑卒中高危人群劲动脉超声检查结果显示不同年龄组间的内膜增厚、斑块形成以及颈动脉狭窄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随着年龄的增加,内膜增厚、斑块形成及颈动脉狭窄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合并不同危险因素的脑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显示合并以下危险因素:高血压、吸烟与被动吸烟、房颤和心瓣膜病、糖尿病的脑卒中高危人群的颈动脉内膜增厚、斑块形成以及颈动脉狭窄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未合并以上危险因素者(P<0.05);合并高血脂的脑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狭窄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未合并者(P<0.05);合并少运动、有卒中家族史的脑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内膜增厚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未合并者(P<0.05);合并肥胖的脑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内膜增厚、斑块形成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未合并者(P<0.05).结论 脑卒中是可防治的,对脑卒中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及加强对危险因素控制在降低脑卒中病人自身的痛苦及其对家庭及社会带来的负担方面意义重大.

    作者:顾育静;何超明 刊期: 2015年第21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