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南宁市妇女人乳头状病毒感染状态及危险因素调查?

韦敏;林晓琰;黄宁;韦妙成;梁雯;赖丽珍

关键词:宫颈上皮内瘤变, 人乳头状病毒, 危险因素
摘要:目的:调查南宁市妇女高危型人乳头状病毒(HPV)感染状态及危险因素。方法2014年1~6月,在该院妇科门诊就诊自愿参加进行宫颈癌机会性筛查及问卷调查的妇女431名为研究对象,收集她们的人口学信息和相关危险因素信息,并行常规妇科检查、生殖道微生物检测、宫颈细胞第2代杂交捕获技术(HC2)检测、细胞学检查。对可疑宫颈上皮内瘤变或宫颈癌患者行阴道镜检查活检,并进行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431名调查对象中,高危型 HPV 感染54例,感染率12.53%。在宫颈病变组与宫颈正常组中,高危型 HPV 阳性率分别为87.50%和9.6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单因素及多因素研究分析,多个性伴侣(≥2个)和病原菌感染(尤其是细菌性阴道炎)是高危型 HPV 感染的高危因素。对阴道微生态环境的多因素分析显示,病原菌感染和细菌性阴道病是 HPV 病毒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宫颈病变组中 HPV 感染率高于宫颈正常组,而初次性生活年龄早、多个性伴侣、病原菌感染、细菌性阴道病是 HPV 感染的危险因素。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睾丸与附睾精子 DNA 完整率及行 ICSI 结局的对比研究

    目的:对比分析睾丸与附睾精子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术(ICSI)的结局及精子 DNA 完整率(用精子 DNA 断裂指数 DFI 表示)的差异。方法对来该院生殖中心就诊的183例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行 ICSI,将患者根据取精途径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经皮附睾穿刺抽吸术(PESA)取精80个周期,经睾丸穿刺抽吸术(TESA)取精103个周期,对比两组精子 DNA 完整率及行 ICSI 的结局。结果两种方法精子 DNA 完整率和行 ICSI 时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睾丸及附睾精子的 DNA 完整率及行 ICSI 结局无显著差异,临床医生可根据个人经验或患者意愿选取精子行 ICSI助孕。

    作者:何泳志;李大文;黄悦悦;肖鑫;毛献宝;龚国通 刊期: 2015年第25期

  • 奥美沙坦联合贝那普利对 CGN 患者蛋白尿及肾功能转归的影响

    目的:探索奥美沙坦联合贝那普利对慢性肾小球肾炎(CGN)患者蛋白尿及肾功能转归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该院收治的82例 CGN 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加贝那普利,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奥美沙坦,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蛋白尿及肾功能转归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尿常规、血压、24尿蛋白定量以及血清清蛋白检查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1);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7%(P <0.01);观察组患者肾功能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1)。结论奥美沙坦联合贝那普利治疗 CGN 疗效确切,能有效降低患者蛋白尿及血压,改善肾功能。

    作者:唐文庄;海燕;王彧 刊期: 2015年第25期

  • 顺式阿曲库铵联合丙泊酚对全身麻醉手术患者应激反应和围拔管期残余肌松效应的影响

    目的:探讨顺式阿曲库铵联合丙泊酚对全身麻醉手术患者应激反应和围拔管期残余肌松效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3年4月本院确诊治疗的全身麻醉手术患者86例,依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联合麻醉组(n=57)和常规麻醉组(n=31),两组患者均给予丙泊酚4.0~8.0 mg/kg,间断泵注瑞芬太尼2.0μg/kg 麻醉治疗,联合麻醉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静脉推注0.5 mg/kg 顺式阿曲库铵麻醉治疗。其中联合麻醉组根据丙泊酚使用剂量分为小剂量组(4.0 mg/kg)、中剂量组(6.0 mg/kg)、大剂量组(8.0 mg/kg)。应用 Cooper 评分法对所有患者插管条件进行评估,统计分析所有患者插管条件优良情况、麻醉前、麻醉时、插管时、切皮时、拔管时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围拔管期肌松恢复指数、起效时间、作用时间。结果联合麻醉组患者插管条件优良率明显高于常规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麻醉前、麻醉时,所有患者 MAP、HR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麻醉后,联合麻醉组患者各时点 MAP、HR 水平明显低于常规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麻醉后各时点 MAP、HR 水平,中剂量组低于小剂量组,而小剂量组又低于大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联合麻醉组患者肌松恢复指数、起效时间、作用时间明显高于常规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顺式阿曲库铵联合丙泊酚可有效改善全身麻醉手术患者插管条件,降低手术过程中机体的应激反应,配合使用中剂量丙泊酚麻醉可产生更为良好的稳定应激反应,具有良好的肌松效应,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宋爽 刊期: 2015年第25期

  • 不同途径补充谷氨酰胺对重症烧伤患者能量摄入和预后的影响

    目的:研究不同途径补充谷氨酰胺(Gln)对重症烧伤患者能量摄入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从2010年10月至2014年4月该科入院患者中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66例为研究对象。将伤后第5天开始通过胃肠途径给予 Gln的患者纳入肠内补充 Gln 组(n=31);伤后5 d 以后仍通过静脉给予 Gln 的患者纳入肠外补充 Gln 组(n=35)。观察患者伤后1、2、3、4周能量摄入总量及比例、能量摄入/热量消耗比值、血糖控制情况及胰岛素使用量以及脏器损伤指标(血肌酐、尿素氮、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病死率、ICU 住院时间和总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在伤后1个月内,肠内补充 Gln 组患者能量摄入高于肠外补充 Gln 组,且通过胃肠获得的能量明显高于肠外补充 Gln 组,此外,ICU 住院日明显低于肠外补充 Gln 组(P <0.05)。两组糖、脂肪、蛋白质等供能比例,血糖控制情况及胰岛素用量,脏器损伤指标,总住院时间及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胃肠途径补充谷氨酰胺可能更加有利于改善烧伤患者肠道功能,提高肠内营养的耐受程度,增加患者能量摄入,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王宏宇;王超;胡建红;彭曦 刊期: 2015年第25期

  • 急性下壁心肌再梗死经 PCI 后心脏不完全破裂致假性室壁瘤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75岁,因“持续性胸痛2 h”于2014年9月3日入本院。既往高血压病史,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病史。2 h 前患者突然出现胸骨后压榨性疼痛,伴后背痛,呈持续性。查体:血压127/71 mm Hg,脉搏76次/min,心肺无异常。心电图:窦性心律,Ⅱ、Ⅲ、aVF 呈 QS 型,ST 段抬高0.3~0.5 mV。诊断:(1)冠心病,急性下壁心肌再梗死;(2)高血压病。给予负荷量阿司匹林、硫酸氢氯吡格雷及阿托伐他汀后,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冠状动脉造影示:左主干及回旋支均可见弥散性轻度狭窄,前降支中段近30%不规则狭窄,右冠状动脉近段40%向心性狭窄,左室后侧支开口处完全闭塞。考虑左室后侧支为罪犯血管。远端血流 TIMI 0~1级,可见血栓影。用球囊 Sapphire 2.0 mm×15.0 mm 预扩张后远端血流达 TIMI 3级,出现一过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伴血压下降,低为75/45 mm Hg,给予多巴胺静脉微泵泵入10μg·kg-1· min-1,5 min 后心律、血压恢复正常,于闭塞病变处置入支架EXCEL 3.0 mm×24.0 mm 1枚。常规给予抗凝、抗血小板及他汀类药物。第2天查房:患者无不适主诉,血压85~102/50~68 mm Hg,心率95~110次/min,查体: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啰音,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心电图示:Ⅱ、Ⅲ、aVF 呈 QS 型,ST 段抬高0.1~0.2 mV。超声心动图示:左室后壁基底段回声中断约1.5 cm,其后方为2.8 cm×1.6 cm 的无回声区,与左室腔相通,壁层心包连续完整,收缩期可见蓝色血由左室到无回声区,舒张期可见红色血流由无回声区到左室腔,诊断:左室后壁心脏不完全破裂,假性室壁瘤形成。立即请心外科会诊转心外科继续诊疗。超声心动图结果见图1。

    作者:张兰芳;贾新未;王占启 刊期: 2015年第25期

  •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低温等离子灭菌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 FMEA)是一种系统的方法,使用制式表格及问题解决方法以确认潜在失效模式及其效应,评估其发生度(occurrence,O)、严重度(severity,S)、侦测度(detection,D)及目前管制方法,从而计算危机值(RPN),后采取进一步改善措施,其目的是预防失效的发生,是前瞻性、可靠性高的管理方法[1-4]。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因其灭菌时间短、环保等原因在消毒供应中心被广泛使用,但因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生物监测结果至少需24 h之后才能观察,而临床腔镜器械数量相对较少,接台手术的腔镜器械等在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结束后,消毒供应中心在未观察到生物监测结果时就立即将器械发放给临床使用,这给医院感染的发生带来极大风险[5]。为有效防止感染风险的发生,本院从2013年7~12月运用 FMEA 管理针对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可能存在的问题,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官龙建;廖化敏 刊期: 2015年第25期

  • 重庆市九龙坡区基层医疗机构绩效考核问题及对策研究?

    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是实现和维护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益性、调动员工积极性的重要措施之一[1]。2010年起,重庆市九龙坡区开始探索基层医疗机构绩效考核机制,初步建立“以岗定责、层级考核、标量比对、团队协作、多元激励”的内部岗位绩效考核模式,绩效考核的实施有效提高了基本医疗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服务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提升了群众满意度。为此,本文通过与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简称卫计委)、九龙坡区卫计委相关处室负责人进行深度访谈,并结合对九龙坡区卫计委进行的问卷调查,分析九龙坡区绩效考核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作者:邓梦露;林幻;胡新业;蒲川 刊期: 2015年第25期

  • 26例医源性输尿管损伤的诊治分析

    目的:总结医源性输尿管损伤的诊治体会和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市荣昌县人民医院2006年1月至2014年1月共26例医源性输尿管损伤患者的诊断、治疗及随访过程,并结合文献进行总结。结果所有26例患者中,25例均在术中确诊,1例术后2 d 确诊。采取恰当的手术方式后无漏尿、尿路感染及血尿等并发症发生。随访3~24个月所有患者肾功能正常,仅1例发生输尿管狭窄。结论通过有效预防、早期诊断与治疗、密切随访可以大限度地减少医源性输尿管损伤的发生及其对患者的身心伤害。

    作者:熊涛;郑斌;唐伟;谢正权 刊期: 2015年第25期

  • TRPM7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目的:探讨瞬时受体电位离子通道(TRPM7)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 SP 法检测 TRPM7在49例胆管癌、7例胆管良性病变组织和36例癌旁正常胆管组织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胆管癌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胆管癌组织中 TRPM7表达阳性率为77.6%(38/49),高于其在胆管良性病变组织的表达阳性率(0,0/7)及癌旁正常胆管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2.8%,1/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TRPM7蛋白的表达与胆管癌的 TNM 分期、淋巴结转移和脏器转移相关(P <0.05),但与患者的年龄、性别、部位、肿瘤分化程度及肝炎无相关性(P >0.05)。Kaplan-Meier 生存分析发现 TRPM7阳性表达患者的生存期低于 TRPM7阴性表达患者(P <0.05)。Cox 多因素分析显示,TRPM7的表达水平与生存预后显著相关(P <0.05),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TRPM7在胆管癌的发生、发展和浸润转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影响胆管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作者:李立;曹玉文;吴何兴;王其昆;楚啸;杨林;唐景霞;彭心宇;张示杰;杨宏强 刊期: 2015年第25期

  • 胎儿系统超声联合实时三维超声检查在胎儿手足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胎儿系统超声(二维)联合实时三维超声检查在孕中期单胎妊娠诊断胎儿手足畸形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1月23675例孕妇所孕的中孕单胎活胎胎儿,均进行了胎儿系统超声联合实时三维超声检查,共检查手掌、足掌47350只。结果胎儿系统超声联合实时三维检查3次以上手足情况,手掌、足掌显示率100.0%,但手指、足趾1次检查显示率为81.2%,2次检查显示率为97.2%,3次及以上检查显示率超过99.8%。诊断为手足畸形胎儿136例,其中手姿势异常37例,手指畸形6例;足畸形93例,以足内翻为主;其中2例合并18-3体,4例合并21-3体。结论中孕期进行胎儿系统超声联合实时三维超声检查可以较早发现胎儿手足畸形,胎儿部分手、足畸形与染色体异常有相关性。

    作者:穆兰;冉素真;魏俊;杨正春;林芸 刊期: 2015年第25期

  • 改良组织块贴壁法培养小鼠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及生物学鉴定?

    目的:探讨小鼠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的原代培养方法及生物学特性,为血管性疾病细胞及分子水平的科学研究提供实验材料。方法分离小鼠胸、腹主动脉,采用改良组织块贴壁法获得主动脉 VSMC,胰蛋白酶消化传代,差速贴壁法进行细胞纯化,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及生长情况,并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和免疫荧光法进行鉴定。结果该方法成功分离出小鼠主动脉 VSMC,细胞生长旺盛,活性良好,呈放射状、典型“峰-谷”样生长,HE 染色细胞呈梭形,细胞质丰富,核大而圆形或椭圆形,细胞免疫荧光显示特异性的细胞质内α-平滑肌肌动蛋白阳性表达。结论本方法简单、经济、可靠,可在体外条件下分离,培养出纯度高、活性良好的主动脉 VSMC。

    作者:何蔺;刘涛;王浩宇;任丽蓉 刊期: 2015年第25期

  • 南宁市妇女人乳头状病毒感染状态及危险因素调查?

    目的:调查南宁市妇女高危型人乳头状病毒(HPV)感染状态及危险因素。方法2014年1~6月,在该院妇科门诊就诊自愿参加进行宫颈癌机会性筛查及问卷调查的妇女431名为研究对象,收集她们的人口学信息和相关危险因素信息,并行常规妇科检查、生殖道微生物检测、宫颈细胞第2代杂交捕获技术(HC2)检测、细胞学检查。对可疑宫颈上皮内瘤变或宫颈癌患者行阴道镜检查活检,并进行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431名调查对象中,高危型 HPV 感染54例,感染率12.53%。在宫颈病变组与宫颈正常组中,高危型 HPV 阳性率分别为87.50%和9.6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单因素及多因素研究分析,多个性伴侣(≥2个)和病原菌感染(尤其是细菌性阴道炎)是高危型 HPV 感染的高危因素。对阴道微生态环境的多因素分析显示,病原菌感染和细菌性阴道病是 HPV 病毒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宫颈病变组中 HPV 感染率高于宫颈正常组,而初次性生活年龄早、多个性伴侣、病原菌感染、细菌性阴道病是 HPV 感染的危险因素。

    作者:韦敏;林晓琰;黄宁;韦妙成;梁雯;赖丽珍 刊期: 2015年第25期

  • 基于 GMER 的临床本科毕业生人文素质现况分析

    医学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相互交融的综合学科,作为医生理应体现仁心、仁术。然而,近年来医患间信任缺失,因沟通不畅等原因致关系十分紧张,医学领域急切呼唤人文精神回归,加强医学人文教育迫在眉睫[1-2]。2001年,全球医学教育委员会推出了医学本科教育“全球低基本要求”(GMER),其中涉及职业价值、态度、行为与伦理、沟通技能、信息收集与管理、群体健康与卫生系统、批判研究思维等人文素质方面的要求,特定于对临床医学毕业生的基本能力评价[3-5]。近几年,为保证医学教育质量和医学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成都医学院非常重视该标准,采取了增设人文课程、举办人文讲座、书画展、征文活动及大学生艺术节等多种措施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特别是新近成立了医学人文研究中心,选派青年教师到香港中文大学等机构培训学习,提升人文教师自身素质,邀请国内外知名教授作人文讲座,开展师生共同参与的人文论坛等,很大程度提升了校园人文氛围,激起医学生重视人文素质培养的热情。

    作者:刘红;刘姿 刊期: 2015年第25期

  • 二氢杨梅素对胃癌细胞 SGC7901生长活性及凋亡的影响

    目的:研究藤茶中提取的二氢杨梅素(DMY)对胃癌细胞 SGC7901生长的影响,以筛选高效低毒的抗肿瘤药物。方法使用超声中性水浸提法提取藤茶中的活性成分 DMY,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对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纯度达99%以上,CCK-8比色法检测纯化后的 DMY 对肿瘤细胞存活率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 DMY 促进细胞凋亡的能力。结果直接从野生藤茶中提取 DMY,经过 RP-HPLC 分离纯化后的 DMY 的纯度达到99%,DMY 在低浓度时(≤1 mmol)对肿瘤细胞具有显著的杀伤效应(P <0.05),且其抑制率与药物浓度呈剂量-效应关系;同时 DMY 具有促进细胞凋亡的能力,且其促凋亡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强。结论藤茶中提取的 DMY 具有显著杀伤胃癌细胞 SGC7901的效应,将来可能成为治疗肿瘤的一类药物。

    作者:武彦芳;路玉洁;鞠境 刊期: 2015年第25期

  • 改良宫高测量法对胎儿体质量估计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改良宫高测量法对胎儿体质量估计的准确性。方法选择2013年12月1日至2014年4月30日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进行分娩的547名孕妇,于产前分别采用子宫倾斜角及宫高测量仪测量改良宫高、常规宫高及腹围,运用临床常用公式计算改良宫高法和常规宫高法估测的胎儿体质量,并与胎儿出生的实际体质量相比较,计算符合率。结果547例孕妇改良宫高测量法所得宫高平均值为(31.7±2.30)cm,常规方法测量的宫高平均值为(34.7±2.46)cm,改良法所得平均宫高明显小于常规法所得平均宫高(t=54.25,P <0.01)。改良宫高法所测量数值使用宫高腹围法、袁冬生法、卓晶如法、凌萝达法、曾蔚越法及顾国华法估测新生儿体质量和新生儿出生实际体质量的符合率分别为68.4%、69.7%、59.4%、67.8%、69.3%、78.4%,而常规宫高法所测量数值计算的符合率分别为53.4%、34.4%、54.3%、46.1%、38.8%、45.9%,其中宫高腹围法、袁冬生法、凌萝达法、曾蔚越法、顾国华法采用改良宫高估计的胎儿体质量符合率明显高于采用常规宫高所得符合率(P <0.01)。结论使用子宫倾斜角及宫高测量仪测定的改良宫高预测胎儿体质量准确率较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唐溪瞳;孙江川;常淑芳;王亚冬 刊期: 2015年第25期

  • IL-22重组慢病毒促进肝细胞再生的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 IL-22重组慢病毒对肝细胞再生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正常肝细胞 L02,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感染IL-22重组慢病毒后1、3、5 d 的感染效率,ELISA 检测 L02中 IL-22的表达。设置3个处理组,分别为感染 IL-22重组慢病毒组、感染空慢病毒组及未感染组。处理后48 h,RT-PCR 检测 L02细胞中结合珠蛋白 mRNA 的表达;MTT 法检测处理后48、72、96 h L02细胞的增殖活性;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处理后24 h L02细胞中增殖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IL-22重组慢病毒组感染L02细胞第3天的感染效率高,可达(90.12±3.45)%。ELISA 检测感染后第3天,L02细胞中 IL-22的表达明显高于第1天和第5天(P <0.05)。感染 IL-22重组慢病毒组 L02细胞中结合珠蛋白 mRNA 表达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 <0.01),而感染空慢病毒组和未感染组 L02细胞中结合珠蛋白 mRNA 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感染 IL-22重组慢病毒组 L02细胞各时间点的增殖活性均明显高于感染空慢病毒组及未感染组(P <0.05);感染 IL-22重组慢病毒组 L02细胞中 PCNA 的表达显著高于感染空慢病毒组及未感染组(P <0.01),而感染空慢病毒组和未感染组 L02细胞中 PCNA 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IL-22可以促进 L02细胞结合珠蛋白 mRNA 及 PCNA 的表达,并能增强 L02细胞的增殖活性,可能对肝细胞再生有促进作用。

    作者:张红宾;罗红春;曾爱中;辛小娟 刊期: 2015年第25期

  • 匹多莫德对小儿支原体肺炎 Foxp3的影响及临床治疗作用研究

    目的:观察匹多莫德对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 Foxp3基因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该院儿科2012年11月至2013年12月治疗的 MPP 患儿78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匹多莫德治疗组(观察组),每组39例,另取该院体检的健康儿童4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Foxp3基因表达使用荧光定量 PCR 检测,调节性 T 细胞(Treg)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 Foxp3基因表达和 Treg 细胞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 <0.01)。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 Foxp3基因表达和 Treg 细胞比例均出现显著升高(P <0.05),但治疗后观察组升高的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对照组的住院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时间、6个月内病情反复次数分别为(7.74±2.14)d、(7.74±2.14)d 和(2.04±0.76)次,显著高于观察组的(4.32±1.58)d、(4.46±1.62)d 和(0.82±0.24)次(P <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匹多莫德可以显著升高 Foxp3表达并提高Treg 细胞比例,纠正患儿的免疫平衡紊乱,有助于 MPP 患儿的恢复并减少其复发,临床使用安全。

    作者:张文亮;饶雪梅;罗兰芳 刊期: 2015年第25期

  • 非酮症性高血糖合并偏侧舞蹈症1例病例报道

    非酮症高血糖性舞蹈病是一组以非酮症性高血糖、偏侧舞蹈症及头颅 MRI T1WI 对侧基底节区高信号为特点的综合征[1]。由于对这一综合征认识较少,临床上常导致误诊。现将本院2013年9月收治的1例非酮症高血糖性舞蹈病患者的诊治过程进行总结、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韩然旗;张景义;蒲志杰;李丹玲;孟令宇;马辰星;周艳茹 刊期: 2015年第25期

  • 覆膜支架置入联合放射治疗在中晚期食管癌治疗中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食管覆膜支架置入联合放射治疗对中晚期食管癌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5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进行覆膜支架置入术并放射治疗(治疗组),对37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进行单纯放射治疗(对照组),并进行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术后患者吞咽困难症状均明显缓解,坚持完成全程放射治疗32例(91.4%),无因营养状况原因导致治疗情况不能完成;放射治疗后1个月以上生存期达100.0%,6个月生存期为85.7%(30/35)。对照组放射治疗开始1周内吞咽困难症状加重或无缓解,需静脉营养支持;完成全程放射治疗23例(62.2%),发生食管气管瘘5例;放射治疗后1个月生存期为83.8%(31/37),6个月生存期为62.2%(23/37)。两组患者放射治疗耐受性及放射治疗后1、6个月生存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结论对中晚期食管癌患者,予以食管覆膜支架置入联合放射治疗较单纯放射治疗有较好疗效。

    作者:胥雄阳;赵平宗;蒋丽琳;杨兴平;郭凤英;贾碧慧 刊期: 2015年第25期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左心功能对比研究

    目的:对比研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左心功能改变情况。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3年4月来该院就诊治疗的62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利用6 min 步行距离,二维及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了解患者治疗前后的左心功能情况,对比患者介入治疗前后的左心功能差异。结果患者介入治疗后6 min 步行距离明显增加,且治疗后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较治疗前显著升高,而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DS)、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DD)及峰值速度比值(A/E)降低明显(P <0.05)。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左心功能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何薇;石元龙 刊期: 2015年第25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